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四十四章 发现一个小婴儿
为了节省汽油,车厢里面没有开空调,小小的车厢直逼桑拿房,热得四个人受不了,精神恹恹。田嫣然用异能凝结出的冰块不到五分钟就融化掉,为了降温,她不断地使用异能,异能消耗巨大。还好在其异能耗光前太阳落下了山,夜晚的温度降下来,四个人不会觉得特别难熬了。田嫣然抓紧时间恢复异能,这种异消耗怠尽后再恢复,使得田嫣然的异能超过了袁明毅和唐明朗一截,让两个大男人不甘心下奋起直追。
一行人在一间别墅停下休息,这座别墅所位于的别墅区是新开发的,刚刚建好没有多久,许多人家不过刚刚装修,还没有搬进来,因此别墅区中只有零星几个丧尸,被唐明朗一匣子暗器就灭光了。白棠自觉地从背包里拿出食物和锅碗瓢盆开始做晚餐。为了节省时间赶紧回到s省,早餐和午餐都是啃面包,唐明朗三人无比在于晚饭这一餐。当然,白棠的手艺好也是他们无比期待晚餐的原因之一。
唐明朗和袁明毅结伴去视察周围环境,解决漏网之鱼的丧尸,搜查是否还有食物和有用的物品。
白棠从背包里面拿出荞麦面、牛肉块,四个鸡蛋、一袋真空包装的辣白菜和速食汤包和几样蔬菜。汤包放进锅中与牛肉块一起煮;另起一锅煮荞麦面,面熟后捞起过凉水放到一边备用;两个鸡蛋打碎搅拌均匀用油锅摊成蛋皮,再切成丝;胡萝卜黄瓜和辣白菜切丝备用;另外两个鸡蛋用白水煮熟,剥壳,切成四瓣;梨子削皮。切少许丝,剩余部分榨汁;将牛肉从汤里捞出切成薄片,汤汁冷却待用。接下来就是装碗了。荞麦面团成团放在碗中央,按顺序放胡萝卜丝、黄瓜丝、梨丝,辣白菜。淋上辣椒酱,再放几片熟牛肉,半个水煮蛋,少许蛋皮丝放在侧边排开,最后浇上牛肉汤,加入之前榨好的梨汁。简易的朝鲜冷面做好了。
田嫣然与袁明毅掐着点儿冒了出来。
“好香,今天晚上吃什么?”袁明毅吸了吸鼻子,牛肉汤浓郁的香味让他直吞口水。
“天气太热,吃什么都没有胃口!”田嫣然的脸色没有完全恢复过来,依旧带着几分苍白。
“知道大家的胃口不好。我做的是朝鲜冷面,酸辣爽口,保证你们吃得进。”白棠将有碗冷面端给田嫣然,“你尝尝!”
袁明毅自力更生地端起其中一碗,吃了一口,发觉味道很不错,立刻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好吃,跟凉面一样好吃!白棠。明天做凉面吧!”虽然朝鲜冷面很好吃,但袁明毅做为一个地道的s省人,他更喜欢吃s省的特色麻辣凉面。反而田嫣然这个江南妹子喜欢朝鲜冷面更胜过麻辣凉面。
“好啊!”白棠应承了。话说他们吃饭还带点餐的真不像是在末世行走,其他末世中人吃饭都很困难,哪像他们这样挑剔,“唐明朗呢?怎么还不回来?”
“不知道!我跟他分两个方向巡查的,他不会遇到棘手的事情了吧?”
话音刚落,唐明朗便从进了屋子。三个人的视线全部被他怀中的小东西吸引住了。那是一个小婴儿,至多不过一周岁大小。五官十分可爱,也许是饿狠了。小脑袋无力地耷拉在唐明朗的胸口,连哭泣都没有力气,小小声的如同小猫叫唤一般。
“这孩子是哪里来的?”白棠三人全部因为惊讶而瞪大了眼睛。
“我在一间别墅的地下室发现的。”唐明朗急着道,“别问那么多了,赶紧给这孩子准备点儿吃的东西,她饿坏了。”
“给她喝点儿肉汤吧!”白棠用小碗舀了一碗肉汤,“这孩子能喝肉汤了吧?”
“应该能吧!”田嫣然从唐明朗怀中抱过孩子,用筷子蘸了汤一点一点地喂婴儿喝肉汤,“我三师姐跟我们说过她的育儿经,婴儿在四个月的时候就可以添辅食了,六个月的时候能够吃肉。这孩子看着应该有一岁多了。”
“这孩子的命可真大,既没有被丧尸吃掉也没有饿死!”袁明毅觉得神奇,小孩子在末世的存活率可是极低的。
“不是孩子命大,而是母爱伟大!”唐明朗吃着白棠端给他的冷面,道,“我找到这孩子的同时,还发现了孩子母亲的尸体。孩子的母亲应该是在地震中受了伤,伤了内脏,坚持没有两天就去世了。不过她去世前割开自己的手腕放在孩子的嘴边,用自己的鲜血喂孩子,希望孩子能够多活几天,遇到人来把孩子救了。可惜血液凝固,孩子一连两三天没有喝到血,若不是我找了进去,这孩子就要饿死了。”
白棠闻言不由感叹母爱的伟大,对孩子怜惜不已。她转头看向田嫣然怀中的孩子。孩子喝了点儿肉汤,肚子不饿了,也有劲了,眼睛灵活地转动着打量屋子中的人,看起来机灵又可爱。
“孩子的母亲有留线索说孩子叫什么名字吗?”
“没有!要不我们给孩子取个名字?”唐明朗的眼睛亮闪闪,十分有兴趣地说道。唐明朗的年纪并不大,比白棠三人都要小,还有着少年人的心性。
“行啊!既然这孩子是你救的,就由你给她取名吧!对了,这是男孩还是女孩?”袁明毅问道。
“女孩子!”唐明朗将孩子抱回来时知道了婴儿的性别,乐呵呵地看着田嫣然怀中的孩子,“这孩子跟我有缘,就跟我姓唐吧!名字叫做唐筠,柴门空闭锁松筠,我们唐门后山一大片竹林。”
“唐筠?不错!没看出来你挺有文才的啊!”袁明毅调笑道。
“切,我们唐门每个弟子都必须文武全才,哪像你们东山派,一群武夫!”唐明朗的鼻子昂到天上。
袁明毅哼道:“你不是武夫,那你会编程吗?你的英文有我好吗?如今时代不同了,文化知识可不止包含文学,还包含了数理化。科学才是社会发展的最大动力!孩子,你奥特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五章 窑洞中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并加关注,给《时空倒爷生活》更多支持!唐筠小朋友正式加入了白棠一行人。虽然带着一个婴儿上路会很麻烦,而且增加危险系数,但众人不可能将这么一个小生命丢下,任她陷入必死的境地。
虽然唐筠小朋友姓唐,但她却更亲近田嫣然,最喜欢赖在田嫣然的怀抱中,惹得两个男人不满。唐明朗捏着唐筠小脸上的嫩肉叫她小没良心的,袁明毅则戳啊戳着唐筠的两个腮帮子,自从这小家伙来了后,自己很少时间与未婚妻亲热了。
炎热的天气持续又持续了一周时间,就在所有人都感觉自己快要被烤熟时,一阵大风突然从天而降,吹走了难耐的炎热,带来清凉。但就在所有人还没有享受这份清凉时,温度却越来越低,大雪随风飘落,在众人惊叹秋天还没有来临又怎会落雪时,大雪已经将整个世界覆盖,白茫茫一片,不但遮盖住了所有建筑物,连丧失们也被冻在了雪里,无法安全。
丧尸的威胁减少了,但人类面对的危难并没有减少,寒冷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冰川时代,恐龙这样的陆地霸王都被冻得绝了种,现如今的天气堪追冰川时代,没有厚皮肤厚羽毛保护的人类,之前因为天气炎热而穿得很薄,寒流一来,生生冻死了许多人!
“六月飞雪啊!这是有多大的冤屈才会下这么大的雪?”唐明朗裹紧身上的军大衣,这天气太冷了他里面穿着贴身的羽绒衣。外面套上军大衣,还是冷得难受。那风都是冻骨头的。
“人类遭受灭顶之灾,还不是大冤屈吗?”田嫣然抱着小唐筠靠近火堆,这种天气,孩子和老人是最禁受不住的。他们四人为了小孩子可想尽了办法。用能保暖的各种衣料将孩子包成球,并用一个小玻璃瓶充当暖手瓶,灌入热水后给孩子取暖,并将孩子放进自己的衣服里面,用体温温暖孩子。
唐筠这孩子走了大运,虽然她没有了父母。但遇到白棠四个有能力又对她好的人,否则这样恶劣的天气,小孩子无法活命是必然的。如今,小孩子吃饱喝足,窝在温暖的怀抱中开心地吐着泡泡。长了肉的小脸分外可爱,让人看着忍不住微笑,忘记了门外的恶劣环境。
白棠戳了戳小婴儿的包子脸,开口道:“虽然我们在大雪降落前找了一个避难处,但我想还是应该早点儿回到s省才好!”
他们如今所在的是一户窑洞中,这个窑洞很有些年份了,但内里装修得不错,该是有人常年入住。窑洞是就土山的山崖挖成的作为住屋的山洞或土屋。是华夏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窑洞冬暖夏凉,住着舒适。节能,同时传统的空间又渗透着与自然的和谐,朴素的外观在建筑美学上也是别具匠心。挖窑洞是一门大学问,可不止在山壁上挖一个洞这么简单。首先是挖地基,窑洞所指的地基乃是先确定挖的窑洞类型,将窑洞的大致形状挖成。这是一项苦力活。现代还好说,可以急用机械施工。但在古代,人们挖窑洞只能靠着人力一点一点地挖。用笼筐一担一担将土担上来,非常辛苦。地基的大致形状挖成以后,就要把表面修理平整,当地人叫做“刮崖面子”。刮者的眼力、技艺、手劲和力气好的话才能在山壁上刮出美妙的图案。崖面子刮好后,就开始打窑。打窑就是把窑洞的形状挖出,把土运走。打窑洞不能操之过急,急了土中水分大,容易坍塌。窑洞打好后,接着就是镞窑,或叫“剔窑”、“铣窑”。从窑顶开始剔出拱形,把窑帮刮光,刮平整,这样打窑就算完成了。等窑洞晾干之后,接着用黄土和铡碎的麦草和泥,用来泥窑。泥窑的泥用干土和才有筋,泥成的平面光滑平顺。湿土和的泥性粘不好用。泥窑至少泥两层,粗泥一层,细泥一层,也有泥三层的。日后住久了,窑壁熏黑,可以再泥。第三步是扎山墙、安门窗。窑泥完之后,再用土坠子扎山墙、安门窗,一般是门上高处安高窗,和门并列安低窗,一门二窗。门内靠窗盘炕,门外靠墙立烟囱,炕靠窗是为了出烟快,有利于窑洞环境,对身体好,妇女在热炕上做针线活光线也好。经过这几步的挖掘修整,窑洞基本挖成。
上至周先祖时期,土窑洞就遍布山原谷地。《诗经》称为“陶复陶穴”,唐宋时期,窑洞种类增多,每个窑洞有了明确分工,有暗庄、明庄和四合院庄,明清时期出现了小城堡,高大土墙将一组窑洞或土炕围起来,以防御兵荒和盗贼,俗称为堡子。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它是建筑在山坡,土原边缘处,常依山向上呈现数级台阶式分布,下层窑顶为上层前庭,视野开阔。下沉式窑洞则是就地挖一个方形地坑,再在内壁挖窑洞,形成一个地下四合院。黄土高原是天下黄土最深厚的地方,也是居民窑洞最多最稠密的地方。窑洞密密层层,鳞次栉比,有人曾喻为:如挂在云雾中的洞天神府,似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颗颗明珠。
随着经济的发展,窑洞的废弃越来越多,挖掘的很少,挖掘方式也越来越不被人知道,再过一二十年,挖窑方法很可能就会失传。现如今,住窑洞的人没有多少了,大多数的人都宁愿住高楼大厦,即使农村的居民也愿意修建二三层的小洋楼居住,而不是住“土得掉渣”的窑洞。也只有年纪大了喜欢怀旧的老人爱住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