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知曹军不可抵挡,便设下空城计,诱使敌将曹仁入新野城,待时机一到,引燃城中火油之物,新野火势大作,曹仁军死伤无数。
曹仁率残兵出城,又遇赵云拦截,厮杀一场,曹仁军只剩数千,曹仁领兵趟白河而过,却不料再次中计,关羽在上游令兵士撤去堵水的沙袋,洪水直冲而下,曹仁军淹死者不计其数。
曹仁拼命冲杀出去,领残兵败归,新野之战,刘备大获全胜。
刘备领兵至樊城,但樊城孤城一座,并不可守,于是诸葛亮建议退守襄阳。
刘备向刘琦求救,刘琦立即派兵支援,并派韩玄、张允、黄忠、文聘、魏延等将同往,刘备携新野、樊城之民渡江,转战襄阳。
曹操大军逼至襄阳,与荆州的主力在襄阳交战。
曹操虽在兵力上占据优势,但襄阳所驻扎的全是荆州精兵,猛将如云,因此曹操攻打荆州异常吃力。
双方都损兵折将,其惨烈程度,不亚于官渡之战。
曹操调兵遣将,却始终无法攻破襄阳,贾诩建议曹操以霹雳车攻城,曹操采纳其计,霹雳车投巨石落入襄阳城中,城中顿时哀声遍野。
诸葛亮不甘示弱,造连弩,能十箭齐发,致使曹军死伤无数。
双方僵持不下,一月之中,曹军每日攻城,城下尸体堆积如山,曹军与襄阳守军皆死伤无数。
曹操令人传话,若襄阳死守不降,待城破之日,必将屠城三日。
于是襄阳城内,人心惶惶,众将意见分歧极大。
诸葛亮谓刘备道:“主公,刘琦公子在军中威望甚浅,将士不甘心为其效死命,今军心不稳,望主公早作打算。”
刘备道:“备受刘景升大恩,怎能临阵脱逃?”
诸葛亮又道:“主公是荆州最后所望,若是死于此处,只怕荆州再难回天。”
诸葛亮苦劝,刘备这才无奈收拾自己部众,连夜撤离,刘备走后,张允、韩玄率众开城投降,曹操得以进驻襄阳。
文聘不肯降曹,曹操亲往拜见,文聘感曹操诚意,乃降。
刘备保住有生力量,再加上黄忠、魏延等将主动来投,襄阳之战,得失相抵。
刘备率众败逃至荆州,刘琦亲往接见,刘琦知襄阳已归曹操,连连摇头,忙集中最后兵力于南郡,与曹操殊死一搏。
九月,曹操攻南郡。
刘琦开仓放粮,军民奋力抗曹,曹军遇难以想象之抵抗。
刘备、刘琦已无退路,南郡守得固若金汤,曹军连日攻城,皆无功而返。
曹操大怒,下令三军,谁若率先攻入南郡,便可封侯,又传令,南郡城破之时,屠城三日,军士们可任意在城中抢掠。
曹军大振,攻城之势愈加猛烈。
南郡守军也不甘示弱,奋力抵抗,双方军力折损无数,南郡城内城外,到处都是尸体,而双方均无从收拾,以至于尸体腐烂,臭味弥漫。
两军比消耗,南郡守军断然耗不过曹军,随着战事日久,南郡守军渐渐不支。
曹操手下诸将勇猛无比,军力源源不断,诸葛亮纵有奇计,也力不从心。
刘琦、刘备见大势已去,迫不得已弃城而逃。
曹操入南郡,下令屠城,三日之后,才重新整军。
襄阳、南郡之战,曹操虽得了两座重要城池,但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军队死伤过十万,且将士力竭,再难持续。
于是曹操下令三军在南郡休整。
刘琦、刘备逃至江夏,才稳定下来,所率部众不足一万。
若曹操再兴兵来犯,将无以抵挡,诸葛亮建议刘琦向东吴求救,但由于杨林的关系,刘琦对东吴心有余悸,于是犹豫不决。
后经众人苦苦建议,刘琦才派使者前往,使者是刘琦亲信之人,但使者前往柴桑,却无功而返。
使者带话过来,说刘琦并不诚心,为表诚意,要将黄祖的首级送来。
刘琦大怒,黄祖是刘表旧部,镇守江夏,从无二心,谁料东吴竟苦苦相逼。
诸葛亮道:“东吴有恃无恐,知我方必定求救,令斩黄祖,是为报先父之仇,也是为了向我方立威。”
虽刘琦不愿意,但形势所逼,为求东吴援助,刘琦迫不得已斩黄祖,并将黄祖的首级派使者送去柴桑。
但是使者至柴桑,却依旧没有带来好消息。
使者带话过来,说刘琦虽然斩黄祖为孙坚报仇,但依旧心不诚,为表心诚,请遣一位人质过来。
刘琦又问使者,东吴指定的人质是谁?
使者道:“东吴主公孙仁说,人质非卧龙先生不可。”
东吴狮子大开口,刘琦、刘备皆感愤怒,都有意不向东吴求救,但事已至此,曹操大军随时可能攻到,若再无援军,只怕荆州基业拱手让人。
诸葛亮道:“东吴之主虽是女流之辈,但其阴险狡诈,不亚于曹操,东吴以形势相逼,知我方不可不从,于是漫天要价,亮不才,承蒙主公大恩,今日愿亲往柴桑为人质,以己身换取东吴援兵。”
说罢,诸葛亮便起身,不带随从,一人只身前往柴桑。
诸葛亮知道,柴桑乃虎狼之地,东吴的女主虽然阴险,但这位女主,也是受人教唆,而这位女主身后之人,才是东吴真正的掌权者,孙仁只不过是被此人牵着鼻子走而已。
由于时日紧迫,诸葛亮不敢怠慢,骑快马而行,只消一日便到柴桑。
来到柴桑之后,诸葛亮并没有立即去面见东吴主公,而是先去见了自己的兄长诸葛瑾,并从诸葛瑾的口中,得知了今时今日东吴的各种趣闻……
第十四章群议
曹操大军南下,东吴方面也是极为关心的。
早在曹操兴兵攻新野之时,就有朝臣给孙仁提建议,要与荆州联合抗曹。
但是孙仁却遵从于杨林的建议,当场拒绝了。
而后曹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从襄阳、到南郡,虽军队死伤无数,但连下两城,荆州之地,指日可待。
刘琦退守江夏,手下军队不足万人,便向东吴求救,但孙仁却连番刁难,直到诸葛亮以人质的身份来到柴桑,孙仁才召集众人,商议对抗曹操事宜。
朝臣们济济一堂,孙仁虽心已有所断,但仍需在朝堂上令众臣服气才行,于是让列为臣工畅所欲言。
身为东吴长史,张昭道:“曹操身为汉相,以天子为要挟,群雄之中,若敢不从,便是乱臣贼子,依老臣之见,不如开城投降,免民众受战乱之苦。”
除了张昭之外,顾雍、虞翻等人也附议。
若是以往,孙仁必定心生焦虑,但此时她却不慌不忙,道:“长史说得没错,只是孤以为,曹操生性残忍,若是降他,只怕东吴百姓任人鱼肉,依孤所见,降曹并非上策。”
孙仁将目光看向杨林,此时杨林已是治中从事,身居要职,在朝堂上已有发言权。
当初杨林去荆州,孙仁提心吊胆,后来杨林平安归来,并说荆州之事已然完成,孙仁便放下心来。
后刘表死,刘琦继任荆州牧,虽刘琦性格软弱,但他誓死不降曹,与刘备共同抗曹,虽失败了,但曹操也损兵折将,不得已在南郡休整。
事件的发展正如杨林所料,曹操与荆州一方,都两败俱伤,对于东吴来讲,正是坐收渔人之利的时候。
孙仁问杨林道:“杨林,是战是和,你有何意见?”
孙仁想让杨林开口说服朝上的老臣,不过杨林今日,却并不想过多的言语,他只是说道:“主公,微臣没什么远见,与曹操是战是和,不如听听诸葛大人的意见。”
这段时日,杨林在朝堂上发言甚少,朝臣们都当他是给主公说书的,没什么真才实学,只有张昭、诸葛瑾等人才知道杨林的真正本领,此人在朝堂上不开口,只因为万事皆在他的掌控之中。
杨林将难题推给了诸葛瑾,诸葛瑾也不再推,说道:“主公,若是曹军没有损耗,合我东吴之兵力,只怕难以与之抗衡,战不如降,但今时今日,曹操的军队在攻打襄阳、南郡两城的时候元气大伤,其战力还不足之前的五成,我东吴与之对抗,已有胜算,所以微臣以为,降不如战。”
张昭嗤笑道:“两军交战又不是下围棋,岂能以兵力来衡量?”
面对张昭的指责,诸葛瑾并不生气,而是说道:“微臣所言,也并不全面,但是微臣的胞弟已来到柴桑,他比微臣更清楚曹操的实力,恳请主公召见。”
孙仁立即通传诸葛亮上朝,诸葛亮来到朝堂上,先是和自己的兄长诸葛瑾打了招呼,随后就将目光落在了杨林身上。
两人曾在荆州城有照面,当时杨林认出了诸葛亮,但诸葛亮却也只是知道杨林是刘琦身后的指使之人,来自东吴,至于杨林叫什么名字,官居何职,诸葛亮却无从得知。
直到自己来到柴桑之后,听自己的胞兄诸葛瑾简述柴桑城内的趣闻,诸葛亮才知道了杨林此人。
两人相视一笑,杨林道:“诸葛先生远道而来,不才这厢有礼了。”
说着,杨林便向诸葛亮行礼,而诸葛亮也回礼。
诸葛亮这下终于意识到,东吴的主公再三刁难荆州,正是因为此人在从中作梗,乃至于自己被迫前往柴桑为人质,也全是此人的主意。
既已和杨林打了招呼,诸葛亮便一步步来到了孙仁的面前。
孙仁道:“孤早听闻卧龙先生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人中龙凤,敢问诸葛先生,曹操实力如何?我东吴与之对抗,有胜算否?”
诸葛亮向孙仁行礼,便仔细打量了一下东吴的这位女主。
诸葛亮平日最好察言观色,不过从东吴这位女主的身上来看,她应是仁慈善良之人,可是她行为做事,却是铁石心肠,和曹操毫无二致,于是诸葛亮又想到了杨林,看来是杨林这个人,在背后操纵孙仁的决策。
诸葛亮谓孙仁道:“今主公和刘琦公子虽败,但却是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曹军虽势大,但也没从我方讨得任何便宜,现曹军损兵折将,其数量不及挥师南下时的一半,曹操也不得不在南郡休养,等他们攻至东吴,已是强弩之末,要战胜他们,并非难事。”
孙仁又问道:“不知曹军实力如何?手底下谋臣武将的实力又如何?”
诸葛亮又道:“曹军号称五十万,但在新野,曹仁率领之师几乎全军覆没,随后曹操执意南进,在襄阳和南郡,都损兵折将,军士战死至少十万之众,虽襄阳降军数万,却离心离德,曹操必不敢用,再除去军队中的伤兵、病兵,曹操手下可用的军队,实际上只有十数万人,而曹操若要攻东吴,必从水路,但曹操手下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战,东吴与之交锋,胜算颇大。
而曹操手下的谋臣武将,虽都是能人,但谋臣们也只能出些小主意,放到战场上,只怕这些人都束手无策了,至于曹操手下的武将,就更是一群有勇无谋的酒囊饭袋,不足为俱。”
孙仁虽然明里是在询问诸葛亮,但是实际上,却是要让朝堂上的主和派听听。
正如诸葛瑾所说,他的这位胞弟颇有辩才,经诸葛亮添油加醋的说了一番,被誉为虎狼之师的曹军,也不过只有十数万人的战力,而且都是陆军,并无水军,而曹操手下的谋臣猛将,也全是一些无能之辈,与这样的军队交锋,想要败阵都难。
听了诸葛亮的话,那些原本建议向曹操求和的文官们都沉默不语,孙仁趁机说道:“孤心意已决,与曹操死战到底,群臣们请勿复言,若有违背者,如此案角一般!”
说着,孙仁便抽出了随身携带的佩剑白虹剑,将自己身前的案几,削下了一个角!
第十五章称病
东吴的军队以水师为主,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