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血如泉一般喷了出来,将围在张辽身旁的那些守卫的铠甲都已经染红了。
张辽这位响当当的汉子,就这样倒在了血泊之中。
群臣唏嘘不已,没想到张辽竟然如此忠义,为了说服曹丕放弃通商的念头,竟然连自己的性命都搭上了。
曹丕从龙椅上起身,奔到了张辽的面前。
此时的张辽虽然未死,但是他也只剩一口气了,张辽用手,紧紧的握住了曹丕。
咽喉被割,张辽说不出一句话出来,但是一双眼睛,却双目灼灼的的盯着曹丕。
曹丕此时,也已经是方寸大乱,根本不知道说些什么。
他看着张辽临时的模样,眼泪都快要落出来了。
“文远,朕答应你,对于与东吴通商之事,暂缓执行,这下,你满意了吧?”
虽然曹丕答应得比较勉强,但是好歹是答应了自己的话了,张辽这才将握住曹丕的手给松开了,在手松开之后,张辽的手慢慢的下垂,随后,他的两只眼睛也合上了,这名叱咤风云的魏国名将,就这样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魏黄初二年十月,一代名将张辽,因为反对曹魏与东吴通商,而在大殿之上死谏,最终以自己的性命,换来了曹丕的承诺。
对于张辽之死,曹丕为之流涕,封张辽为刚侯,其子张虎嗣任其爵位。
张辽的葬礼,也是办得风风光光的,其规格,不亚于曹氏的皇族,除此之外,张辽得享从祀于曹操庙庭,可见曹魏一方,对于张辽的评价有多高。
不过张辽的死,也给曹丕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
现在曹魏与蜀汉相战正酣,朝中的得力将领,已经在前线去迎击蜀军了,像张辽这样的封疆大吏,又要到哪里去寻找?
曹丕思前想后,最终都没有办法找到合适的将领去填补张辽留下的空缺,而这也为日后埋下了隐患。
第二十九章走私
张辽以死相谏,才换来了曹丕的首肯。
曹丕身为一国之君,自然君无戏言,尤其是答应了已故之人的话,是万万不能反悔的。
因此,曹丕便放弃了和东吴通商的决定。
不过曹丕在官面上却是说,如今曹魏正逢大敌,局势瞬息万变,通商之事,只能日后再说,当务之急,是尽快平定蜀中。
对于张辽之死,曹丕却只字未提,命当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守口如瓶,张辽之死,以病故的方式昭告天下。
曹丕否决了两家通商的决定传到了东吴,杨林哑然失笑。
“我原本认为,天下垂手可得,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事情却风云突变,现如今,只能再从长计议了。”
在曹丕向东吴送来橄榄枝,意图与东吴通商的时候,杨林的脑中,瞬间闪过了一个能够在数年之内统一天下的念头,可是这个念头,却因为曹丕的突然改变决定而搁浅了。
“我也真是一个傻瓜,自以为是,想要将敌人引入进自己擅长的领域,让敌人体无完肤,可惜的是,敌人最终却没有走进我的圈套。”
在杨林的话语中,分明透着一丝的失落之情。
“杨大人,时机总会有的。”
在杨林的身旁,陪着他说话的,自然就是庞统,庞统在得知曹丕否定和东吴通商之后,就来到了杨林的府邸中,因为他知道,此时的杨林,心情一定非常的不好受。
庞统又道:“杨大人,我从司马懿那儿得到了曹丕不肯与东吴通商的真正原因,现在,就告知杨大人!”
杨林一句话也不说,洗耳恭听。
庞统就将司马懿所告诉给自己的话。一字不落的说给了杨林听,杨林脸上的表情,从失落,突然变为了震惊,再由震惊,变为了一种由衷的赞叹。
荀彧的遗命,张辽竟然誓死遵从,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魏国皇帝曹丕的一句承诺。
在听完庞统的讲述之后,杨林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说道:“我原本以为,当今天下,原本不存在我的对手,但是今日一见,方才知道,这对手不仅有,而且还有许多。
当年荀彧先生疑心于我,劝说曹操不肯与我东吴通商,没想到。他还留下了遗言,而遗言的遵从者,竟然是张辽这位忠心耿耿的将军。
曹魏有如此忠义之士,要想灭他。自然是非常的困难,和曹魏比起来,刘备的手下,却要容易对付得多……”
刘备以皇叔自居。顶着大义的名号,而曹操,一向被刘备等人骂做是“曹贼”。从字面上的意思来判断,自然是刘备手下的忠臣要多些,而曹操的手下,定然是些趋炎附势,见钱眼开之人。
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曹操手下的文臣和武将,不仅忠心耿耿,而且不惜性命,为的就是保全曹魏的天下。
今日有荀彧、张辽等人誓死护卫国家,那么将来,就一定会有更多的忠臣和死士拦在杨林的面前。
想到了荀彧,又想到了张辽,杨林便命嫣儿取来香烛,自己要祭奠曹魏的忠义之士一番。
在院子里,杨林摆好了香炉,便朝着北边的位置,点燃了香。
杨林一边望着北边,一边自言自语道:“荀先生、张将军,你们是曹魏的骨鲠之臣,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存在,才使得我东吴称霸天下的愿望暂时落空。
荀先生,早在合肥与你商谈的时候,我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若是我在早出生几十年,大概就能和荀先生成为朋友了,荀先生自始自终,都没有信任过我,事实证明,荀先生目光如炬,若非如此,只怕曹魏早已落入我东吴的圈套之中了。
张将军,在合肥的时候,我也曾将见识过你的武力,纵观我东吴的将领,只怕没有人能够和你分庭抗礼,你以一己之力力保合肥城不失,原本我以为你只是粗鲁的莽夫,可是没想到,最终迫使我计划失败的,正是张将军你,张将军的气节,实在令我佩服不已。”
杨林虽然是自言自语,但是他身后的嫣儿和庞统,却也清楚的听见了他说话。
嫣儿有些为杨林担心了,一向以来,杨林都是神机妙算,天下大势,很少能逃出他的预料的,但是这一次,杨林的计划却落空了,这对杨林所带来的打击一定很大。
而庞统也第一次见到杨林如此的举动,按理说,自己身为吴臣,竟然当众祭奠敌人的将领,换做是别人的话,只怕是杀头的大罪,但是杨林是吴主孙仁的宠臣,又和孙仁有着亲密的关系,因此杨林的出格行为,倒也不至于会遭来祸端。
杨林在赞叹了几句荀彧和张辽之后,便将香插进了香炉之中。
随后杨林稍稍的远离香烛,对着香炉笑道:“但是,荀先生、张将军,你们二人誓死护卫的曹魏,却是一定会灭于我东吴的手中的,纵然是有你们这些忠义之士,但是你们已经死了,那些活下来的人,未必有你二人忠心不二,死人不能说话、不能做任何的事情,但是我却是活着的,总有一天,我会将曹魏的土地踏平,让我东吴称霸天下!”
杨林信誓旦旦的说了这么些话,言语中,带着一股自信,也带着一丝的杀气。
嫣儿总算放心了,听杨林说的这么几句话,可以知道,杨林已经恢复成以前那个杨林了,不用再为他担心了。
而庞统也喜闻乐见,他可不想看到杨林沮丧,希望杨林能够重新振作,好让自己又见识到更加新奇的事物——从现在来看,大概自己的愿望,很快就能够实现了。
在祭奠完荀彧与张辽之后,杨林便马不停蹄的去见孙仁了。
孙仁在书房中,正愁着杨林为何还不来见自己。
杨林来后,孙仁便让旁人离开,自己和杨林,在书房中密谈。
孙仁道:“杨林。如今曹丕反悔了,他不与我东吴通商,我东吴也奈何不了他,我知道你的情绪定然不佳,但是若你能来到我这书房之中,便说明你已经没有大碍了。”
杨林笑道:“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仁,若是事事都如我自己所料,那么这天下。还有什么乐趣?正是因为了诸多的不确定性,才使得这天下有趣多了,不是吗?”
杨林又恢复了以往的模样,孙仁也颇为欣喜,便又道:“杨林,照你这么说来,你是又有了新的策略了,那么我倒想问问,你的策略究竟是什么?是否是由我东吴大兵压境。趁着曹魏攻打蜀汉之时,偷袭曹魏的后方?”
杨林摇摇头,道:“仁,若是以战争就能够解决的事情。我又何必那么煞费苦心,去和曹魏通商呢?虽然现在曹魏已经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对蜀汉的战争上,其后方空虚,但是纵是我东吴偷袭。也没有办法获得全胜,充其量,也只不过是夺取几座城池而已。若要灭掉魏国,这还远远不够。
曹魏虽然调集的大部分的兵力到了汉中,但是若我偷袭后方,他们一定会撤军防守的,而以蜀汉的兵力,纵然是曹魏撤兵了,他们也是不会趁势追击的,一旦曹魏的援军一到,我东吴就失了先机,要想灭掉曹魏,就几乎不可能了。”
孙仁听了杨林的话,觉得与自己所想的有极大的差别,于是问道:“杨林,如今我东吴兵强马壮,怎么会灭不了曹魏?要知道,我东吴的近卫军,可是仅仅凭借着一万人的数目,就击败了刘备的十万大军!”
孙仁的自信,除了当下东吴经济的繁荣之外,还包括杨林所精心培养的这支名为近卫军的部队,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再吴蜀双方的长沙之战中,近卫军所展示出来的战斗力,令人瞠目结舌。
于是孙仁有理由相信,依靠着这支部队,便能够将整个天下都打下来!
但是杨林的想法,却和孙仁不大一样,只听得杨林道:“仁,事情并没有你所想的那么简单,你说我东吴的近卫军战力极强,那只是相对于蜀军来说,而在曹魏一方,却有着非常强大的骑兵,名为虎豹骑,虎豹骑的强大,在当今天下是出了名的,我军切不可掉以轻心。
还有一点就是,我东吴是与曹魏签订了互不侵犯的和约的,按照和约上的说法,我东吴是不能够偷袭曹魏的后方的,若是偷袭了,便会失信于天下人,若是就此取得了天下还好,若是被曹丕给击退回来了,那么曹丕便可以借此大做文章,到了那个时候,我东吴只怕会被全天下人所唾弃。”
杨林详述了攻打曹魏的利害关系,使得孙仁意识到,原来之前自己一直将事态想得过于简单了。
既然一时片刻没有办法将曹魏灭掉,孙仁便又向杨林问道:“杨林,照你这么说,我军应当如何,才能够灭掉曹魏?”
杨林向着孙仁比出了三根手指头,道:“我东吴若想灭掉曹魏,定然要具备三个条件,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要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没有满足,都没有办法将曹魏给灭掉的。”
孙仁问道:“哪三个条件?”
杨林道:“其一,便是曹魏的经济大损,国家入不敷出,境内的百姓们吃不饱饭,而国家对此,一点办法也没有。”
孙仁道:“那岂不是和现在的蜀汉一样?”
杨林点点头,道:“正是如此,事实上当蜀中一带爆发蝗灾,并且刘备在长沙打败的时候,蜀汉事实上就已经名存实亡了,是因为靠着我东吴的救助,才使得蜀汉政权存在了下来。
至于为什么要保留这个政权,是因为对于我东吴来说,蜀汉根本就微不足道,而且我们也需要一方势力,去吸引曹魏的仇恨,不然的话,曹丕只会将所有的精力全放在我东吴的身上。
不过曹魏一方的实力毕竟雄厚,合肥之战中,我军虚耗曹魏国力之事,这才初具成效,在曹操西征马腾和张鲁之后,曹魏的国力一落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