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积钱,这次去多少留下几个钱给后人吃饭,也是为国操劳,留点余荫。你听懂了么?”
清朝共设有八大总督,有两个最为显要,一是直隶,二是两江。直隶总督是权把子,两江总督是钱袋子。让左宗棠告别陕甘总督的清贫,去富裕的江浙地方做官捞笔钱,也算朝廷对他的恩赐。
走马上任之前,清廷赏假两个月回籍省墓。1881年10月28日,朝廷正式发布任命。11月,左宗棠从北京起程,先回到长沙司马桥左公馆,与家人团聚。1882年1月21日,左宗棠从长沙携全家回到湘阴柳庄。
别梦依稀,故园39年前,柳庄仿诸葛亮南阳故居的模样还在。左宗棠想起青年时代以当代诸葛亮自称的日子,看着自己手书的“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对联,想起自己说出的“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之时,不被人嫉”,70年来的艰难时岁,如今历历都成过往,不禁会心一笑。
他得准备去两江总督赴任了。陶澍58岁时预言自己将坐这个位置,不想在自己70岁时真兑现了。
清廷让他去两江,一个目的,是为了让他去富裕的地方多捞点钱。这说明,左宗棠身上依然没有钱。
左宗棠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1' 1877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在兰州通远门外(今兰州第一中学校址)创办。从德国买进的全套机器,是甘肃第一家毛纺织厂。毛纺厂总投资301312两白银,建有厂房三排。开工后聘请了德国专家来兰州安装调试设备,进行技术指导。1880年9月正式开工,织机只投入10台,日产成品呢8匹(长50尺,宽5尺)。1934年9月,国民党甘肃省政府拨款30万元,工厂又复工生产,主要产品是呢毯,供应西北各地军需。1938年国民党军政部租用该厂,改组为军政部兰州织呢分厂,以生产军毯为主。
'2' 甘肃与陕西本为一省,省会在西安,康熙五年(1666年),甘肃单独成省,辖今甘肃全省、宁夏全区、青海河湟地区,新疆乌鲁木齐、哈密一带。但乡试却没有分开,两省士子仍合闱,同在西安参试。甘肃离西安路途遥远,最近几百里,最远几千里。来回一趟,多则几个月,所需经费也成倍增长,致使许多学子饮恨寒窗,无缘会试,甘肃文化教育事业也因此而日见衰落。左宗棠认为陇右僻远,文化落后,“合闱”不利甘肃士子。为方便甘肃考生,发展甘肃文化教育事业,振兴西北经济,左宗棠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力奏朝廷,陕甘必须分闱,这一年冬,清廷准请。
'3' 封建帝国时代,自有宰相一职,中国最早实行的是“宰相实权”制度,但皇帝很快发现,自己被宰相架空,形成了“虚君实相”,堂堂天子成了摆设。于是从唐朝往后,皇帝们开始挖空心思,怎么将下放给宰相的权力收回来。
内阁说白了是对宰相的分权,相当于将一个宰相分成许多个宰相。这个制度最早设立于明朝,共设有6个级别,分别为“四殿、两阁”。两阁即“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统称“殿阁大学士”。清大学士分“三殿三阁”,官阶为正一品,地位高于明代。
'4' 1864年,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被同治皇帝诏封为“一等毅勇侯”,加封太子太保衔。
'5' 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军在西北与准噶尔蒙古激战,为及时处理军报,始设军机房。清乾隆即位后,改称总理处,1738年始名军机处,办公地点设在乾清门西边。设军机大臣,军机章京,无定额,均为兼职。军机大臣由皇帝亲信的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兼任。军机处职能原为承命拟旨,参与军务,随着时间推移,军机处已不再是单纯的军事机构,逐渐演变为清代全国政令的策源地和统治中心,其地位远高于国家行政中枢的内阁。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军机大臣取代内阁大学士成为清朝事实上的宰相。
'6' 对于朝廷内的官员,左宗棠无疑替他们说出了心里话,做出了想做的事,叫人拍手称快。在今天,我们仍呼吁、渴望出现这样的官员,并希望有更多这样的官员,就可以全面杜绝腐败现象。
'7' 雍正改革可以概括为“新8条”:一是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二是“摊丁入亩,地丁合一”,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三是清理国家财政钱粮亏空,以铁的手腕把侵吞的库银收回来;四是建立“会考府”,审核钱粮奏销;五是开放洋禁,发展海外贸易;六是“改土归流”,进行民族区域的地方行政改革;七是废除贱籍、酷刑,实行社会改革;八是创立军机处,加快改革步伐。
'8' 因为帝国制度下的集权,国家一旦有钱,除了穷兵黩武,对外搞权力扩张,还真不知道怎么花。因为对内为民生谋幸福,从来就不是帝国目标。这正是“君主政治”与“民主政治”的分水岭:君主政权里,天下人都是皇帝个人的私人财产;民主政权中,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私产。在前一种政权里,没有基本人权的老百姓,事实都是皇帝用来享乐的工具,皇帝当然不会牺牲享乐,为自己的“工具”谋幸福。所以到了乾隆一朝,尽管反腐的条条框框,限制了官僚集团的手脚,但国家赚来的钱又锁着发霉,弄得官僚集团贪欲被禁,节衣缩食,“幸福指数”直线下降,终于全体反对,搞不下去了。
'9' 左宗棠娶了周诒端,关系毕生不错。也许他太爱又太尊重妻子,甚至始终没有娶小老婆的想法,娶张夫人是因周夫人没生下男孩子,怕断绝香火才建议促成。如今,章夫人又是在前两位夫人亡故的情况下,才许配的。
左宗棠这就叫“君子爱色,爱之有道”。早年在陶家开馆设徒,陶澍还有6个年轻漂亮的小老婆在守节,有细心的研究者指出,左宗棠并没有跟他的“女亲家”们闹出绯闻来,他坚定地守住了道德底线,超越底线的事情绝对不做。
第十六章 粪土千金
商督商办
1882年1月27日,左宗棠从柳庄出发,14天后,到达南京市江宁区,正式出任两江总督。
在古稀之年,终于可以来放手建设,左宗棠一上任就全身心投入进去。2月阅兵过后,他就开始考察南运河堤工。
亲身调查运河堤工、民堰、礼河大坝、淮河水利,他发现两江的开发建设,最重要的就是朱家山、赤山湖两处工程。
朱家山地处滁州、来安、全椒、江浦、六合5个地方的中心,漂水、上元、江宁三线贯通,修好了它,干旱水溢之地“圩田均受其利,亦可免漂没人畜庐舍之惨,而粮船、货船可由内河而行,不必再犯大江风涛,尤属民商两便”。
在朱家山兴修水利,是块难啃的硬骨头。雍正、乾隆、嘉庆三代,总督专门讨论过开发,都因工程过大、预算过巨,中途而废。
左宗棠喜欢挑战难事,也不管自己已是古稀老人,铁下心来,霸蛮也要办成。他确定项目后,多次亲临现场勘验,找到了打通的方法,“计朱家山自开工以来,届今两易寒暑,乃得以告竣,统计各处工程,以言里数,朱家山工程绵延一百二十余里。”
从1882年2月上任,到1884年3月卸任,左宗棠担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两年。两年内,他集中精力做了四个方面的事:兴修水利、整顿海防、开发矿业、兴办洋务。'1'
从1866年筹划福州船政局起,左宗棠办洋务已经有16个年头了。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弊病这时开始显露出来:国家所有制与私人产权发生激烈的冲突。
16年来,洋务运动在全国陆续兴起,模式一直是“官办”。用今天话说,政府办企业。这个模式利少弊多,左宗棠发现弊病主要是“所铸之器不精,而费不可得”。
怎么克服“国办企业”产品毛糙、生产出来还要赔本的弊端呢?
左宗棠找原因,发现是产权不清所致。他从理论上先分清国家、私人、洋人三者之间的利益,结论是:“与民争利,不若教民兴利”,“不夺民间固有之利,收回洋人夺取之利,更尽民间未尽之利”,“民利仍还之民”。左宗棠下令放权:商业的事情,商人自己说了算。
在实施中怎么保证商人独立自主,商人利益归商人,而不被国家剥夺?左宗棠的方法,是在体制中做变通。1882年,他奏请朝廷批准创办利国驿煤矿,该矿名义上仍是“官督商办”,实际上已是“商督商办”,股东有了基本的独立自主权。'2'
利国驿煤矿办后赢利,左宗棠将成功的经验推广。
1885年,左宗棠在督办福建军务期间,还向朝廷上折,建议中国学习西方制糖技术建厂,左宗棠建议,将企业全部由“官办”转轨成“商办”。
他鼓励民间自己开办新式企业,从这里尝到了甜头,也看到了振兴国家经济的希望:如果政府不去自己办企业,只负责鼓励老百姓多赚钱,老百姓必然对有钱的商人心生羡慕(“如官倡其利,民必羡之。”),老百姓纷纷去从事经商活动,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发家致富了,政府通过税收杠杆,不要搭进成本,还可以收取商业税。这大大节省了“官督商办”模式中政府派官员去企业支付的管理成本。(“官本既还,只收税课,不必派员管厂。”)
左宗棠从18岁自学经世致用学问,又没有任何体制内教育经验束缚思维,以旁观者的眼光,对比中西差别,他一眼就看出导致中国落后的根源,出在中国文化身上:
中国人将智慧都消耗在四书、五经、八股这些大而无当的虚空学问上,外国人的聪明都落到了科学与技术构建起来的经济实体方面(“中国之睿知运于虚,外国之聪明寄于实。”);中国人将伦理道德作为立国的根本,把科学技术看成是末等小事,外国人则不然,他们推崇科学技术,看轻伦理道德。(“中国以义理为本,艺事为末;外国以艺事为重,义理为轻。”)。中国文化一味追求务虚,导致近代工业完全落后。
左宗棠决定通过办洋务来改造中国文化。作为一个受中华文化哺育成长起来的读书人,他有着很强的文化本位心理,看清楚了中国的短处,但接受不了这种文化自卑:虽然中国人的长处不如外国人,但也没什么了不起,我们跟着他们学习就可以了,让西方独霸科学技术专长,那是不行的。(“谓我之长不如外国,藉外国导其先可也;谓我之长不如外国,让外国擅其能不可也。”)
左宗棠读过魏源的《海国图志》,接受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观点。大权在握的总督,接受了就要顶着责骂与非难,毅然去实践推行。他给二哥左宗植写信说,湖南本土的老乡们顽固保守,如果在家乡听你说起我要学习洋人,一定怕污染了耳朵,骂我被外国人洗脑叛变了。(“湘人固闭,殆必闻而掩耳,谓我变于夷矣。”)他希望二哥帮自己向乡亲解释清楚。
为了大力扶持民营企业,与西方列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1882年,左宗棠推荐胡雪岩到上海开办蚕丝厂。
眼下,胡雪岩已经成了左宗棠扶持起来的中国首富了。
1862年,胡雪岩借助王有龄开办阜康钱庄,做上了商人;1874年,他依靠左宗棠的支持,创办胡庆馀堂,做成了大商人。
胡雪岩的商业才华,因与左宗棠合作而找到舞台。左宗棠发现,胡雪岩是个商业奇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