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项羽与刘邦-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只打一仗就把城中秦的守将赶跑了。靠着这场胜仗,刘邦军一下子就获得了南阳城的武器和南阳郡一带广大地区的谷物,士兵们填饱了肚皮,还补充了装备,旌旗飘舞,令人眼花缭乱。

〃这回总该可以进人关中了。〃刘邦心中有些迫不及待,随即进行军事部署,命令全军幵始向西进入关中。战马奔腾,士兵们甩开大步。此时,夏日即将过去。

〃西进!〃

张良并没有听到这项号令。决定西进之时,他不在刘邦营帐之中,正在遥远的后方热衷于搜集情报。得知刘邦军主力巳开始西进,他不禁大吃一惊,立即找来百名壮丁,轮换抬轿追赶刘邦。在张良看来,还是应当继续南下。

弃宛城于不顾,将有大害。

这正是张良最担心的一点,他连脸色都变了。

当南阳城遭到刘邦攻击时,秦南阳郡守以这座城池不宜防守为由,立刻向南方逃窜,龟缩到作为宛县县城的宛城,似乎要在这里闭关固守。刘邦看到这种情形,想起了过去张良曾主张舍弃开封之事,认为这一理论完全适用于宛城。

〃宛这么个小城,放过去不必管它!〃不过,开封和宛城的条件大不相同。以下的想象完全可以成立。当刘邦军西进抵达通往关中的险要路段时,自然要与守卫的秦军发生战斗。倘若在这种时候,后面宛城的秦军快速出动,从背后进行袭击,刘邦军就会在狭窄的险要路段上进退维谷,被逼得掉人山谷,落个全军,没的下场。西进并无大碍,然而,在采取行动之前,必须首先攻占宛城。

张良追上刘邦的车,得到允许后进入车内,将攻占宛城的必要性作了详细说明。

〃噢,是这样吗?〃'

302

在张良尚未说尽详细理由之前,刘邦即下令全军暂时停止前进,像丢弃一只旧草鞋一样放弃了自己的主张,可以说,刘邦的虚怀若谷正是令人

赞叹之处。一般认为,一支庞大的队伍旦作出发动进攻的部署,并指令部队向各自的目标快速前进之时,是很难停顿下来的。而刘邦却能在这一点上泰然处之。

〃西进之事以后再说。还是先进攻宛城。〃

刘邦撤销前面的命令,全军大掉头,将宛城团团围住。

宛城很久以前曾是楚国领土,从战国的某个时期起就成了韩国的土地,因此,城内有许多人知道亡韩宰相之子张良。张良在刘邦帐下积极抚慰亡韩民众一事,更广为人知。有一位曾当过郡守舍人〈管家)的陈恢,对张良的这些情况也有所耳闻,便劝说其主人投降,并主动要求充当使者。

陈恢在宛城的城墙上表明军使身份,并很快顺着梯子来到城下,与刘邦见了面。陈恢这个人身材不高,刘邦一眼就看出他颇像个懦夫,他最初只是像驴似的喘着粗气,发不出声来。

〃接受郡守投降,对沛公来说是件有利的事。〃

陈恢打算就得失问题进行一番论述。早在战国时期,充斥于各诸侯王国的策士和周游天下的说客们就盛行过这种辩论,其格式、方法早已定型,就连陈恢这样的人,只要一张口,都能按照固定的模式摆出一大套理论。

又过了一会儿,陈恢的嗓子里才冒出了声音。

陈恢一口韩国的口音。难以听懂的地方,就由张良为刘邦翻译。I

〃沛公啊,人们早就听说过,楚怀王曾经约定过,最先进入关中咸阳者为关中王。可是,公眼前的宛城,在南阳郡也是一座最大的城池,城墙高大,可充军的百姓很多,不仅粮草充足,而且还有几十座与此相连的城池。

官吏差役和城里百姓以为投降都会被杀,都准备为守城而决一死战。公若攻打这座城,决非短短数日即可攻下,这必定会拖住后腿,不容公顺利进人关中。〃

有板有眼的一席话,正中刘邦的要害。〃在下说的话有什么不对吗?〃陈恢反问道。

303

〃君所说的极是。〃

从道理上讲,刘邦也只能这样回答。〃反过来,从公的角度来加以考虑,〃这种说法也是固定模式。陈恢以硬要人知恩回报的口吻说:干脆公就

封郡守为侯吧!封侯就可以让他照旧留在宛城,担负守卫这一带的任务,

再将郡守辖下全副武装的精锐秦兵尽皆编入公之麾下,令其加人西进行列。这样不仅一举解决了公所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前方阻挡公进攻路线的城池

听到宛城的先例之后,也都会争先恐后地前来归顺,全部成为公的人马。〃有道理。〃刘邦深为佩服。

刘邦原本不过是一介草寇。自参加反叛以来,还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秦军投降,更何况还要接受郡守这样一个大官主动送来的降表,郡守所管辖的地盘,那可是大到可以和战国时期诸侯王国的领土相匹敌的。更何况,刘邦还从来没有做过这样无法无天的事情,竟然要封郡守为从前封建诸侯制下的〃侯〃,最重要的是,来自秦那边的主动求降还从来没有过。天下大势确实已经今非昔比了。

〃秦人巳经心虚了。〃刘邦心里作出了这样的判断,〃正是张良的白马

一战,挫掉了这一带秦人的锐气。〃

尽管刘邦内心将功劳归于张良,但作用更大的恐怕还是项羽。因为去

年年底,项羽在北方的巨鹿让秦的野战大军吃了个大败仗。在今年的酷暑

里,又发生了一桩尤为重大的事件,独力支撑着在平原地区四处征战的章邯将军向项羽投降,并被授予楚国的雍王称号。这个风声也传到了这里,

本地郡守的想法也随之转向投降和改换门庭,在几个月之前,这种情况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刘邦自然答应了他的条件,在城外会见了郡守,不仅将这个胆小的秦帝国的地方官吏称为殷侯,而且连充当使者的陈恢也一并行赏,封以千户

之邑。

〃秦的大厦开始崩塌了。〃这种切实的感受令刘邦心潮澎湃。〃不过,还只是极小部分的崩塌。〃

304

这一点,刘邦也想到了。在此之前,真是步履维艰,常常想到秦帝国

实在是很难打垮,他还曾想过,靠现在这种局面,是很难推动整个形势的。

刘邦年轻时就狂妄至极得令人厌恶,现在已年过四旬,加上树起反叛大旗以来的千辛万苦,他就像历经磨难的老狐狸一样,对眼前的小事已不再沾

沾自喜。

不久,刘邦大军便离开宛城,红色旌旗迎风招展,浩浩荡荡地向西挺

进。

炎炎烈日把士兵们的甲胄烤得烫人。刘邦随着车子在摇晃。这位不拘

小节的人几乎半裸着身子歪歪斜斜地躺着,有时还把脚浸泡在凉水里。说

到中国这片大地的文化,尽管后来发展到儒家学说,礼教才变得越来越严

格,但之前很久,赤身露体就是受人鄙视的,即使是一人独处,裸体也被

认为是野蛮人的行径,但刘邦对此却毫不介意。唯有手下谋士来见时,他

才慌忙装饰一下外表,戴上原来那顶竹皮制的刘氏冠,将衣服披到肩上。

果真能进人关中吗?在这次行军途中,刘邦依然心存疑问。

关中盆地是秦这个半开化诸侯王国兴起的地方,秦统一天下建成帝国

之后,也从未迁至异地,这里成了帝国的发源地,咸阳则从王都升格为帝

都,统治着整个天下。

刘邦等各路反叛军你争我夺、闹腾得热火朝天的舞台,从关中高地来

看,乃是在函谷关以东的地方,即所谓的中原地区。说到中原,即是指自古以来汉民族的发祥地。按今天的行政区划来说,其范围就是以河南省为中心,东至山东省西部,西至关中地区。但从自然地理条件来讲,关中位置特殊,是中原西部的一个巨大高地,北方和西方均与游牧民族的居住区域相连接,似乎总能听到羌族和匈奴等所谓夷狄的胡笳声,令人印象深刻。

由中原进入关中高地的时候,有天险阻拦。天险之一就是函谷关,上面有人力修建的要塞工事。到达函谷关之前,还有开封、荥阳、洛阳等一连串的城池。将这些城池逐一攻破之后,才好不容易到达函谷关。

〃攻破函谷关,最先进入关中者为关中王。〃

305

楚怀王说过的这句话,从字面上也可以看出攻破函谷关的难度。刘邦

当初也是沿着东流的黄河沿岸向西前进的,但所到之处遭遇大小城郭的阻挡,最终还是采纳张良的主意,远离黄河南下到宛城。就是说,刘邦离函谷关更遥远了。

张良这个人的思考能力的确非同寻常。为进入关中,谁都只会想到经由函谷关这条路,但张良却摆脱了这一思维。

尽管关中被称为〃天府之国〃,但却有许多天险环绕四周,有〃金城千里〃的美称,对外界来讲,关中不仅仅有函谷关,还有另外几个关口。南部就有一个武关,令人意外的是,它平时竟不为世人所知。

〃不能只拘泥于函谷关,从武关进人岂不更好吗?〃

张良说服了刘邦。

不管怎么说,张良毕竟是个韩人,熟悉从韩地翻山越岭通往关中高地的近路。有一条叫丹川的小河从关中方向流到亡韩的西边,沿这条小河往上走,就可以到达天险武关。这个情况,张良当然是知道的。

由宛城向西前进的刘邦军,采取了张良所建议的路线。

〃所谓官吏,实在是懦弱!〃

刘邦不能不得出这个结论。西进沿途的大小城池,全都效仿南阳郡守,一个接一个地归顺了汉军。若是以前的那种封建诸侯制,当有刘邦这样的外敌人侵时,每个领地的王的身边都会有一支家臣队伍集结起来进行抵御,连领地内的平民百姓都要出来支援,上上下下都十分顽强。可是,在秦的制度下,根据法家学说将封建诸侯制彻底废除,设置了郡县,以官僚为行政长官,这一体系最适合在国泰民安时加以执行,而一旦帝国陷入危难之中,那些官僚就只求明哲保身,根本不想死守自己的官衙,其下属及平民百姓也从来不把官僚视为主人而尽忠。至少,到现在这个阶段,官僚体制的弱点巳开始显露出来。

地处关中的朝廷也是如此。咸阳的宫廷根本就不是由皇帝的那帮家臣家将组成的,而是由大臣和官吏来操纵各府衙,所谓忠君报国这种莫名其

306

妙的潜能,很难被发掘出来。在诸如始皇帝那样出类拔萃的天子在世之时,秦的这种制度运转起来,好像远比封建诸侯制要精妙得多,但到了二世皇帝胡亥的时候却一事无成,因为他根本不了解运用官僚体制这一庞大机构

的诀窍。

刘邦不费吹灰之力就攻破了武关。这项战报立即飞马送到咸阳,使宫廷里和城内外都陷人一片混乱。这时,宦官赵高已经当上宰相,一手把持着所有官府机构。〃这下子秦可要灭亡了。〃

他比任何人察觉得都要早,甚至想积极站在灭秦势力一方,给人侵者一种好印象。在中国宦官史上,宰相赵高被视为宦祸的首要代表人物。他具有大量典型的宦官特征,像小孩子干坏事一样,一心想着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耍弄权谋之术。但他缺乏那种瞻前顾后的政治嗅觉,所干的事情全都十分凶残。

总之,赵高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忙乱的岁月。首先,他必须杀掉二世皇帝胡亥。

理由有两条。为使胡亥远离朝政,他一直千方百计掩饰中原战斗失利的情况,如今一下子真相大白了。这件事十分可怕。虽说胡亥昏庸无度,但也会大为震怒的,必然要处死赵高。赵高要先下手为强,将胡亥杀掉。赵高想出来的办法总是就事论事。另一个理由也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