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项羽与刘邦-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平地。

这个时期,无数冒出来参与反叛的王侯或将相之中,真正获得名将声

誉的人还没有出现。项羽此时还躲在叔父项梁声望的背后,其本领尚不为

世人所知。而正向关中挺进的刘邦属下的各路将领,也都是在后来方以丰

富多彩的形式崭露头角,并在中国的历史上创出辉煌业缋的,不过当时还

都是尚未正式踏上历史舞台的乡间小吏而巳。

从这一点来讲,秦章邯则巳显露出惊人的胆略和才干。虽然后来因起义军占据历史的正统地位,章邯的存在几乎不为人们所瞩目,但不管怎么

说,他所率领的四处征讨的大军,毕竟在叛乱的火海之中将敌人各个击破,

同时又极为出色地保持了对整个军队的驾驭能力,必须承认章邯不仅颇具才能,而且他在指挥千军万马时,具有相当了不起的人格魅力。

他指挥的特点在于充分发挥灵活性与机动性,一旦选准所要攻击的点,

作出决策,便集中大规模兵力向其发动全面进攻。还有,他善于把工兵的作用充分运用到主战场上。

他在思考有关邯郸的情况。他的看法是:〃城郭本身就是敌人。〃

之所以会有这个想法,其根据并不单纯。

就中小城郭来说,正如在当前大反叛时代从诸多城郭所见到的那样,

城里的人会杀死郡守或县令,推举出一名冠有上个时代名称的首领,凝聚

在该城的乡土观念之下,守住自己的城池不被秦攻破。

邯郸作为一座商业性的大都市,在守城过程中,所釆用的做法却有过

220

之而无不及。倘若是一般的中小城郭,其本身即可以成为附近一带乡土观念的象征,保卫该座城就会激起高昂的乡土意识。但邯郸的情况却大不相同。邯郸尽管以前曾是赵的国都,但其地位远远不止于此,它在中原地区

还具有重要的流通作用。从赵以外的各种地方,都会有商人或手艺人加人到这里的流通机制中来,从而使邯郸具有了一种向各诸侯国开放的特性。因此,若只打着充满村野气息、极为单纯的乡土意识的旗号,人们就不会欢呼雀跃,人心就根本无法凝聚起来。

然而张耳陈余却自有办法,他们将一个不明底细的年轻人捧为赵王,硬拼凑出一支出行时的仪仗行列,与军队一起进人这座城郭,同时宣布:

〃从现在起,邯郸即是赵的都城!〃

并将整座城严格管制起来。商人们并不觉得这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因为战乱会使这里失去流通作用,仓库会受到士兵的袭击,所以事态的发展并不受欢迎,更何况一旦宣布邯郸为赵都,就会成为秦攻击的目标,蒙受更为惨痛的战祸。

尽管如此,对于那些居住在邯郸的、具有强烈赵人意识的人们来说,

这可能会使他们极度兴奋,就像让他们喝了酒劲很大的烧酒,一个个变得酩酊大醉一般。然而,不管张耳也好,陈余也好,都不是赵人。

〃那家伙不是魏人〖大梁曾是魏的国都)吗?外来的人随便立个赵王,再借此把赵据为己有,这恐怕就是他们的狼子野心吧!〃城里所有人都暗自抱有这个想法。

〃邯郸人都害怕张耳陈余的军队,只是表面服从罢了。,'章邯则有自己的看法。

话虽这样说,邯郸作为都市,毕竟具有令人生畏的天然防御能力,可以说是一座极难攻陷的城池。又高又厚的城墙,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着这座城市,再软弱无能的士兵固守在这里,也能将城外的大军抵挡上几个月。对于以机动能力为唯一制胜方法的章邯来说,若大军被死死地钉在邯郸,那就无异于在战场上自取灭亡了。

221

关于邯郸这座城巿,章邯还有一件事放心不下。即使张耳陈余的军队

被赶出去,因其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也会有人再次进人城内,

充分利用这里的城郭条件,显示其强大的军事威力。

章邯下定决心,毅然决然地将邯郸重重包围,并为此出动了远远超出

所需数量的大军,只在一个地方开了个口子。

这个时候陈余还在其他地方。只有张耳侍奉赵王,握有一支守备部队待在邯郸城内。

张耳也好,陈余也好,不管叫什么名字,他们都曾经在战国末期当过说客,现在仍未摆脱说客的限制,都很缺乏战场上的经验。当他们重新确定出历史上赵国的版图时,也不是靠武力,而主要是靠政治谋略和口舌之功,因此,他们颇为自鸣得意地说:

〃不战而获旧赵之三十余城邑。〃

张耳望着秦铺天盖地的黑色旌旗,首先考虑到的是打仗毫无意义,他首先说服自己,再费尽唇舌地说服他人,拥着赵王向北望风而逃。这种结果早已在章邯的算计之中。〃他们大概是要逃进北方的巨鹿。〃

章邯作出预言,立即分三批向北派出大规模作战部队。这批北上军队的第一支部队叫上军,率领上军的上将军就是以智勇双全闻名的王离,其次是由以勇猛著称的苏角率领的中军,再次便是由秦尚为诸侯国时遗留下来的老将涉间率领的殿军。

章邯特地将主力部队留在身边,驻扎在城内,并让邯郸二十几万居民全数搬迁到一个叫河内的地方。

〃不杀。〃他要秦兵彻底执行这条命令,消除市民对这方面的不安,差不多只用两天时间就把邯郸变成一座空城,又用士兵加上征集来的民工共几万名劳力,把所有城墙悉数毁掉。

他终于将邯郸彻底铲平了。

可以说,章邯的做法确实是够彻底的。

顺便说一句,现在的邯郸已是一座有近四十万人口的城市,但其重建

222

的时间却要从汉朝时算起。赵那个时代的邯郸位于现在邯郸城以南四公里

的地方,地名叫做〃赵王城〃。现在仍然保留着当年那一大片土城遗址,只是章邯毁掉的许多地方巳经变成了荒野。

巨鹿这座城市,在邯郸东北大约一百公里外的地方,可算是处在华北平原最中心的位置。

巨鹿附近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肥沃之地。巨鹿城作为农产品的集散地,或者说作为一处官府所在地,一直以来就很繁荣。秦帝国建立后,又将管理大片地区的〃郡〃官衙设在这里,巨鹿便成为附近一带越来越重要的城

可以说是一个大都市。

赵王和张耳逃到这里不久,章邯手下的上将军王离等就追上来,将整座城池团团围住。

张耳只好紧闭城门。

〃巨鹿兵多粮足,不会被攻陷的。〃

张耳安慰赵王,又向四面八方急速派出密使请求支援。对各路反叛势力做这种求援的工作,本来就是身为策士的张耳的拿手好戏。有关这一历史时期各地的反叛势力,《史记》里有过简洁的表述。

相立为侯王,合从乡西,名为伐秦,不胜数。

首先指出胡乱拥立的侯王多得数不胜数,其次指他们彼此之间合从(即合纵,指建立同盟〉,最后讲他们都口口声声高喊〃伐秦〃。

最后一句话里很可能包含着作者对事态的一种讽刺。在诸多胡乱自立的侯王当中,有很多人都是在秦势力鞭长莫及之处,为贪图一时的痛快和欲望而当上侯王的,各种反叛势力所共同标榜的〃伐秦〃,实际上已只是一块招牌,说穿了,统统都是在牟取私利而巳。

所谓合纵,在当时已是一个为人们经常使用的十分熟悉的用语。到了战国的后半期,只有处在边境地带的秦强独大。中原六国(韩、魏、赵、燕、楚、齐)便结成了攻守同盟,六国的地理位置是由北向南纵向连接在一起的。合纵指的就是这六国的纵向联合。尽管这是一个大的历史时代背

223

景下的外交用语,但在秦末那个年代,诸多势力还都处在一伙伙流寇自成

一体的阶段,彼此之间竟然能够频繁使用这一用语,则正是秦军与六国各

军事派别之间对抗局面的真实写照。

〃出于合纵的缘由,各地的王侯肯定会派兵来的。〃张耳安慰赵王说。在张耳看来,这才是正中要害。只要其他各诸侯国能踊跃派兵到巨鹿

平原,与秦之间最后的一场大决战就将在这里发生。〃我们这些人就等于成了捕获强秦的活诱饵。〃张耳说。确实,张耳等人所在的赵只是一个弱国而已。然而巨鹿城有一项很有利的条件:储有足够吃上几个月的粮食。只要

坚守住城门,就始终会是秦军垂涎的目标。张耳的惴惴不安与偷偷高兴的

心理,就正是建立在不用自己精心策划,即可成为吸引秦大军的诱饵这一点上。秦章邯喜欢集中大规模兵力作战的方式,很可能会将全部兵力都投入到巨鹿平原来。秦就会将其在大本营关中盆地的补充兵员全部出动,章邯这支庞大的征战队伍就变成了秦的全部武力。倘若在这里将章邯军彻底击溃,不消攻人秦都咸阳,秦帝国就会彻底垮掉。

〃这就是我们心甘情愿充当倒秦诱饵的原因。〃张耳仍在对赵王做说服工作。

44由此一战,巨鹿的名字很可能会流传到遥远的后世呢!',张耳还补充上这么一句。只是要想成为诱饵,必得有援军到来方能成立,否则便只能算做一座孤城。

张耳外交本领很高。当他向四面八方派出使者之际,即巳作好了预案,特别向各方势力阐述了巨鹿之战的重大意义。就是说,如果巨鹿被灭掉,楚、魏、齐都只能危如累卵般,落个被各个击破的下场,因此对各国而言,这也是一场生死存亡之战,诸如此类对各种势力既劝说又恫吓的言辞自然也不会忘记。具有外交本领的张耳的确是忙得团团转。

秦的章邯将军对这场巨鹿之战的意义,也与张耳有相同的感受。只不过站在章邯的立场,他所作的解释却与张耳所设想的刚好相反。那就是以

224

巨鹿作为诱饵,把全部反叛军都集中到这座城外来,然后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将其彻底击溃。秦的祸患由此一战即可彻底根除,二世皇帝以后肯定

可以尽享升平之乐了。

〃此次巨鹿之战将会成为秦的最后一战。〃章邯心里得出这样的结论。

当完成对巨鹿城的包围时,章邯亲率主力大军到达战场,将大本营设在巨鹿以南一个叫棘原的小城(河北省平乡县附近;),对前线实施督导和鼓

励。

〃要从长计议。〃

章邯对王离等人嘱咐道,〃要让巨鹿吃不上粮食。〃秦军本身也有弱点,就是无法从关中补充更多的新兵。章邯为此很担心士兵受到损伤。

〃必须注意士兵的生命安全!〃

他命令王离等在巨鹿城周围临时修筑了许多坚固的小城堡,夜间让士兵们都进驻到这些小城堡里面。

此外还开始了一项大工程,就是建造甬道。

所谓甬,本是指可装十斗粮食的那种大斗。甬道就是像斗那样在道路两边加上围板。

章邯命令在道路两侧建起又长又高的瓦顶板心泥墙,来保护行进中的士兵免受敌人的袭击。这种甬道的发起人从记载上看是始皇帝。他把关中的重要道路都改修成这种甬道,作为皇帝的专用道。理由是为了捍卫皇帝的尊严,不准平民百姓看到皇帝,例如当他要从帝都咸阳前往骊山行幸时,

何时前往何时返回都不得让人看见,甬道就是为此而修建的。不过章邯却拿来用到了军事上。

这个情报,范增在行军途中就得到了。〃章邯这人,可比传说中的厉害多了!〃范增心中想道。自然,人们也可能想到,章邯要着手修建这种大得出奇的、专为打仗用的土木工程,很可能是在极不自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