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攻”。但是,第5 装甲集团军司令部仍受命在局部地区,采取有限规模的进攻行动。约德尔在9 月11 日的日记中,对此做了这样的记载:
“元首命令,第5 装甲集团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攻击敌人的背后。。元首禁止向强大敌军的正面实施反突击。”
此外,德国大本营对在适当时刻,通过一次强大攻势来根本扭转西线形势的意图、计划和目标,自始至终没有放弃。为了在实际上作好准备,同日,大本营还下达了一道这样的命令:
“在党卫队上将迪特里希领导下,重新组建第6 装甲集团军。”
在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在不断恶化的形势下,忙于落实这些和其他更新西线陆军的措施的同时,希特勒自己却在敦促空军尽最大努力研制出能用于实战的新型战斗机,以投入即将到来的攻势。然而事与愿违,由于他对飞机的技术和性能的非份要求,反而影响了德国飞机制造的迅速发展。在这个问题上,希特勒同戈林产生了尖锐的意见分歧。
同样,希特勒为了准备未来的攻势,于9月初,把富有大规模指挥作战经验的冯·龙德施泰特元帅召到东普鲁土大本营,恢复了他西线总司令的职务。龙德施泰特在大本营里参加了几天的形势讨论会。会上,希特勒对他的”这位老帅异乎寻常地尊敬,而龙德施泰特却无动于衷,一言不发。9 月5 日龙德施泰特走马上任。这样,莫德尔的权力就仅局限于B 集团军群总司令部的管辖范围了——即西线的北部和中部。南线总司令布拉斯科维茨大将不久也被撤换了。在9 月1 日的形势讨论会上,希特勒还提到了他:
“如果他。。干成这件事(指迅速将第19 集团军同主力建立联系),那么我将向他正式道歉(指他1939 年对波兰的占领政策提出异议后被打入冷宫一事)。”
在以后的数周和数月中,面对敌人不停顿的进攻,希特勒的为未来攻势奠定基础的战略原则,仍丝毫未变。然而,由于作战地域的显著缩小,尚能投入防御的兵力日益减少,尤其是长年来所顽固奉行的为局部重要地点而牺牲更大战役目标的指挥原则。使本来就很渺茫的取胜前景,变得更加虚无漂渺。在安特卫普陷落后,希特勒便命令日益松散的防线右翼,在斯凯尔德河口和阿尔贝运河的一个桥头堡,即比利时和荷兰边界处转入顽强防御。这是一项能够实施的措施,因为空军在适当时间可以将其“第1 伞兵集团军”的多余兵力投入战斗。再加上尚有较强的兵力驻扎在敦刻尔克、加来和布洛涅的“要塞”之中,迫使敌人的进攻第一次停止了较长时间,这对盟军的整个作战行动产生了影响。这样,上面提到的那些海港要塞,在9 月10 日吸引了蒙哥马利集团军群的大约三分之一的兵力。直至11 月3 日,盟军才凭借其各种优势,突破了斯凯尔德河口的封锁,他们尽管拥有一支护航舰队,却未能在11 月28 日以前到达安特卫普港。希特勒关于要保住最后一批靠近英国的V 型武器发射基地的决定,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特别是那些由党卫队接管的“V—2”型武器,此时也可以在陆上投入使用了。与此相反,希特勒却把一个完整的步兵师留在海峡群岛上,未发挥任何作用。
早已被遗忘的亚琛争夺战,现在又成了战略重点。这座城市受到的威胁,会使德国丧失“西壁工事”的第一批工事,随之边界的第二道防线也会被突破。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在9 月14 日的日记中,记下了希特勒对这一威胁的态度:
“西壁工事的每一寸土地——即使是在防御工事之外——都必须当作一座要塞那样去对待。”
有一份落款注有9 月16 日和约德尔签写的命令,在思想和言词上,看来完全是模仿1941 年斯大林所发布公告:
“在西线,广阔区域的战斗已经蔓延到德国领土上。德国的城市和乡村已经卷入战争。这一事实使我们不能不以狂热的决心投入战斗,并号召每一个身体健全的男子进行最坚决的抵抗。每一个掩体和地下室,每一座城市和每一个村庄都必须成为一座要塞,让敌人碰得头破血流,让敌人在占领德国的战斗中毁灭。。
这道命令甚至连攻势计划都暂时忘记了:
我们不再考虑任何大规模的作战行动。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要么守住我们的阵地,要么牺牲。”
两周后,即9 月30 日,由凯特尔签发了一道命令,作为希特勒命令的补充,试图确定一种固定的组织形式,但同时,他又胆怯地努力表示,不允许“省党部头目和帝国国防委员们”擅自插手。几天前,即9 月25 日,还发布了希特勒“关于建立人民冲锋队的法令”。这份文件的第一签署人是博尔曼,第二签署人是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最后征召”工作的组织领导由“党“负责。两个月以后,希特勒发布另一道命令的时机已经成熟。这道命令由约德尔签署。命令称:
“如果由于指挥官或部队的失职或行动不力,使敌人突破(西壁工事的)筑垒体系就是一种无法宽恕的犯罪。元首决定,倘若出现此种情况,就要直接追究责任者的罪责。”
对英军在阿纳姆的空降,德国大本营并未大动干戈。在第一天,即9 月17 日晚上,在“狼穴”召开的形势讨论会上,英军空降的消息占用了很大一部分时间。会上,希特勒表现得异乎寻常的平静,因为他同时得到了报告,附近的德国预备队已投入战斗。在阻止蒙哥马利的行动成功,阻止其夺取马斯河、瓦尔河和莱茵河大桥的目的达成方面,似乎也不需要最高统帅的过多参与。然而,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却在9 月21 日日记中写道:
“元首坚决反对那种让完好无损的大桥落人敌人手中的愚蠢行动。”
这表明,时这次激烈战斗,元首肯定也进行了干预。
国防军指挥参谋部每天都置身于这些大大小小的危机之中,忙于处理无数各种各样的具体事情。例如在德国的北海岸加强防御设施;加强莱茵河大桥的防护;还有与东线在补充人力、物力方面,进行耗时费神的讨价还价。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在战争的第6 个年头之初,第一次接受了一项过去陆军总参谋部及其作战处所担负的任务,即制定一项大规模进攻计划,并负责准备上作。由于当时的形势面临着无法克服的困难,德国领串机构在组织上的混乱状况,再一次明显地表现出来。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相当于第二陆军总参谋长,然而,他自己的参谋部却不拥有自己的、经过挑选的、能充当其左膀右臂的总参谋部军官。作战所需要的兵力和物资,从进攻部队、敌情、直至后勤供应,这一切一切,约德尔除了从陆军总司令部有关的军官和单位那里知道外,别无任何消息来源。尽管他能听到一些消息,但他并不置身于事情之中,不属于他们的成员,不同他们生活在一起,对他们并不了解。多年来他一直是个幕僚,一直在希特勒的左右,因此养成了他依附于这位最高司令而无视现实的习性,而抵御这位最高司令的能力却要比任何人都小。尽管一直有人提出这样问题:约德尔是不是就是以这种眼光来看待事物?但军事领率机构混乱的组织状况在促使采取这种无望的军事行动上的责任,是不容推卸的。
1944 年9 月末、10 月初,国防军指挥参谋部的研究结果指出:在蒙绍。埃希特纳赫地段发动进攻是最为适合的。按照希特勒的方针,“主攻方向应指向西北方向的安特卫普”。计划役入两个装甲集团军,于11 月底发起进攻。
在这一基础上,国防军指挥参谋部拟制了详细的计划。出于保密原因,指挥参谋部没有象陆军总参谋部通常所做的哪样,听取西线总司令及其决定参与进攻指挥的高级司令官们的意见。10 月9 日,约德尔将这次代号为“莱茵河卫兵”的计划呈送希特勒。希特勒仍象往常一样,将这一任务视为已任,对计划作了重大改动。“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民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元首决定”
“1、位于巴斯托涅、那慕尔的宽大左翼发起进攻。
2、立即从亚琛以北、沿马斯河向南发动第二次攻击。
3、以障碍设置部队保卫侧翼安全。这种保障需以主动突击来实施”。。
作战目标似乎就是在这一天作出的,即越过艾弗尔和阿登山脉,通过乌尔特、马斯河和整个比利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推进到安特卫普附近的海峡边。这样,1940 年5 月在西线发动攻势的基本思想又再现了。3 天后,即10 月12 日,在“这项计划。。由研究阶段进入拟制阶段”之后,国防军统帅部发布了第一道预备性命令。然而,这道命令只起到了对敌人,也对己方部队和司令官们掩饰真实企图的目的。不应忘记的是,正是在这几天,希特勒派出他的爪牙,其中有希特勒大本营的新任副官长,胁迫隆美尔元帅自杀。
11 月3 日,即在规定发起进攻之日的前三周,约德尔大将才到达8 集团军群驻地,向集合在那里的西线高级司令官们安排进攻事宜。他在介绍了敌情和地形情况之后,指出,在艾弗尔地区实施突破肯定可以取得成功。紧接着实施的装甲部队的突击,将在两天之内切断美国第1 集团军和蒙哥马利集团军群与其后方的联系,并为下一步击溃敌人25—30 个师创造前提条件。敌人为发动莱茵河攻势而在这一地区积贮的大量军事物资,也将被缴获或摧毁,约德尔还以希特勒的名义,对进攻的步骤,做了详细的指示。他还说明了以新月期间定为发动进攻时间的好处。
这次进攻的主力为16 个师,其中8 个足装甲帅,分别隶属于泽普·迪特里希指挥的党卫队第6 装甲集团军和冯·曼陀菲尔将军指挥的第三装甲集团军。南线侧翼的防护将由第7 集团军负责。
在北部,则以小股部队不断出忐,牵制敌人。
尽管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从一开始,就不允许与会的司令官们,对希特勒的这一企图产生任何怀疑,但司令官们仍对这一处在广泛地域、远在200 公里之外的目标,勇敢地提出了异议。他们指出即使能肢例将计划内的兵力及时集中起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充分装备,他们也不可能在冬季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到达那么远的目标。作为反建议,司令官们提出了一个“小解决方案”。所谓“小解决”,就是仅仅排除盟军在亚琛附近的突破,从而夺回西壁工事毗粼的工事。不得已时,才考虑随后向马斯河的推进。只有当形势超出颅料之外时,才迅速变更部署,向目标突击。
在这些和其他异议面前,国防军情挥参谋部参谋长寸步不让。他深信自己理解希特勒思路,当场反驳说:“‘小解决方案,只会推迟算帐的日子,使西方列强不再准备谈判”,一语道破了德国领导的政治目的。鉴于同样的,但至少是军事的理由,他对于把进攻日期至少推迟到12 月10 日的建议,连声说道:“绝对不能,绝对不能”。尽管如此,与会的司令宫们在会后的第二天,立即向大本营呈递了他们关于“小解决方案”的书面建议。就象对约德尔陈述的那样,他们又向希特勒说明,当进展顺利时,仍可以发展为大“解决方案”——他们想以此避免与希特勒的顽固不化的态度下正面交锋。而更主要的一点是,他们想借此机会向最高领导报告一下军队的实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