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卐"字旗的陨落-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柏林人默默地站在城市的瓦砾丛中的时候,看到了更加凄惨的事情即将
来临。一队队衣衫褴楼的难民绝望地迈着沉重的步伐经过这个城市,日以继
夜,络绎不绝。这些在战争失败后流离失所的人,不得不顶着空中飞来的子
弹和暴风雪的袭击,在2 英尺的雪地里长途跋涉。这些难民大多是农民,对
他们来说,暴风雪就意味着成千上万的人葬身于雪海。

自然界的节奏也被打乱了。柏林在和平时期有许多引人注目的鸟群,而
最多的一种乌就是乌鸦。这种候鸟巢居在波兰,夏天到俄国,但冬天总是飞
回柏林。它们最喜欢啄食的地点是在市中心和许多空旷的公园里,而夜间最
好的栖息地是在西郊哈弗尔湖畔高大的松树和柳树上。

但是,在战争最后一个可怕的冬天,柏林的这些惊弓之鸟发现在它们熟
悉的觅食地点整天遭到持续的轰炸。它们蜂拥着盘旋在空中,愤怒地朝它们
头顶上的“银色机械鸟”呱呱地叫个不停。入夜,燃烧弹把它们筑在树上的
巢穴烧得精光。大风雪袭来的时候,这些精疲力尽而又饥寒交迫的鸟群丢弃
了柏林,拍打着无力的翅膀,无奈地飞进勃兰登堡的公地,象成千上万的难
民一样,散落在公地的各个角落,默默地饿死在雪地里。

在中国,有“乌鸦一叫就要死人”的说法,乌鸦被人们看作不祥之兆。
而在中世纪的欧洲,这样大群的乌鸦突然离去则被视作死亡和瘟疫的先兆,
厄运即将降临这个为神所弃的城市。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在1945 年不算迷信而是事实,因为在大群乌鸦飞离


柏林的时候,阿道夫·希特勒1 月16 日那天从西线悄悄地乘火车回来,在柏

林中心一个阴暗的防空洞建起了他的最后一个大本营。

这是希特勒导演这场战争的第13 个大本营。

说起来好象令人奇怪,希特勒在1941 年以后就很少呆在柏林,帝国首都
倒成了他偶尔来访的地方。斯佩尔说:“他本来应该呆在柏林,可以不时地
到前线去视察,结果,他却颠倒过来,岂不反常?”

然而,元首这次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这个比下水道还低20 英尺的地下暗
堡,直到他自己结束生命的105 天,就再也未见过日出或日落。

暗堡的内部是阴森凄凉的。房顶很矮,走廊就象地窖的狭窄过道一般。
有三十几个拥挤不堪的房间,有好几个还漆上了战列舰一样的灰色。走廊上
粗糙的墙壁呈褐色。有几个地方,斑驳的水泥上渗出水滴来,看来泥瓦匠永
远也不能完成抹灰这一道工序了。

只有3 个房间稍大一点,每间有15 英尺长,10 英尺宽,附有抽水马桶
和淋浴喷头,这是希特勒的私人住室。这3 间象修道院的密室一般,备有几
件简单的家具。起居室有一把躺椅、一个咖啡茶几,一把椅子;卧室有一张
单人床,一个床头柜和一张梳妆台。

这个地方现在成了希特勒的缩小了的国土,也是第三帝国的缩影。在这
里,只有一部电话总机、一部无线电台、一部通向德国最高统帅部的无线电
话机。希特勒虽在地下,但仍进行指挥,直到他临终的最后一刻。

征服苏联,独霸欧洲,夺取世界霸权,这是法西斯德国蓄谋己久的国策,
也是希特勒梦寐以求的目标。

甲在1925 年、希特勒就在其臭名昭著的《我的奋斗》一书中写道:“当
我们今天谈到欧洲新领土的时候,我们必须想到俄国和它的附庸国家。”1936
年11 月25 日,德国和日本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11 月6 日,意
大利也参加了这一协定。顾名恩义,这主要是为了反对社会主义的苏联。1939
年8 月23 日,苏德签定了互不侵犯条约,但是这一条约并没有改变希特勒的
侵略野心。条约签定不久,他便在一次会议上说道:“现在俄国并不可怕,
因为我们已经同俄国缔结了条约。但是条约只是在对我们有用的时候才有遵
守的必要。一旦我们在西方腾出手来,我们就可以对俄国作战。”

德国统治集团正是根据这个总的方针,不断加紧发动侵苏战争的准备。
1940 年西欧战局结束后,德国武装力量在人数、技术装备和作战经验等方
面,均可超过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希特勒认为进攻苏联的条件成
熟了。他说:“如果我们进攻他们,斯大林的俄国将在8 个星期内从地图上
抹掉。”

于是,1941 年6 月22 日凌晨3 点半,希特勒就以190 多个师的兵力,
对苏联不宣而战。德国海陆空军一齐出动,象一场狂风暴雨,遮天盖地而来。
不久,希特勒占据了几乎全部欧洲国家和北非,控制了比神圣的日耳曼罗马
帝国版图还大得多的领土。

希特勒怎么也没想到,几年以后,这只俄国熊把他和他的军事统帅部撵
回到这个标有狗熊城徽的柏林。

柏林,你还是那个征服东方斯拉夫人的“小狗熊”吗?

2.这是大战以来苏联发动的最大攻势,他们势如破竹,锐不可当
1944 年10 月的一天上午,正在华沙代表最高统帅协调白俄罗斯第1 和
第2 方面军战事的朱可夫元帅,应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之召飞回莫斯科。


最高统帅不在克里姆林宫,而在孔策沃的斯大林近郊别墅。

别墅是一座双波屋顶的绿色两层楼房,不太高,在树林的掩映下几乎不
惹人注意。朱可夫下车走到正门前,斯大林的卫队长认出是朱可夫元帅,便
请他脱大衣进入客厅。

客厅兼作餐厅,是举行庆祝会和宴会的地方。厅里没有什么摆设,只是
右边两扇窗户之间的墙上挂着两张大画像,一张列宁像,一张高尔基像。

客厅中央放着一张净光明亮的大桌子,几乎占了四分之三的地方,靠门
有一架华美的红木小钢琴,并列放了一部电唱机,这是美国人送的礼物。客
厅里还有两张沙发:一张小的,靠背镶有镜子;一张大的,呈暗绿色,给人
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1953 年3 月5 日,斯大林就是在这张大沙发上逝世的。

空无一人,一片寂静。朱可夫在原地放重脚步走了走,并故意于咳了两
声,想引起主人的注意,还是没有人。

正纳闷间,突然,右边通走廊的门开了,进来个人,披了件伤列脚跟的
高领羊皮袍子,皮袍下面露出了一双很大的黑色厚毡靴。

进来的人身上散发出浓郁的林野气息、他用袖子拍打了一下羊皮袍子,
然后朱可夫听出斯大林沙哑的声音:“朱可夫同志,快到我的办公室,我一
会就来。”

朱可夫这才明白:斯大林冬天日间习惯于在凉台上休息。他就这样穿着
毡靴,戴着毛皮帽,严严实实地裹着大羊皮袍子躺在凉台的沙发上睡觉。

不一会,最高统帅已换上了灰色军便服和轻便皮靴,手里拿着常用的烟
斗听取朱可夫的汇报。

斯大林走到壁炉边,给已经不旺的炉火加了几块劈柴,突然向朱可夫问
道:“如果今后所有各方面军都归最高统帅部直接领导,你认为怎么样?”

朱可夫怔了一下。他理解,斯大林指的是要取消负责协调各方面军行动
的最高统帅部代表,但他立即回答说:“是的,方面军的数目减少了,整个
战线的宽度也缩小了,领导各个方面军已经比较容易,现在完全可以由最高
统帅部直接指挥各个方面军。”

“你不会是因为赌气才这样说的吧?”

“有什么可赌气的呢?”朱可夫开玩笑说:“我想,我和华西列夫斯基
是不会失业的。”

“那么好吧,白俄罗斯第1 方面军位于柏林方向。我想派你去这个地
方。”

朱可夫回答说:“我准备指挥任何一个方面军。”

“不过”,斯大林对朱可夫说:“你今后仍然是我的助手。”

11 月12 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签署了任命苏联元帅T·K·朱可夫为白
俄罗斯第1 方面军司令员的命令。同一命令还任命K·K·罗科索夫斯基为白
俄罗斯第2 方面军司令员。

1945 年新年伊始,苏军在东普鲁士,在布达佩斯城下,在捷克斯洛伐克
和南斯拉夫的山区,在濒临华沙一片废墟的维斯瓦河沿岸,摆好了准备进攻
的架势。这次攻势的目的,是要使红军横扫波兰而直捣柏林。斯大林说:“要
把法西斯野兽打死在他自己的洞里,在柏林城上升起胜利的旗帜。”

斯大林认为,华沙至柏林是苏军的主攻方向,是直捣德国要害地区的捷
径。但是,德军也必定在这里集中主力部队作拼死的抗争。为了分散敌军中
路的兵力,最高统帅部决定,首先加强南路和北路的攻势,以强大的部队牵


制住敌军的侧翼,并将其中路兵力吸引到南北两翼。在尚未粉碎敌军两翼的
时候,先用绝对优势兵力一举突破敌军的中路防线,并且穷追猛打,粉碎希
特勒的防御计划。

据此,最高统帅部下达了实施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的命令,并给各
方面军分派了具体任务。
苏军的主力是朱可夫指挥的实力雄厚的白俄罗斯第1 方面军和科涅夫指

挥的乌克兰第1 方面军。
南翼由彼得罗夫指挥的乌克兰第4 方面军协助。
北边由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的白俄罗斯第2 方面军和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指

挥的白俄罗斯第3 方面军配合。

主攻方向的正西面,是德国整编“A”集团军群下属的30 个步兵师,4
个坦克师,两个摩托化师和两个旅,在这股德军的后方还有50 个营,共约
40 万人。

苏军最高统帅部给朱可夫和科涅夫派去大量增援部队。两个方面军加起
来的兵力之大令人惊讶:163 个师、34134 门火炮和迫击炮、6460 辆坦克和
自行火炮、4772 架飞机和220 万人。也就是说,苏军掬有大大超过德军的优
势:兵力5.5 比1.火炮和迫击炮7.8 比1,坦克5.7 比1,飞机17.6
比1。在各方面军的进攻地域,部队的平均战役密度为每1.3 英里正面有一
个步兵师,每英里正面有103 门火炮和迫击炮,而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数量平
均每英里为19 辆。

原定战役的发动日期是:1945 年1 月20 日。

英美军队在阿登山区处于危急的时刻,罗斯福和丘吉尔决定向自己的盟
国苏联寻求紧急援助。只有苏军在东线再次发起进攻才能减弱德国对西线的
压力。

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派艾森豪威尔的副手、空军元帅特德作为他们的全
权代表前往莫斯科。但是,由于天气不能飞行,他被滞留在开罗。
时间紧急,前线形势对盟军急剧恶化。丘吉尔经与罗斯福和艾森豪威尔

商定,由他亲自给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发函。
铺开信笺,丘吉尔犯难了,不知从何下笔。
他明白,这个布尔什维克的“斯劳克司”不喜欢他。
3 年前,1941 年7 月18 日,当苏德战争爆发,苏联被德突然进攻打得连

连败迟之际,斯大林也向丘吉尔写了第一封求援的私人信件,正式提出希望
英国能在法国北部开辟战场,以减轻苏联的压力。

丘吉尔一口回绝,并以爱莫能助的笔调回信道:“目前,我们所能提供
的只是沧海一粟,在冬季到来以前,不可能向你们提供任何重大援助,其中
包括第二战场问题。”

世人皆知,正是英国首相的百般阻挠,使第二战场的开辟一拖两三年。
对英国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