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团内部许多土著职工的子女也进了这个总队。
胡青白计划以这个总队为基础,设立一所职业学校。这所职业学校沿袭原来学徒总队的制度和教育模式。招收的对象有面向所有获得过文凭的土著:无论是甲乙丙种还是凭。当然,不同的习的工种也是不同的。打磨工和护士只要丙种文凭,教师和医士就必须是乙种文凭以上获得者,医生则是凭获得者。
职业学校的培养的重点技术含量较高,需要较长时间培训才能胜任的工种,包括技工、教师、医护人员之类,也为未来。根据工种的不同,培训时间从三个月到三年不等。期间即有习,也有在各部门实习劳动。
最后是军政学校。由原来的军政学校、农村干部讲习所合并重组成临高军政干部学校。以培养土著的军政干部为主。学校分为甲乙丙三种水平班。甲班招收有凭的;乙班招收甲种文凭的。丙班招收乙种文凭持有者――只限在职职工、军人,由组织上推荐入学。
这样兼顾短期实用技术与长期学科培养的教育体系让各方面相对满意。虽然有人对穿越集团又回到了文凭万能的模式略有微辞。
有了教育体系,就要建设教学的基础设施了。萧子山要去的地方正是新学校的校址,这里原本已经修建起了许多长条形的宿舍。此地远离工业区,环境比较好,还有些杂木林。地势高亢,多砂石,不太有利于种地,办学校正合适。现在临高建筑总公司正在这块地皮上大兴土木,修建一所全新的学校。
因为人力物力有限,不能做到分别建设三所学校,所以这块地皮按照另一个时空的时髦叫法,叫做“教育园”。里面的各种教学、生活设施都可以共享。这个教育园被命名为“芳草地教育园区”。
萧子山来到这里的时候,芳草地的教学区已经接近基本完工了。从路上远远的望去:十几栋两层的红砖砖木建筑已经拔地而起,这些建筑萧子山觉得很熟悉――他当年念的小学中学里都有类似的教学楼:长条形的盒子,一面是敞开式的走廊。每隔两个教室设置一处楼梯。一栋楼里最少可以装进四到八个班的教室,甚至有十二乃是十六个教室的。
梅晚和教育人民委员胡青白、办事员白雨正在等他。照理说他这个办公厅主任并不负责教育问题,检查学校建设情况更非他的职责,但是萧子山身为办公厅主任,要负责解决穿越集团的下一代的教育问题,过问学校建设就顺理成章了。
学校的模样还是很寒沧的,缺少建材所以没有围墙,倒是很符合“开放办学”的思路,不过在本时空没有墙壁是相当危险的,梅晚取而代之的方案是密密麻麻的竹篱笆竹子在这里很多,加工也容易。
“……到时候再沿着竹篱笆种一些爬藤的蔷薇科植物,几年下连来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都kao近不了,就成了一道真正的天然‘铁丝网’了!”梅晚介绍道。
大门很威严,用的是特意从百仞采石场采来的大石块,三门洞式的欧式建筑――据梅晚说是抄袭清华大学的大门的。只是不伦不类的又在大门两侧添设了炮楼式的建筑。门口已经挂上了四块牌子:“临高国民学校”、“临高军政学校”、“南海职业技术学校”。
最后一块牌子则是“教育人民委员会”。
萧子山问:“这怎么回事?”
“哦,吴南海答应从农庄的盈余农产品中拨给学生一些额外的食品。所以算是投桃报李吧。”胡青白赶紧说,“文总已经同意了。”
听说文总已经同意了,萧子山也不说什么了。看到教育委员会的牌子也挂在这里,便说:“这里环境挺好,倒是个好办公地点
正文【分卷阅读】 第一百一十九节 校园
“还不错”胡青白打着哈哈。教育部的办公楼就设在园区里――二层红砖红瓦的小楼。搬离机关大院就可以堂堂正正的拥有自己的办公楼了,不用在挤在几间简易房办公室里,
一进学校大门就有块大型的石头基座,上面空无一物,有几个国民学校的学生正爬在上面,看到有“首长”来了,纷纷从上面跳下来溜走了。
“这是塑像的基石。”梅晚说教育部原本准备竖立伟人的塑像――但是在选择具体是哪位伟人上目前还有争论,干脆留白。
操场很大,是标准的400米跑道的操场,单杠、双杠、爬竿之类的器材一应俱全。还竖起了用木质的门框和渔网构成的足球门。旁边有居然还有篮球场,不但有篮球架子,还做得有模有样,萧子山很佩服负责林业和木制品的吴旷明――水平越来越高了。
但是学生们只是在操场上走动打闹和玩器材,没有踢球也没人打球。
“没有篮球足球?”
“有几个,从船上找来几个……”胡青白刚想说“都给办公厅拿走了”,想到来的人就是办公厅的主任,又把话咽了回去。说,“――不太够,倒是想自己做,但是莫笑安说要为了做足球篮球申请橡胶储备肯定会被驳回的。”
“足球不是说古代中国也有的。高逑就踢这个很在行。宋代版的足球我们做不出来?”萧子山根本没把“夺球”的事情记在心上。
“不是一回事。”胡青白暗想这办公厅的主任倒是蛮会随机联想的。
“不能充气,没弹性。”萧子山忽然想到了陆军经常在训练场打橄榄球做为一种对抗训练,上次去盐场村也看到村里的年轻人在玩橄榄球。橄榄球的话,对求要求就不大了,而且对抗程度更加激烈。
“可以教大家玩橄榄球,嗯嗯,”萧子山说,“席亚洲在盐场村推广的不错。还有棒球!器材不难做。”
“橄榄球是不是对抗太激烈了?”白雨表示担忧,“孩子容易受伤。”
“米国的儿童也玩橄榄球。”萧子山一挥手,“我们要做17世纪的米国!”
这个不伦不类的比喻让众人哑然。仔细一想,其实穿越集团也有这样的意思在内――世界的霸主,这个头衔谁不喜欢。
于是就决定把橄榄球和棒球列入学校的体育项目,橄榄球运动由陆军负责传授,棒球由特侦队负责,薛子良作为一个华裔二代,对米国最流行的体育项目自然不陌生。
新建的教学楼的石灰水还没干透,没有投入使用。整栋整栋的楼静悄悄的。教室里的设施水平,在萧子山看来和自己小时候念过的小学差不多。窗户开得很大,安上了玻璃窗以尽量利用自然光线。不过,因为用的是木窗户的关系,玻璃面积偏小,采光的效率稍微弱了些。
“没有装电灯?”萧子山注意到屋顶的横梁和天花板上都预留了位置,但是空荡荡的。
“没有,我们没有制造灯泡的技术。现在灯泡适用控制很严。工能委说了,以后晚上可以用电石灯――这个他们搞得定。”
黑板、桌椅是中规中矩的款式。除了前后的黑板算是涂黑了之外,所有的桌椅都是原生态的保持着白茬子。不过吴旷明能够让一群17世纪的农民工做出20世纪的家具来,萧子山觉得已经很不错了。
黑板上方的空白处,已经用墨汁在雪白的粉墙刷上了一些穿越者很熟悉的标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修身养性”、“知识就是力量”……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教室的门口钉着教室编号,胡青白说为了增加教室的使用效率,不采取一班一教室的模式,而是类似大学的做法,上不同的课去不同的教室。这样可以把教室的使用效率压榨到最高。
“这个意义不大吧。”萧子山问,“大学不去说它,中小学的学生从7点到17点都在学校上课。除了晚上的时间,教室几乎没什么空暇可以利用嘛。”
“不,我们的教育体制是贯彻实用主义的。”胡青白胸有成竹,“三分之一时间文化课、三分之一劳动实践课、三分之一军事和体能锻炼课。所以每个班级大概都会有一半左右的时间不会使用教室。”
这个三三教育体制获得了马千瞩的极高评价,他多次在有关教育的会议上说:“芳草地教学经验是最能够体现穿越集团精神和优越性的”、“是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完美结合”、“是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三有新人的好典范”。
所谓的劳动实践课,自然不是拿剪刀胶水做做纸模型,捏捏橡皮泥,而是到田间地头、到工厂企业里去实打实的当小工干活。
校园里本身也有可供劳动实践的基地:一个小型的农场,包括菜地、畜牧场,还有一座颇具规模的沼气池――利用沼气烧饭是一方面,另一个目的是对这里产生的大量人类排泄物和有机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使之肥料化就地还田,省却了处理大量污水污物的麻烦。
农场的河畔甚至有一架用来提灌的简易风力水车。还矗立着一排冰风设计的框架式结构的大大小小的竹棚。
“农场的很多设施,是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建造的。”胡青白说,“不光是这个实习农场,整个校园建设,学生都参与了不少――原先这些孩子是在lou天上学,在宿舍里读书,现在能搬进屋子里去,都高兴坏了,劳动热情高涨啊!”
看来胡青白自己也被感染了,他手舞足蹈的说:“就说这个简易水车吧,就是几个学生自己做得--不错吧?”
“的确不错。不过水车不转――”萧子山看了看。文澜河的这条支流的水量不大,所以水车并不转动。
“等以后修了水坝就好用了。”胡青白兴致勃勃,“这个菜园可以让学生来种菜,畜牧场准备用来养猪和羊,饲料就用食堂的泔水――”
“泔水?”萧子山见识过土著们吃饭,就他们对食物的珍惜程度来看,很难说会有很多泔水遗留下来――这里又不是21世纪的大学。
“还是有一些的。学生可以通过种猪菜、红薯,打猪草来补充饲料。养羊就更简单了,只要学生打草就行。”胡青白说,“菜园和养殖场的收获全部用来补贴师生伙食,能够提高自给率,减少依赖性。”
“这个竹棚子呢?”萧子山走进一个竹棚,这个竹棚几乎有两层楼高,全部用毛竹作框架,竹篾芦席做墙壁的棚子。地面被粘合和沙子的混合物压实过。但是看不出这里到底有什么用。
“这是校办工厂的所在地。”胡青白介绍道。
“校办工厂生产什么。”
“没有动力机,只好先搞手工活。承接点外发加工――吴旷明说把藤器和草编加工外包一部分给我们做,机械厂也答应帮我们制造几台手摇的编织机。做安全帽和草帽,另外还能做什么到会议上再协调。”
下一个棚子要矮小的多,里面已经做好了很多书架一样的架子,整齐的排列着。
“这不会是图书馆吧?”萧子山想不出这里准备派什么用处――做图书馆也实在太矮小简陋了。
大家笑了起来:“准备种点菌类。平菇、木耳、香菇什么的……黄大山给我们提供菌种和技术指导。”
“不怕造成技术扩散吗?”
“养殖技术扩散也无所谓,甚至可以说越扩散越好。只要菌种控制住就是了。这可是黄大山的专利。”
“我们现在去图书馆吧。”
令萧子山吃惊的是:图书馆居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