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白居易)的名篇也是蒙童学习诗歌的教材。其中,《神童诗》、《千家诗》、《唐诗三百首》是古代最著名的蒙学诗歌教育读本。
《神童诗》相传是北宋学者汪洙所作。《神童诗》是一部影响广泛的启蒙读物。通行的《神童诗》选入48首五言绝句,浅白清新,格律严谨,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情趣盎然,易于记诵。其中很多诗句已广为流传,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如流传久远的《四喜》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神童诗》是优秀的少儿诗歌读物,也是教导少年儿童学作诗歌的示范教材。因受时代局限,这些诗多以高官厚禄引导学童一心读书,曾遭人非议,但在宋元明清时期影响很大。
《千家诗》最初是南宋刘克庄编选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收录律诗和绝句1270多首。后来分别出现了谢枋得编选的七言《千家诗》和王相选注的《新镌五言千家诗》。后来有人将五言和七言这两种《千家诗》编成合刊本,成为流传最广的诗歌教材。清代通行的《千家诗》包括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共220余首,所选诗歌题材十分广泛,风格浅近易懂,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风靡各地,广受欢迎。《千家诗》在清代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百、千、千”,是蒙学中最普及的读本。
《唐诗三百首》是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孙洙选编的一本脍炙人口的唐诗精选普及读本。全书的编选以适合私塾教学为基本原则,以学童容易理解和记忆、适合儿童兴趣为主要出发点,注重选取历来为人们广为传诵的佳作,选入七十余位唐代诗人的诗歌300余首,涵盖了古诗中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各种诗体,名家名篇入选甚多。因此,《唐诗三百首》被塾师广泛采用,而且深受学童和成人的欢迎。这本书仅以三百首的篇幅,就使人们得以欣赏到唐诗中的精华篇章,为初学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的确是一本质量上乘的精选诗歌读本。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人们学习唐诗的首选读本,风行海内外。
四是蒙学韵文读物,是指为帮助学童识字或学习文化伦理常识而编写的启蒙韵文教材。
由于汉字特有的音节和声韵特点,汉语韵文具有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易读易诵、便于记忆的优点,因此,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史上产生了许多韵文形式的教材。汉语韵文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诗歌,而诗歌与其它韵文形式并没有很大区别;尤其是那些句式严整的韵文,即使称之为诗歌也无妨。因此,在概述古代诗歌教育史时,也不能忽视这些韵文类读本。采用韵文形式编写蒙学教材,是中国古代诗歌教育的一种特殊方式。
古代蒙学韵文读物的主要内容有识字、属对、声律、自然常识、历史典故、百科知识、社会经验和伦理道德规范等,大致可分为五种:韵文识字读本、属对用事读本、韵文百科读本、伦理道德读本、韵文历史课本等(这种分类并不够严密,少数读本还有交叉兼类现象),如《急就篇》、《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蒙求》、《十七史蒙求》、《训蒙骈句》、《龙文鞭影》、《笠翁对韵》、《声律启蒙》、《名物蒙求》、《幼学琼林》、《增广贤文》、《鉴略妥注》等。这些知识都与作诗有密切联系,其中的属对、声律、用典还是作诗的基本技能,因此,这些读本都是古代诗歌教育的辅助教材。实际上,古代的韵语读物明显具有诗歌的形式和特点,其中一些与诗歌并无两样(如《鉴略妥注》)。如果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即使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称之为诗歌似乎也并无不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韵语读物也是古代诗歌教育的基本教材。
在西周时期,已出现韵文形式的识字读本《史籀篇》,这是我国有文献记载的第一部识字课本,可惜早已失传。这本书采用四言诗的形式,四字一句,两句一押韵,便于学童学习诵读。这本书为后世编写儿童识字课本提供了典范,对后世影响巨大。
我国历来有大学者为儿童编写蒙学识字韵文教材的好传统。李斯撰《苍颉篇》,司马相如著《凡将篇》,史游著《急就篇》(又名《急就章》)、扬雄著《训纂篇》、班固著《十三章》、蔡邕著《劝学篇》、周兴嗣编《千字文》、王应麟编《三字经》等。此外,还有北宋无名氏的《百家姓》。其中,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影响最大,合称“三、百、千”。
西汉史游的《急就篇》(又名《急就章》)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识字和常识课本。它以识字为主,同时介绍各类知识,是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广泛流传的蒙学识字教材,一直沿用了600多年。顾炎武说:“汉魏以后,童子皆读史游《急就篇》。……自唐以下,其学渐微”。作为一种儿童读物,其使用时间之长在世界教育史上实属罕见。今存《急就篇》主体部分为七言韵语,或用三言、四言,共34章,计2144个字。《急就篇》在我国古代识字教材史上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其编写体例和内容对后世童蒙教材如《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等有很大影响。此书自成书后就广泛流传,并被传播到中国周边国家。
南朝梁代周兴嗣编写的《千字文》通篇四字一句,共250句,在极短的篇幅内容纳了极其丰富的内容,涉及天文历象、岁时变化、名贵物品、古代帝王、品德修养、建筑文化、历史地理、士人农桑、生活起居等。其行文注重声律对仗,讲究用典文采,押韵和谐,抑扬顿挫,即使完全当作诗歌来读也无妨。如开篇写道:“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这本书一直沿用了1500多年,至今在民间仍有一定影响。
北宋初年问世的《百家姓》将约500个常用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基本上包括了当时的常用汉字,形式上很像一首四言诗。虽然其内容缺乏文理,但编排合理,句式整齐,读来顺口,易学好记,如“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诸卫,蒋沈韩杨”。《百家姓》与《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蒙学的固定教材,影响深远,至今仍在流传。
南宋末年王应麟所作《三字经》继承了历史上蒙学教材编写的传统,集中了《急就篇》、《千字文》的优点,是一部集识字、自然常识、历史知识、读书方法和伦理教育于一身的综合性蒙学教材,是古代童蒙读物中的典范教材之一。其句子往往言浅意深,每三字一句,整齐排列,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易于儿童诵读记忆。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因此,《三字经》出现后就盛行于元、明、清三代,成为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蒙学教材。七百多年来,《三字经》不但是蒙学基本教材,而且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对中国社会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989年10月,《三字经》英译本由新加坡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向全世界发行。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字经》确定为儿童道德丛书之一。
自唐代实行诗赋取士以后,吟诗作赋成为文人士子的必备能力,诗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文人功名的成败;而格律诗尤其注重声律对仗,讲究用典,因而学习作诗、学会属对用事也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因此,在韵文识字读本之外,自唐代以后还出现了许多帮助学童学习声律对句、了解历史典故的启蒙韵文读物,如《蒙求》、《十七史蒙求》、《训蒙骈句》、《蒙养故事》(《龙文鞭影》)、《笠翁对韵》、《声律启蒙》等。
唐代李翰的《蒙求》是中唐到北宋最为通行的童蒙课本。《蒙求》大概是属对用事读本,凡596句,2384字,把592个典故编成一篇完整的四言诗。全书所讲大多是历史人物故事,四字一句,两句一组,互为对偶,隔句押韵,如:“王戎简要,裴楷清通;孔明卧龙,吕望非熊;杨震关西,丁宽易东;谢安高洁,王导公忠。”其中许多典故成为后来《三字经》、《龙文鞭影》等蒙学读本的取材来源。在古代语文教育史上,《蒙求》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著作,后世大批蒙书都采用《蒙求》的编法和名称,可见它的影响之大。
北宋王令的《十七史蒙求》仿照李翰《蒙求》的形式,采用四言韵语,上下两句对偶,生动地介绍了许多历史典故,富有教育意义。如:“宋璟第一,李广无双。燕许手笔,李杜文章。”“石苞当相,卫青封侯。误点作蝇,落笔画牛。”
明代司守谦的《训蒙骈句》是为学童学习声律属对而编写的一部教材,全文采用平水韵平声的三十个韵部,按韵部次序编排,每韵三节,每节由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十一言的五对骈句组成,讲究平仄,隔句押韵,对仗工整。如开头第一节:“天转北,日升东。东风淡淡,晓日濛濛。野桥霜正滑,江路雪初融。报国忠臣心秉赤,伤春美女脸消红。孟柯成儒,早藉三迁慈母力;曾参得道,终由一贯圣人功。”这本书为学童学习作诗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在这本书的影响下,清代学者又编写了类似读物《笠翁对韵》、《声律启蒙》等。
明代萧良有的《蒙养故事》也是仿效唐代李翰《蒙求》编撰而成的蒙学教材,后经明末清初时期的学者杨臣诤加以增订,改名《龙文鞭影》。其内容主要来自史书中的人物典故,同时又从古代神话和笔记小说中广泛收集故事,全书包括孟母断机、毛遂自荐、荆轲刺秦、董永卖身、红叶题诗等两千多个典故,按照平水韵平声的三十个韵部依次编排,四字一句,每句概括一个典故,对仗工整,易读易记。如“重华大孝,武穆精忠。尧眉八彩,舜目重瞳。商王祷雨,汉祖歌风。秀巡河北,策据江东。”这部书问世后,成为明清时期颇受欢迎的童蒙读物之一。清朝末年,学者李晖吉、徐兰畦又合撰了《龙文鞭影二集》。清末和民国时期通行的《龙文鞭影》一般都是将初集、二集合在一起出版。
清代李渔编著的《笠翁对韵》是一本专门用来学习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是清代最流行的声律类蒙书之一。全书共三十韵,每韵二则至四则不等,从一字对、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语言工巧藻丽,音韵流畅;内容博采精裁,编排合理,意境典雅优美,又富生活气息,更易为初学之人掌握。如:“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文中罗列了许多典故,既能够帮助学子增长见闻,又可以在品德修养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清代车万育编著的《声律启蒙》是一本专门帮助学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