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了半晌,不闻回答,只闻一阵此起彼伏的狂笑。
“死到临头还在摆官威,哈哈!我们好怕啊!”
“就是啊,害怕就老老实实求饶吧!躲在轿子里跟大爷呛什么声,有本事露面说话啊!”
“我看你也没什么了不起,没了保镖,简直就是不堪一击嘛!”
“……”
一群人越说越粗俗,到了最后简直不堪入耳,苏青莲却并不动怒,半晌手臂微抬,撩开轿帘的动作舒雅轻缓。
蓦然间嘈杂声止,天地之间只余风雨刷过草木的清响,所有人脸上都只有一个表情,那就是——目、瞪、口、呆!
苏青莲微微一笑,说:“苏青澜用多少银子收买你们,我付双倍。”
几个人高马大的匪徒面面相觑,似是震惊,又带着几分犹疑。
第二十三章
建在山腰的玉佛寺是传承百年的皇家寺庙,从庙宇内的观景台向下俯瞰,角度绝佳,几乎可以饱览全景。现在,苏青澜就站在观景台上,眼神清远,双手优雅的别在身后,其余的人在台下静静守候了半晌,倏然一个武将打破沉默道:“小王爷,我早说了那些山匪靠不住,就算去了也断然降不住苏青莲那只老狐狸!”
“赵统领此言差矣,小王爷这么做,只是试探虚实,要是他们能杀了苏青莲固然最好,但若是苏青莲早有防范,那么死的也不是自己人,无论如何,此举实为上上之策。”开口替苏青澜解围的不是别人,正是当朝枢密秦觉。
“哼。”赵广不以为然的冷嗤,“依我看,今日围剿根本就是多此一举,反正过几天就是觐封之日,小王爷是燕国府的正统继承人,这点可谓朝野皆知,就算苏青莲再神通广大,又能耍出什么花样?”
“一个对亲生父亲都能痛下杀手的人,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秦觉蹙眉,“防患未然,才能将小王爷继位的风险降至最低,与其被动的等待对手动作,主动出击才是明智之举。”
“唷,秦大人不怕打草惊蛇吗?”
“我只是不希望事后才开始追悔莫及。”
“哼,反正怎么说都是你有理。”
“不然呢,赵统领有何高见?”
眼见两位心腹有愈吵愈烈的趋势,苏青澜终于回过身来,冷冷的道:“你们要是不愿留下,现在就可以走。”
“……我们对小王爷绝无二心。”秦觉语调沉静。
赵广尴尬的咳了一声:“方才是我们不对,请小王爷息怒。”
苏青澜道:“如今的我不过是个有名无实的小王爷,王府真正的掌权者仍是苏青莲,你们若是觉得棘手,大可不必冒险留在这里。”
“小王爷别说了,我不会走的。”秦觉说着,眉头似乎蹙得更深了些。
“玉佛寺本是与世俗无涉、出尘入圣的宝地,万一变成众将亡冢,我又于心何忍。”
“哼,小王爷为什么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赵广偏不信邪!苏青莲算什么东西!一刀下去,我保管叫他人头落地!”
“要杀苏青莲不难,难的是如何把事情做得滴水不漏……”
“就像苏青莲谋害王爷那样?”
赵广口快,说完才发现自己说错了话,登时悔得紧咬唇舌。
“父亲的死,完全是因我疏忽大意而起,一次的遗憾已经足够,我不会让它再发生第二次。”
“小王爷……”
秦觉想要安慰,一时却也不知从何说起,终只是无奈的敛眸叹息。
最后一战并没有让众将等得太久,几名山匪临阵倒戈,李鹰司携北八省率兵将沿小路包抄而来,玉佛寺顿成零星孤岛,四面难援。
苏青澜却不着慌,似乎早已料到事情会演变如此,赵广却沉不住气了,嚷嚷着就要领兵杀出重围。
秦觉劝道:“论兵力,我们不如苏青莲,论人心,我们依旧不如苏青莲,倘若此去损兵折将,玉佛寺危矣,还望赵统领以大局为重,切莫冲动。”
“那要怎么办?躲在这里等人家攻进来吗?哼!”
“赵统领稍安勿躁,小王爷会选择玉佛寺为据地,自然是有道理的,此处山势险要,易守难攻,我们想要以少胜多,必须依赖机关布阵,请君入瓮一计可行,承担风险在所难免。”
“秦大人的意思,是要以静制动?”
“正是,只要他们出兵进攻玉佛寺,就是触犯圣威,届时反击名正言顺,我们可有必胜的把握。”
赵广听他言之有理,浮躁的心绪顿时沉静不少。
但出人意料的是,连日下来,对手并没有采取主攻的行动,反而在庙宇周围安营扎寨——不进不退,不攻不撤。
是夜,苏青澜走出房门,远远便看到秦觉坐在亭畔的石座上,乌发掺杂着几缕白丝,看起来有些憔悴,却仍使人觉得温雅。
庭院里有风,发丝飘飞遮蔽视线,一道熟悉的人影蓦然映入眼帘,秦觉猛地回身,俯首朝苏青澜行礼:“……小王爷。”
“嗯。”苏青澜在他身侧的位置坐下,眸色清缓,“秦大人不必拘礼,坐吧。”
“谢小王爷。”
“你老实告诉我,寺里的储粮还能维持多久?”
“这……”秦觉欲言又止,似是十分为难。
“此处没有外人,但说无妨。”
“回小王爷,因为觐封仪式就在四日之后,所以我们的粮草也只准备了与之相当的份额……”
“如果错过觐封之日,又要如何?”
“这……”秦觉一顿,眼神十分愧欠,“我没想到苏青莲这么沉得住气,是我思虑不周,望小王爷责罚。”
苏青澜摇了摇头,叹道:“我也有错,不该低估了苏青莲。”
“其实小王爷大可不必如此忧心,苏青莲大费周章的带了这么多人来,总不至于按兵不动,相信两日之内,他们必有动作。”
“秦大人倒是很有信心。”
“小王爷难道没有信心么?”
苏青澜先是笑而不语,半晌又道:“最近我常常在想一件事。”
“何事呢?”
“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可以做到杀人而不留半点痕迹?”
“原来小王爷还在追查王爷的死因。”
“刺杀父亲的幕后主使如果是苏青莲,一定有迹可寻,可我追查这么久,却始终一无所获。”苏青澜眸色微黯,“如果主谋不是苏青莲,那又会是谁?父亲是圣上胞弟,又是一方之主,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我想了许久,仍是找不到答案。”
“欲盖弥彰、颠倒黑白本就是苏青莲最擅长的手腕,小王爷不必挂怀于心。”
“也许吧!……事已至此,我只能前行,不能后退。”苏青澜勾起唇角勉力一笑,“抱歉,我今晚话太多了。”
“小王爷……”
“夜深了,秦大人也早些休息吧!”
“……好。”
秦觉目送苏青澜离开,眼神复杂难解。
赵广在柱子后面躲了已有时候,此时探出头来,四处望了望,道:“走了?”
“嗯。”
赵广长吁了口气,而后大咧咧的在苏青澜原先的位置坐下。
“我说秦大人,你这副忧国忧民的表情可以收起来了吧?”
秦觉却答非所问:“赵统领,我们是不是不该瞒着小王爷?”
“喂,你在说什么胡话??”
“若是现在不说,日后小王爷也一定会知道,我怕他到时会接受不了。”
“哈哈。你是不是书看太多,脑子都傻掉了?”赵广不屑的嗤之以鼻,“那时木已成舟,他还有选择的余地吗?”
“可是……”
“哎呀,没什么好可是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小王爷,日后事情成功,受益的还不是他?就算有什么不满,也统统可以抵消了。”
秦觉不说话了,沉默的表情看不出明显的思绪。
“秦大人,你该不会是想背叛相爷吧?”赵广冷哼一声,“要知道,王爷生前和相爷是一条船上的蚂蚱,要是你胆敢……”
“赵统领多虑了,我绝无此意。”
秦觉仰首望天,隐约可见星光微亮,虽然他对赵广表态了,但他心里,却一直响着一个声音,一个疑问。忽然他又想到苏青澜刚才说过的话,便默默在心里重复道:是啊,事已至此,我只能前行,不能后退了——
第二十四章
是夜。霍丹领兵攻进来时,苏青澜醒着,确切来说,这几日他从不曾安稳睡过,最多,只是静静阖眼,意识时而飘忽时而明晰,空气中窸窣的微响对他而言是一种深刻而细致的折磨。
外面传来了兵将杀伐争斗的声音,赤红的火光映亮了窗棱和屋外的檐角,衬得夜色愈加妖嬴。
前方有赵广和秦觉坐阵,本应没什么好担心的,苏青澜却依然烦躁不安,他忽然想到了一个人,而这个人几乎与此间的胜负无关。
自扬州一别,时过季夏,曾是春衫薄酒意阑珊,今恐平生不得见。
思及此,苏青澜蓦然感到心口莫名绞痛。前些时候,那人做客寒剑山庄的消息在皇城不胫而走,自然也传到了他的耳里,但彼时杂务缠身,他既没有心思去确认传闻真假,也没有时间,只是想着,等一切事情平靖,再去见那人不迟。可是现在,他却尝到了一丝茫然,开始的时候只有一点,后来慢慢酝酿壮大,渐渐变成了一种深深的渴望。
——他渴望再见那人一面,就算只有一面也好。
急促的叩门声起,旋即门扉被推开,秦觉站在那里,神色歉疚。
“发生何事?”苏青澜强自镇定的拂袖而起,面上看不出明显的表情。
“仓库起火了……”秦觉说着,声音不觉低了下去,“霍丹打前锋,李鹰司趁乱乔装入寺,将士不察,粮库的地址竟被他探听了去……”
苏青澜深深地吐息纳气,缓慢而有力道:“损失可大?”
“……储备尽毁,撑不过两日,若苏青莲在第三日让李鹰司率兵攻进,则我方必败。”
“除了坐以待毙,没有别的办法?”
“除非……”
“说。”
秦觉垂首:“唯今之际,只能向相爷求援……”
“相爷?”苏青澜蹙眉,“万一他也站在苏青莲那方,该当如何?”
“不会的,相爷和王爷素来交好,如今情势危急,他断然不会袖手旁观。”虽然说着这样的话,秦觉心里其实是抱着怀疑的,正所谓官场如战场,倘若相爷见苗头不对而决定背叛同盟,那也不是不可能……可是,现在除了相信,已没有别的选择。
“既是如此,要派何人出外求援?玉佛寺已在重围之中,要瞒过苏青莲的眼线谈何容易。”
“这……”
正在思索时,外面躁动又起,喊声震天,竟像是又来了一批人马。
——难道是相爷的援军已到??
秦觉又惊又喜,晦暗的眼神也瞬间亮堂起来。
莫刀不认识霍丹,但霍丹却记得莫刀。
先前狭谷一役并未觉得此人有何难缠之处,和眼前骁勇的黑衣刀客实在判若两人。霍丹暗自在心里忖度:上回莫刀没有防备,行动受地势所限,满心又都系在自家主人身上,失败也是该然。但为何他会出现在此?
莫刀自然猜不到霍丹肚肠里九拐十八弯的心思,他只是奉了主人之命要来助苏青澜一臂之力,而且来的时机正好。
栖凤山庄来的人数虽不算多,却都是擅使羽箭的精锐之师,在山道上鏖战的过程中,优势十分明显。
意外的援手改变了战局,天色将明时分,苏青莲下令撤兵,退守在百里开外之地。
莫刀和栖凤山庄的一众武师携大批物资进驻玉佛寺,受到了空前礼遇。席间,赵广和秦觉有事先行退场,苏青澜这才寻到机会与莫刀独处。
两人沿着庙宇后园的小径并肩而行,微风沁凉,阳光和煦,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