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三卷-挥师决战-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泛响应,纷纷表示愿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结成民主统一战线,为彻底实现新
民主主义而奋斗。就连与蒋介石结为金兰之交的冯玉祥将军,也对蒋介石的独裁内
战政策不满,表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主张。
    这些表明蒋介石已正在走向穷途末路。
    4 月30日至5 月7 日,毛泽东在城南庄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
史称“城南庄会议”。
    会议讨论了把战争引向国民党地区的问题。毛泽东分析,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地
区无疑会有很大困难,打出去的主力会减弱,打不了很多胜仗,但无此一条不能战
胜国民党。打出去以后,敌我都到蒋管区去吃,不能依赖后方,后方要尽量供给前
方。
    会议讨论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问题。毛泽东认为,土地改革、整党、开
人民代表会议,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使人民负担适当减轻,要使后方的农业和工
业长上一寸,才能适应战争需要。
    毛泽东在城南庄会议上提出的战略性意见,后来被归纳为“军队向前进,生产
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二十个字,成为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的行动方
针。
    5 月27日,毛泽东也来到西柏坡,与先期到达的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迅
时会合。
    中共中央的住处,由若干个普通的北方农家小院组成。周恩来住最东头的小院,
接着是毛泽东的住处,小院外边有一个大碾盘,每遇重大问题难以决断,毛泽东便
常来推碾,周恩来在另一端帮助。刘少奇和任弼时两个湖南老乡在西柏坡又成了邻
居。朱德总司令住后院,是三间窑洞式建筑,前边有一块宽大的土坪,朱德常于晨
风中在此习拳舞剑,好不潇洒!
    毛泽东小院的西北,就是解放军总部兼军委作战室,在这不到35平方米的农舍
里,摆着三张大桌子,一张是作战科,一张是情报科,一张是资料科,几乎占据了
所有空间,桌上放着几部老式手摇电话机和军用电台,墙上挂满了军用地图,地图
是作战参谋们用红毛线、蓝毛线标识的敌我态势。大屋子里彻夜灯火通明,电话声、
电报声不绝于耳,来自全国各战场的电报汇集到这里,又从这里向全国各战场发出
指示文电,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中共中央的这五大书记,就
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指挥百万大军,最终打败了蒋介石。
    淮海战中被俘的原国民党第12兵团司令官黄维,在被特赦后做的第一件事,就
是到西柏坡看一看。他想知道,毛泽东怎样在短短四个月,就指挥人民解放军打败
了国民党蒋介石sic 万军队。迈进中共中央军委作战室的门,。黄维站住了。借着
幽暗的光线,他打量着屋子里简陋的一切,一动不动,站了很久,他想解开那个一
直困扰着他的谜。
    对于失败的原因,黄维也许已想过不少,可是面对这四间小小土屋,不由让他
感到震惊。几间寒酸的民房,与蒋介石设在南京的豪华的总统府相比,实在相差太
远。黄维深深低下了他那高傲不屈的头颅,由衷地发出了一声沉重的叹息:共产党
伟大,国民党当败,国民党当败啊!
    毛泽东赞誉西柏坡“是个理想的总指挥部”。
                  
第二章 大军南下之策
  3.统帅们的决策之争
  在从陕北到河北的途中,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继续要求林彪南下北宁线。
  1948年3 月11日,在解放军强大的军事攻势下,驻扎在吉林的60军撤到长春。固守长春是蒋介石的主意。长春原是伪满洲国的首府,蒋介石担心,放弃长春对国际影响太大,固守长春可以吸引一部分解放军兵力,减轻解放军对沈阳、锦州的压力。况且从长远看,今天放弃容易,将来要占领就困难了。蒋介石是要保长春的,他舍不得放弃这个可以向东北解放军进攻的战略“宝地”,想在解放军的腹地安上一个钉子,牵制解放军主力,以等待形势的转变。于是,他严令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东北“剿总”副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官郑洞国固守长春。
  驻守长春的国民党军是新7 军和第60军,新7 军军长李鸣,第60军军长曾泽生。曾泽生是一位典型的旧军人,1902年10月出生于云南永善县一个小地主家庭,受孙中山革命的影响进入云南讲武堂深造,23岁那年进入蒋介石担任校长的黄埔军校,担任区队长。两年后加入该校高级班学习,经过一年训练,被分配到徐州北伐军总司令部工作,后调滇军第98师,经师长卢汉提拔,任第3 旅第6 团营长。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滇黔绥靖公署主任龙云从滇军中抽出受过较好军事训练和实战锻炼的6 个旅,共4 万人、编成一个军,列编为国民党第60军,军长为卢汉。曾泽生随部投人抗日的血战洪流,出贵州至湖南,辗转湖北、江西、山东等省。1940年8 月,为加强云南边防,蒋介石任命卢汉为滇越边区司令,调第60军到滇南设防,一年后曾泽生被提升为少将师长。
  为一举剪除云南地方势力,1945年10月,18年雄踞一方的云南省主席、滇军统帅龙云,一夜之间被蒋介石剥夺了军政大权,凄凄然飞赴重庆就任军事参议院“院长”去了。卢汉改任云南省主席。第184 师师长曾泽生继任第60军军长。第60军经过整编后于1946年春开赴东北。这年,曾泽生43岁,手下有三员大将:第182 师师长白肇学,第184 师师长潘朔端,暂编21师师长陇耀。
  曾泽生的顶头上司是东北“剿总”副司令长官兼‘冻北保安司令长官“郑洞国。郑生于1903年,字桂庭,正统军人,蒋介石的亲信将领。气宇轩昂,仪表不俗,豪爽诚实,性情敦厚豁达,待人谦和诚恳,头脑灵活,有胆有识,指挥有方,是国民党将领中不可多得的将才。从北伐战争时起,他就一直跟随蒋介石,深得蒋的器重。抗日战争期间,郑洞国率部纵横驰骋,转战大江南北,先后参加过保定会战、漳河战役、徐州会战、归德战役、武汉会战、血战昆仑关、鄂西会战、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战役等许多重大战役,战功卓著,曾被誉为国民党军队中的抗日名将。1946年2 月,郑洞国被蒋介石派到东北打内战,从此踏上失败之途。
  3 月12日,即第“军撤到长春的第二天,东北解放军第1 、3 、7 纵和炮兵部队,在2 、8 、10纵及独立师部队的配合下,向四平街发动总攻。解放军攻城部队首先夺取了四平街市郊的制高点,然后以大炮猛烈轰击城内,压制住守军的回击炮火,继发步兵突破该市东南段城墙。涌入市区,双方展开激烈巷战。至13日晨,四平街守军第力军第88师主力两个团及新1 军、第力军留守部队均被歼灭,解放军完全控制了该市。
  这次被人们称为第四次四平街会战的战役,终以国民党军队的惨败告终。
  这样,仅仅在一个星期内,蒋介石接连丢失了两个市,在政治上军事上都遭到重大失败。尤其是在军事上,失去了吉林市的依托和四平街的支撑,长春变成了一个战略上的孤岛,暴露在解放军攻击箭头的最前面。曾泽生的第60军从吉林孤岛逃了出来,避免了被歼灭的厄运,但从吉林逃到长春,只是从一个孤岛逃到另一个孤岛,从一个危城逃到另一个危城。
  如今,东北国民党统治区情况也是每况愈下。早在抗战胜利之后,许多国民党官员就是抱着抢肥缺、发横财的目的来到这里的。这些大大小小的国民党官员,置东北人民的生死于不顾,采取贪污、受贿、营私、敲诈等种种手段,拼命吮吸人民的血汗。一些地方豪绅也在国民党政府的纵容下,欺压百姓,雄霸一方。至于官场上,则更是乌烟瘴气。各派系之间角逐激烈,纷纷任用私人,排除异己,上下沆瀣一气,纲纪荡然。
  更糟的是,国民党军队中的腐败现象也更加严重了,许多高级将领和中级军官竞相用贪污和克扣军饷赚来的钱,购置房产土地,经营私人企业,甚至还有人从事走私军火、倒卖黄金等勾当。军队的纪律日益废弛,一些部队,特别是地方武装所到之处,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所有这些,使东北民众大失所望,原来对国民党政府和“中央军”所抱的幻想随之破灭了。东北国民党占领区流传着一句话:“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
  就是在这种险恶形势下,蒋介石任命郑洞国兼任刚刚组成的第1 兵团司令官,并接替吉林省主席一职,从此留在了长春。
  1948年3 月18日,也就是郑洞国到长春就职的前一个星期,林彪、罗荣桓下令进攻长春,以第5 、7 、8 、9 、10等五个独立师进逼长春近郊,对其形成初步包围,主力部队则以大兵团集中作战与攻坚战为目标,进行军政大练兵,并提出了“练好兵,打长春”的口号。同时,东北人民解放军除将88个二线独立团编成五个独立师外,其余人员全部补充主力部队,野战军亦按扩大的新编制进行了整编,以适应大兵团集中作战的需要。
  对于毛泽东坚持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林彪有自己的想法,他主张东北野战军配合杨成武、罗瑞卿兵团,自北向南,先打长春,后打沈阳、锦州,将东北之敌逐个歼灭。
  林彪对先打锦州顾虑重重。他认为,锦州城防工事坚固,又有15万重兵把守,如果像1947年夏季攻势打四平那样,久攻不下,敌人援兵上来将造成被动。四平撤退之所以安然无恙,是因为部队基本上是轻装。要打15万人严阵设防的锦州,必须有足够数量的重武器,和六七十万人的后勤供应,这样庞大的供给需要大量汽车和油料,如果油料耗空或遭空袭,大批机械化装备将要丢给敌人,部队就难以安全撤离战场,而陷于危险境地。加之大军南下,沈阳的20多万敌军从侧后打过来怎么办?若华北傅作义部东进出关,关内、关外的敌人联合夹击,包了“饺子”怎么办?
  古今中外,没有不讲“不打无把握之仗”的指挥员,但在“有把握”与“无把握”之间,是很难把握的。林彪一生指挥打仗,把谨慎作为自己的信条之一,除非不得已,他是轻易不违背这个原则的。
  眼下,国共两党两军将展开第一次大决战,林彪在反复的思考,在双城堡的青砖地上不知踱了多少圈子,炒熟的黄豆不知吃了有多少。
  电报谈兵,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绝。毛泽东和林彪,一个离开延安,在陕北转战华北途中,一个在东北黑土地很不起眼的小镇,纵论着战略大决战。
  林彪在反复考虑之后,还是决心先打长春。林彪认为,打长春便于集结兵力,便于解放区支援。同时,长春的敌军也比锦州少好几万,而且打下长春,可以免除后顾之忧,便于集中兵力南下作战。可是,从战争全局看,十万国民党被围困在长春,是蒋介石下不了决心从东北撤兵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旦打掉了长春,就等于打掉了蒋介石的一个沉重包袱,为他定下撤兵关内的决心,从而得以保住一个比较完整的战略集团。这对共产党的通盘棋局是不利的,也是毛泽东最为担心并极力防止的。
  尽管毛泽东指示得很明确,要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线作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