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马未都说收藏-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镶有大量螺钿,但由于年久,一些螺钿已经丢失了。你想,经过三四百年的使用,肯定会有缺损,尤其是箱盖,来回来去掀,掉了很多螺钿,非常难看。我说:〃这个箱子掉了很多东西,也不好看,价钱还是贵。〃他问:〃那你说多少钱?〃我说:〃80块吧。〃然后他说:〃你给100元,我就卖给你了。〃我当时就花100块钱买回这么一个晚明螺钿箱子,后来我请人把它修补了,补了以后非常漂亮。

我们有时真的不知道历史上很多重要的东西,经过几百年以后为什么会沦落到如此地步?我也无法预料自己能够遇到这样一件家具。过去翻故宫的书时,我就在想:故宫的运气真好,50年代怎么能买到这么漂亮的床?到80年代,到我有能力购买的时候,居然也碰到了山西螺钿家具。今天看来,当时的价格真是非常低廉。

【江千里的螺钿】

晚明时期,每个工艺领域里都有顶级人物。嵌螺钿工艺的顶级人物叫江千里,字秋水,浙江嘉兴人,生卒年没有记录,只知是晚明人。江千里制作的漆器后面写俩字〃千里〃,就是他的名号。到了清代以后,江千里,尤其〃千里〃这两个字,就变成一个品牌。许多名贵的螺钿器皿上都嵌有〃千里〃两个字,但实际上并非江千里所做。我曾经从日本买回一件螺钿的六方套盒,底下嵌有〃千里〃两个字,典型的明代风格,更接近于江千里作品本身的面目。

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说江千里〃名闻朝野,信今后传无疑也〃。阮葵生给他下了个结论,说此人将来一定名垂青史。嘉庆时重修的《扬州府志》也记录了当时流行的一副对联:〃杯盘处处江秋水,卷轴家家查二瞻。〃查二瞻就是查士标,康熙初年画山水的名家。意思是说有钱人家都使用江千里的螺钿漆器,墙上挂着查士标的山水画,生活非常雅致。

明代晚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时,品牌意识非常强烈,导致当时大量工艺品很难区分是不是他本人所做。品牌的雏形都是人名,谁做的就署谁的名。西方保留了这个传统,今天看西方的品牌,绝大部分都是人名。但这个传统在中国很漫长的一段时间里被扼杀掉了。今天生活中还有一些人名品牌,比如李宁牌,但李宁牌的服装一定不是李宁蹬着缝纫机做出来的,这是一个道理。当江千里的作品形成一个固定风格,在社会上有了一定品牌价值的时候,就一定不是他一个人在生产了。我在后面讲铜器的时候必然要讲到张鸣岐,以及时大彬的紫砂、陆子冈的治玉,道理相同。

【周翥的百宝嵌】

晚明还有一个镶嵌大家也非常有名,不嵌螺钿,嵌百宝,他叫周翥。这个人很有意思,在历史记载中有各种名字:周翥、周柱、周制、周治,可见对他的记载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那么,百宝嵌是什么呢?是指把中国人认为的各类名贵材料,都镶嵌在器物上面。明清之际,由于周翥的名气太大,所以百宝嵌也被称为〃周制〃。

乾隆时期有个学者叫钱泳,他在《履园丛话》中有明确的记载:〃周制之法,惟扬州有之。明末有周姓者,始创此法,故名周制。其法以金、银、宝石、珍珠、珊瑚、碧玉、翡翠、水晶、玛瑙、玳瑁、砗磲、青金、绿松、螺钿、象牙、蜜蜡、沉香等为之,雕成山水、人物、树木、楼台、花卉、翎毛,嵌于檀、梨、漆器之上。大而屏风、桌椅、窗格、书架,小则笔床、茶具、砚匣、书箱。五色陆离,难以形容,真古来未有之奇玩也。〃这段话虽然听起来有点儿嗦,但记得非常明确。他提供了什么信息呢?第一,是他能想到,或者他能见到的名贵材料都写上去了,翡翠、珊瑚、珍珠、玛瑙,什么都有。使用各种名贵材料镶嵌图案,正是百宝嵌的重要特点。

我有一次去上海,在拍卖会上看到一个百宝嵌小盒,就是鸡蛋那么大,底价非常低,紫檀的,盒盖上嵌有银丝组成的〃冰心玉骨〃四个字。翻过来一看盒底,我心中大喜,底下写着〃吴门周柱〃,这不是让我捡着一漏儿吗?然后我就坐在现场等着,拍到这个小盒时,就开始跟人家悄悄地争。结果我一看,满场那么多手都举起来了,我就知道这个漏儿捡不着了,最后一直争到8万元才买到。我当时就感叹:现在懂行的人太多了。这对我来说不是件好事儿,但对社会来说是件好事儿!因为我国全民开始有这种文物意识了,知道什么是好东西,过去仨瓜俩枣的钱买件国宝的事儿一去不复返了。

【错失良机】

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也不懂什么是百宝嵌。当时北京地安门有一个收购部,离我们出版社很近,我有时候闲着没事儿就在收购部门口待着。我待在那儿干吗呢?因为当时卖东西的人特别多,我多看看,第一长知识,看人家都拿什么东西;第二,备不住还能捡一漏儿。

有一天,我看见一个人很生气地从收购部的屋子里出来,手里抱着个东西。我当时不懂,就觉得是很花的一个大盒,呈葫芦形。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个宫廷的黄花梨百宝嵌葫芦盒。我就问那个人:〃怎么回事啊?〃他气哼哼地跟我说:〃他们就给我60块钱,我想卖100块钱。〃我就没敢接这话,如果我说〃我给你100块,给我吧〃,这盒子就是我的了。还别说100元,可能给80元就买了。可我当时不懂,不敢买,就是上去瞎问问。我那时候也年轻,二十几岁,脸皮也厚,上去就跟人家说:〃哎哟,这东西我连60块都给不了。〃就说点儿片汤话。

今天想起来这件事,对我而言是件坏事。我当时不懂,把这么大的漏儿放掉了。对社会而言,更是件坏事。当时那么有价值的东西、我们民族创造的那样的瑰宝,没有人认。当时人们的工资低,一个月也挣几十块钱,两个月的工资也可以购买这件国宝了;今天大家倒是挣钱多了,问题是谁两个月的工资能买下来啊?所以我想,一件事只要对社会是件好事,那就是件天大的好事,不一定对你个人是一件好事。我收藏的过程,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对我都是好事,所有的东西长时间没有人关注,都低于它正常的价值,我在那儿抄底。今天虽然东西都很昂贵,大家觉得高不可及,但对国家、对文化的保护,是件好事。

【黄花梨百宝嵌龙纹罗汉床】

我们再回到钱泳的《履园丛话》,这段记载提供的第二个信息是什么呢?百宝嵌的种类非常多,大到屏风、桌椅,小到笔床、茶具。从实物来看,各种百宝嵌的小文玩非常多,经常能够碰到;大件的百宝嵌家具也确实都看到过。

我第一次看到百宝嵌大家具是在北京的硬木家具厂,有一张百宝嵌黄花梨大罗汉床,就搁在食堂里,工人都坐在上面吃午饭。罗汉床的软屉都烂了,坐不住人,工人就直接把三面围子卸下来搁在床上,再坐在围子上。当时我到那儿一看,也不是太懂,就觉得看着真漂亮。我印象非常清楚,上面还有哩哩啦啦的面条,扒拉开一看,这么漂亮的东西就坐在屁股底下,谁也不当回事儿。

这就是二十年前对待文物的态度。后来等我对这张罗汉床有认识的时候,它也卖几千元了,我没有那个能力,就被李翰祥导演买走了,后来也是他转让给我,至今在观复博物馆里展出。这张罗汉床就是以螺钿为主,嵌出相对的龙纹,中间有象牙球,上面运用了朱砂、寿山石、绿松石、青金石、象牙等各种名贵材料,典型的明代风格,非常难得。

我和这张黄花梨百宝嵌罗汉床像什么呢?有点儿像追对象。从我看见它第一眼起就喜欢,虽然一开始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像看见一个女孩儿挺好,摸不清楚,也没有什么想法。慢慢有了想法又追不上,被别人追去了。后来呢,别人撒手了,又被我追到了。不管怎么着,最终是我获得了这件东西。

【当事者迷】

在收藏中,绝大多数东西是你不可能得到的,相当一部分要擦肩而过。擦肩而过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买不起,有的是其他因素。

我曾经在上海碰到一件百宝嵌的屏风,那是我迄今为止想起来就后悔的一件事。屏风是全套的,十二扇,紫檀嵌有百宝,亭台楼阁,山水人物,有明确的纪年款嵌在上面:乾隆四十七年。这套屏风是朋友带我去一户人家家里看到的,他家要卖。我一进去,家里人都缠着黑纱,老爷子去世了。全家十三口人,这屏风十二扇,没法分,只能卖了分钱。当时开出的价钱是十万零八千,我说给十万,那家人就不卖,非要十万零八千不可。我当时还说:〃怎么这么死心眼啊?为什么不能还价呢?〃中间人跟我说:〃甭理他,你出门他就会卖给你。〃上海的路我不太熟,那天还下着雨,出门以后打辆出租车就走了,我自己也不会再找到那个地方。出来以后,人家也不追出来,也没有卖给我们。

隔了几天,我扛不住了,问中间人:〃那件屏风什么时候卖啊?不行咱再问问他,再加上那几千块钱买了吧。〃中间人哭丧着脸跟我说:〃第二天就被另外一个人买走了。〃我捶胸顿足啊!后来就想人家为什么差那一点儿钱就不卖给我们呢?其实道理太简单了,他们家里的人事先对这笔钱做了一个分配,比如儿子辈的人一人分多少,孙子辈的人一人分多少,都清清楚楚,全加起来是十万零八千。我非少给几千元钱,人家就没法分配了。不能说本来分1万元,到手变成了8234。8元,这没法分,听着也不舒服。但我当时上哪儿去知道这事儿啊?

后来我总结经验教训:第一,不能受人干扰。其实我当时心中早投降了,我能出十万就能出十万零八千,对吧?但中间人老说〃你出来他就会卖给你〃,结果我动摇了。第二,很多道理当时是不明白的,一定是事后才明白。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处在事情当中的时候,有时非常糊涂。所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我当时就处在迷的状态,不知道人家有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人生很多道理一定是事后总结,总结了,就有利于再战江湖。如果再碰见类似的事情,我一定不会撒手,但问题是我能不能再碰上。

【飞鸣食宿】

百宝嵌的品种中,有简有繁。我们能看到的大部分都嵌得比较繁,比较满,为什么呢?富丽堂皇,体现一种价值感。而嵌得比较少的作品,往往显得特别雅。比如我有一个紫檀百宝嵌拜匣,用的材料少,图案嵌得也不满。

拜匣是什么呢?给大家先解释一下。今天来一个快递员,递过一个信封说〃马先生,你的快递〃,我签个字,收了信就可以了,对吧?古代不是,过去规矩大,主人互相之间送信送请帖,让自己家的仆人去送,仆人不能直接拿着信件,得搁在拜匣里头。拜匣实际就是一个装信件的盒子。比如仆人拿着拜匣说:〃张老爷,我们家老爷的孙子过百日,设下宴席,请您赴宴。〃把匣子打开,把请帖给人家送过去,自己不直接拿手来回送。说起来,古代有钱人家里自己有特快专递,直接递过去,不需要别人。那么,拜匣就成为一种礼仪。过去贵族的拜匣非常讲究,常见的有紫檀、黄花梨、红木的。我有个非常好的红木拜匣,上面写着〃福臻堂赵〃,就是赵家的拜匣。

我买的这个紫檀百宝嵌拜匣的图案是四只芦雁和几根芦苇,大部分空间留白,非常淡雅。这个图案所表达的意思是〃飞鸣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