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医内科学-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膈之名,首见于《内经》。《素问·阴阳别论》云:“三阳结,谓之膈。”《素问·通评虚实论》云:“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这些论述对后人探讨噎膈的病因病机、立法处方启迪很大。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将噎膈分为气、忧、食、劳、思五噎和忧、恚、气、寒、热五膈,指出精神因素对本病的影响甚大。宋·严用和《济生方·五噎五膈论治》认为:“阳气先结,阴气后乱,阴阳不和,脏腑生病,结于胸膈,则成膈,气留于咽嗌,则成五噎。”并提出了“调顺阴阳,化痰下气”的治疗原则。元·朱丹溪《脉因证治·噎膈》云:“大概因血液俱耗,胃脘亦槁,在上近咽之下……名之日噎。其槁在下,与胃为近……名之日膈。”提出“润养津血,降火散结”的治法,侧重以润为通。明·张景岳对噎膈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指出噎膈与反胃是两个不同的病证,认为脾主运化,肾为化生之本,运化失职,精血枯涸为病机所在,从而提出温脾滋肾之治疗大法。清·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噎膈反胃》中指出“脘管窄隘”为本病的主要病机,这一观点对现在的临床治疗仍具有重要意义。近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认为噎膈“不论何因,其贲门积有瘀血者十之七八”,强调活血化瘀在治疗中的重要性,并指出预后与“瘀血之根蒂未净,是以有再发之”有关。

根据噎膈的临床表现,西医学中的食管癌、贲门癌、贲门痉挛、食管一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食管炎、食管狭窄、胃神经官能症等,均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噎膈的病因主要与七情内伤、酒食不节、久病年老有关,致使气、痰、瘀交阻,津气耗伤,胃失通降,而发为本病。

一、病因

1。饮食不节

多为饮酒过度,或过食肥甘燥热之品,或饮食过热,致使脾胃受损,胃肠积热,津液耗损,痰热内结;或食物粗糙,或常食发霉之物,损伤食道、胃脘而致。

2。七情内伤

多由忧思恼怒而成。忧思则伤脾,脾伤则气结,水湿失运,滋生痰浊;恼怒则伤肝,肝伤气机郁滞,血液运行不畅,瘀血阻滞食道、胃脘而成噎膈。

3。久病年老

胃痛、呕吐等病变日久,饮食减少,气血化源不足,津液亏耗,胃脘枯槁;或年老体弱,命门火衰,精血亏损,脾胃失于温煦,运化无力,气阴渐伤,津气失布,痰气瘀阻,而成本病。

二、病机

噎膈的基本病机为气、痰、瘀交结,阻隔于食道、胃脘而致。病位在食道,属胃所主,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如若情志失调,恼怒伤肝,肝失条达,忧思过度,脾伤气结,均可导致气滞、血瘀;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阳亏虚,健运失职,水湿内停,聚湿生痰,痰气交阻或痰瘀互结,可使食管狭窄,胃失通降;年老体弱,肾阴渐虚,或他病日久耗伤精血,不能濡养咽嗌;阴损及阳,肾阴亏虚可累及肾阳,肾阳亏虚,不能温运脾土,温煦失职,气不化津,津液干涸失濡,而成为噎膈。

病理性质主要有虚实两方面,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与脾肾亏虚,津液枯槁,不能濡养有关;标实为气滞、痰凝、血瘀阻于食道和胃,致使哽噎不顺,格塞难下或食而复出,而发为噎膈。

本病初期,以痰气交阻于食道和胃为主,病情较轻,多属实证,继则瘀血内结,痰、气、瘀三者交结,进而化火伤阴,或痰瘀生热,伤阴耗液,则病情由轻转重。病之晚期,阴津日益枯槁,胃腑失其濡养,或阴损及阳,脾肾阳气衰败,不能蒸津、化津、运津,痰气瘀结益甚,发展成为虚实夹杂之候。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轻症患者主要为胸骨后不适、烧灼感或疼痛,食物通过有滞留感或轻度梗阻感,咽部干燥或有异物感。

2。重症患者见持续性、进行性吞咽困难,咽下梗阻,食入即吐,吐出黏液或白色泡沫黏痰,严重时伴有胸骨后或背部肩胛区持续性钝痛,进行性消瘦。

3。患者常有情志不畅、酒食不节、年老体弱等病史。

二、病证鉴别

1。噎膈与反胃

两者皆有食入即吐的症状。噎膈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食不能下,旋食旋吐,或徐徐吐出;反胃则主要表现为食尚能入,停留胃中,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景岳全书·噎膈》云:“噎膈之病,主病胸臆上焦;而反胃之病,则病于中下二焦……反胃之治,多主益火之源,以助化功。噎膈之治,多宜润养心脾,以舒结气。”

2。噎膈与梅核气

两者均见咽中梗塞不舒的症状。噎膈是有形之物瘀阻于食道,吞咽困难。梅核气则是气逆痰阻于咽喉,为无形之气,以咽部异物感为主,无吞咽困难及饮食不下的症状。如《证治汇补·噎膈·附梅核气》所说:“梅核气者,痰气窒塞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状如梅核。”即咽中有梗塞不舒的感觉,无食物哽噎不顺,或吞咽困难,食入即吐的症状。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病性的虚实

病之初期,多以实证为主,有情志失调和饮食不节之别。久病多为正虚邪实,虚中夹实。正虚者,津液枯槁,脾肾亏虚;邪实者,气滞、痰结、瘀血互相交结。

2。辨病邪的偏重

大凡有忧思恼怒等引起,出现吞咽之时哽噎不顺,胸协胀痛,情志抑郁时加重,属气郁;如吞咽梗阻,胸膈痞满,呕吐痰涎,属痰湿;若饮食梗阻难下,胸膈疼痛,固定不移,面色晦暗,肌肤甲错者,属血瘀。

二、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应分清标本虚实,主次兼顾。初期以标实为主,重在治标,宜理气、化痰、消瘀、降火;后期以正虚为主,重在治本,宜滋阴润燥,或补气温阳。然噎膈之病,病机复杂,虚实每多兼杂,则当标本同治。

三、证治分类

1。痰气交阻证症状:吞咽梗阻,胸膈痞满,或疼痛,情志抑郁时加重,嗳气呃逆,呕吐痰涎,口干咽燥,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腻,脉弦滑。

证机概要:肝气郁结,痰湿交阻,胃气上逆。

治法:开郁化痰,润燥降气。

代表方:启膈散加减。本方有润燥解郁、化痰降逆之功效,适用于气滞痰阻之噎膈。

常用药:沙参、贝母润燥化痰,泄热散结;郁金、砂仁、丹参开郁利气,活血化痰;茯苓健脾和中,渗湿化痰;杵头糠开胃下气;荷叶蒂醒脾和胃。

暖气呕吐明显者,酌加旋覆花、代赭石,以增降逆和胃之力;泛吐痰涎甚多者,加半夏、陈皮,以加强化痰之功,或含化玉枢丹;大便不通,加生大黄、莱菔子,便通即止,防止伤阴;若心烦口干,气郁化火者,加山豆根、栀子、金果榄以增清热解毒之功效。若兼脾胃虚弱者,症见胸膈痞满,情志抑郁时加重,嗳气呃逆,呕吐痰涎者,可用木香顺气丸。

2。津亏热结证

症状:吞咽梗涩而痛,食入而复出,甚则水饮难进,心烦口干,胃脘灼热,五心烦热,形体消瘦,皮肤干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如羊粪,舌质光红,干裂少津,脉细数。

证机概要:热毒伤阴,胃阴亏耗,虚火上逆,胃失润降。

治法:滋阴清热,润燥生津。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加减。本方有清热生津、滋阴润燥的作用,适用于阴津枯竭,燥热内结之噎膈。

常用药:沙参、麦冬、玉竹清热滋阴,润肺胃之燥;桑叶、天花粉养阴泄热;扁豆、甘草健脾和胃。

胃火偏盛者,加栀子、黄连清胃中之火;肠腑失润,大便干结,坚如羊粪者,加火麻仁、全瓜蒌、何首乌润肠通便。烦渴咽燥,噎食难下,或食入即吐,吐物酸热者,改用竹叶石膏汤加大黄泄热存阴。食道于涩,口燥咽干,可饮五汁安中饮以生津益胃。

3。瘀血内结证

症状:饮食梗阻难下,食不能下,甚或呕出物如赤豆汁,或便血,胸膈疼痛,固定不移,面色晦暗,肌肤甲错,形体赢瘦,舌质紫暗,脉细涩。

证机概要:瘀血内阻,食道闭塞,通降失司,肌肤失养。

治法:破结行瘀,滋阴养血。

代表方:通幽汤加减。本方有滋阴养血、破血行瘀作用,适用于瘀血内阻,食道不通,饮食不下,生化乏源,气血不能充养肌肤之噎膈。

常用药:生地、熟地、当归滋阴养血;桃仁、红花、丹参、活血化瘀;升麻升清降浊;炙甘草益脾和巾;五灵脂、乳香、没药、蜣螂虫活血破瘀止痛;海藻、昆布、贝母软坚化痰。

痰阻显著者,酌加水蛭、三棱、莪术、炙穿山甲、急性子,增强破结消徽之力;呕吐较甚,痰涎较多者,加莱菔子、海蛤粉、半夏、瓜蒌等以化痰止呕;呕吐物如赤豆汁者,另服云南白药化瘀止血;如服药即吐,难于下咽,可含化玉枢丹以开膈降逆,随后再服汤药。

4。气虚阳微证

症状:吞咽受阻,饮食不下,泛吐涎沫,面浮足肿,面色咣白,形寒气短,精神疲惫,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阴损及阳,脾肾阳虚,温煦失职,气不化津。

治法:温补脾肾。

代表方:补气运脾汤加减。本方具有补气健脾运中的作用,适用于脾肾阳虚,中阳衰微之噎膈。

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补脾益气;陈皮、半夏、砂仁、生姜、降逆祛痰,和中养胃。

中阳不足,痰凝瘀阻,可用理中汤加姜汁、竹沥;胃虚气逆,呕吐不止者,可加旋覆花、代赭石和胃降逆;阳伤及阴,口干咽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者,可加石斛、麦冬、沙参滋养津液;泛吐白沫,加吴萸、丁香、白蔻仁温胃降逆;肾阳虚明显者,可用右归丸或加附子、肉桂、鹿角胶、苁蓉温补肾阳。

【预后转归】

本病的预后,主要与本虚标实的程度、邪实轻重、脏损多少、治疗当否有关。如以肝郁气结、痰湿凝聚的实证为主,病情始终停留在噎证的阶段,只表现为吞咽之时哽噎不顺的痰气交阻证,不向膈证发展,一般预后尚好。如病情继续发展,出现阴津枯槁,脾肾阳气衰败,同时痰、气、瘀交结益甚的虚实夹杂之候,则预后极差。

【预防调护】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戒烟酒,避免进烫食及发霉的食物等,饮食宜清淡、新鲜、易消化。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加强护理,注意进食后少量饮水,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帮助病人克服悲观、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

【临证备要】

1。噎膈的治疗应重视顾护津液及胃气。阴津亏耗是噎膈之本,疾病初期,使用行气、祛痰、活血之品时当兼顾益气养阴,以免生变;后期津液枯槁,阴血亏损,治当滋阴补血,可选沙参、麦冬、玉竹等,少用生地、熟地之辈,并配合白术、木香、砂仁健脾益气,以防腻胃碍气。

2。食道癌患者,重视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化瘀。噎膈之病病机复杂,多兼有顽痰、瘀血、气滞、热郁诸多因素,少有单一证型,在治疗时应通权达变,灵活遣方用药。如明确诊断为食道癌,可加白花蛇舌草、菝葜、冬凌草、山慈菇、半枝莲等清热解毒之品;若顽痰凝结,可加海藻、昆布、海蛤壳等以化痰消积;若久病瘀血在络,除用三棱、莪术、红花等外,可加全蝎、水蛭、蜈蚣等虫类药,搜剔削坚散结。

3。及早检查,确定病性。噎膈的病变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