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不,就凭回来之后,做下的那些事儿,吃饭的家伙肯定保不住。中国兵可是心狠手辣,一点儿情面都不讲,可晚了,小镇被围个水泄不通,跑到镇口,就被堵了回来,只好垂头丧气的回到家里。眼睛发直的等着大祸临头。
英印军的营房里,又是一番情形,外面,特战支队和三个野战旅的战士们,已经各就各位,将驻地围的苍蝇都飞不出去,就等这些少爷兵们起床出早操,然后。一举拿下,也省的一个个的喊醒,怪麻烦的。
可是。已经是上午九点多钟了,太阳升起老高,英印军驻地的营房里,还是一片安静,根本没有出早操的意思,倒是起伏不断的鼾声,点缀这个有趣儿的早晨。
楚天和三个旅长,包括战士们,都忍不住的纳闷儿,难道今天是英女王的生日?不出早操。睡到自然醒,是庆祝女王陛下诞辰的一种特殊方式?
**师的官兵们那里知道,自打进驻西多以来,这个团的英印军士兵,就没有出过早操,不睡到太阳晒屁股。肚子饿得叽里咕噜直叫唤,谁也不起床,据说,这是布雷斯特团长的命令,理由是,不会休息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们要充分关心士兵们的身体健康,足够的睡眠,就是需要之一!
又过了十几分钟,还是没有动静,连被尿憋醒的都没有,楚天和王毅武、赵寿山、耿志介三人,一边摇头叹息,一边商量,至于王毅武,昨晚心里的那点儿不痛快,自打进入西多之后,早就烟消云散了。
看了各个包围地点的情况,的确不用那么多的兵力,夜黑雾浓,视线不开阔,再加上受镇内的地形所限,兵力多了施展不开,误伤的情况倒是容易出现,心里也就理解了楚天的做法。
王毅武一边摇头,一边说道:“楚支队长、老赵、老耿,你们见过这样的部队吗?外面枪口都快顶着脑门儿了,这帮王八蛋倒好,睡得跟死猪似的,被连窝儿端了都不知道,就这样的兵,还能打仗?英国佬,真他妈的……,他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楚天也觉得不可思议,说道:“我的意见是,不能再等了,师长还等着报告战况呢,再者,我们还要构筑阻击阵地,开辟空投场,修建简易机场,一大堆事儿,干脆,开始喊话吧,如果有敢于顽抗的,格杀勿论,三位旅长,你们的意见呢?”
王毅武、赵寿山、耿志介三人,哪还有不同意的道理,也就是楚天负责夺取西多之战,考虑的很多,要是换成他们之间的任何一个人,那还用这么客气,太阳刚一露头儿,早就用子弹,把这些英国佬和印度兵,从被窝里轰出来。
喊话开始了,先是没有动静,紧接着,屋里传来几声惊呼,大概是看到了外面的枪口,随即,一阵手忙脚乱、碰翻东西的嘈杂声,还有英语和印度语惊慌失措的喊叫声,哎呦,就跟捅了马蜂窝似的,英印军的各个营地里,当时就乱了套。
还真有不信邪的,几个英国兵和印度兵,应该是军官之类的人物,操起手里的枪,对着外面,就是一顿乱打,大概,他们以为,外面的枪口是摆设。
马上,他们就知道,冲动的后果了,早有准备的狙击手们,还没等他们的枪口缩回去,“啪啪啪!”几声不一样的枪响,大口径的阻击步枪子弹,旋转着飞过去,高速的金属弹丸,带着巨大的冲击力,打烂西瓜似的,击碎了几个不长眼家伙的脑袋。
白的脑浆,混合着殷红的鲜血,喷溅得满墙都是,无头的尸体,颓然栽倒在地,这一下,满屋子的英国兵和印度兵,当时就吓傻了,手里的枪,就跟烧红的烙铁一样烫手,一支接一支的从窗户扔出来,很快,每个房间的窗户底下,都堆了一地枪支。
然后,英印军士兵和军官,排着队、举着双手,从一间间屋子里,乖乖的走出来,在西多的中心集合,惊恐不安的目光,紧张的看着周围的中国士兵,他们无法预知,等待自己的,是什么样的命运,四月二十九日上午九点四十分,夺取西多的战斗,顺利结束。
此战,生俘英国驻印军西多警备部队一个团,自团长布雷斯特上校以下,一千七百余人,系数被俘,**师特战支队和苏鲁机动兵团三个旅部队,无一伤亡,战斗过程异常的平静,没有发生哪怕是一场小规模的战斗,部队打出去的子弹,一共不过一百余发,创造了一个偷袭的经典战例。
至于这些俘虏,苏鲁机动兵团第十一旅旅长赵寿山少将,倒是想出个好主意,他对着楚天和王毅武、耿志介说道:“哪有干吃饭、不干活儿的道理,咱们不能白养着这些王八蛋,我的意见,干脆,都撵到工地上去,清理空投场地,修建野战机场,反正不能让他们闲着就是了!”
王毅武大笑着,连声称妙,又打趣儿的对赵寿山说道:“老赵,怎么不让这些俘虏,去你们十一旅挖战壕、修工事啊?”
赵寿山大惊失色,连连摆手,说道:“不行不行!老王,你的主意可不咋好啊,就这些窝囊废,会挖战壕吗?我怕他们挖的战壕,把我的兵命都搭进去,还是让他们干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活计吧!”几个人大笑起来,各自去忙了。
九点五十分,特战支队支队长楚天,将西多战况,报告给师长唐秋离,电报很简单,“师长,我特战支队与野战部队相互配合,于今日上午九点四十分,夺取了西多,战斗过程及其顺利,俘虏英印军守备部队一千七百余人,战斗消息没有泄露。”
胡康河谷东段,一处长满野花的山坡,看完楚天的电报,唐秋离高兴的一拍吉普车的靠椅,大声说道:“好,楚天的脑子够用,知道我的意图,神不知鬼不觉的拿下西多,等于是关上了亚历山大逃回东印度的大门,瓮中捉鳖莫不过如此罢了!”
他最看重的,是电报最后的那句话,“战斗消息没有泄露,”这正是他需要的结果,楚天完成了,亚历山大和他的残兵败将,还会撞到铁板上。
然后,唐秋离对参谋长赵玉和说道:“玉和,命令肖金山和方远山,不要追得太紧,与英印军败逃的部队,保持两天的距离,同时,命令插往西多的八个旅部队,加快速度,赶在亚历山大前面,到达西多,命令乐一琴,与西多保持联系,随时准备开始空投补给,咱们也该放慢脚步。”
赵玉和笑着说道:“师长,恐怕这个时候,乐指挥官的心思,不在给西多空投上,他的全部心思,是考虑,痛痛快快的打一仗,如何把英印军炸得人仰马翻!”
唐秋离也笑了,他认同赵玉和的话,补充道:“所以,给乐一琴这个好战分子的命令,要加上这么几句,西多空投任务,优先于轰炸败退的英印军部队,否则,你还要给我当一段时间参谋!”
赵玉和乐不可支,他知道,师长真是掐住了乐一琴的脉门,不知道指挥近千架飞机的少将乐指挥官,见到师长的命令之后,是怎么样一副精彩的表情?
上午九点多钟,距离新多四十余公里处,英印军司令官亚历山大,在军医的尽心治疗下,终于悠悠醒过来,转动几下无神的眼睛,对身边的参谋说道:“去,把亚当斯参谋长请来,我有重要的事情交代!”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飘天 文学注册会员推荐该作品
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亚历山大的悲哀
缅北春天温暖的阳光,并没有驱散亚历山大内心深处的寒冷,他甚至有些害怕缅北的一草一木,相隔三年,相同的这片土地,不一样的对手,同样的惨败。
第一次惨败于日本人之手,亚历山大带着两万多残兵败将,逃到了东印度,背着丧师丢地的骂名,被置于印度殖民者统治圈儿的边缘位置,受尽了白眼儿和冷嘲热讽,连跟着自己的部下们,也都遭到了大力的打压,那是他最暗淡无光的日子。
第二次惨败于中国人唐秋离之手,而且,败得很不甘心而又措不及防,一战就丢掉了十几万精锐部队,自己连还手之力都没有,亚历山大无论如何也不相信,一路高歌猛进的大英帝**队,就惨败在梅思开岭,如同一辆高速行驶的火车,猝然撞到大山上,一切都那么突然,如果不是周围景物的变化,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在梦里。
亚历山大心里暗自哀叹,“难道是历史的又一个轮回?中南半岛是自己的伤心之地?一败再败!”第一次,四十多万大军,仅剩两万多人,这一次,三十多万大军,带回来八万多人,两次败仗,结果差不多,但过程却全然不同。
败于日本人之手,亚历山大还可以略有些安慰之意,初战新加坡,曼德勒突围,血战璃保,再战饮敦江,是与日本兵一步步打过来的,到了东印度,虽然四十万多部队,仅存两万余人,可日本人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几万日本兵,倒在了围追堵截大英帝国驻缅军的路上。
败于唐秋离之手,这算怎么回事儿?沿着胡康河谷接连几天的迅猛推进,一路上是无数次的击溃,真正的战斗,却突然爆发。仅仅两个多小时,没有见到双方士兵互相之间的血腥拼杀,没有阵地的反复争夺,只有铺天盖地的炮火。漫天飞舞的炮弹,自己的十几万主力部队,就彻底灰飞烟灭了!
败了,败得十分窝囊,因此,每当亚历山大有过短暂清醒的时候,就会用世界上最恶毒的语言和词汇。来咒骂那个中国人唐秋离,现在,终于彻底清醒了,但他自己很清楚,摆在眼前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来处理此次战败说产生的后果。
第一次惨败,自己还可以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第二次呢?亚历山大自己都没有往最好了想。三年之内两次大战,损失了大英帝国海外领土上的六十余万部队,内阁和国内那些大佬。能饶过自己?
亚历山大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平平安安的渡过下半生,哪怕是做一个最普通的英国公民,至于找唐秋离复仇,他已经彻底没有了信心,面对日本人,还可以有一拼之力,面对那个阴险狡诈的中国人唐秋离,他充满了无力之感。
亚当斯参谋长来了,一看司令官醒过来。虽然身体还很虚弱,但精神状态明显是恢复了正常,心里暗自松了一口气,几步上前,关切的说道:“司令官,您的身体要紧。要注意休息呀,我已经命令新多补给基地,准备最好的医疗设施。”
亚历山大苦笑着摇摇头,他很清楚,自己的病是心病,不是药物所能治疗的,但是,他还是非常感激亚当斯的关心和忠心,没有他,在自己昏迷十几个小时期间,群龙无首又遭逢打败的部队,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士兵哗变的可能性都是有的。
亚历山大感激的看着亚当斯,说道:“亚当斯,你担任我的参谋长,不过是一个多月的时间,但就在这短短的时间之内,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你的军人操守,我十分相信,这与我的前任参谋长弗朗西斯完全不同,他是个不可以相信的人。”
亚当斯脸色平静,静静的听着亚历山大低沉而虚弱的声音,司令官的话,就当是他的肺腑之言吧,自己是一名大英帝国的将军,总不能看着部队垮掉吧,换句话说,这是军人的本分,他本能的感觉到,司令官这些话,似乎是在留遗言。
亚历山大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