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这种惩罚必须合理,对对方进行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惩罚要比苛刻的要求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合理的惩罚会让对方认识到恰当的行为对他自己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三、语言和行为艺术的统一
语言的感召力、威力和行为的影响力如果能够和谐统一,就会使一个人的个性魅力得以完美呈现。当这种统一的艺术化,就会让一个人从现实世界中迅速的崛起。
同一种东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就像许多事情由于立场不同,难免就会有一些差异,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问题,会更容易体会到他人的难处,也可以有更多的宽容之心。
说话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三言两语说得好能赢得人心,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说不好也会使人背离,甚至一句话说不好都会招来杀身之祸。古时候就有一言丧国的事情发生,近代也有一语就引起战争的事出现。
因此,说话时应特别小心谨慎,不要随便乱说。但是,说真的,一个人与其迷1次路,不如问10次路。人在做任何行动之前,要把目标和方向了解清楚,不要贸然行动。人既是文化动物,也是感情动物,因此人的情绪往往受经济利益、名利权势、情感等诸多因素影响,从而左右着一个人的态度和心态。一个人在做任何事时,时刻牢记自己此次行动的目标,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从而保持始终如一的坚定态度。
只有先明确目标,才能在对手面前保持冷静。
任何事情的顺利完成都基于周密的事前准备。周密的事前准备不仅包括弄清问题本身的有关内容,同时,也包括知晓与之相关的种种微妙差异。为此,要事先调查事件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决不遗漏。这样才能把事情完成得更加顺利。
一个人只有做到语言与行为的统一,才算是真正掌握了语言和行为的艺术。但这世上真正能把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完全做到艺术化的人是没有的,只有不断的努力,让自己的的语方和行为更接近艺术化。语言和行为都是一个人进入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生存的工具,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两个工具,你才能非常娴熟的与人交流,并从中取得更大的利益。
本书由炫书网提供下载
正文 第五章第三节 知识就是力量
(更新时间:2007…7…12 10:04:00 本章字数:6785)
在现在这个经济时代里,“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早已深入人心。因此,人类文明就以飞快的速度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样的时代,知识的多寡就成了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标准。这条标准几乎成为现实社会中的普遍共识。知识的丰富已成了现实社会的通行证,有了它,你就可以创造出你想要创造出的东西,它会为你赢得名利、权势和财富,让你过上幸福的生活。
的确,在这个时代里,知识是一个人取得成就的最大力量。但是,一个知识丰富的人,如果不懂得合理的利用他所拥有的知识,也不可能取得什么成就,这与一个没有多少知识的人无异。因此,如何发挥知识的力量,就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课题。
要发挥知识的力量,首先就是积累知识。为了实际应用而积累知识。
如何积累知识呢?这只有一途,就是努力的去学习。当然这其中有好多的学习方法。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积累更多的知识。学习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学校教育;二是自我学习。
人类长有两只手,绝对不是为了附合对称原理。被捕捉的猎物可能向左也能向右逃窜;凶猛的巨兽可能从左也可能从右扑过来。永远作两手准备,因为即将发生的情况常有两种可能,有的甚至有多种可能,你都要一一考虑周全。
尽管人类长有两只手,人们还是习惯于单向思维。事前准备不是一心向东,就是执意向西,情况发生突变时往往固执主观意志,全不顾客观世界的千变万化,其结果必然是措手不及、慌不择路、难以应付、丧师失地、以失败而告终。
即将发生的情况往往有两种可能,只有一套方案永远是危险的。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全国上下一片反对内战的呼声。
共产党怎么办呢?只作和平的准备显然是不明智。毛泽东的方针是:既争取和平,又要准备战争。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事实证明毛泽东的方针是绝对正确的。
永远做两手准备,所有的成功者是这样做的。
取得战斗胜利的人,不是提出好的建议的人,而是负责执行和下命令执行这个建议的人。
一个国家要屹立在这个世界,就看其教育系统是否完善。学校在,一个民族就在。一个国家是否有希望能够崛起于世界的强国之林,就看这个国家的民众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教师的尊重。如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任何人都不难想像出教育的场所───学校会在这个国家的国民生活中具有何等地位。
一个国家的学校为这个国家、民族培养了无数的人才。它是一个国家以前历史文明的传承者,也是一个国家未来历史文明的开创者。
知识是人类最稳妥的财富。因此人们对知识这种财富产生了近似贪婪的欲望。一个人早年所得到的知识大多是从校园里学来的。这是一种被动的接受。但是,这也是一个人接受知识最关键的时期。
知识是为应用而学,智慧是为实用而生,不能应用的不算知识,不实用的智慧只是弱智儿的小聪明。
一群老鼠吃尽了猫的苦头,于是聚在一起召开集体会议,号召大家贡献智慧,商量对付猫的万全之策,争取一劳永逸地解决事关大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众老鼠们冥思苦想,最后,还是一个老鼠的主意让大家都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呼高明。那就是给猫的脖子上挂个铃铛,只要猫一动就会发出响声,大家就可以事先得到警报而躲起来。
这一决议被全体投票通过,但决策的执行者却始终产生不出来。
其实,任何决策都会存在某种程度的疏漏,如果一项决策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那么它极有可能就得毫无意义。决策和制度不在于多么英明完美,而在于最终能否实施。
教育要从学童抓起。孩子的童年决定他的终生,在现实中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然,也有人认为人的一生是复杂多变的,人的一生相当漫长,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际遇与偶然性。如何将孩子打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所有父母亲都必须面临着的现实问题。
一个人的事业、社会地位、婚姻和财富,并不取决于某种单一的因素,智商高的人不一定成功,同样,智商不高的人不一定不成功。但可以肯定的是智商低的人肯定不幸福、不快乐,智商高的人则比较自由和快乐,而智商的高低恰恰与早期教育着极大的关系。并且,教育也必须要从打开孩子的心扉开始。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的儿子幻想着自己是土耳其人。他认为自己应当赤裸着蹲在餐桌下面,捡饭渣吃。
焦急的国王请遍国内的所有医生,没有一个能帮助他的儿子。一天,有个智者来到国王面前,主动要求帮助这个孩子。
那个人脱光衣服,和国王的儿子一起蹲在餐桌下面。当男孩问他为什么蹲在桌子下面,那个智慧的人回答说:“因为我是一个土耳其人。”
“我也是一个土耳其人。”国王的儿子说。
这样两个人光着身子在餐桌下面蹲了几天,彼此熟识起来。
有一天,智者让人扔几件衬衫下来。
“你是不是觉得土耳其人不能穿衬衫?”他问男孩,“土耳其人当然能穿衬衫,一个土耳其人是不能根据其是否穿衬衫来判断的。”
几天以后,那个智者再让人扔几条裤子下来。“你是不是认为穿裤子的人不是土耳其人?”他问男孩。
于是两个人都穿上了裤子。
那个智者继续这么做,直到两人都穿得整整齐齐。
然后他让放些食物在餐桌上。
“你是否觉得,”他问男孩,“如果吃好东西就不是土耳其人?你当然还是土耳其人,可以吃好东西。”于是他们一起吃起来。
最后,智者说:“你认为一个土耳其人必须整天坐在桌子下面吗?你知道,坐在餐桌旁仍是一个土耳其人,这是完全可能的。”
这就是那个智者如何一步一步的把男孩带回到现实世界中来。
理解这个故事有很多种角度,但最容易说明的是,如何与生活在梦幻世界的孩子沟通──向孩子敞开心扉。这是教育的成功之处。
一个人是天才还是庸才,究竟取决于天赋还是教育?这是一个在许多国家都有着争议的命题。虽然这一命题的争议还存在着,至今也还没有一个具体的肯定的答案,但是,从实际的教育中行知:即使一个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有成为一个杰出的人。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儿时,并不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天赋也不算高,四岁开始说话,在小学时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老师曾要求他退学;而在他的家庭中。他母亲对他的音乐熏陶和他叔父对他进行的数学启蒙,培养了他杰出的形象思维能力,使他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在很多人的头脑中有这样一种概念,认为:孩子成长得好,是因为天赋优良;孩子不成功,就怪罪于先天不足,而不是去追究父母在教育方面的失职。很多成功的教育事例说明,对孩子的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认为婴儿就如同一张白纸,不具备学习与接受教育的能力;出生不久的幼儿就如同一只小动物,主要是吃饱,长身体,而不是学习,这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偏见,事实上,孩子从出生到三岁前,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学习时期。因为这一时期,孩子了大脑接受事物的速度和方法最快最直接,是长大后的十倍。
婴儿在零到三岁之前的学习方式与长大后不同,前者是一种模式学习,即无意学习,后者称之为主动学习,即有意识学习。了解这一点对开发孩子的潜能是非常有价值的。
如何塑造天才,如何发掘天才?最为重要的就是在生活中,在我们的家庭中尽早挖掘出孩子的潜能。
生活中的天才是神秘的,事业上的天才更为神秘,这只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天才是怎样出现的。天才并不神秘,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潜能,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只是后天的培养不当,潜能没有开发出来而已。
根据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力。它隐密的潜藏在人本内,表面上看不出来,这就是潜能,即使我们所说的天才。很多人说人人都是有潜能的,但人的潜能并不是恒定的,永存的,而是有一个潜能递减规律。
在一条马路上有两家卖粥的小店,左边一家,右边一家。
每天早晨,右边店里的服务员微笑着把顾客迎进去,给他盛好一碗粥。问道:“加不加鸡蛋?”那人说加。于是她给顾客加了一个鸡蛋。每进来一顾客,服务员都要问一句:“加不加鸡蛋?”也有说加的,也有说不加的,两种情形大约各占一半。
左边那家店里服务小姐同样微笑着把顾客迎进去,给他盛好一碗粥,问道:“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顾客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