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智能工业帝国-第8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各种机械产品,高精度的复杂零件加工,必须要这些设备,除非中国有着堪比前苏联那样庞大的科研人员,生产什么都是设计专机。

    从云非来到这个世界之后。首先就是以三轴数控加工中心加装pmc模块驱动的第四轴形成四轴三联动的简易四轴功能,从而通过卡马特引出了当时对于云非来说绝对是大佬的赵兴邦。

    能够以一千多万的资金,把9327厂搬迁到蓉城,然后贷款三千万起家,这些可都是这个简易四轴技术的存在。严格地说,云非起步,其实就是靠着这个项目起步的。没有军方的支持,他根本就不可能承包属于战略工厂的9327,并且在有人找他麻烦的时候军方大佬李忠伟直接放话说他们整个军方都是云非的靠山。

    由此可见这个技术对于中国的重要性。

    而现在,中国已经有了五轴。而国外却由于瓦圣纳协定的规定,不允许对中国出口这样的顶级战略装备,这就使得九一重工的五轴有着非常庞大的市场。况且一直九一研究院对于这方面的保密非常重视。

    才刚刚拿出四轴加工中心不久,国外机床厂根本就想不到他们能够这么快就有着比较高精度的五轴加工中心技术!

    “进入国际市场,所有的压力就会出现在我们身上。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会希望咱们中国崛起,尤其是美国跟日本这两个国家……”邓兰青一脸严肃地说道。

    “只要我们掌握了五轴的技术被公布出去,即使不进入国际市场,这些压力同样会出现。同样的压力。为什么咱们不多占领一些市场?”云非呵呵一笑。

    五轴,对于航天工业太重要了。

    他们的大飞机项目,132的歼十、歼二十,沈飞的歼十一。这些很多的零件都需要五轴数控机床加工来降低成本以及提高生产效率,否则,大规模制造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目前的控制系统如何?”云非转移了话题,这些事情跟研究人员没有关系。市场都是跟研发人员没有任何关系。他要求的研发人员只负责技术研发,其他什么不用管。

    要不然研究人员把大量精力浪费在不相关的事情上面,还怎么出技术?

    “系统的问题倒是不差。主要是光电所那边研究的测量技术一直都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同时,主轴的使用寿命不够长……”这些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

    “主轴不是没有问题吗?”云非不由皱起了眉头。

    他们的主轴技术,可是整个中国最为先进的,还是他抄袭的日本马扎克以及三菱的技术。各种材料配方以及工艺,都是综合了不少家厂才搞出来的。

    “那是普通主轴,咱们的电主轴技术一直研究都没有成功。而且,普通的主轴,用到五轴上面因为需要进行a轴跟c轴方向的旋转,那些进行过重载荷主轴没有办法使用到这上面,新开发的主轴因为壁太薄,一进行重载荷切削试验就会产生变形……”一说到这个,孙麟就头大。

    主轴系统可是一台数控机床的关键零部件。

    尤其是精加工的设备。

    “五轴的主轴还在进行重载荷切削试验?”云非顿时就郁闷了。

    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五轴加工中心这样昂贵的设备,哪家财大气粗的公司会舍得用价值上千万的五轴加工中心去对毛坯进行粗加工?

    “对呀,咱们的机床你当初不是说过所有的都必须要做重载荷的切削试验吗?主轴可是最为关键的部件。这几年可是进行了数十次的试验,不管我们怎么修改生产工艺,修改设计方案,都无法获得太大的进步……”孙麟唉声叹气地说道。

    云非顿时恨不得给自己几巴掌。

    他感觉要是再听孙麟继续说下去,他会把自己给掐死,因为国内众多的数控机床生产厂,没有任何一家做过重载荷切削试验,国外进行这样试验的也只有德国德克这样最为顶级的机床厂才会做的。

    因为根本就没有必要,数控机床很少加工毛坯。

    所以,云非阻止了孙麟继续说下去:“孙老,五轴加工中心本来的属于精密加工设备,上千万的东西呢,谁会舍得用这样的设备来进行粗加工?”

    “呃……”云非的话顿时让孙麟老脸一红。

    接触云非之前,他们还在研究两轴的数控车床以及三轴两联动的数控铣床呢……

    孙麟完全没有想到会这么快就取得这样大的进步。

    而云非一开始确实说过,所有的设备必须做重载荷切削试验,他们就形成了一个惯性思维,四轴做过,五轴依然也得坐。四轴因为价格问题以及加工精度要求,粗加工跟精加工合并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五轴不行。

    五轴,因为精度更高,再加上廉价的三轴可以用来进行大概轮廓切削进行粗加工,大部分需要切削的余量都被干掉,然后直接上五轴进行精加工就行了。

    孙麟他们一直都是走入了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加工中心为了追求高效率,都是粗精加工一起,尤其是现在很多的生产都是单件小批量的生产模式,大批量生产在顶级制造上往往都是走流水线生产的方式。

    高档数控机床往往都是用于模具,航空航天以及医疗器械等尖端制造业,这些的生产批量都不是太大。而大批量的零件生产采用数控设备都是流水线加工,那个就是追求标准化的同时追求高生产效率。

    “你的意思是说,这些五轴根本就不用进行重载荷加工试验?而且,我们在这方面的上千万经费都是浪费了?”孙麟红着脸问道。

    这如何不是浪费掉的?

    云非顿时感觉到心在滴血,这可是上千万的研究经费呢。

    不过他却没有办法说什么,因为这个主要还是他这个老板的责任,研究院里面的很多研究方向都是他这个老板给指定的。如果告诉孙麟这上千万是浪费掉了,这老家伙肯定会耿耿于怀,自责不已。

    “其实也不能够说是浪费吧。前期没有竞争对手的时候,这些主轴哪怕是使用寿命只有一年,市场用户也不会说什么,但是到了后期国外的五轴大量出口咱们国家的时候,就不是这样的事情了。如果主轴承受能力更强,别人的加工中心一刀只能够吃0、05,而我们的可以达到0、1甚至0、2,这个效率对比就是最为明显的……”云非心中郁闷,但是脸上却是一脸笑容地说道。

    五轴加工中心的加工费用,一个小时都得五六百,效率越高,成本也就越低,在这个成本越来越高的年代,这也是一大卖点。这也算是意外收获吧。

    九一研究院搞出来的主轴精度可能无法跟国外的比,但是在使用寿命以及皮实,绝对会超过国外的主轴。要知道,一根五轴加工中心的主轴生产成本都是好几十万,而售价至少都是上百万!

    “更何况,咱们的这些主轴承受的过载能力越强,加工精度也就能够有所保证,这对我们的品牌是好事情!”

    “唉!”孙麟如何能够不知道云非这是在安慰他?

    “即使现在咱们不搞,后面也会搞这方面的研究。只有我们手中有了五轴加工中心,能够跟我们的三轴加工中心以及其他不同档次的设备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这样才能够保证足够的市场竞争力。”云非见到孙麟的脸上一副落寞的表情,不由这样说道。(未完待续。。)

    ps:  感谢龙啸啸大大的的588币慷慨打赏,感谢jrlion 、优酷4、fightcyw 几位大大各两张月票。



934 技术突破真心困难(一)

    “更何况,五轴,才是国际上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云非主要就是把目光给盯在高端数控市场上面。

    一直以来,中国都是这些顶级装备制造业的进口大国,基本上没有什么出口,出口的那些三轴加工中心,也都是因为价格低廉,性能并不怎么样,很大一部分出口都是台湾数控机床厂出口出去的,国内的出口并不多。

    低档数控机床出口并没有多少利润,况且竞争还激烈无比。

    高档数控机床利润才是最为庞大的。九一研究院现在生产一台试验用的五轴加工中心,成本大约在三百万,如果进行批量生产,完全可以控制在两百二十万以内。市场售价最低价都是一千五百万,也就是大约两百万美元。

    况且,那只是木工机。也就是轻型的五轴数控加工中心,而九一研究院一开始就是布局重型五轴加工中心的。

    这些价格都是根据不同的型号的有着不同的价格。大型一些,精度高一些的,往往都是千万美元。在零一年中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候,蓉城132厂为了研发歼二十飞机,以及批量生产歼十,从美国进口了一台五轴五联动,x轴行程十米,y轴行程两米四的重型数控加工中心,加工范围内直线度0。18,重复定位精度0。04mm,加工精度0。05mm,价格四千万美元!

    这是中国采购的最贵的数控加工中心。

    根据专业人士猜测,这台设备的生产成本绝对不会超过六百万美元。

    这就是技术的价格。

    中国的五轴加工中心一上市,整个世界的五轴加工中心都得降价。这是非常为正常的事情。而九一重工生产的五轴加工中心,一直要等到德国汉诺威参展才会公布出来。

    他们要做的,就是打美日德这些数控机床的顶级强国一个措手不及。

    “咱们还是去精加工生产车间看看那些五轴加工中心的使用情况吧。”九一研究院研究的设备,一些被132厂拖到了他们的生产车间,另外的一些精度比较好的就在九一研究院下属的生产试验车间。

    这个车间不仅仅是制造研究院的各种试验产品,同时也承接外面的高难度加工业务。

    这个车间是整个九一集团最为顶级的加工能力的地方。或许,也是整个中国第一流的机械加工车间。132厂很多的试验样机高精度复杂零件都是在这个车间里面加工的,隔壁航天的一些超级负责零件加工也是找九一研究院的试验车间。

    除了年轻的学徒工,这里面的任何一个工种,都是整个九一研究院技术最好,经验最为丰富的。而且,为了保证这里面的工人技术水平是整个集团公司最为顶尖的,每年公司各个工种都会进行技术大比武,就在每年的六月份。

    不同等级的技术工人,研究院下属的生产实验车间里面的员工就是擂主。接受车间一线生产技术工人的挑战。

    这也相当于整个集团公司的技术工人有了一条晋级的道路。

    欣凯兴的技工也同样会参与比武,每年,这个比武都是最为热闹的,甚至比国家的各种技能大赛水平都还更高。中国最为顶级的技术工人都是被云非给挖来了。而且他们对于技术工人的培养,比任何一个公司更加重视。

    技术工人,永远不会因为他们的技术好就升级为管理层,除非那些顶级的快要到退休的技术工人,他们平时就负责在生产车间巡视,进行技术指导工作。

    这里面的技术工人比管理人员的工资高。这是不争的事实。

    “老板,你今天怎么有时间过来了?”作为最初九一重工的机械加工精加工车间的主任,方强因为个人能力出众,手中管着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