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治国者崇尚无为,政治看来平静而无生气,人民的生活却自由而安定。治国者想大有作为,看似充满生气,人民的生活却反而动荡不安。
所以灾祸常隐藏在幸福中,幸福的后面也潜伏有祸害,很少人可以透视这种现象,而且其间的变化也是不一定的。
正兵随时会转成奇兵,善事经常也隐藏有邪恶。世人看不清这个道理,执迷地自以为是,已经有很久很久的时候了。
只有体道的圣人,能够了解这层道理,自己行事方正,却不去伤害或指责他人,自己廉洁,清静无为,却不刻意去要求别人,自己正直刚强,却又不自己以为了不起,反而能谦下柔弱。因此虽有光芒万丈的德行,却能隐藏锋芒,而不故意现人。
冒顿颇懂得运用这层道理,他深知人性中有很大的盲点,不论在对待自已父亲的篡夺行动上、对东胡国王的予取上,以及和刘邦第一次交手的策略运用上,都巧妙地利用这种祸福相依的道理,让自己能在不利的局势下,轻松地赢得胜利。
不过,冒顿在手法上充分显现刻意营造而非顺其自然,立至有点扮猪吃老虎的味道,可见其企图心旺盛,极思有所作为。
以管理学的眼光来看,冒顿是成功的,他数度以其智谋达成目的,也使匈奴达到空前的强盛。
从历史上观之,冒顿的过度积极和野心,也形成了汉武帝以后,大汉王朝和匈奴帝国间的长期激烈对抗,最后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
刘邦大传……篇后·实用观点 赢的时刻……
篇后·实用观点 赢的时刻……
身为经营管理者,没有人不想赢的。
赢了才能代表价值,成为赢家,几乎是每位经营者日思夜梦的追求目标,也是每位经营者对自己的评价标准。
其实有赢家也必然有输家。
输家为了自己的价值认定,必定会处心积虑击败赢家以成为赢家,这时候原本的赢家便可能成为输家。
这样的输输赢赢,赢赢输输,便成了数千年来人类社会的最佳写照。
当人类追逢失败的时候,虽然可能带给实质生活上非常多的痛苦和不便,但此时的心里反而比较平静。既然输了,也经常能够认了,心中比较没有不安。
项羽在乌江自刎前的写照,虽有些怨天尤人的口气,但面对死亡时的心境,反而平静得多。他在最后时刻能展开那场高效率的杀人游戏,将他个人的作战艺术发挥到最高峰,多少是由于他誓死如归的平静心情产生的效果。
但赢家在内心中,可能便没有那么幸运了。
运动比赛时,赢家最容易在得失心太重的压力下遭受挫折。
其实任何赢家心里都充满了不安。
中国谚语中的“树大招风”,便是在描写赢家所面临的现实挑战。
由于赢家有可能被人报复而成为输家、而赢家又最怕成了输家,这使赢家的内。心充满了不安。
愈是赢的人,内心常愈是不安,愈是不安,愈想赢,也愈输不起,因此压力愈大,心情也愈痛苦。
击败项羽后的刘邦,面对的就是这场挑战。
即使他自已放得开,也不代表就没有压力,靠赢家生活的那批人,往往更输不起,他们会压迫赢家继续去赢得胜,利,他们为保护成果的手段,经常比赢家本人还要惨烈。
刘邦必须控制韩信,就算刘邦信得过韩信,他周围的一帮人也不会欢迎韩信。
张良懂得这番道理,所以成功以后便很少再出主意,一心只想跟赤松子仙游。张良的智慧,使他知道怎么和赢家相处。
韩信虽善于谋略,但他的谋略是争取赢家的工具,所以无法跟“赢家”本身相抗衡。历史上所有的资料都显示韩信对刘邦的确没有恶意,他从不想背叛刘邦,也不想击败刘邦。
但韩信还是无法悟透“输赢关”,他的心中充满着想赢的意念,因此他不断主动去制造刘邦的不安,他虽不想真正赢过刘邦,但却以制造刘邦不安来证实自己的价值,却也因为如此,他将自已慢慢推向危险的边缘。
不论在封赏功臣、晋封刘氏诸侯、建立朝廷礼仪、解释自已赢的原因等方面,刘邦在赢了以后的表现,反而不如楚汉相争期间的洒脱和人性化。他明显地愈来愈不安,愈来愈焦躁,这些不安和焦躁也让他的意念更强、欲望更高。赢得愈多,也使他愈形输不起,一场他和原本伙伴们之间的斗争,便在这种心态下不得不展开了。
赢得愈多、愈有权力的人,往往是愈形不安、愈形痛苦,而最糟糕的是这种痛苦不能表露出来,因为他们必须装得更像一位“赢家”。
能够看破“输赢关”的赢家,面对可能的输和挫折,坦然接受一切的可能性,淡忘掉输和挫折的不安,也才能真正享受到赢家的欣喜和乐趣。
刘邦大传……第十篇 铲除功臣
第十篇 铲除功臣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现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在老子的哲学中,任何物质和精神上的东西,都是以“无”为最高境界。这个“无”,不见得是“没有”,如同佛学中的“空”一样,道学中的“无”,是种“存在”的状况,一种无形、无状、无色、无味,也无法之的“存在”。
一切有的东西,就不如“无”的真实和永久。
天下间有形建立在外面的,容易被拔掉,把持在手上的,容易被夺走。
所以善于建者,基建于无形,善抱者亦抱于无形。建于无形者,是心中的德,抱于无形者,是胸中的道。这种建德抱道,不仅可以自己享受,更可以泽及子孙,世世不辍。
以这种无形的道德修身,这个人的德行必够真实。以这种无形的道德推广于家,这种德行必也绰绰有余。以这种无形的道德,推广到一乡,真德行必能长久。以这种无形的道德推广到一国,其德行必够丰盈。以这种道德推广到天下,真德行有能广被于世间。
有道德修身的,才能以自自观他人,以自家观他家,以自乡观他乡,以自国观他国,以自己感觉到的天下,采观现实的天下。
就是这样的心态和立场,有道之士才能透视天下的一切,真正体会天下的常蛮之理。
刘邦大传……第一章 赵国风雨
第一章 赵国风雨
周昌亲自到长安,向刘邦报备此一紧急现象。他告诉皇帝,陈豨大规模养士,野心勃勃,又手握全国精兵,负责边防多年,位尊权重,恐有异变。
韩王信事件余波
汉皇室成立以来,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一直缺乏一套较稳定的制度。
当初晋封时,除楚王韩信外,几乎都只是对既有力量的承认而已,刘邦心中也有些心不甘情不愿。
因此相互的信任非常不够。
韩王信被迁到北方以来,心里便有一再被中央皇权欺压的感觉,但诸侯王和皇帝间缺乏较好的沟通管道,韩信只有向其亲信或部属透露心中的不满。
但当这种声音进入刘邦的耳朵时,几乎都要“苍蝇变老虎”了,让刘邦对这位武勇强悍的诸侯王更是担心不已,最后逼得韩王信只好投入匈奴人的怀抱。
刘邦御驾来征,原本乐观地以为顺便可解决匈奴的问题,想不到在平城遭到冒顿奇袭,险些丢掉了性命,不得不暂时撤军,让韩王信成功地高举叛变之旗。
回途中,经过赵国,又因心情不佳,无心中得罪自己的女婿赵王张敖(张耳之子),让赵国宰相贯高非常不满,引发了另一波争端快速地酝酿中。
利用冬季时塞北天气严寒,匈奴无法出兵之际,刘邦再度亲自出征,攻击韩王信留在塞内的余党,并在东垣地区将他们歼灭,使韩王信的力量暂时完全撤出了中国。
刘邦的军队在班师回朝途中,预定停留在赵国的柏人县,或许上次的不愉快经验,使刘邦不想再到赵国京城去见张敖。
不过在柏人宿夜的消息,仍然逃不过贯高的耳目,贯高乃安排敢死队数十名,潜藏在柏人行馆的厕所中,准备刺杀刘邦。
当日黄昏时刻,刘邦本已进入柏人,但不知是何原因,心情一直不宁,或许是赵国的不愉快经验还在潜意识中作祟吧!
他随意出口地问侍从道:
“这个县叫什么名字?”
侍从答道:“柏人。”
刘邦心中一惊,直觉反应道:
“柏人,此迫于人也,不吉。”
乃下令队伍折回东垣行营。
贯高的谋略意外地失败了,如同冒顿之言:
“刘邦的天运尚在!”
和亲政策,暂时解决匈奴问题
匈奴的威胁一直仍是刘邦心中的定时炸弹。
春夏季节,匈奴作战力最强,刘邦显然不愿和他们硬碰硬,所以大多要求樊哙采取坚守策略。
秋天到了,刘邦便又回到洛阳,征召诸侯共同商议对抗匈奴的大计。
这年,包括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赵王张敖、楚王刘交等大诸侯王都到了,大家共商北方的防务。
但没有人有把握能有效地对抗匈奴。
刘邦手下的确再也没有像韩信这种善于打大规模战争的高手,但刘邦也不可能再度起用韩信,否则匈奴虽可打败,刘氏的政权也要危险了。
武的不行,只好用文的。
对塞外民族最了解的,仍属刘敬第一。
刘邦于是召见刘敬,询问意见。
刘敬建议积极采用和解,他表示:
“天下初定不久,士卒需要有较长期的休息,将领也需培训,才能有足够的作战力对付匈奴,在这以前用武力是很危险的。
“况且冒顿这个人,非常凶狠残忍,连父亲都杀害,父亲的妃子也都被他抢夺了过来。对这种人只有讲实力,若向他说以仁义之道,无疑在对牛谈琴。
“不过有一条计策,将可产生较长期的结果,只怕陛下无法采用!”
刘邦问:“有什么好方法,倒可以说来听听!”
刘敬回答:“陛下如果舍得将皇后所生的长公主,嫁给冒顿为妻,再馈赠以重礼为嫁奁,冒顿一定非常高兴,并会立之为阙氏。这样子生下来的孩子,便会成为冒顿的继承人。
“日后,经常送他些中华的名贵特产,让冒顿松下警戒心,再教他们以中华的文化礼节,慢慢地他们便可接受我们的同化。
“冒顿在的时候是陛下的女婿,死了以后更可以由陛下的孙子当单于,焉有外孙会和外祖父对抗的道理。这样久而久之,不用战争也可使匈奴臣服于我们。
“依我对匈奴人的认识,如果陛下舍不得长公主,只肯以庶公主或宫室女代替,冒顿会感觉不够尊贵,而不肯亲近之,这样子策略就无法成功了!
刘邦听了本有意采行,鲁元公主虽已许配给赵王张敖,却尚未过房。但吕后坚持反对,并日夜哭闹,不肯让鲁元到匈奴,刘邦拗不过,只好作罢。
但刘邦仍由庶公主中(妃子所生之女儿),挑选姿色和气质较佳者假冒成长公主,由刘敬护送前往匈奴,和冒顿进行和亲谈判。
强化关中,分弱诸侯
对刘敬而言,最关心的尚不是匈奴的和谈,而是关中防守能力的不足。
当年,刘敬劝刘邦定都关中的长安,由于其他将领反对,这个建议差点胎死腹中。最后幸赖张良全力支持,才能够多数服从少数地败部复活,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