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诸葛亮大传-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襄阳城西二十多里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这里山峦起伏,山谷幽深。众山峦之中,最高的主峰恰好居中,因此名为隆中山。山村也因山得名,称为隆中。隆中山起伏盘旋,势若蟠龙。另一座大旗山与之隔谷相望,它一头高昂,一头缓缓下垂,像只卧虎。这里林木茂密,修竹叠翠,泉水潺潺,池塘清澈,是修身养性、静心读书的好地方。在当时,隆中虽属南阳邓县管辖,但它远离战乱纷扰的南阳郡治,靠近安定富庶的襄阳,所以诸葛亮便带着弟弟诸葛均在这里隐居下来。

隆中不仅有清秀的山水,而且有适于耕种的良田。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首诗这样写道:

回头望西北,隐隐龟背起;

传云古隆中,万树桑柘美。

〃万树桑柘美〃,正是人们辛勤劳作的结果。清幽的环境,给诸葛亮一个轻松、宁谧的心境,他除了平时参加田间的耕作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读书自然是一种学习。伴着草屋稻草的幽香,伴着跳动闪耀的烛火,诸葛亮常常苦读至深夜。诸葛亮在隆中期间都读了些什么书?历史上虽无明文记载,但我们从他日后的一些言行中,可以推想出一些大概情况。

他读过儒家著作。诸葛亮上表追尊甘夫人为昭烈皇后时说:〃臣辄与太常臣赖恭等议:《礼记》曰:〃立爱自亲始,教民孝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不忘其亲所由生也。《春秋》之义,母以子贵。〃又说:〃《诗》曰:〃榖则异室,死则同穴。〃故昭烈皇后宜与大行皇帝合葬,臣请太尉告宗庙,布露天下,具礼仪别奏。〃他在《便宜十六策·治人》中说:〃故经云:〃陈之以德义而民与行,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在《便宜十六策·察疑》中说:〃《书》曰:〃三人占,必从二人之言。〃〃《诗经》、《尚书》、《礼记》、《春秋》都是儒家的重要经典,诸葛亮在许多处加以引用,可见他对儒家著作之熟。

第14节:第二章十年砥砺(8)

他读过法家著作。蜀汉建兴元年(223),刘备病危,临终遗诏给刘禅说:〃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诏书中所说《申子》、《韩非子》、《管子》均为法家著作。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为他抄写法家著作,认为从这些书中可汲取治国方略。可见诸葛亮对法家著作是早有研究的。

他读过兵家著作。上述诸葛亮为刘禅所抄写的《六韬》,便是一部兵家著作,乃后人托名太公吕尚所撰。此外,诸葛亮在军事论述中,多次讲到孙武、孙膑之谋或其著作。诸葛亮于兵家书研习最深,在其军事论著中,有不少重要见解是从《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中转化而来的。至于其著名的八阵图,更是从前代兵家阵图演化而生。对此,我们将在后面军事思想中详论。

他读过道家著作。诸葛亮《诫外生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老子曾说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这是老子关于〃静〃的论述。关于〃俭〃,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关于〃淡泊〃,老子说:〃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当然,诸葛亮所说的〃静〃、〃俭〃、〃淡泊〃与老子学说尚有差异,但他熟读过道家著作则是毫无疑问的。

他读过史学著作。诸葛亮的很多论述中,都引用了大量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其中最典型者是他的《论让夺》:

范蠡以去贵为高,虞卿以舍相为功,太伯以三让为仁,燕哙以辞国为祸,尧舜以禅位为圣,孝哀以授贤为愚,武王以取殷为义,王莽以夺汉为篡,桓公以管仲为伯,秦王以赵高丧国。此皆以趣同而事异也,明者以兴治,暗者以辱乱也。

范蠡是春秋越国人,他在帮助越王勾践复国后,辞去高位独自经商。虞卿是战国时人,受赵王重用,被拜为卿相,后辞相离开赵国,著书立说。太伯是周古公的长子,但将继承权让给弟弟季历。燕哙是战国燕王,因信用子之,将王位让他,自己为臣,结果酿成燕国大乱。尧、舜是远古时代的氏族领袖,他们禅让王位之事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孝哀即西汉哀帝,他宠爱佞臣董贤,封他为大司马,还要把帝位让他,遭到群臣反对。武王即周武王,他率军攻进殷商首都,推翻商朝。王莽是西汉末人,他曾代汉建立新莽王朝。桓公即春秋时的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王即秦二世,他信任赵高,最后终被赵高杀死。诸葛亮对于让夺的论述,涉及到了远古、商周、春秋战国、秦汉,相对诸葛亮所处的时代,简直是一部古代、近代的历史。不阅读大量的史书,是不会有这么丰富的历史知识的。

读书固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然而对于像诸葛亮这样的心怀远志之人,决不会仅仅满足于读书一种方式。从兴平二年(195)到建安十二年(207),诸葛亮在隆中生活了整整十二年。在这十二年中,他始终活动于襄阳、隆中地区,向师友们学习活的知识。

在诸葛亮的师长辈中,对他帮助最大的要属庞德公和司马徽了。

庞德公是襄阳地区在野士人的领袖,是德高望重的名士。他多次拒绝刘表让他出来当官的邀请,认为在乱世当中确保自身与子孙安全的方法不是出仕,而是退隐。这种思想对诸葛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诸葛亮和他在一起,思想日益成熟,学问日益精进,久而久之,便从庞德公那里获得了〃卧龙〃的雅号。

司马徽也并非像刘表所说是个〃小书生〃,而是一个大学者。庞德公对司马徽的认识与刘表绝然不同,他送司马徽一个雅号〃水镜先生〃,夸他学问渊博,有知人之鉴。事实上确是如此。

据说庞统第一次去颍川见司马徽时,正遇上他身背箩筐,准备去采桑。庞统想试试司马徽的学问,便从车中探出头来,问道:〃来者可是司马先生?〃〃正是。〃司马徽答道。庞统说:〃我有一个问题想向先生请教。我听说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怎能够屈洪流之量,却干些织妇之事?〃司马徽见问,知道对方也不是凡庸之辈,便说:〃你先从车上下来。〃待庞统下车之后,司马徽便开始给他上课:〃你只知道小路近捷,却不想会有迷路的危险。想当初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忼慨,夷、齐所以长叹,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

司马徽这番话,不但阐明了自己关于富贵的观点,而且句句都有历史典故。他说的伯成,是尧舜时的伯成子高,后来禹坐天下,他便辞官回家种田。他说的原宪,是春秋时宋人,孔子的弟子。此人生活十分贫困,但始终学而不辍。他说的许、父、夷、齐,即许由、巢父、伯夷、叔齐,都是古代不求富贵的隐士。他说的〃窃秦之爵〃,指的是吕不韦。此人曾利用手中的财富,帮助秦太子子楚回国登位,被封官赐爵。他说的〃千驷之富〃,指的是春秋时的齐景公,据说他有马千匹,但无使民称颂的德政。庞统听了司马徽这番话,对他的学问和见识都佩服得五体投地,说道:〃我生在边野之地,少见大义之人。如果今天不来叩洪钟、擂响鼓,便不能领教其声音的洪亮。〃说完,便步行随司马徽来到郊外采桑,二人一个在树上采,一个在树下装,边采边谈,一直聊到深夜。

第15节:第二章十年砥砺(9)

司马徽不但有学问,而且还是荆州地区古文经学的领袖人物。司马徽到荆州以后,和刘表的五业从事宋忠一起授经讲学。宋忠是当时与古文经学大师郑玄齐名的学者,他与郑玄虽同是古文经学的宗师,但两人的治学方法和特点又有所差异。宋忠和司马徽教出的学生李仁、尹默、王肃等都〃依准贾、马,异于郑玄〃。这就反映了宋忠、司马徽的学问与郑玄确有区别,这种区别大致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宋忠、司马徽的学问约简,而郑玄的学问深芜。总的说来,东汉时的古文经学要比今文经学约简得多,正因为如此,郑玄的古文经学在东汉末期占了上风。但郑玄学通今、古各经,他的古文经学中吸取了一些今文经的内容及观点。而宋忠等所撰写的《五经章句》,在当时被称为〃后定〃之学,鲜受今文经学影响,因而与郑玄是不同的。在南北朝时,宋忠、司马徽的学生王肃所注的《周易》在南方流行,郑玄注的《周易》在北方流行,而《隋书·儒林传》所说〃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正概括出宋忠、司马徽所代表的荆州学派与郑玄的古文经学各自的特点和优劣。第二,宋忠、司马徽的学问主张学以致用,与现实结合得比较紧密。前面我们说过,进入荆州的人士有的是为了避难图存,有的是为了待机择主,有的是为了发展学术,不论何种动机,其现实性都是很突出的。宋忠、司马徽学问注重现实的风格自然会受到这些人的青睐,这反过来又会加重荆州学派的学以致用的现实色彩。而且荆州学派注重新解,不囿于成说的学风,对学人们步入仕途,适应政治变革的需要颇为有利。

司马徽治学约简、学以致用的学风,对诸葛亮是有深刻影响的。历史记载诸葛亮读书,不是〃务于精熟〃,而是〃独观其大略〃。这不能理解为诸葛亮读书粗疏,而是说明了他在读书时比一般人多花了分析综合,从中抽象出最本质的东西的功夫。这种提纲挈领化繁为简的本事,正是诸葛亮把治学约简的学风用于读书的最好说明。诸葛亮读书注重领会精神实质,正是出于思考、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因为只有最普遍、最抽象的道理,对理解现实具体问题才有理论的指导意义。诸葛亮的《论诸子》,很能体现他学以致用的现实主义风格:

老子长于养性,不可以临危难。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苏、张长于驰辞,不可以结盟誓。白起长于攻取,不可以广众。子胥长于图敌,不可以谋身。尾生长于守信,不可以应变。王嘉长于遇明君,不可以事暗主。许子将长于明臧否,不可以养人物。此任长之术者也。

在这里,诸葛亮对各家理论与经验的评判,完全是以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来分其短长的。

向同辈朋友学习,是诸葛亮获得知识、增进学业的又一途径。诸葛亮在荆州有许多同学好友,最著名者有博陵人崔州平,颍川人徐庶、石韬,汝南人孟建,襄阳人庞统、马良等。崔州平是簪缨官宦子弟。庞统是襄阳名人,史称他〃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马良亦以才学显名乡里,是马氏兄弟五人中才学最高者。因其眉间有白毛,所以乡里有一首谚语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孟建、石韬、徐庶都曾与诸葛亮游学于荆州。特别是徐庶,出身贫寒,少好任侠击剑,曾因为人报仇而被捉受辱,此后便决心弃绝刀戟,折节学问,终于〃听习经业,义理精熟〃,后来在荆州一见到刘备,便受到刘备的器重。可见诸葛亮的朋友,都是些学有所成、才华出众的青年。诸葛亮隆中隐居时,仍和他们经常来往,一起交流思想,切磋学问,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