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觉得现在该留些时间让女孩自己跟自己对话一下,于是他对女孩告了别,继续拿着他的电话,大步走在伦敦的大街上,昂首阔步地背着他的台词,阿格莱亚看着他离去的修长背影,露出了个灿烂的笑容。
圣诞节前夕,阿格莱亚终于度过了她的变声期,已经成熟了的声带,还保留着女孩曾有的那份广阔音域,又多添了几分清透和力量感。
在玛丽莎的要求下,她坐在家里那架老得快要“掉牙”的钢琴前,为家人们演唱着圣诞颂歌,迈亚和依蕾托拽着摩尔莆斯跳成一团,克洛诺斯倚着钢琴,笑着注视着弹唱着的阿格莱亚,玛丽莎抱着多莉丝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欢喜地看着大家。
客厅的一角,有一颗不算大的圣诞树,挂上了大家自制的各种彩色装饰,顶上还有一颗金黄的四芒星,这还是阿格莱亚抱着多莉丝,让多莉丝放上去的呢。
晚餐比以往几年都要丰盛,孩子们都吃的挺开心的,但是玛丽莎却吃得比较少,阿格莱亚问她怎么不吃,玛丽莎只是说自己还不太饿。
女孩心中猜测玛丽莎是希望将更多的好东西留给孩子,心中慢慢就涌上柔柔的感动。晚饭后,一家人去附近的教堂祈福过后,再次返回到家里,聚在一起玩游戏。
爱玩爱闹的迈亚想出了一个主意,她让大家用很多小纸条写出一些希望别人表演的节目,然后揉成团后丢到一个吃完的麦片盒子里,然后大家一起玩记忆游戏【注2】。
谁要是玩游戏玩输了,谁就要从麦片盒子里抽一个纸团,然后表演纸团上的节目。聪明的玛丽莎示弱地表示自己年纪大了记性不好,自觉要成为庄家。
孩子们虽然闹着说她耍赖,但谁又真的舍得苛责他们亲爱的玛丽莎呢,事情便就这样定下来。几个孩子围坐成一团,玩起了游戏。
于是几轮下来,一向比较酷的克洛诺斯,黑着脸模仿起了卓别林,不擅长跳舞的阿格莱亚,也被迫来了一段佛朗明哥,依蕾托和多莉丝搭档演起了情景剧,迈亚更是干脆趴在地上扮起了小狗,连从小就害羞地摩尔莆斯,也通红着脸朗诵了一段威廉姆·巴特勒·叶芝【注3】的诗。
总之场景是各种欢脱,各种活跃,坐庄的玛丽莎笑得直喊肚子疼,欢声笑语大半个晚上都没从这间小屋里散去过。
夜渐渐深了,年纪最小的多莉丝先撑不住睡着了,然后瞌睡虫就如同流感一般蔓延了开来,几个孩子连番打起了呵欠,玛丽莎依次吻过孩子们的脸庞,让他们去洗漱睡觉了。
转眼就是新年了,在2007年里,汤姆担当主演的《辛白林》也开始在剧院里上演了。第一场演出前,汤姆还专门将一张戏票送到了阿格莱亚手里,他笑着说:“这个位置很不错哦,我特意给你留的呢。作为主创人员,我想我还是有点小特权的。”
说着,还用手俏皮地比划了一下。汤姆贴心的举动让阿格莱亚很感动,她立即表示自己一定会去看的。
汤姆想了想又说:“戏剧完了你先别走,稍微等我一会儿,我很快收拾好后,送你回家。大晚上的,一个姑娘家在路上走不安全。”
阿格莱亚当然乐意多些时间跟汤姆相处,所以她毫不犹豫就同意了。
《辛白林》的演出很棒,阿格莱亚看得很投入。汤姆身上有一种老式英伦绅士的儒雅感,又不缺乏当代青年的活泼与热情,这样的气质,使他既适合演出诸如莎翁剧这样的古典剧,又能够完美地掌控现代剧。
演出结束,在演员们齐齐谢幕之后,观众们开始陆陆续续地离开了剧院,在人群散去之后,阿格莱亚起身走到剧院出口处,等待着汤姆出来。
十多分钟后,已经换上便装的汤姆出现了,也许是怕女孩等急了而一直在加快速度,汤姆小跑到阿格莱亚身前的时候,额头上已经出了一层毛毛汗了。
阿格莱亚掏出自己的手帕,踮脚去为汤姆擦汗,汤姆愣了愣,然后笑着弯腰,让女孩能更加轻松地完成动作。
少顷,阿格莱亚觉得自己已擦完了汗了,就收起了手帕,汤姆顺势道谢道:“谢谢你,阿格莱亚。”女孩笑着摇摇头,说:“不用谢,我们走吧。”汤姆点点头,跟阿格莱亚一起离开了剧院。
汤姆的演艺事业,在整个2007年逐步步入了正轨,他得到了更多的演出机会,不管是电视剧、舞台剧或是广播剧,他都有所涉猎,同年,汤姆还凭借《奥赛罗》,获得了伊安·查里森奖【注4】的三等奖。
这使得汤姆非常自豪,同时也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当然,他的演艺之路也并不全是一帆风顺的。
在不少人的眼里,演员似乎都是可以随意挑选他们喜欢的角色的,但事实却是截然相反的,他们收到了剧本,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他们能得到角色。
实际上,汤姆曾经也读到过不少真的让他觉得拍案叫绝、兴致盎然的剧本,但当他真的试着去取得这个角色的时候,有时就会得到一些否定的回复。
他们可能会对他说:“汤姆,我们想找的并不是你。”在这样的时候,他所能做的,只是要求一个机会,一个试着能否改变他们想法的机会,这并不总是奏效,但是他总要试着去争取。【注5】
人生难道不就是这样吗?你总会遇到不同的逆境,也从来不会缺少挫折,但这些挫折,会一点点打磨你,雕塑你,最终使你成为一个光彩夺目的样子。
至于阿格莱亚,她的日子就要平淡得多了,毕竟身处学校这样相对单纯的环境里,她最需要担心也就只是自己的学业和弟妹的学业而已。
阿格莱亚和克洛诺斯都算得上是好学生,他们成绩都很不错,这也许是源于他们深藏于骨子里的那种不甘与自卑。
像他们这样的孩子,几乎都渴望着成功,而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只有努力地丰富自己,提升自己,让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一个成功人士,摆脱掉捆绑着他们的泥淖,这样的信念驱使着阿格莱亚和克洛诺斯奋发向上。
他们也开始渐渐谈起对未来的憧憬,克洛诺斯说自己想成为一个金融人士,赚好多好多钱,这样家里的人就都能吃好穿好了,而阿格莱亚则开始想成为一个歌手,用自己的天赋,成就自己的未来。
今年他们都该满15岁了,再隔一年,到了16岁的时候,就要面临着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个的十字路口了,看看到时候,是要选择继续修读ALevel的课程,进而通过考试进入大学学习,还是在毕业后离开学校,参加工作。【注6】
这对于阿格莱亚和克洛诺斯来说,绝对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选择,尽管玛丽莎坚持要让阿格莱亚和克洛诺斯去进修ALevel,但是懂事的兄妹俩都知晓,如果他们通过考试并且去读大学的话,那笔学费会令得这个本就不甚富裕的家庭负担更甚。
求学的渴望和对玛丽莎的体谅,反复地在两人的心中交战,让兄妹俩都并不平静。
最后兄妹俩决定,还是先不要放松学业,他们准备在毕业后那个假期里,去找些假期兼职的工作打打工,尽量多的赚取一些学费,即使是最后挣不够,至少聊胜于无,玛丽莎的压力也会少一些。
07年下半年的时候,也不知是不是繁重的劳作和炎热的天气作祟,玛丽莎的食欲经常不振,她吃的不多,有时候稍微多吃一点还会吐。
阿格莱亚很担心她的身体,让她去医院看看,但玛丽莎只是说自己就是有些暑热,不打紧,然后依然这样强撑着工作。
夏天过去了,秋天过去了,到了冬天,玛丽莎依旧如此,她的身体越来越不好,有次她在厕所里呕吐完了起身时,一个天旋地转就栽倒在了地上,好半天才缓过劲儿来。
幸好那时候,孩子们都不在家,不然一定会吓坏的,清醒后的玛丽莎,慢慢走到客厅里,用有些颤抖的手,打电话预约了诊疗机会后【注7】,瘫坐在客厅里发呆。
她隐约意识到,她这次的病,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肠胃不适了,她开始害怕了,她怕自己会无法再陪伴在孩子们身边了。
两天后,玛丽莎怀着忐忑的心情去医院接受了检查,在听她说完她的症状后,医生让她照了X光片,并告诉玛丽莎隔几天后来取片,然后就让她离开了。
医生不置一词的态度越发让玛丽莎忐忑了,她更加怀疑自己得了重病,而几天后,X光片检查出来的结果,也真的证实了玛丽莎的猜测。
、第八章 分别
从医院听完诊断之后,玛丽莎恍恍惚惚地回到家里,坐在客厅里,她满脑子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她想了自己的病,想了几个年纪还小的孩子,想了明年就要决定要不要读ALevel的阿格莱亚和克洛诺斯。
想着想着,玛丽莎无力地掩着脸哭了出来,她忽然觉得自己的力量是这么有限,而她的牵挂却有那么那么多,诊断书上“胃癌三期”的字样似乎一直在她眼前晃荡。
虽英国是号称全民免费医疗,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却并没有那么神话,医生建议玛丽莎尽快治疗,可是化疗所配套的那些药物,却又不在公费药的清单上,如果她要接受治疗,就必须花上大笔的钱购买私费的新药。【注1】
谁不怕死,玛丽莎当然也怕,但对她来说,与其要花上大笔的钱却不一定能治愈自己的病,还不如把这笔钱留给孩子们,她毕竟是个心智坚韧的女人,在痛快哭过一场后,她最先想到的是就是如何妥善地安排一切。
家里的存款并不多,就算莱亚和诺斯的大学学费可以向政府申请学生贷款【注2】,但是总要考虑生活费等花销吧。
其他几个孩子里,摩尔莆斯今年10岁了,迈亚和依蕾托也9岁了,最小的多莉丝才5岁,都还小,如果她不想办法安排妥当的话,等她去了,养育这四个孩子的重担,就会重重压在阿格莱亚与克洛诺斯稚嫩的肩上,他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苦。
这些年里,因为她没怎么去积极地寻找宣传,也因为她自己也舍不得这些孩子,所以一直都没有试图为孩子们找到收养他们的家庭,但是现在,她必须要行动了,她要赶在自己倒下之前,将几个年龄尚小的孩子都安排好。
从那天起,玛丽莎脸上的笑容比以前少多了,有时候凝视着膝下玩闹的孩子们时,她的眼中还有晶莹的水光,阿格莱亚隐约察觉到玛丽莎有什么事情瞒着大家,但任她如何询问,玛丽莎也不说,甚至看起来更加悲伤了。
阿格莱亚只好压下心中的担忧和疑惑,更加多地去分担玛丽莎的工作,玛丽莎知道这孩子的用意,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玛丽莎手写了很多宣传单,开始借着周六周日的时间【注3】,游走在街上,将这些宣传单放到住户的信箱中,把传单发完才回到家中,下一个星期再次出去。
就这样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候,在08年年初的时候,终于有家庭联系上了玛丽莎。玛丽莎和这家商量了一下,选在了一个周三的下午,在甜品店碰面,并要求那家人带上一些必要的证明,来证明他们确实有能力养育一个孩子。
很快,到了那天下午,那一家人登门了,那是一对看起来相当温和的夫妇,丈夫是一个普通白领,妻子是一个教师,都是三十多岁的年纪。
他们告诉玛丽莎,他们的儿子,在去年的夏天,跟小伙伴们偷偷跑去游泳的时候,溺水而亡,夫妻俩一直走不出丧子的悲痛,在看到信箱里玛丽莎手写的那份传单后,夫妻俩决定试试看,他们想要通过收养一个孩子,让自己尽快走出悲伤,毕竟,生活还是要继续啊。
玛丽莎在跟他们交谈的时候,一直仔细地观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