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其实早想好了,向西沿着黄河南岸,过函谷关,直到长安,从长安向北过黄河,沿着黄河北岸回到洛阳。西汉故都是被冷落了二百年的前朝都城,曹操一直想去看看,这次正好是个机会。本来想去东莱看偶像郑玄,可来回四千里,实在太远。这次是考察壮游,等下一次有机会再说。从洛阳至长安回来,也有两千多里。
曹嵩一听来了气:没想好,你就敢出去?
曹嵩认为曹操真不懂,他当年的壮游报告的题目就是曹腾帮他选择的“经学考遗”。他只抄抄写写,将经典论述变成自己的东西,不也同样以非常好的成绩毕业了吗?凭他如今又是有权有势的曹大司农,还是个经验丰富的过来人,帮曹操弄个报告玩儿似的,没必要冒那个风险。
曹嵩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曹操:你就别走了,我跟卫尉府打个招呼,你去那儿考察。
曹操直起身,检查所带之物是否齐备:壮游……去那儿干什么?
曹嵩解释:去荒天野地的就能看出什么道理来吗?你就先做城门防卫方面的调查,这对你将来从仕有好处。
曹操不以为然:简单的城门,有什么好调查的。再说,皇城守卫更没什么技术含量,上百年来只供人马进出而已。
曹嵩进一步解释:我在卫尉府倒有些关系,那儿虽说单调些,但好提拔,不是是非之地。
曹操完全不领情,坚定地解开缰绳,牵着马往后院走去。
曹嵩用身体拦住马头:你听见了没有?
曹操诚恳地对曹嵩说:父亲,儿子已经及冠了!您别再拿我当小孩子栓着!我要先壮游,完成报告,至于做什么,回来再说!
曹操牵着马闪开曹嵩,朝院外走去。
走到门口,曹操朝着满脸愤怒的曹嵩鞠躬:父亲,儿子出远门了,您老多保重身体。
曹嵩问:你究竟打算走哪条路线?
曹操见曹嵩不再阻拦,便简明扼要地回答:先走河南,西到长安,再走黄河以北,东归洛阳。
曹嵩点头,黄河南北都有非常完整的官驿设施。曹操出行,只要乘公差沿途关照他们照顾曹操,倒不至于出什么大事。
曹嵩牵着曹德追出院子叮嘱道:无论走到哪里,遇到困难就去找官驿,跟他们说起我就行。记得早点回来!
不知道曹操听见没听见,没答应一声就跃身上马而去。
洛阳如同温床,将曹操庇护其中。较真认死理的曹操,非要去做什么“壮游”,俗话说“在家日日好,出门时时难”。放开沿途一定会有的困难不论,什么样的民间现状,让曹操如同看到了地狱?
初闻民间疾苦声
曹嵩看着空空的院门,听到大街上渐行渐远的马蹄声,抬抬眼皮,表情无奈,转而逗曹德玩乐。
每次都这样,走之前被曹操弄一肚子气,走之后又拼命地想念他,为他担心得睡不着。只有儿子待在身边,他才能感到踏实。
曹操骑在马背上,走上洛阳的官道,就要去拥抱无限广阔的世界了,油然而生的自由如轻风拂过水面一般。他本来可以约上志同道合的同学或朋友,但他们都有自己的考察方向。
曹操单骑匹马,准备出洛阳西路前行,只需二三百里,有老子曾经过的函谷关,历代争战之地,是千古雄关,保护中原和皇都洛阳安全。还有历代文人辈出的弘农郡,风光出奇俊秀,原始森林茂密,到处都是千年古树。然后向北,回程经过首阳山,那里曾经是伯夷、叔齐隐居让贤的地方,最后一路向东,沿黄河以北经黄河大桥回洛阳。
曹操的马经过皇城前面的官道,照例需要下马步行。
然后一路向西,他要经渑池、曹阳到郏,然后向西南去弘农,最后到达函谷关,路上再问行人,哪里有显名的私学,顺路可以拜访。这一路快马来回至少需要两个月,正是春天到来的时候,可谓是一路风景一路春色。
从安帝去世以后,除了边疆常常获胜之外,内忧不断,“党人”遭到禁止,太监执政后所委任之人,多数是关系和派系。
他们为官到地方,只负责征收税赋、吃拿卡要,地方老百姓越来越穷,人民的生活已经贫苦到了极限。
加上地震、水灾、虫灾等自然灾害,百姓更加水深火热,一个地方受灾,周围四五个郡县都不得安宁,守法的求亲靠友,不守法的烧杀抢掠,贫穷生暴乱,此箴言万古不变。
公元173年春,洛阳周边发生一场大瘟疫,死难者多为无钱救治的贫民。
家里缺少劳力,或者将谷子卖掉治病,很多人家刹那间失去粮食、土地,人口买卖市场惨淡,一是怕传染,二来连官员家庭都要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省下钱来接济宗族亲友。
刚出洛阳西门二十里,曹操便发现沿途两边有等待购买他们和乞讨的人群。那些病饿的穷苦人大多在等待中饿死、病死。
看到穷人们习惯性地朝曹操伸手乞讨,曹操快马飞驰而过,看到一位老奶奶带着三个瘦得不成人形的孩子,老奶奶连痛苦都失去的脸上,悲伤不再,好像只是为了一口气存在备受煎熬。
曹操调转马头,来到老奶奶跟前,从马背上拿出炒面袋子,递给伸过来的数十双瘦骨嶙峋的手。
其他穷人们潮水般地向曹操积聚而来,离开一丈远的距离,跪地乞讨。他们害怕自己身上会有瘟气,传染给曹操。
曹操心生感动,将要濒死的百姓却懂得爱惜和尊重他的生命。
住在洛阳城内的统治者们在干什么?忙于勾心斗角?相互倾轧,争夺利益,置万民困苦于不见?百姓没有吃没有穿没有屋子,依然安贫乐道,试问世间到哪里找这么好的子民?
曹操心潮起伏,抬眼朝城门看去,城上锦旗招展,士兵们像城门砖一样沉默地看着城外聚集的穷苦人。
城门口有两队士兵把守,这些穷苦人不可以进城,名义是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实际是为了不打扰城中的达官贵戚、皇帝太监,而把这些穷苦人挡在城外不管不问。
面临死亡威胁的人们,和他们爱戴的天子只一墙之隔。
老子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万民为刍狗。”
老子还说过“天地间百姓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可惜圣人已逝,真理不存。
一时间,在太学学习过的圣贤道理浮现耳边,但事实上呢?难道为这些穷苦人解决困难很难吗?他们平时纳税供养的天子呢?他们敬仰的子民之父呢?他在干什么?玩权力均衡?跟宫娥嬉戏?和太监们厮混?
曹操把马背上的袋子解下来,将所有粮食都拿出来,连同袋子一起放在脚下的空地上。父亲不是说过,有困难找官驿吗?只要是大路,沿途每隔三五十里都会有官驿,这些穷人不可能从官驿弄到钱和吃的,而堂堂大司农的儿子可以。
曹操将袋子放在地上,转身上马,穷人们蜂拥而至,哄抢袋子里的食物和钱财。
曹操不管身后的喧闹和熙攘独自上路,前路有无数驿站在等待他,吃饭睡觉这等小事算什么。人都有乐观过了头的时候,情况真的如曹嵩所说的那样容易吗?
出门方知事事难
像曹操这样骑马出游的算是条件上等,很多家境贫寒的学子们都要随身挑着行礼和干粮,步行到另一个地方。
这样既缓慢又辛苦,为了抄近路还会沿途经过村庄,需要一边问路一边赶路,遇到路途远的,方言不懂,就更不方便。
曹操很难想象,前人用什么方式相互交流,伟人们如何横刀立马踏平天下建立大汉帝国。
出了洛阳,就要奔渑池,一路上春寒料峭。一株株柳树灰溜溜地站着,好像生命已经逝去。村庄死一般寂静,田地荒芜。
时间到了中午,曹操感觉饥肠辘辘,他相信沿着官道走,就能看见路旁的驿站。
马也累了,鼻子里冒着热气,走到一处水源边,停下来让马喝水休息。突然发现不远处的水边躺着一位年迈老者的尸体,曹操上前看,好像已经死去。
早在170年,曹操就听说过河内有户人家因为没有吃的,丈夫把妻子杀掉吃了。而河东的妻子却杀了丈夫来吃。当时同学们还取笑说,将这两个吃人的男女合在一起过日子,看他们到最后谁吃了谁。
这在当时是一句玩笑话,可是今天,曹操真实看到路边有饿死的穷人。难道吃饱饭就这么难吗?这是天下难做的事情吗?
曹操曾经和曹嵩去过国家粮库,里面的粮食多得变霉,成群的老鼠在粮仓里流窜,一个个吃得肚大腰圆。只要仓库门一开,老鼠们到处乱窜,跑马一般,眼见得四野百姓比不上国库老鼠。
曹操还问过曹嵩,为什么要储备这么多的粮食。
曹嵩回答是:国家储备粮,以备打仗用,或者荒年用。
为什么如今到了荒年,国家却不把收缴上去的粮食拿出来赈灾?东汉所有统治者都知道,包括曹操他们的教科书里也强调:人的生命很贵重,人口是地区和国家实力的重要保证,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医学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处在贫困线以下,新生儿出生死亡率高,平均寿命短,加上灾难和兵难,人口发展一直缓慢。
为什么诸位都明白的道理,却没有人实施它?
曹操只知道书本上的知识,不知道全国像这样的贫穷人口太多太多,官府已经无力赈灾。
国库里就那一点粮食,给谁?给了穷人皇帝怎么办?皇家卫队和国家军队怎么办?交通又不发达,所谓“百里不柴,千里不粜”。
千里之外的粮食除了水路都要陆路人工运输,一个人最多可以运输二百斤粮食,一千里的路程往返就是两千里,按每天走五十里计算,路上需要四十天,每人每天二斤粮食,路上花费掉八十斤,是所运输粮食的一小半,既耗费人力,又浪费粮食。
偌大的大汉帝国,想要赈灾也没那么容易。即使如曹操所想发展生产自救,可粮食吃光,连种子都没有,拿什么播种?谁来帮他们度过难关?
地方官府自保都很困难,只有眼睁睁地看着当地人民饿得逃荒避难而去。那位水边老人并没有死,他还能睁开眼睛,曹操慌忙捧了些水滴在老人裂开的唇上,老人已经走了十八天,从遥远的永宁来找女儿,可女儿一家早在他来到之前逃难去了,老人无奈,没钱没粮又走不动,只有躺在这里等死。
曹操后悔没留点东西在身边,连印信和钱都送给洛阳城外的穷人们,这会儿没办法了。老人知道曹操没有粮食,催促曹操快走,不要管他,他已经准备好了死亡。
曹操心情沉痛地上马,大约又赶了三个时辰的路,太阳都已偏西,才看到路边有“渑池东”驿站。
小当差的以曹操没有身份证明,没有钱,还冒充当今大司农的儿子,拒绝接待。
曹操这回真的绝望,怎么办呢,驿站是不可能吃得上东西,前路漫漫,总不能现在回洛阳吧?
曹操回头望望东面洛阳的方向,摇摇头,这会儿回去,以后就更别想自作主张干点自主的事情了。
曹操眼看驿站没有凭信无法获得帮助,又不能回洛阳,只好硬着头皮前行。
一路难行,这是一条两米宽的郡道,田地里的麦苗都被挖来吃掉,留下被翻遍的土地,满地伤疤。
将近两千年前的东汉,气候寒冷,空气湿润,由于人口稀少,轻易就能看见路边长有一二百岁古树。那些树越是上了年纪,越被当地人保护。
低矮的村庄,错落参差的草房,远处悠然显现的山峦,一条溪水沿着村庄旖旎而过,越发显得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