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7'史记,记载历史的书。
'18'涉河,过黄河。
'19'古文〃己〃作〃 〃,与〃三〃字相似;亥、豕,古文同形,即 。己亥,干支纪日。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 '1',是非之经 '2',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3'。
'1'大意是:言辞很多是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类,像。
'2'经,界,界线。
'3'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来审察自己所听到的传闻,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缘,循着,顺着。为,这里指审察。
韩非子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的诸公子,是当时儒派大师荀卿的学生。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术思想,同时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谗害,被杀於秦。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他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同时还提出〃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和〃势〃(君主的权力)来和〃法〃相辅相成。
韩非的文章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是很具特色的:严刻峻峭,周密细致。
《韩非子》现存五十五篇,通行的注本是清人王先慎的《韩非子集解》。今人陈奇猷的《韩非子集释》、梁启雄的《韩子浅解》,搜集的资料比较完备,可以参考。
五蠹(节录)'1'
儒以文乱法'2',侠以武犯禁'3',而人主兼礼之'4',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5',而诸先生以文学取'6';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7'。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法趣上下,四相反也,而无所定'8'。虽有十黄帝'9',不能治也。故行仁义者非所誉'10',誉之则害功'11';工文学者非所用'12',用之则乱法。楚之有直躬'13',其父窃羊而谒之吏'14'。令尹曰:〃杀之'15'。〃以为直於君而曲於父'16',报而罪之'17'。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18'。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19',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20'。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21'。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22',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而人主兼举匹夫之行'23',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几矣'24'。
'1'蠹(dù),蛀虫。韩非认为儒者,游侠,纵横家,患御者(国君的近臣),商工之民,都是对国家有害的人,故合称为五蠹。他在斥责〃五蠹〃的同时,还抨击了时政,从正面提出了重农尚武,以法制治国的主张。这篇文章是韩非阐发自己法家思想的代表作。
'2'儒,儒家。文,指古代文献经典。法,法制。
'3'侠,游侠。禁,禁令。
'4'人主,指国君。兼礼之,都以礼对待他们。
'5'离,通罹(lí),触犯。罪,治罪。
'6'诸先生,指上文所谓〃儒〃。文学,与上文的〃文〃同义,不是现代所谓〃文学〃。取,录用。被动用法。
'7'以私剑养,意思是靠着行刺的行径被养。
'8'法,指法之所非。趣,通取,指君之所取。上,指上之所养。下,指吏之所诛。这是说这四种情况自相矛盾而没有一定的标准。
'9'黄帝,轩辕氏,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好帝王。
'10'非所誉,不是〔应当〕称誉的人。
'11'功,指耕战之事。
'12'工,擅长,精通。
'13'之,为〃人〃字之误(依松皋圆说。见《韩非子纂闻》)。直躬,直身而行的人(指品行,参用朱熹说,见《论语集注》)。
'14'谒之吏,向官吏报告这件事。谒,禀告。
'15'令尹,楚官职名,相当於后代的宰相。之,指直躬。
'16'认为他对君忠,对父亲却不孝。曲,不直,这里指不孝。
'17'报,判决。罪,治罪。
'18'暴,下凌上叫暴,这里指不孝。
'19'北,败走。
'20'举,举荐。上,用如动词。上之,使之上,等於说置之上位。
'21'背臣,叛臣。
'22'楚奸,楚国坏人的犯罪行为。上闻,向上报告使国君了解。闻,使动用法。
'23'举,指称赞。
'24'几,庶几,希望。
古者苍颉之作书也'1',自环者谓之〃私〃'2',背私谓之〃公〃'3'。公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以知之矣'4'。今以为同利者,不察之患也'5'。然则为匹夫计者'6',莫如修行义而习文学'7'。行义修则见信,见信则受事'8';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9'。此匹夫之美也。然则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有政如此,则国必乱,主必危矣。故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10'。斩敌者受赏,而高慈惠之行'11';拔城者受爵禄'12',而信廉爱之说;坚甲厉兵以备难'13',而美荐绅之饰'14';富国以农,距敌恃卒'15',而贵文学之士;废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16':举行如此'17',治强不可得也'18'。国平养儒侠'19',难至用介士'20',所利非所用'21',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者简其业'22',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
'1'苍颉,相传为黄帝的史官,据说我国的文字是由他创造的,其实文字是人民群众的创造。书,指文字。
'2'自环,自绕。私,卢文弨曰:〃说文引作自营为厶,营环本通用,私当作厶。〃按,古文〃厶〃作〃 〃,所以说〃自环者谓之私〃。
'3'公,从〃八〃从〃厶〃,〃八〃等於说背,有〃相违背〃的意思。
'4'固,本来。以,通已。
'5'现在认为公私利益一致,那是没有经过仔细考察的毛病。同利,指公私的利益相同。
'6'计,计划,考虑。者,语气词。
'7'〃行〃当作〃仁〃,下句〃行义修〃的〃行〃同此(依王先慎说)。
'8'受事,指接受国君委任的工作。
'9'显荣,显贵荣耀。
'10'不两立,等於说不并存。
'11'高,意动用法,以。。。。。。为高,这里有〃推崇〃的意思。
'12'拔,指攻陷。
'13'坚,坚固,使动用法。甲,甲胄。厉,通砺,磨。备,防备。
'14'美,意动用法,以。。。。。。为美。荐,通?
,插的意思。绅,衣带。儒者的服装,要插笏(音hù,古代朝见时所拿的手版)於衣带间,所以称荐绅。
'15'距,通拒。恃,依靠。
'16'废,指弃而不用。属,略等於现代的〃辈〃。
'17'举行,等於说措施。
'18'治,和乱相对,指国家太平。强,强盛。
'19'平,太平。
'20'介士,即甲士。
'21'国家给以利益的人不是国家要用的人。
'22'服事,即服役。服事者,泛指从事劳动的人。简,这里有怠慢、荒废的意思。
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1',而国愈贫;言耕者众,执耒者寡也'2'。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3',而兵愈弱;言战者多,被甲者少也'4'。故明主用其力,不听其言'5';赏其功'6',必禁无用'7';故民尽死力以从其上。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8';战之为事也危,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贵也。今修文学,习言谈,则无耕之劳而有富之实,无战之危而有贵之尊,则人孰不为也?是以百人事智而一人用力'9'。事智者众,则法败;用力者寡,则国贫。此世之所以乱也。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10',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11',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12',以斩首为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於法'13',动作者归之於功'14',为勇者尽之於军'15'。是故无事则国富'16',有事则兵强,此之谓王资'17'。既畜王资而承敌国之衅'18',超五帝侔三王者'19',必此法也。
'1'商,商鞅,秦孝公之相。管,管仲。法,指有关法令方面的书。家,每家。
'2'耒(lěi),犁。
'3'孙,孙武,春秋时吴国人,或指战国时齐国的孙膑。吴,吴起,先为魏文侯将,后为楚悼王相。他们都是有名的军事家。
'4'言战,谈论战略。被,通披。被甲,指参加战斗。
'5'明主用人的力,不听人的空言。两个〃其〃字都是泛指。
'6'其,也是泛指。
'7'无用,指对国家没有用处的儒家和游侠的活动。
'8'以富,靠〔耕种〕富足起来。
'9'事智,从事智力活动,指〃修文学〃〃习言谈〃。用力,指从事耕战等体力劳动。
'10'书简,就是书籍。简,竹简,上古没有纸,把文字写在竹简上,称为简策。书简之文,就是上文所谓文学。
'11'先王之语,古圣王的遗言遗教。
'12'捍,通扞,干犯。即指上文〃侠以武犯禁〃。
'13'轨,用如动词,这里有〃遵循〃的意思。
'14'动作者,指劳动人民。归,使动用法。功,指农耕之事。
'15'尽之於军,使他们全部到军队中去服务。
'16'无事,无战事,指国家太平。
'17'资,等於说资本。王资,建立王业的资本;这是比喻。
'18'畜,通蓄。承,通乘,指趁机会。衅(xìn),缝隙,这里引申为破绽、弱点的意思。
'19'侔(móu),相等。五帝,说法不一,一般是指黄帝,颛顼(zhuān yū),帝喾(kù),尧,舜。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今则不然。士民纵恣於内'1',言谈者为势於外'2'。外内称恶'3',以待强敌,不亦殆乎?故群臣之言外事者,非有分於从衡之党,则有仇雠之患,而借力於国也'4'。从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而衡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皆非所以持国也'5'。今人臣之言衡者,皆曰:〃不事大'6',则遇敌受祸矣!〃事大未必有实'7',则举图而委'8',效玺而请兵矣'9'。献图则地削,效玺则名卑。地削则国削,名卑则政乱矣。事大为衡,未见其利也,而亡地乱政矣。人臣之言从者,皆曰:〃不救小而伐大,则失天下'10',失天下则国危,国危而主卑。〃救小未必有实,则起兵而敌大矣。救小未必能存,而交大未必不有疏'11',有疏则为强国制矣。出兵则军败,退守则城拔。救小为从,未见其利,而亡地败军矣。
'1'士民,指儒士,游侠。纵,放肆。恣,骄横。内,指国内。
'2'言谈者,指纵横家。为势於外,指藉国外的力量造成自己的权势。外,指国外。
'3'称,举,行。
'4'大意是群臣中向国君谈外交事务的人,不是属於合纵家或连横家一党,就是个人有仇怨,而想借国家的力量报私仇。外事,外交事务。分,指分属。非。。。。。。则,不是。。。。。。就是。从,通纵,即合纵。战国时苏秦倡合纵之说,说服六国共同对秦。衡,通横,即连横。为了对付合纵,张仪倡连横之说,使六国各自和秦结成联盟,以便各个击破。患,一本作〃忠〃。
'5'持国,保持住国家。
'6'事大,事奉大国。
'7'实,指实际行动。〃未〃是衍文,下文〃救小未必有实〃中的〃未〃同此(依俞樾说,见《诸子平议》)。
'8'图,地图。委,交付。
'9'效,献。玺,国君的印。请,指请求大国发落。〃兵〃字是衍文(依俞樾说,见《诸子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