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天下任纵横1
【由文】
注解二
小任我是一个新手,绝对没有在之前写过设么文章。所欲有不周之处请各位原谅。还有小任我的作品每一章字数有多有少,这也是因为我第一次写作的原因。我基本上一一千字左右为一小章,两千字左右的为一个合起来的中章,如果三千字左右就是三合一的大章。
因为第一次写作,所以章回有点乱,有的一章其实是两章,更有三章合在一起的。希望大家原谅。
小人有一个QQ留下,有事请在里面留言。QQ:1468363788。
注解一
小任的书中的人有一个公共特点;就是没有一个真正的坏人。
我记得小时候老师总会教导我们世上有好人和坏人;要我们做好人;千万不要做坏人。
可我长大后觉得世人没有那么旗帜鲜明的区别。没有绝对的坏人;当然也没有绝对的好人。
人活在这世界上就不完美;完美的人就不是人。完全的好人是圣人;只有在歌功颂德的文章中才有。完全的坏人也好像没有;有的话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早就不存在了。
要允许好人犯一些小错;也要承认坏人做过点好事。
但人总要区分出一个好坏。我觉得可以区分。当所做的事只能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了大家的利益时;这人就算不上好人。当做的事对自己对大家都有好处时;这人就算不是好人;至少他也不能算是一个坏人。损人不利己的事任谁也不会做。
小任书中的人都或多或少做错了什么;但他们不是故意的;或者说他们不是主观上的错误。一些事由于客观原因造成;并不能去因此责怪某一个人。
现在电视上;书上都有一些为坏人平反的潮流。其实我认为不全是;只是在还原现实中的人物;分析他们内心中的想法。
小任所写的任务大多都是真实存在的;但年份比较模糊。早在我小时候;看见一些文章。他们异口同声地对吴三桂有所指责。说他是一个彻底的坏人;没有一点可取的地方时。我就怀疑真的是这样吗?要不是后来吴三桂又造了清国的反;当时的人还会这么明目张胆地说他这么坏吗?
小任想到了几个奇怪的地方;当时吴三桂投降了清军;可他为什么没有像祖大寿等明将他们一样加入八旗;成为满族人?祖大寿他们也是一代大将;可他们为什么后来都不能有显赫的地位;而吴三桂却有?当时的清军和清朝统治者不知道吴三桂带兵是一件多大的后患吗?吴三桂后来掌管四川;云南;贵州;成为了三省的实际拥有者。当时如果他是一个坏人;为什么人口会越来越多?比起其它的地方;他那里无论是经济还是其它都不如;可他怎么能建设得这么好?所有问题这有一种答案;历史上有意无意地贬低他;把他往坏人这一方向推。
小任就有了为吴三桂说说的冲动。用我自己的想法为吴三桂说说好话;还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吴三桂给大家。
请大家多多理解和包含。多为我点出一些不足和错误的地方。
心得
小任的初衷不是要推翻什么,而是要说明一点。那就是吴三桂反的是腐败无能,已经没有一点生机的明朝政府。不是背叛了整个汉族,更不是出卖了自己的同胞。明朝之所以会灭亡,不是因为一个罕见吴三桂,也不是因为李自成,也不是因为满洲的爱新觉罗氏。而是因为他们的最高层的昏庸和用人不当。重用太监、故意贬低和削弱武将和士兵的地位和待遇、纵容和带头欺压老百姓、朝中严重的党派之争、民间贫富差距过大等等,才导致了明朝灭亡。
再说反对一个明朝政府,不代表就是一个民族罪人。我曾经翻查过不下十本的资料,发现一个细节问题。吴三桂并不是一个大汉奸,几乎所有的资料显示,臭名昭著的吴三桂是被人扣上了屎盆子。这个扣屎盆子的人有这么三种人。第一种是前明的遗老遗少,他们觉得吴三桂房女真人进关,才使明朝彻底完蛋了。所以他们一定要抹黑吴三桂的形象。第二种人是当时的满清贵族,他们怕吴三桂的军功太大,所以要抹黑吴三桂,使吴三桂不得不依靠他们。第三种人就是吴三桂失败之后,拍康熙皇帝的马屁的人。他们把吴三桂写成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来迎合康熙皇帝。
我在十多年前无意之中,发现了一本吴雪村的诗稿,虽然不全而且字体比较潦草。但是我依然手抄了几段。这个当时唯一同情陈圆圆的大文人,其实也看不起吴三桂。但是他的评价相对客观。他认为吴三桂对不起陈圆圆,辜负了陈圆圆,为了大家世俗的眼光,最后放弃了陈圆圆。还说吴三桂是一个志大才疏的武夫,自己的主见其实并不多。大多数的决定都是事到临头逼出来的。陈圆圆比较同情吴三桂,说吴三桂是一个无奈的人。是一个注定要背上黑锅的人。
在吴雪村的诗稿里,好像提到了一点,吴三桂开关引清兵入关,其实是奉了上命的。就是不知道这个命令是谁下的?要是李自成下的话,就是要让中原大乱,李自成就可以乱中得天下,建立自己的大好江山。在李自成心里从来没有把满清鞑子放在过心理。要是崇祯帝下的命令的话,一定是想借清兵的手消灭李自成的叛军,没想到崇祯帝等不到援军的到来就上吊自杀了,而且换断送自己的江山。
吴雪村在一首隐晦的诗里提到了吴三桂起兵造反的事情。陈圆圆得知吴三桂要和康熙皇帝打仗后,请求吴雪村陪她去劝说吴三桂。可是没有成功,吴雪村在自己的诗稿里,隐隐约约地提到吴三桂其实也不想打仗,但是他压不住手下好战的将士。再说云南地方实在太小太穷,养不活这么的老百姓。再加上年轻气盛的康熙皇帝屡屡的挑衅,吴三桂才忍不住动手了。
吴雪村对陈圆圆的评价是红颜薄命、枉担恶名、一生凄苦、不遇良人。对吴三桂的评价是粗鲁武夫、没有主见、拖累太多、胆气不够、魄力不足。要是吴三桂早几年起事的话,吴雪村不但不会阻止,而且会加入进去,可惜一切都晚了。当吴三桂决定不再容忍满清欺压汉人的时候,满清已经在中原站稳了脚跟。一向忍辱负重的老百姓已经适应了满清的欺压,不想再打仗了。
自从看懂了吴三桂和陈圆圆之后,小任我无时无刻不想一吐为快。所以借着这个小说,希望还吴三桂和陈圆圆一个真真正正的名分。也要提醒大家不要过于相信所谓的历史。“所有的历史的胜利者写成。”这句的意思就是说一些胜利者有意无意的扭曲了一些事实。所以读历史人物的时候,不但要联系当时背景,更要理智地分析人物。
小任从小爱读历史,但是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记得第一个得罪的人,是我的初中历史老师。当时正在讲中国古代史,老师要我们列举几个古代民族英雄。大家都说了不少,有人说是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也有人说西汉时期的卫青和霍去病。我说了三组人,北宋杨家将、南宋岳飞、明末的史可法。没想到老师却说三组人都不是民族英雄。说什么打内战不能算是民族英雄,还说要是我在考试的时候这么回答的话,就算我答错了。我辩解说,当时敌对的国家,又不是同一个民族,他们保家卫国,就是民族英雄。年轻的历史老师辩解不过我,竟然诬告我破坏课堂纪律。虽然后来在众多老师的劝说下,我不得不向历史老师道歉。但是我依然很坚定地支持自己的观点,也开始从此得罪了这个历史老师。虽然我以历史满分考了第一名,但是的总评只能是及格,历史老师说我对历史有偏见,分不清是非黑白,容易犯路线错误。就因为这一点,我没有考上大学,没有进得了大学历史系。我从小的志愿就是历史学家或者考古学家,没想到因为一个固执永远失去了机会。现在想起来有点不甘心,但是绝对不后悔。真理只有一个,只要自己觉得问心无愧,就要坚持下去。哪怕最后只有一个人,也要坚持下去。当然我相信,只要是对的,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并走到一起。英雄不会寂寞,真理更不会永远被雪藏。
引一 引二 引三 引四
引一马快
康熙十七年冬;在通往京城的官道上。一匹累得快跑不动的军马;正在奋力向前冲。马上的士兵不要命得挥着手上的马鞭;逼着已经伤痕累累的战马往前拼命跑。
当时南北正在开战;打的是如火如荼。像这种的士兵路上是多的不能再多;老百姓都已经看习惯了。
按说这种的士兵不是一般的士兵;他们都是训练有素的信使。也就是专门送信送情报的军方士兵。他们每天担负着从后方到前线;从前线到后方;两地之间的书信往来。朝庭时时刻刻想要知道前线的战报;就要这往来不断的信兵。前线将领要随时知道上级的命令;也需要信兵不断的送信。
所以在当时兵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信兵是后方老百姓最能看见的士兵。但他们要对所有的事守口如瓶;除了可以说的话以外;一句话,不,甚至于一个字都不能乱说。
当时的这一个信兵身上穿着清军的标准军服;军服中间有大大的一个“信”字;是老百姓经常见到的那种信兵。可只要仔细观察;会看见这个信兵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个士兵的军服双肩上绣了两条黄线;他身上背的不是黑色信筒;而是一个红色信筒;身下那匹伤痕累累的军马也比其它战马好上好几个等级。这一切都是在证明他是专门递送重要信件的一等信使。这种信使身上背的信筒不但要紧;而且信筒上装有一个小火线。当遇上危险或者任何不利的时候;信使不能保护安全信件时;只要一拉引线;红色信筒中的信就会在信筒中自然燃烧。所以他们送的是绝密文件。
这次这个信使接到的是最急的任务;也就是限时信件。就是说在一定日子、一定时刻必须送到目的地的信件。不然的话就算送到了也没有完全完成任务,结果就是这个信使就要人头落地。。所以时间紧任务重;他已错过了换马的机会;要到下一个换马地点才能换到马。所以他要不惜成本地赶着马到下一个换马地点;哪怕是马到了后累死也在所不惜。因为完成不了任务;不但他将要人头落地;连他的上级将领也会受到军事处罚。这就是军队;这就是铁面无私的军纪。
当时天已快要暗了;路上的行人也越来越少。信使也开始有点担心;担心就算到了换马的地点后;还会不会有可以换的好马?能不能换上一匹好马;今天能赶多少路;是能不能完成这次任务的关键所在。信使又紧了紧背包;狠狠地打了一下马。
就在这时;这个信使听到了一阵不太响亮的马蹄声。这时候的马蹄声;在信使听来比天下所有的声音都要美妙。有马从对方朝他方向过来;他就可以换马了。因为在战时一切以军事为重;作为信使的他可以在紧急时应征对方的马;为自己完成任务提供方便。对方不管是老百姓还是官员;更或者是军方;都要无条件的服从配合。
引二胆敢抢信
信使终于看见了对面来的人;是一个年纪有点大的商人。可当他看见这个老人骑的马的时候;他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了不好。一个商人怎么会一个人出现在官道上?这个商人骑的马也太不一样了。作为信使;骑过的马不但多而且骑过很多的好马。就算一些将领也没有他们懂马。可这个商人骑的马是信使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它不但比一般的马要长一些;而且高出一个头。如果光是高大的话;还不会令信使吃惊;西洋马就比一般的马高大;可这马的四蹄上不但有一圈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