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木匠皇帝-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启皇帝此时心里也不知是个什么滋味,总觉得好像自己挖个坑把自己埋里了,这些人啊!没一个好对付的。

“杨爱卿,你可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天启皇帝脸色阴沉的可怕,脸色也变得铁青,站起身子对着杨鹤大声的喝问道。

“陛下,冯御史参劾辽东经略熊廷弼乃是本分,因为这件事情陛下处置了他,今后让我等御史如何自处?臣深受皇恩,身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掌管都察院,这个时候如果不站出来,上对不起陛下知遇之恩,下对不起属下的拥戴之义。这是为臣的本分,如果陛下要处置冯御史,身为冯御史的上官,臣请带之受罚!”杨鹤此时居然也站了起来,回头看着看站在自己身后的几位御史,眼神十分的锐利,说出的话却把所有人都震住了。

这个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不一样了,这位杨大人简直就是正义的化身,上对得起皇上,对得起下属。为了心中的一股正气,批龙鳞,犯颜直谏。如果皇帝一意孤行,愿意为了自己属下顶罪,这样的上官到哪里去找?

那些投靠过来的人,此时心中一片火热,站在杨鹤身后的御史们,东林党的人或许还有些犹豫,那些无党派的人此时也不再观望,有这样的上官一定要好好的逢迎一下。

天启皇帝缓缓的做了下来,看向杨鹤的眼光中充满了威慑,似乎想要将他一口吞下去!

“陛下,臣觉得杨大人说的有道理,请陛下收回成命!”这次站出来的是吏部尚书周嘉谟。

“请陛下收回成命!”有人一带头,顿时大殿里的大臣跪下来一大半,齐浙楚党,孙党,中立的文官,包括一些世袭勋贵。

第一百一十章 大朝会四

看着下面跪着的大臣,天启皇帝的心里一震恍惚,虽然是自己制定的计划,可是真的没有想到会这样的顺利。同时天启皇帝的心里也产生了警惕,如果哪一天这些大臣这样反对自己的政策,那该如何是好?

缓缓的站起了身子,天启皇帝缓步的走下了龙书案,来到杨鹤的面前轻轻的将他搀扶了起来,看了一圈跪在地上的大臣,天启皇帝缓声道:“众位爱卿都起来吧!”

等到所有人都站了起来,天启皇帝已经回到了龙书案的后面,看了一眼杨鹤,沉声道:“家有诤子其家不败,国有诤臣其国不亡。杨爱卿忠肝义胆,能言敢谏,没有辜负朕的嘱托,不愧为三朝老臣,朕心甚慰。”

“臣,愧不敢当!”此时大殿里所有人看向杨鹤的目光都不一样了,这肯定是一位名臣了,历史上肯定会留下他的名字,明朝的诤臣。

“爱卿起来吧!这虽然是为臣的本分,可是能做到的却是屈指可数。唐太宗有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去世之后,唐太宗便言自己少了一面镜子,可见一个诤臣对国家的重要性。今日看到杨爱卿,朕仿佛看到了当年的魏征,朕心甚慰啊!”天启皇帝似乎颇为感概,说出来的也没有让人失望,对杨鹤的赞誉非常的高,可比古之魏征。

轻声笑了笑,天启皇帝又道:“朕虽然圣明不过唐太宗,可也是能闻过则醒的,这次的事情是朕的疏忽,冯爱卿你起来吧!”

冯三元此时心里大定,这次的事情看来自己过去了,看向杨鹤的目光顿时充满了火热,这样的人才是自己应该效忠的对象啊!在大殿上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无论是哪个党派的人,齐浙楚党本就想要和孙党结合到一起,他们本就是联合体,自然不在乎多一个盟友。那些中立的官员,此时也看到希望,这就是进身之阶啊!只有那些东林党的首脑,此时的脸色是黑如锅底。

“冯爱卿,这次的事情是朕疏忽,希望以后你能尽忠职守,尽心报国。朕赏你一件斗牛服,以示荣宠!”天启皇帝的赏赐很是丰厚,在整个大殿上拥有斗牛服的官员屈指可数,这可是天启皇帝赏赐的第一件斗牛服!

“臣愧不敢当,定当以死报国!”冯三元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有这样的一天,钦此斗牛服,自己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下面所有的大臣此时也是满心的火热,这个冯三元不过是东林党抛弃的棋子,只是搭上了杨鹤的这条线,不但原本的处罚没有了,还得了陛下钦此的斗牛服,可谓荣宠一时,前途不可限量了!

“杨爱卿,你身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直言敢谏,御下有方,劝谏得体,实乃国之干臣。朕赏赐给你一件飞鱼服,希望你以后能够好好的为国效力。”笑着对杨鹤说完,天启皇帝的目光在下面转了一圈,缓声道:“众位爱卿,你们记住,只要有功于国的,无论文臣武将,朕不会吝惜赏赐。”

“陛下圣明!”这个时候这些大臣已经看明白了,这位新上来的皇帝不是什么昏庸的皇帝,那些心有志气的大臣仿佛被打了强心剂,那些庸庸碌碌的官员此时则有了辞官的打算了。

“好了,这件事情就不要在说了,接着说一说熊廷弼的事情吧!”轻轻的端起桌子上的茶碗,天启皇帝意味深长看了一下的大臣一眼,说话的语气不带丝毫感情,有仿佛夹杂着很复杂的东西。

下面的大臣则是面面相觑,刚刚就是因为熊廷弼,冯三元差一点就倒霉了,这次还说熊廷弼?不知道又是谁要倒霉了,以后参劾边关的人一定要小心,不然很容易惹上麻烦!

“陛下,臣有本奏!”没有沉静多久,一个人就站了出来,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大声的道。

“杨爱卿,有什么话经管说!”站出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兵科都给事中杨涟。

“陛下,臣以为无风不起浪,辽东经略熊廷弼既然被人参劾,那就肯定是事出有因。无论是被人陷害,还是确有其事,朝廷都因该派人前往辽东查察此事,一来可以证明事情的真伪,二来可以显示陛下的公允。”杨涟的话说的可谓不偏不正,让那些准备看好戏的人全都落空了,毕竟杨涟是东林党的人。

轻轻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深以为然的道:“杨爱卿说的有道理,众位爱卿还有什么想法?”

“陛下,臣以为无论辽东经略熊廷弼是否有罪,辽东督师杨渊在没有朝廷旨意的情况下,就将熊廷弼押解进京,实乃公报私仇,希望陛下严惩。”这个时候站出来的乃是吏部尚书周嘉谟,说出来的话可谓掷地有声。当年杨镐的事情这里的人都知道,此时一想杨渊这么做,确实有些公报私仇的意思!

“周爱卿,杨渊奉旨督师辽东,将熊廷弼押解回京乃是他的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如果熊廷弼确有其罪,那么这件事情杨爱卿做的对啊!”天启皇帝似乎没有赞同周嘉谟的意见,说出的话也是在维护杨渊。

在场的大臣谁也不傻,天启皇帝的潜台词就是如果熊廷弼无罪,那杨渊就有罪了。毕竟当年的杨镐弄得萨尔浒打败,这是朝野都知道的事情,想赖也赖不掉。熊廷弼却不同,那些罪名不算大,就算是真的也就是罢官而已。

看了一眼下面的大臣,天启皇帝道:“既然众位爱卿没有别的意见,那这件事情就这样定下来吧!熊廷弼乃是辽东经略,此时也不能下大狱,就暂时先羁押在府里。查案子的事情,由三法司负责,内阁尽快拿出一个章程出来!”

“陛下圣明!”此时大殿里的大臣,无论哪个党派都希望这件事快点过去,实在是心里没底,不知道下一个牵扯到的是不是自己。东林党人都是大松了一口气,天启皇帝如此轻描淡写,真是让他们没有想到。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朝会五

见这件事情定了下来,天启皇帝缓缓的点了点头,扫视了一圈,缓缓的道:“这里有一份折子,杨爱卿,念给众位爱卿听一听!”

听到天启皇帝的话,这些大臣都有些茫然,那些敏感的人此时已经明白过来了。这次天启皇帝召集大朝会,并不是为了熊廷弼,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正题。

“这份奏折是辽东监军太监上的,里边的建议朕觉得值得商量,众位爱卿听听吧!”将奏折交给了陈洪,天启皇帝缓声道。

还是辽东的事情,很多大臣都在心里感慨,这些人算是看出来了,这位天启爷是一定要将辽东弄个水落石出的。很多在辽东有着利益纠葛的大臣,此时已经有了退意,皇帝如此关注,以后的事情怕是不好办了!

杨鹤则是微微一愣,这本是太监的活,怎么交给自己了?看来天启皇帝是对自己不满了,这是在报复自己,心里虽然腹诽,脸上却是一脸高兴的接了过来。

“臣,辽东监军太监崔福,叩请圣安!臣得陛下信任,监军辽东,时刻不敢懈怠,今有一事,臣觉不妥,恭请陛下圣裁!”杨鹤接过陈洪递过来的奏折,大声的念了起来,“辽东战事频繁,各军将领实心用命,辽东局势倒也稳妥。近日臣却觉有一事不妥,辽东之地将领繁复,悍将无数。辽东督师杨渊,治军虽然有方,可辽东土地广袤,展示颇多,臣奏请陛下派一威服中军之人,提督辽东。”

所有人都是倒吸了一口冷气啊,这份奏折虽然看起来没有什么,对辽东的将士也多为夸奖之词。只是明白人都能听得出来,这是在参劾辽东督师杨渊啊!罪名也不小,明着是说辽东地域广袤,战事颇多,杨渊一个人忙不过来,其实就是在说杨渊没有能力统领辽东,希望皇帝派遣有能力的人到辽东去。

杨鹤的奏折虽然念完了,可是大殿里顿时陷入了安静之中,此时能够摸到脉的也就是东林党的这些人。其中看到的最明白的要数兵部尚书姚宗文,他明白天启皇帝是要对杨渊动手了,也不知道下一个是不是自己。这位少年的天子的心机不是一般的深啊!不明着说是因为杨渊参劾了熊廷弼,而是弄出了这么一手。

那辽东的监军太监是什么人?那是天启皇帝的家奴,没有天启皇帝的允许他敢说这样的话?况且姚宗文可不相信,杨渊没有打点好这位监军太监,崔福上书参劾杨渊,是谁在背后授意不言自明了。

轻轻的喝了一口茶,天启皇帝淡淡的道:“众位爱卿有什么想法,经管说来,朕不会治罪的。”天启皇帝笑容看在东林党人的眼里,那就是魔鬼的微笑。

“陛下,臣有本奏!”半晌,大殿里想起了一个声音,所有人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只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次站出来的很特殊,因为他是兵部尚书姚宗文。在很多人看来,这个时候姚宗文多还躲不及呢,怎么会自己跳出来?

“哦,姚爱卿,有什么意见经管说!”天启皇帝轻轻的一笑,和颜悦色的道。

“臣觉得这件事情很重要,辽东乃是大明重地,辽东一旦有失则威胁京师,不可不重视。既然三法司要派人前往辽东查察熊廷弼一案,那朝廷也可派一大员前往辽东,查察吏治,整肃边军。如果事情真如崔公公所言,那也好早做打算。如果没有,也可是陛下放心!”姚宗文的话说的中规中矩,谁也挑不出毛病来,只是姚宗文有些忐忑的看着天启皇帝,这也算是他递给天启皇帝的一份诚意。

轻轻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意味深长的笑了笑,缓声道:“姚爱卿不愧为兵部尚书,这个意见提的好,有真知灼见!不知众位爱卿有什么看法?”

“陛下,臣觉的姚尚书的建议非常好,臣附议!”第一个站出来的左都御史杨鹤,接着便是吏部尚书周嘉谟,兵科都给事中杨涟,户科给事中左光斗。再加上齐浙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