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木匠皇帝-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这天下可是大得很啊!哪有不烦心的事情啊!将心放宽一些。”李岚当然知道天启皇帝说的是什么,或许有一点听不明白,可是女人有的时候还是糊涂一点的好。

接下来的几天,北京城很是平静,普通百姓的日子似乎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依旧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是在京城的官场上,却是每个人都很是谨小慎微,每逢出门也都是行色匆匆。所有的官员下班之后,也都不在去走亲访友,青楼楚馆也看不到这些人的身影。

或许唯一意识到京城气氛不同,就是那些八大胡同的老鸨了,甚至有的胆小的青楼都已经关门了。对于这些人来说,还是小心一点的好,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时间如水,时间一晃就来到了一月初九,天启皇帝再一次上早朝了。

随着礼仪的结束,朝堂上再一次陷入了安静之中,所有的官员都是那么站着,没有人说话。

“陛下,臣有本奏。”在安静了一阵时候,内阁首辅方从哲第一个站了出来,施了一礼之后大声的道。

“方爱卿,有什么话,经管说。”看了一眼方从哲,天启皇帝微微笑了笑,这个老人还是没有忍住,或许他只有这样才能全身而退吧!并不是他的能力不可以,也许这就是游戏规则,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游戏规则。

“陛下,臣以老迈了,老眼昏花,实在不堪大用,最近腿脚又不好了。希望陛下能够体会老臣的艰辛,准臣告老回乡,也算全了君臣之义。”方从哲说着缓缓的跪了下去,以头触地。

看着老头子的模样,天启皇帝的心里顿时有些不好受,自己是不是做的太过份了,怎么能将老人家逼到这个份上?可是又想了想自己的对手和自己的计划,却又不得不将心硬起来。

轻轻的抬起龙袍,缓步的走下龙椅来到了方从哲的身边,伸出手将方从哲扶了起来,天启皇帝淡淡的道:“爱卿乃三朝老臣,朕十分不舍的割舍,既然爱卿去意已决,朕也就不说什么了。只是爱卿此次离去,朕也不会为你保留一个大学士的职位,什么时候身体好了,再回来。”

“吾皇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所有人再一次跪了下去,有的是真心,有的是演戏,有的则是随大流,不一而足。

“这次是朕对不住你,以后朕会补偿你。”天启皇帝用力的拍了拍方从哲的肩膀,小声的在他的耳边道。

“陛下,臣能得陛下这句话,此生无憾了,老臣在家乡看着陛下中兴大明。”方从哲此时身子不住的颤抖,双眼隐隐有泪光闪现。

缓步的走回龙书案,天启皇帝大声的道:“方爱卿一生为国,披肝沥胆,历侍三朝,朕记得你的功勋,天下人记得你的功勋。朕特旨加封太保,衣锦还乡。”对于这位内阁首辅方从哲,天启皇帝心里并没有什么好感,当初在那场移宫案中,方从哲可是投靠了李选侍。虽然是形势所逼,可是天启皇帝可是没有忘记,这也是天启皇帝决定不保他的主要原因。

“臣,谢主隆恩。”此时方从哲的心里在也没有了那种失落,而是隐隐的兴奋。

这一天,整个朝堂之上没有人在说别的事情,很快也就散朝了。所有的人心里都不是很平静,东林党人的心情很负杂,那种成功之后的喜悦却并没有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反而显得有些沉重。

更多的大臣则是称赞天启皇帝的仁德,你做过的事皇帝心里都记得,只要有功皇帝就不会亏待你的。就这样,天启皇帝似乎拜托了原本那个懦弱太子的形象,而是一个正真的皇帝,真正的天子了。

这是一个巨大的池塘,不远处水车不断的转动,一个老者身上穿着粗布的衣裳,端坐在池塘边的大石头上,手里拿着一根不长的竹竿。

老者的身后站着一个四十多岁的清瘦的中年人,中年人的身上穿着官服,看服色是一位正四品的文官。这位出去就是一方大员的文官,此时却是一脸恭敬的站在老者的身后,似乎在等着老者的吩咐。

第六十六章 送行

老者似乎对身后的中年人并不在意,也没有将他放在心上,轻轻的将鱼钩上的鲤鱼摘了下来,慢慢的放到身边的鱼篓里。直到再一次将鱼钩甩出去,老者才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中年人,淡淡的道:“京城有消息了?”

“回老师,还没有,上次早朝事情被皇帝压了下来,这次也不知道会怎么样!不过以我们现在的势力,老师又运筹帷幄之中,相信不会出什么问题。”中年人恭敬的看着老者,眼中满是敬畏,说起话来也是异常的恭敬。

似乎没有听出中年人话中的奉承,老者只是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淡淡的道:“这件事事出仓促,毕竟先帝驾崩是谁都没有想到的。老夫又不是身在京城,消息到这里已经有些晚了,不过短短几个月的布置,想来是瞒不过那些人的。”

“就算瞒不过也没什么,明知道他也得退,那个位置就是老师的。”中年人倒是信心十足,丝毫不在意,笑着道。

老者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便没有在说话,而是将目光再次落在了水面上,似乎想知道下一条会不会是一条大鱼呢?

三天后的早晨,京城的西郊。

此时宽阔的街道上,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无数的官员随从,无数的士子乡绅全部聚集到了这里。这些人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内阁大学时方从哲送行,这位虽然致仕却依然圣眷不衰的老大人。

站在这群人最前面的是一个老太监,在这里没人敢小看这个太监,哪怕是那些所谓的清流言官,因为这位乃是天启皇帝身边的陈洪陈公公。让人不敢小瞧的是这位公公乃是代表天启皇帝来的,代表着皇帝来为方从哲送行,这位老大人可谓是一时无两。

“方太保,咱家乃是奉了陛下的旨意来送送您,那边车上的东西乃是陛下送给你的。”陈洪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架马车,笑着道:“陛下曾交代过咱家,让咱家带陛下敬方太保一杯酒并且送方太保一句话。”

拿过旁边的一壶酒,陈洪缓缓的倒了一杯,送到了方从哲的面前。

看着这杯水酒,方从哲的心里感慨万千,那一丝委屈早就是烟消云散,做官做到自己这个地步真的此生无憾了。缓缓的跪在地上,将那杯酒轻轻的接了过来,一饮而尽。

“这壶酒就交给方太保了,这是陛下昨天晚膳特意为您留下的,老大人拿着路上喝吧!另外陛下让咱家告诉方太保,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陈洪的这句话说出来,方从哲已经是老泪纵横。

“臣有生之年能遇到陛下,乃是老臣三辈子的荣幸,老臣祝陛下万寿无疆,大明国祚永昌。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方从哲走了,或许有些遗憾,可是更多却是欣慰和感激。此时他的心中没有彷徨,没有遗憾,他知道大明有这样一位皇帝,自己就算死也是没有遗憾了。

随着方从哲的离开,北京城里顿时掀起了一股热潮,无论是士林官场,还是百姓布衣,对天启皇帝都是一致的赞扬。所有人也都寄希望于这位少年天子的身上,希望他能在加把劲,中兴大明。

方从哲离开的第二天就是早朝,此时所有的大臣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方从哲的待遇,让这些人看到了希望,所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憧憬的笑容。

每位官员的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此时东林党人的心里异常的激动,方从哲走了,空下来的内阁大学士,他们可以说是势在必得。

“皇上驾到。”随着太监的喊声,百官跪倒行礼,一切都和平常一样,没有任何的差别。

“诸位爱卿,方爱卿的离去让朕的心里很难过,这样的三朝老臣的离开,是大明的损失。”天启皇帝的声音很是那低沉,略微沉吟了一下之后,天启皇帝接着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内阁也不可一日无首辅大学士,今日众位爱卿就推选一下吧!”

果然,没有出乎大臣的预料,天启皇帝一上朝就将这件事提了出来,大臣们虽然没有说话,可是都在不断的交换着眼神。

“臣有一人选。”礼部尚书孙慎行此时已经是迫不及待了,已经到了摘取胜利果实的时候,他是万万不能允许别人将这个果实摘走的。而且他相信,在这朝堂之上已经没有敢和东林党唱反调的人了。

“爱卿既然有人选,那就说说看吧!”天启皇帝似乎很高兴孙慎行能站出来,笑呵呵的道。

“前内阁大学士叶向高,廉政奉公,有大才,且有执掌内阁的经验,是不二人选。”孙慎行微微一笑,将自己心中的人选推举了出来。

这位叶向高乃是万历末年的首辅大学士,后来因为无力调停抵挡齐浙楚党而致仕。可是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东林党此时的领袖,或者说是党首。如果他回来执掌内阁,那整个朝廷就真的落到了东林党的手里了。

“臣,复议。”

“臣,复议。”

孙慎行的话刚刚落地,东林党人便迅速的站了出来,赞成他的话,只要叶向高回来,他们的这次的事情也就没有白做。

看着下面跪着的大臣,天启皇帝微微笑了笑,却没有说话,就在这时大殿里再一次站出了一个人。

“臣有本奏。”听到这个人的话,所有大臣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可是这人却是面不改色,依旧那么站在那里,这人就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杨鹤。

这个人出现,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这位督察御史杨鹤是朝堂之上少数不结党的人。因为为政清廉,办事有能力又从不参与党争,所以并没有被任何人在意。没想到这个时候,这位左都御史忽然站了出来。看到杨鹤,孙慎行脸上怒色一闪而逝,他没想到这个平时自己不在意的人,此时居然站了出来。

“杨爱卿,有什么事就说吧!”天启皇帝微微一笑,面色平静的道。

第六十七章 孙承宗

丝毫不理会东林党人愤怒的目光,杨鹤略微沉吟了一下,便开口道:“臣不赞成叶向高出任内阁首辅,当年叶向高乃是因为无力治理朝堂,才被迫请辞的。此人能力并不足以当但内阁首辅大学士,臣有一合适人选。”杨鹤的话声音很大,将在场的人都震住了。所有人都没醒到这位杨大人,居然会一反常态和东林党叫起板来了。

“杨爱卿,是什么人?说出来听听。”天启皇帝并没有理会大臣们的表情,只是满脸期待的看着杨鹤,似乎对杨鹤口中的这个人充满了好奇。

杨鹤看了一眼上面的天启皇帝,接着道:“臣举荐翰林编修孙承宗入阁,孙承宗乃进士出身且是翰林,又曾放过外任。更是先帝的老师,无论品德还是能力都是非常合适的人选,所以臣举荐翰林编修孙承宗入阁。”

杨鹤的话说完便站了回去,可是大殿里却陷入了短暂的安静,所有的大臣都是面面相觑,可是没有人开口说话。东林党的人此时也是面色大变,刚刚杨鹤说的事情是叶向高的软肋。

这些东林党人本以为经过方从哲的事情,齐浙楚党不会再有人站出来反对,其他的大臣更是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现在这个左都御史杨鹤站了出来,那局势可就大不一样了,这些齐浙楚党的人肯定不会放过这机会。对于他们来说,只要不是东林党的人做首辅,那就已经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臣觉得杨大人说的有道理,臣附议。”随着一个人站出来,顿时就有了很多人站了出来。除了齐浙楚党的官员之外,还有一些中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