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玩家的选择却可能导致三种连续性全部断绝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说你死了,因为你的肉体、心智或者灵魂都不具备连续性,说到底就没有留下任何要素能维持自我的继续存在。所以,即使你躲过一劫,有些选择也能让你的生存问题重重,所以继续往下读,别高兴得太早。

首先,游戏中的两种路径,与所谓的心理还原主义相吻合。根据这种观点,只要具备心智的连续性,自我即可存在。如果你选择传送带,然后接受了芯片移植并最终因接受冷冻而导致你的灵魂死亡,根据这种观点,你保存了为了你的存活所需的意识的连续性。如果你在第一回合选择了太空飞船,其他选择都不变,游戏的结果也是如此。但是如果你这么做了,从心理还原主义的观点看,就是冒了不必要的风险,因为飞船有一半的可能会失事,你的身体、大脑和意识可能和它一起挂掉。

但是,反对这种理论的人会说,你根本就没活下来,而是犯了更严重的错误。比如说,你通过传送带到了火星,但是到火星的那个人真的是你吗?还是说,那只是你的复制品,真正的你早已被毁掉了呢?

心理还原主义以外的另一种观点认为,自我的存活本质上就是保持身体器官的存活。如果你搭乘太空飞船,让病毒侵袭你的大脑,然后冷冻你的身体,杀死你的“灵魂”,你就达成了这种观点下的存活条件。

但是这活下来的真的是自我吗?如果你的个性、希望、信念、欲望与记忆不再存在,你的身体继续存在就够了吗?自我真的就是一具躯体吗?许多人认为是,但是另外许多人认为,缺少某种精神上的连续性,自我不能单独因肉身存活而存在。

第三种理论,怎么说呢,可能是历史上最广受支持的理论:你就是你的灵魂。但是这是什么意思呢?许多人会认为,如果灵魂存在,灵魂就会决定他们的性格,保有他们的记忆,如此等等。不过,考虑到我们知道大脑在意识中扮演的角色,这似乎非常难以置信。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个游戏中,灵魂只是暧昧的非物质部分。

由于这个游戏的设计方式,只要你最终选择让你的肉体死亡,就能保持灵魂的存活。达到这个结果的两条路线充满了矛盾,所以我们只好说这种结果其实等同于死亡。

如果你最初的两个选择符合心理还原主义与肉体连续性,最后却选择肉体死亡,使你的意识随之终结,我们可以认同你是在试图维持自我的某一方面继续存活,因为你认为,只有灵魂存在才能保持自我延续。

但是如果你选择太空飞船,然后允许病毒肆意侵害,最后选择肉体死亡,问题来了,为什么你在前面两个情境中选择身体胜过精神的连续呢?这似乎是在暗示你认为灵魂必然与肉体相随,因此维持身体的存活,灵魂才有恰当的“容器”。但是这似乎使得灵魂自身相当空洞。它自身不需要思想、信念或记忆的连续性,而只是思想、情感、信念等东西的某种非物质的家园。自我是这样的东西吗?

如果你在灵魂存活之前的最初两个选择是传送带与芯片大脑呢?这会使得你最终的选择非常奇怪,因为最初的两个选择清楚地设计为维持心智上的连续性,在最后选择拯救灵魂时,你却将心智的连续性作为不那么重要的东西驱逐。也许你自始至终重视灵魂的存活,简单地认为心智上的连续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方法,但是当问题变尖锐的时候,你将选择灵魂多过你的心智。这样的想法当然也是前后一致的,不过,至少对我们而言,有点儿莫名其妙。

如果你最初选择太空飞船,然后是芯片大脑,或者选择传送带和病毒,最后选择肉体死亡,一样能保持灵魂的存活。不过出于游戏本身的目的,我们认定这两种选择的结果都是死亡。为什么呢?因为根本上讲,我们是在测试理性的一致性,但是这两者看起来好像一开始在假定灵魂跟随肉体上存在,然后又认为灵魂跟随心智存在,最后又认为灵魂摆脱这二者也可以单独存在,这样的想法显然前后都不一致。

另外,有一条路径毫无疑问地直奔死亡。如果你选择传送带,让病毒肆意破坏,然后选择把自己冻起来,你最初破坏的是你的身体,然后是原本的性格,最后破坏了你本源的灵魂。所幸只有4%的人这样选择,最少人选的路径,显示出理性的一致性并不总是在人们的立场中缺席。

最后的陈词

那么一个人想活下来到底需要什么呢?有意思的是,当需要做出决定性的选择时,有将近2/3的人选择保存他们的灵魂,哪怕是舍弃他们的心智或身体。为什么会这样呢?也许是因为我们习惯认为我们的“灵魂”决定一切,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叫“灵魂”的东西毁灭。但是,鉴于我们在游戏中对灵魂的定义,我们很惊讶地发现有这么多人认为它很要紧。

至于另外两种观点,心智上的连续性比身体上的连续性更受欢迎。根据我们所依据的观点,这是正确的。“我思故我在”是哲学中最著名的思路,它揭示的真理中有一条:我们是我们的思想、感觉、信念与欲望的总和。你也许不同意,但是,不同意的那个“你”又是什么呢?你的肉体?还是你的灵魂?

第11章 你以为你有自由你就真的有自由吗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完全的纯粹自由。

西蒙娜·德·波伏瓦

20世纪60年代的摇滚乐队奶油合唱团有一首广受欢迎的歌曲,曲名叫《我感到自由》。从歌词与曲调来看,主唱杰克·布鲁斯(Jack Bruce)应该非常满意自己的状态。但是这种快乐是不是一种误会呢?他也许觉得自由,但是有可能那无非是一种感觉,实际上他根本就不自由。搞不好他连不自由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呢!

又是哲学上的书呆子气。我们知道那首歌是什么意思:自由是感觉到不被他人、规则与价值所束缚,不被权势集团或者什么别的东西所束缚。但是自由还有另一层意思,我们几乎任何时刻都能感受到自由。即使我们被锁链捆绑,我们还是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选择任何能做到的身体动作,这种自由是我们之所以为人的关键。

至少,大多数人都这么想。但是这种自由的感觉会不会不过是一种幻象呢?你到底有多自由呢?

测试须知

这个测试采取了问卷的形式。你只需要说出在每个情景中,你认为当中提到的那个人对他的行为有多大的责任就行。“完全没有责任”意味着这个人的行为不值得奖赏也不需要遭受遣责;“必须负全部责任”的意思是,他们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应该接受所有赞美或指责。考虑到我们一般仅在责备某人的时候,才会说他们负有责任,所以一定要记住,在测验的语境中,就像受责备一样,它还适用于受赞美。

0=完全没有责任

1=必须负一点责任

2=必须负大部分责任

3=必须负全部责任

开始测试

计分

这里的计分方式可能看起来有点儿复杂,但是一步一步遵照指南来,一切终将大白。

第一步

根据我们提供的每种答案的计分方式,填写下面的表格。举例来说,如果你给问题9的答案是“必须负一点责任”,请在9(a行,A列)旁边的空白栏填写“1”。

你现在需要统分,它将给我们提供不同的数据以便阐释结果。A、B、C每栏都有4个数字,分成上下单独的两个部分:有一部分是属于a至d行,另一部分属于e至h行。(举例来说,你对问题9、4、5、20的答案,就是A栏第一部分的4个分数,你对问题2、8、10、14上的答案,就是A栏第二部分的4个分数。)

第二步

将A、B、C三栏各组的4个数字分别加起来,把结果填进D、E、F、G、H、I格子中。

第三步

在J栏的空格中填上D+E+F的总和,在K栏的空格中填写G+H+I的总和。

第四步

将J和K的数字加起来,结果填进“总分”一栏。

分析中真正有意思的部分即将来临,不过在此之前,先来个整体评估:看看你的总分代表什么意思。

你的得分

72分 你觉得人随时都有绝对的自由。

60~71分 你认为人类对自己的行为有高度的自由意志。

45~59分 你认为人类的行为并不完全是自由决定的结果。

30~44分 你不认为人类大部分时间都能按照完全自己的自由意志行动。

1~29分 你觉得所有关于自由意志的谈论很大程度上都是扯淡。

0分 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宿命论者。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分数到底意味着什么。

你认为人类有多自由

上述那些问题,要求你回答不同的人,包括你自己在内,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负有多大的责任。责任的概念与自由的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只有在可能做出其他选择的情况下,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我们对于责任的观念,即我们是否认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有责任,就能让我们了解,自己是否认为人类拥有行为的自由。

你已经计算出来的总分,给了你一个大致的指示,揭示你在多大程度上将责任归咎于个体的行为。结果也许不会让你惊讶,你是倾向于原谅别人还是找别人算账,你早就已经知道答案了。

但是其他的分数能够让你看到,在这个大体的世界观之外,是不是还有别的变奏。为了把这点讲清楚,将D至K的分数填进下面表格中的最后一列,会非常有用。

首先,我们能看到,你心里想的对象会造成怎样的差别。比较D、E、F中的数字,它们应该是一样的,因为我们给你的情景都是三个为一组,每组的三个情境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有相似之处的,而D、E、F中的每一个都对应着三者中的一种。但是,实际上,虽然这些情景是相似的,故事中的人却各不相同。在情景D中,你是当事人;在E中当事人是完全不知面貌的第三者;F中的当事人是题目中稍加描述的第三者,我们给了你更多的关于他的信息,这可能会影响你的判断。对于这三种情况你的评价一样吗?还是对有些人你觉得应该负责的程度更高呢(以至分数更高)?

与G、H、I相关的三种情景也是相同的。所以,它们的分数也应该一样。但是有一个差异需要考虑在内。如果你只看从D到I的分数,你会发现D、E、F是结局不好的行为的相应得分;G、H、I是结局很好或者没什么好坏可言的行为的得分。总体而言,我们比较容易指责别人造成的不良后果,而对自己更宽容;同样的,对于结局不好的行为,我们将更多的责任归咎于他人,而不是给出中立的评价,毫不顾及行为背后的动机。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前后矛盾的推理称之为基本归因谬误。如果你犯了这种错误,那么E的分数就会比D高。补充一下,我们越是知道了环境因素掺在其中,我们越倾向于宽恕,所以F通常比E要低一些。这里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你知道别人造成的不良后果有环境因素掺在其中,你对自己的评判会不会比对这些人更严苛呢?

同样的,对于结局圆满的行为,我们倾向于给自己更多的赞赏,胜过给其他人的。这称之为自利归因偏差。所以我们一般能预料G的得分比H高,H依顺序又比I要高些,这是因为,当我们看到别人行善背后的动机时,通常会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