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人学-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摆在自己面前的重大问题是如何进行战斗,如何演好最后一幕。

拿破仑的终局是失败。美丽的首都巴黎有为纪念他的胜利而修建的凯旋门。但他没能以胜利结束自己的一生,并通过凯旋门。

无须赞言,他的局限性在于为达到目的而把〃战争〃合法化,造成大量牺牲者。然而仅仅这么一个拿破仑竟能如此大规模地主宰历史,这一事实不能不使我感到〃一个人〃所具有的分量。

当然,现代已不是靠一个〃英雄〃来决定社会主要动向的时代。可是历史这幅〃编织品〃,归根到底不外是由〃人〃这个无数的五彩缤纷的〃线〃和〃线〃编织而成的。推动历史的仍然是一个一个的人。我认为从〃一个人〃的变革开始,由〃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这种连锁般的波动才是真正的〃革命〃。

时代早已在剧烈动荡、混乱迷惘之中,期待着新时代的新〃人〃和新生命的〃世纪〃早日到来。我已明显感到从〃一个人〃进行革命,向必然到来的全人类变革这场宏伟、壮观的戏剧舞台前进的时刻终于来临。

〃正义〃和〃人情〃

拿破仑的军队转眼之间,席卷了欧洲大陆。战争接连取胜。其取胜的原因何在呢?这当然与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拿破仑的天才指挥有关系吧。同时,据说作为支持它的基础是法国军队,具有要把进步的革命理想播种到欧洲各角落这种伟大的〃使命感〃。就是说,这理想就是正义,打着正义这一旗帜,这正是拿破仑获胜的原因。我的恩师卢田城圣先生常说〃打仗必须为正义〃。社会上出现各种运动和团体,但失去理想、缺乏正义的团体和运动,即便能得到一时的兴旺,也决不会维持长久。

拿破仑有个理想,他想以联邦的形式对欧洲大陆实行统治。他积极活跃的时代是法国革命刚刚结束的时候。当时在法兰西共和国内,合理分配土地和制订法律等建设新时代所需的各种事业,极待解决。就在这时,拿破仑为农民获得土地开辟了道路。并制订和实施了〃拿破仑法典〃等,迅速建起新国家的雏形。

关于拿破仑的名字,据有人说来源于意为〃新都市的〃这一希腊语。正如其名,他并非只知一天到晚打仗,他还从建设巴黎开始,在法国各地建立起一批新时代的新城市。这样,他渐渐加深了自信心,在与各国交战时,也高举着实现正义的旗帜。

与法兰西革命同时,〃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在法国国民中迅速扩大。此时,到处洋溢着高远的理想主义,同时在和妄图封锁革命的法国内外各种势力的激烈对抗中,人们心中充满高昂热烈的民族主义思想。正像拿破仑自己说的〃我是革命的产物〃(《拿破仑》,井上幸治著,岩波新书版),他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空气,而拿破仑军进攻各国之初,说是侵略,不如说更多的带有解放运动的意义。

拿破仑曾在讲演中说道:〃意大利的国民们,法军是为砸断你们身上的铁锁链而来的,请信任我们,欢迎法军的到来吧!〃〃华盛顿死了,这位伟人与暴政进行了战斗。……法国士兵,和他一样,和美国的士兵一样,正在为平等和自由而战斗。〃(《拿破仑言行录》,奥克塔佛·乌里布编,大冢幸男译,岩波文库版)这些演说真实地说明拿破仑是以法国革命的原理为正义的旗帜,向各处进军的。他对内是抱着把自由、平等思想散播到全世界的想法来统帅军队,而对外则以民族解放的救世主的形象向各处进军。事实上,最初群众确实是怀着好感欢迎拿破仑的军队。

但是拿破仑也有给后来造成严重恶果的、可以说是决定性的错误。即他虽然不断大肆鼓吹理想,实际对各国却实行了〃征服者〃、〃专制者〃的一套做法。

无论怎样高举自由、平等这一崇高的思想旗帜,作为外国军队,只要继续处于〃征服者〃的立场,那么和当地人之间逐渐发生摩擦便是理所当然的结果。同时,民族解放这个新思想,作为一个理想,虽然受到人们的赞美,但在事实上要得到承认,还须有个过程,因而它遭到旧统治者为首的各种势力的排斥、打击。而且拿破仑所实行的〃就地解决粮食〃的机动战术,逐渐加剧了当地人民的反感和对抗。更有甚者,他接二连三地把自己的亲眷任命为各被占领国的国王。

这样一来,任何〃理想〃、〃使命感〃都必然干瘪无力。于是拿破仑便公然以〃征服者〃的面貌君临各国。人们对此,愤怒地说道:〃拿破仑把自由教给人们,却没有给人们以自由。〃

这是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拿破仑没有抓住民众的思想动向,一味推行〃实力逻辑〃,结果未能赢得人们的共鸣。因为民众早已敏锐地洞察到他的〃傲慢〃。

从内心给人们以同情和理解的最佳办法是献出〃诚实〃和〃真心〃。相反,心中隐伏着傲慢、骄横、狂妄自负,瞧不起对方,人们必定离心离德。无论怎样玩弄美词丽句,装作正人君子,只要是做表面文章,便无法打动人心。即使一时行得通,也绝不会长久下去。德国著作家卡尔·雷达在《战争故事》(西村克彦译,原书房版)中,提及拿破仑的情况时,分析说:〃在这里仍然是那自然的人情比起如同逆产儿的进步思想,表现得更为强劲有力。〃

也即所谓〃人情〃,比起理想,或者武力、权力以及名声更为有力量。掌权者和权威人士,无论怎样想依靠权力和权威的力量来取得人心,人们也不会真心接受。在中心人物周围聚集起来的组织是坚强的。同时对〃忠实〃、〃真诚〃的领导者,人们会怀着爱戴之心而争先归附。反过来,对那些自私自利和耍弄权威的领导者,人们只会增加〃离心离德〃的情绪。

法国文学家布尔提谈到什么是〃幸福〃时说道:

〃为了自己,你要学会贤明,对待同胞,你要寄予同情,也即你要通过别人的幸福,创造自己的幸福。〃(《十八世纪的法国思想界》,竹内谦二著,东京大学出版会版)

在单纯追求个人幸福的利己主义之中,是没有真正幸福可言的。对个人来说最为〃贤德〃的行动是祝愿朋友幸福,并为此而诚心诚意地去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幸福也能得到实现。

鲍罗金诺之战

从远征俄国遭到失败时起,在那被尊为英雄,并得到无限荣光的拿破仑的神话中,便出现了阴影。他从此时开始,逐渐失去昔日那种清新娇艳的光辉。拿破仑受挫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以为至少可以说:是由于他判断能力和当机立断能力已经衰退之故。

在远征俄国过程中,打得最激烈的是〃鲍罗金诺战役〃。

俄军和拿破仑军都宣称〃我军取得胜利〃。实际上那是一场似乎打得难分胜负的激烈战斗。

后来,拿破仑自己也说那是他〃一生中所进行的最大规模的战斗〃。这场大战是一八一二年九月七日,在莫斯科西部一百二十四公里处的鲍罗金诺村展开的。当时,双方的兵力,据传拿破仑军出动了十三万五千人,俄军出动十二万人。牺牲人数,一种说法是拿破仑军三万人,俄军三万五千人,另一种说法是双方各损失五万人以上。从如此巨大的死伤人数也可想象到当时战斗之激烈程度。

这场战斗之后,库图索夫将军率领的俄军撤退了。并且为取得最后胜利,库图索夫将军采取了把莫斯科也让出来的出人意外的大胆战略行动。欲一鼓作气打夸俄军的拿破仑,却没有料到这一招。

拿破仑军在俄军撤退的第二天,开进莫斯科。然而绝大部分居民已随俄军一起撤离,等待拿破仑的是死一般的寂静。

而且,当天发生大火,莫斯科变成一片焦土。这一出其不意的事件,使拿破仑的机动战术无处可施。这是拿破仑认识上的错误,他迷信于自己的战术,未能冷静地看清事态变化。此后的一个多月,拿破仑军无事可干,只好呆在莫斯科。

当时,拿破仑本应采取立即使和平谈判达成协议等应急对策。可是就在谈判旷日持久,拿破仑无计可施的时候,迎来了〃严冬将军〃。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并非单单是战况所致。拿破仑自身正在失去迅速应付新情况的灵活性和能力。将士们也对已非昔日的拿破仑形象不那么信任了。

我从拿破仑的上述形象想到一个问题,即作为一个领导者应具备的条件是绝不能躺在已取得的功名上,失去及时而准确的判断能力。

日子一天天过去。十月十三日,初雪已降,和谈无进展。

但是〃冬将军〃来临,则必败无疑。面对冬天,在不断袭来的饥饿与寒冷面前,大名鼎鼎的拿破仑也无能为力,只有从莫斯科退却。撤退的拿破仑军一路上遭到库图索夫将军率领的俄军的追击,受到俄国农民游击队的进攻,加上饥饿与寒冷,遭到毁灭性的失败,据说返回巴黎的士兵只有二至三万人。

拿破仑作为领导者,长期舒舒服服地坐在皇帝宝座上,不知不觉变得保守起来,不能根据时间变化作出正确判断,在他的指挥下把大量士兵置于死地。这一教训是值得我们记取的。

所谓战斗,并不光是一味向前冲杀就成的。有时也须向后退一步。应当认识到,虽然后退一步,但接着便能全力以赴地去进攻的重要性。

在佛法中,把这一公式称作〃前三后一〃,我想这个公式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适用的。最后的最后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半路上无论取得多少胜利,如果它不能与最后胜利相连接,便毫无意义。尤其作为下一代的领导者们,在生活和社会的道路上,应当很好地分辨〃前三后一〃的时机变化。

骄傲和大意造成判断错误

我透过鲍罗金诺战役还有一点感受。即两军指挥官的临战姿态决定了胜负。法军侵入俄国之初,俄军接二连三地败退。拿破仑大军逼近莫斯科时,库图索夫迫于众望,接受了由皇帝签署的总司令的任命。他当时已六十七岁高龄。他身经百战,经验丰富,而且又有教养,是智慧和耐力兼备的名将。由于盼望已久的库图索夫就任总司令官,部队士气骤然高涨起来。

另一方面,拿破仑听到库图索夫就任总司令官也为之高兴。因为他曾在奥斯帖列兹的战斗中亲自出马,战胜了对方。

他瞧不起库图索夫,认为库图索夫作为将军在指挥上是〃无能〃的。在此反映出拿破仑的〃高傲〃和〃轻敌〃。

一方面是拿破仑心中滋长起来〃骄傲〃和〃轻敌〃,另一方面则是满怀〃保卫祖国〃的强烈愿望的库图索夫。在这两者的一念之差当中,已经看到胜败的归属了。而且和长期远征,苦于炎暑、疲惫和疾病的拿破仑相比,库图索夫的兵力即使少掉一半,其士气也远远胜过对方。

关于鲍罗金诺战役的情况,托尔斯泰的名作《战争与和平》中描写得很详尽。库图索夫总是相信〃时间〃是自己的伙伴。在这次战役中,他也选择了等待敌人自我消耗的战术。

他以〃忍耐〃等待〃时间〃,创造〃机会〃。他充分发挥出忍耐的力量,终于击破强大兵力的壁垒,取得了胜利。

面对这一战术,拿破仑本该提早完成和平谈判,趁冬季来临前率军撤退。但是如前所述,他在这场战争中,没有表现出过去那种敏于判断和迅速行动的能力。他骄傲自满,完全忘记了该撤退时就撤这一〃时间〃和〃忍耐〃的重要性。

拿破仑远征俄国遭到惨败。其原因除指挥官的表现之外,还可以举出其他许多问题。我想举出其中法兰西军队不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