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三桂在客厅里会见马虎。吴三桂一副懒洋洋的神态。吴三桂的神态并非完全做给多尔衮的探子看的,而且他确实也轻视弘光皇帝。
马虎告诉吴三桂,说弘光皇帝念他杀寇有功,晋封他为蓟国公。然后将弘光皇帝晋封他的圣旨给他看。
吴三桂打开圣旨,极有兴趣地读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吴三桂倡义讨贼,雪耻除凶,功在社稷,着晋封蓟国公,子孙世袭。加赐坐蟒滚龙伫丝八表里,银二百两。户部拨银五万两,糟米十万石,着督师辅臣责成沈廷扬等,并差适当官员,赍送三桂有功将士,令该镇开列前来,以凭升赏,此乃奖励忠勇之意。
X年X月X日!
吴三桂看完之后,坐下来,一言不发。马虎见吴三桂这样,不知他心里是怎么想的,急得要死。虽然吴三桂不说话,但他却不能不开口啊。马虎问:“不知蓟国公意下如何?”
吴三桂一怔,随即明白马虎之意,然后故意问:“蓟国公是谁?谁是蓟国公?”
马虎知吴三桂是拒受弘光皇帝的晋封,心里非常焦急,却又不好说什么,只有诚惶诚恐地站在旁边。
突然一声冷笑自窗外响起。
吴三桂知是多尔衮的耳目在见到刚才的情形后发出来的,吴三桂心里一凛,这样一来,岂不是太便宜多尔衮了么?这样做不行,自己得给多尔衮一点颜色看看,否则他会看轻我吴三桂的。于是他又故意转变语气问马虎:“你家皇帝是否有意一统天下?”
马虎期期艾艾不知作何回答。因为这话题他叔没有告诉他回答。
吴三桂又问:“你家皇帝是否仍然有意只保半壁江山?”
马虎仍然唯唯诺诺。
吴三桂突然提高声音问:“你家皇帝遣你前来,是向清兵求和么?”
马虎觉得这一句好答,赶快答道:“是的。”
吴三桂便慷慨激昂地说:“你家皇帝既不能御外匪,又不能抗内贼,我受他之封又有何用?”说完之后,便拂袖而去。
马虎被吴三桂冷落在客厅里。
吴三桂走进卧室,不久,便传来他与陈圆圆相狎的荡笑声。
马虎觉得再呆下去已经没味,只好悻悻地离开了吴府。
多尔衮得到耳目对吴三桂接见马虎的情况报告之后,陷入了沉思。他懂得吴三桂心中苦闷的原因。他仿佛看到了吴三桂内心汹涌澎湃的心潮。他觉得自己对吴三桂得另想办法。
马虎又来到宫里求见多尔衮。
多尔衮由于知道了吴三桂的心态,便对弘光皇帝完全失去了兴趣,他将马虎等人驱逐出宫。
左懋弟与陈洪范不明就里,只得随马虎率众人灰溜溜地回到了南京。
五、史可法身殉社稷,朱由崧芜湖被擒
一六四四年,顺治皇帝迁居北京之后,大明江山便成了大清的天下。多尔衮自从将福王使臣遣送回去之后,并没有将弘光政权放在眼里。但现在大清国在北京立都,一国不容二君,所以他便思量着征讨弘光政权了。
令多尔衮感到惊奇的是,弘光政府虽然腐败透顶,但其兵部尚书史可法却是有口皆碑的忠义之士,多尔衮心里顿生惜才之心。为了劝史可法归降,多尔衮挖空心思写了一封信给史可法。信中称:
比闻道途纷纷,多谓金陵有自立者。夫君父之仇,不共戴天。《春秋》之义,有“贼”不讨,则故君不得书葬,新君不得书即位;所以防乱臣贼子,法至严也。闯贼李自成称兵犯阙,手毒君亲;中国臣民不闻加遗一失。平西王吴三桂介在乐陲,独效包胥之哭;朝廷感其忠义,念累世之宿好,弃近日之小嫌;爱整貔貅,驱除狗鼠。……国家之抚定燕都,乃得之于闯贼,非取之于明朝也。……今若拥号称尊,便是天有二日,俨为劲敌。予将简西行之锐,转旝东征。且拟释彼重诛,命为前导。……诸君子果识时知命,笃念故主,厚爱贤王,宜劝令削号归藩。……南州群彦,翩然来仪,则尔公尔侯,列爵分土,有平西之典例在。……先生领袖名流,主持至计;必能深惟终始,宁忍随俗浮沈。取舍从违,应早审定。兵行在即,可西可东,南国安危,在此一举。愿诸君子同以讨贼为心,毋贪一身瞬息之荣,而重故国无穷之祸,为乱臣贼子所笑,予实有厚望焉。
史可法看多尔衮的信中有“国家之抚定燕都,乃得之于闯贼,而非取之于明朝也”不禁莞尔。心想:李贼从何处得燕都?然而,史可法毕竟是个方正之人,他虽然拒绝投降多尔衮,却仍然给多尔衮回了封很客气的信。信中称:
大明国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顿首谨启,大清国摄政王殿下。……我大行皇帝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真尧舜之主也。以庸臣误国,致有三月十九日之事。法待罪南枢,求援无及。师次淮上,凶问逐来。……国破君亡,宗社为重;相与迎立今上,以系中外之心。……今上悲不自胜,仅允监国。……忽传我大将军吴三桂借兵贵国,破走逆成,为我先皇帝后发丧成礼;扫清宫阙,抚辑群黎。且罢剃头之令,示不忘本朝。此等举动,震古铄今;凡为大明臣子者,莫不长跪北向。……乃辱明谕,特引《春秋》大义来相诘责。……然此文为列国君薨,世子应立。有贼未讨,不忍死其君者立说耳。若失天下共主,身殉社稷;青宫皇子,惨变非常;而犹拘牵不即位之文,坐昧大一统之义。……将何以维系人心,号召忠义?……贵国笃念世好,兵以义动;万代瞻仰,在此一举。若乃乘我蒙难,良好崇仇;窥此幅员,为德不卒;是以义始,而以利终;为贼人所窃笑也。贵国岂其然?
多尔衮看完史可法的信之后,内心对史可法的敬重又增加了一层。虽然如此,然而又不得不征讨弘光政府,所以其内心顿生一种悲哀。
然而,就在清军打到淮、徐,江北快要保不住的时候,守备在江北四镇的弘光政权的官兵还在抢占地盘,相互火并。
四月十三日,清兵兵临扬州城下,包围了扬州城。驻守在扬州的史可法见势危急,便咬破手指,以血书信告急急送朝廷。
四月十四日,弘光帝召见群臣。
大臣之中有人提出“淮、扬最急”,应赶紧调兵防御增援。但马士英为了把持朝政,压制东林党,欲撤二镇江防兵去对付左良玉。马士英认为:宁可使君臣一同死于清兵之手,也不能死于左良玉之手。
众大臣见马士英如此败坏,便将史可法的“血书告急”示与皇帝。朝廷上下顿时议论纷纷。
马士英见众口一词,自己的主意要被推翻,便眦目大呼:“有议守淮者斩。”众大臣自然不敢再开声,连弘光皇帝也被吓懵了。
于是,史可法断了援兵,只有死守。
四月十八日,清军又招降史可法。史可法置之不理。
四月二十日,清兵对扬州城猛烈攻击,史可法虽然身先士卒誓死抵抗,但不久之后,扬州城便沦陷,史可法被俘。
多铎按照多尔衮的旨意,又一次劝降史可法。史可法慷慨回答:“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多铎见其心意甚坚,知无法招降,便于四月二十五日将其杀了。
扬州沦陷以后,清兵便如入无人之境。六月二日,清兵乘势渡过长江,占领南京的屏障镇江。南京城内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而此时的弘光皇帝依然沉湎于声色之中。
马士英等大臣见势不妙,趁夜将弘光皇帝从昏醉之中拉出,准备奔向芜湖,想得到总兵黄得功的庇护。
六月八日,多铎率兵进入了南京城。
那天,普天普地都笼罩在一片滂沱大雨之中。多铎坐在有篷布的马车上,见南京城门口是一个挨一个地跪着的南明官僚,大雨劈头盖脸地淋下,他们一个个都成了落荡鸡似的。然而,谁也不敢用手擦去水珠,身子抖抖索索的,毕恭毕敬地迎着自己。多铎的心里说不出是欢喜还是悲哀。他只是仰起头,看着被雨帘掩遮的已经看不明了的天空,一言不发。
弘光皇帝被大臣们拉出南京城之后,才回过神来,他问马士英:“马爱卿,你将朕拉到何处去?难道哪里有什么宴会么?”
众人一听,想笑而又笑不出来。都到什么时候了,他还记得去喝酒!众人因此而默然,内心的酸楚是不言而喻了。
马士英看了看众人的表情,然后对弘光皇帝说:“皇上,清兵打进南京城了。”
弘光皇帝吓得哭起来了。“啊!清兵打进南京城了?那他们会不会杀了朕?朕可没有做对不起他们的事啊!”
众大臣听了,心里越发不是个滋味。心想,我们怎么糊涂到这种地步,竟然拥戴这种人做大明天子?试想想,这种人能够担负起消灭李贼,驱逐清兵,振我大明的重任么?想到此处,众大臣无人再理弘光皇帝,只是沉默寡言地坐在马车里,任凭马车将自己拉向何处。
弘光皇帝见众人不理自己,以为清兵追来,自己死到临头了,心里越发慌了。又战战兢兢地问马士英:“马爱卿,你说清兵会不会追我?我会不会被清兵杀头?”
马士英见皇上如此,只好安慰他说:“我们是投奔芜湖的,那里有总兵黄得功驻守。只要能得到黄总兵的庇护,我们就不用担心会丧命。”
弘光皇帝见马士英如此说,心里虽然紧张,却也不好再开口询问。
然而,天不从人愿。就在弘光皇帝奔到芜湖之时,投降清军的明朝将领田雄追上来了。
田雄率兵拦住了弘光皇帝的马车。
弘光皇帝见是田雄,以为他接驾来了,连忙对田雄说:“田爱卿,你救驾有功,朕封你为大将军。”
众人已知田雄已降清军,自然知道他拦皇帝的马车是何用意,因此都默不作声。
田雄说:“皇上,你既有此意,为何不早封臣为大将军?”
弘光皇帝说:“现在也不迟啊!”
田雄说:“现在已经迟了。即使皇上有此心意,臣也无法消受了。”
弘光皇帝顿时明白田雄话中之意,昏厥过去。
第十四章 英雄末路
一、顺治定鼎燕京,部署灭李战略
一六四四年九月,距多尔衮驻进北京已有五个月之久。经过多尔衮数月的治理和整顿,北京的局势已比较平稳。多尔衮认为福临迁入北京的日子到了。多尔衮派人给福临送去书信,劝其抓住时机,即时定都北京,以成大业。
年幼的福临在清朝的王公贵族的呵护之下,从沈阳出发,经过一个多月的颠簸到达北京。
福临一到达北京,多尔衮就积极操办福临在北京登基的大事。多尔衮将明朝故官与清朝贵族集中一起,商量具体事宜。
十月三十日,即阴历十月初十,清朝在明朝的京都北京举行了隆重的登基仪式。顺治皇帝坐上了崇祯皇帝曾经坐过的御座。
许多原明朝的大臣,现在成了清朝的新贵,他们以祝福崇祯皇帝同样的口吻祝福着顺治皇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多尔衮操办了福临登基的事宜以后,便筹划着如何稳固政权。他觉得当务之急依然是要稳住明廷官员中最有实力的代表人物吴三桂。吴三桂虽然被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