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摩诃止观》上对于“诸见境”的开篇佛言,姬博弈一直都是迷惑不解,今天听了灵禅师的提点之后,突然之间了然大半。
成就“禅定”境界之后,念通虚空法界,一念之间遍观三千佛法,在法力的急速增长之下,自以为得证了大乘佛果,实际上却是偏离了正道,堕入了邪魔之道。
“此之诸见,或因禅发,或因闻发。因禅发者,谓初因心静,后观转明,见解通彻,有如妙-悟。”
唯有从法力急速增长的“假谛”之中超脱出来,得见“真谛”,才算是真正的得证了“禅定”!
这也是灵禅师以及禅宗诸位高僧的境界,了悟“真谛”,得证“真定”,一念之间三谛圆融!
《摩诃止观》之中记载了十境修行,但是实际上佛门之中流传的只有前面七境之法,后面三境被先贤故意的抹去,好似不应该是属于人间的“菩萨道”!
不过证得了“诸见境”之后,佛门高僧圆寂之时,就会前往彼岸净土,传闻有佛陀亲自传授往后的佛法。
“师尊,何谓‘真谛,?”
姬博弈虽然■“诸见境”的关键,但是毕竟自身不是专业修佛的,这世短短二十年之中,底蕴不如眼前的灵禅师深厚。
“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
灵禅师说话之中禅理深刻,隐藏玄机,让姬博弈眉头皱紧,他最讨厌这样子了。有什么话明明白白说出来不就行了吗,非要显示自己的高深,半遮半掩。
不过他也只有够陪着老和尚玩下去,开动自己的智慧,回想自己看过的各种佛经,希望能够从中找出“真谛”的痕迹······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义。”
脑海之中灵光一闪,不知道从何处看过的一句偈言被姬博弈顺口念了出来。
说来也奇怪,此言一出,脑中原本混沌不明的疑惑瞬间为之一清,似乎有佛陀亲自给他灌顶,让他明悟“真俗二谛”!
“不错,不错,老衲门下,唯有徒儿你可以超越为师。”
听到姬博弈在自己的一句点拨之下就领悟出了“真俗二谛”佛理,灵禅师内心泛起一阵不知道是什么情绪的感觉,半是叹息半是开怀的展颜一笑。
不知道什么时候,灵禅师已经转过身来,对着姬博弈轻轻的宣了一声佛号,一股无形的意念在这一声佛号之中与姬博弈的识海连接。
“一切世间之法,不论有情非情,总为因缘生者,因缘生之法,自体不实,故曰空,此理为真,故曰谛!”
《摩诃止观》之中,有一佛言名为“圆融三谛”,也是禅宗诸位高僧所能够在世间修行的最高境界。
“佛教中无论是大乘还是小乘,都是以真俗二谛作为通说,阐述诸般佛理,无上正觉。法华宗智者大师从龙树《中论》‘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一偈领悟出中谛,以此连系真俗二谛,强调三谛的圆融相即,由此建立起我中土禅宗的诸法实相论。”
无形的佛音仿佛在心中升起,姬博弈渐渐的从中领悟出了“圆融三谛”。
三谛即为空谛、假谛、中谛!
一切事物都由因缘而生,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叫做空谛。空谛乃是三千世界最为真实的道理,因此是真谛。
一切事物其中虽无永恒不变的实体,却有如幻如化的相貌,叫做假谛;皮肉红颜,世俗五蕴,皆为虚假,因此是俗谛。
而三谛之中,最为玄妙-精微的却是最后的中谛。这也是中土禅宗最为根本的传承秘法,以此中谛连接,领悟出真俗二谛。
“三谛中,中谛者统一切法,真谛者泯一切法,假谛者立一切法。又此三谛,圆融无碍,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如观空时,无空无假无不中,名为圆融三谛。”
灵禅师将自己关于“诸见境”的领悟通过心印之法传授给姬博弈,阵阵意蕴深刻的佛音深深的刻入识海之中,大放光明。
姬博弈只感觉到自身原本急速膨胀增加的法力在领悟出“真谛”之时,迅速的消融,几乎是缩水到了巅峰时候的一成。
不过,法力消退,他的内心却是不惊反喜,如此迹象表示了“真谛者泯一切法”的神通。
他因此而照见最为真实的自己,以最为晶莹剔透的心境去接近虚空法界,不受诸般强大引诱,邪魔魅惑。
“假谛者立一切法”,一念之间,三千佛法展现在识海之中,姬博弈这个时候总算是理解了灵禅师为什么对他说,领悟了佛理之后,佛法唾手可得的道理。
圆融三谛,谓诸法实相,其体唯一。三谛各自皆是破、立、绝,三义互融,因此三谛俱破、俱立、俱绝;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相互融即,无碍自在。
“中谛者统一切法”!
三千佛法在他的意念之中再也没有任何虚幻之感,彻底的成了他的东西。
虽然自身的法力消失了九成,但是对于佛法的领悟更上了一层楼,就像是整个人之中的虚幻杂质都被剔除出去,剩下的都是最为真实玄妙-的精粹。
“圆融三谛,十界互具,一念三千,圆顿止观!”
所有的感悟最后只化作了十二个佛言,在姬博弈的识海之中化作十二轮佛光,好似十二尊佛陀,将立身之地化作了一片净土。
第四卷 无相 第七十二章 九品往生,正法眼藏
大殿之中,晶莹纯净的佛光从姬博弈的身躯之中绽放出来,好似一尊真正得道的仙佛。
在他的脑后,一圈圈的清圣光轮伴随着阵阵禅唱,不断的闪耀着。无数模糊却又蕴含着佛之大道的梵文从清圣光轮之中散落而出,化作一丝丝令人心神澄澈的光雨。
“好一个卖相奇佳的小和尚!”
耗费大量精神念力,面色微微苍白的灵祐禅师看到姬博弈在无意识之中弄出来的响动,不由得在心中发出一声感叹。
的确,眼前这些异象落到姬博弈俊秀挺拔的身躯之上,比起他这个看上去人见人怕的老和尚,档次立刻拔升了数倍。
任谁看到了,恐怕都会认为这个宝相庄严的小和尚是个得道高僧。
感受到晶莹纯净的佛光之中蕴含的禅之韵味,老和尚不由得点点头,总算是没有浪费他损耗一半修为的施展“正法眼藏”。
随着时间的推移,晶莹的佛光逐渐的浓郁起来,化出一丝丝金灿灿的圣洁光辉,姬博弈脑后的清圣光轮也渐渐的清晰起来。
总计九道佛光凝聚而成的光轮耀眼而柔和,让人观之有一种心神镇定的神秘力量。
其中九道清圣光轮交错融合之间,一个极乐众生,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一切自然俱足,根本无贪;诸上善人,互相爱护,根本无嗔;一切众生,恒闻妙法,心开意解,根本无痴的“娑婆世界”隐隐闪现,似乎高居于十万亿佛土之遥,往生极乐,清净净土。
灵祐禅师看到这一幕,明亮睿智的双目之中闪现出一丝丝晶莹的泪光,似乎看到了毕生的信仰一样。对着姬博弈脑后的九道清圣光轮重重的行了佛礼,口中不断的诵着经文。
“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
声如日光,深沉肃穆,同时又透露出最为虔诚的信念。
“……往生九品。九品莲花!”
到了最后八个字,好似有着什么神秘的力量一样,直入姬博弈的识海,引起了巨大的震荡,将他几乎沉醉在虚空法界的心神唤醒,拉回到了大殿之中。
意识回归,姬博弈脑后的九道金色光轮仿佛受到了什么信号一样,没入了他的后脑勺之中,好像从来都得没有出现过一样。
“师尊。这是怎么回事,弟子好像又领悟到了一式手印!”
想到了上次眼前这位老和尚吐血的场景,姬博弈有些小心翼翼的说出了这句话。不过出乎他预料的是,灵祐禅师听了之后。却是早有预料的轻轻点头。
“往生九品印,老衲已经通过‘正法眼藏’尽数传授给你,从今以后,徒儿你可以出师了。”
“咦?”
姬博弈对于这句话还没有搞清楚。他只知道这一次通过领悟真正的“禅定”,臻至了“圆融三谛”的诸见之境,随后在朦朦胧胧之中识海之中又多了一个貌似有着不凡威力的印契。
听灵祐禅师的话。貌似这一个手印叫做“往生九品印”,还是他传授的?
“师尊,弟子修为浅薄,还想在你老人家坐下多禅悟一段时间。”
虽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他却是知道,面前的老和尚,的确是有真本事的人。在他还没有将所有的佛法神通学会之前,又怎会出师离开呢!
哪知道,听了他的话,灵祐禅师枯瘦的面容之上浮现出一丝苦笑之色,问了一个世所皆知的问题。
“徒儿,你可知我禅宗的来历?”
“菩提达摩东来我中土,传下心印,一代代祖师的努力,才有我禅宗如今的盛世。”
听了姬博弈的话,灵祐禅师却是摇了摇头,示意答案不对。
“这只是下界禅宗的来历,老衲问的,是禅宗的源头!”
“昔年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这才是禅宗最初的起源!”
灵祐禅师说完之后,姬博弈脸上露出惊讶之色,他没有想到,禅宗的来源居然是从这一个佛门最负神秘的典故之中开始。
不知道在几亿几万年之前的灵山法会上,大梵天王以金色菠萝花献佛,并请佛说法。释迦牟尼一言不发,只是用拈菠萝花遍示大众,从容不迫,意态安详。
当时,会中所有的人和神都不能领会佛祖的意思,唯有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妙悟其意,破言为笑。从佛祖的拈花一笑之中得传了“普照一切、含藏万法”的根本佛法……正法眼藏之所在。
“这也就是说……”
姬博弈想到了一点,不由得眼神睁大,似乎想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不错,刚才老衲已经以‘正法眼藏’将毕生修行的佛法都传授给了徒儿你,从今以后,只要你的修为境界到了,自然就能够从老衲心印之中领悟出我仰山沩仰宗的佛法佛理精髓。因此,老衲才说,徒儿你已经可以出师了。”
灵祐禅师微笑着对着面前的徒儿说道,心中却在自问自己做出这样的决定到底值不值得。
“正法眼藏”乃是禅宗传承的最后秘法,任何高僧禅师毕生都只能够用出一次。
一次用出,就是将自身和前面几代师尊的佛法佛理化作心印尽数灌注到传人识海之中。一旦选错了,那么他们这一脉也就要湮灭在历史之中,自他而断绝了。
禅宗为什么能够越来越强大,除了六代祖师确是智慧通达,佛法精深的高僧之外,更因为“正法眼藏”的心印秘法。
一代代祖师的佛法智慧积累下来,一旦将其全部化作自身的实力,那就是贯通数世轮回,法力瞬间暴涨至不可思议的境界。
更何况佛门是最讲究悟性的传承。数代高僧的领悟能够以这种方式直接灌输到你的脑海之中,简直就是逆天的法门啊。
从某方面来说,这也是一种另类的“梦中证道”。
恐怕当年在灵山之上,迦叶与佛祖在灵山会上心心相印,虽只拈话微笑,没有任何其他的表示,但却一切尽在不言中,已经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