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仙女经过几次移民,人口达到了八千多人,大部分都是以前的湖匪和山民。那里因为要支援新民镇和白马镇,除了冶炼厂、铸造厂和机械厂在动工建设以外,基础民工设施还都没有,连学校也没来得及建,孩子们都在雁门口小学堂读书。
当然最关键的是,张春没有可用的人了,干部训练班和学生已经全部派出了。剩下的中学一年级的学生,总得要把基础学完吧。他们的年纪也太小了,十四五岁放出去说什么也不忍心。张霖越就是过早放出去耽误了的人才。
新民镇,随着佃户和雇农分了田地。田亩多的富户们完全请不到长工来代替自己耕作。就算是请雇工,因为张春在建筑工地配发的生活极好,生活费用高,还在为这些家庭新建住房,这些住房除了没有靠街面的门面房,规格与富户们差不多。富户们怎么可能给雇工这样的待遇?这不是请雇工,是请爷爷呢。
这些富户们纷纷停止了雇佣长工或者短工,自己下田摘棉花,相互帮忙耕种小麦。这人是没有逼到那个份上,真要逼到那个份上了,裹了脚的大家小姐也能背着娃娃下地。
好在他们本来就是庄稼汉出生,就算是书香门第也是耕读人家,自己能干活。新民小学后面的这个居民区起名为新民小区,镇公所有一个街道管理办公室,都是一些学生,住在镇公所工地上的帐篷里。这些学生接手了建设工作,每一家的厕所,下水道排水沟怎么修,这些学生都要全程参与。他们把这叫做“全民卫生运动”,他们设计了一种抽水马桶,可以储藏水冲洗便池。包括新民小学也在进行这样的改造。
随着这些改造的进行。污水处理站的发电机组的发电量逐渐增加。电已经可以供应小学了,学校有了电,增加了晚自习。连晚上也有孩子们的读书声传来。
当然,更重要的是南河边上高高的水塔上开始抽水,为整个小镇供上了自来水。住户们总算是明白从汉口运过来,贵得让张大人牙疼的铁管是自来水管。
随着污水的增加,以前污水处理厂干干的处理池开始装满了污水。在处理厂里工作的也都是学生,他们不仅工作,还会拿着小本子写写画画。处理厂的实验室里,从农学院来的学生越来越多。很多稀奇古怪的仪器设备都搬了进去。
他们不知道,这是为了绿湖研究院的发电装置做预研究的研究小组。
十二月,从大李家湾到新民镇,棉田里拔出来堆在一起的棉花总算采摘完毕,小麦也种下去了,长势还算不错。只是刚分到田地,农户们自己的房屋还没建好,也就没有沼气池和堆肥。和雁门口和南张街庄稼的长势没法比,跟农学院的试验田就更加天差地别。
各工厂先后建成,工人们正在为镇公所这些地方做最后的工作。很多雇工都回家参加村子里的建设。不过新民镇,长长的街道只有三分之一有房子。剩下的都还空着。
冬耕已经完了。村里的农户在村长的组织下修整道路,修建公共厕所和沼气池。
随着局势的稳定,已经称为县长的陈中孚从白马直接翻山路过来到了农学院,被农学院的“豪华”吓了一跳。张春带着陈中孚在农学院各学科的学术厅里转了一圈。大多在演讲论文。学生们安静认真,完全没有被战乱打扰的迹象。
陈中孚有些震惊,虽然知道张春将蒙学堂改成了农学院,但是没想到发展成了这个程度。连洋人教师都有,实验室里各种仪器琳琅满目,根本不是陈中孚这个传统举人能够理解的。
张春拒绝了陈中孚想要张春出任副县长一职的建议,他说当农学院的院长就足够了,请陈中孚帮忙到都督府备案。
第六十二章 招讨第二标
朝廷的皇族内阁已经解散,宣统皇帝下野,袁世凯当上了总理大臣,京城被袁世凯控制。北洋军打倒了汉口,不过北洋军和革命军都按兵不动,黎元洪要和北洋军议和,本就是一家,何况民国战事不利。
战事停下来,客商开始回流。孙武派人将袁定国的骨灰送了回来。按照袁定国不立坟墓,不举行丧礼的遗嘱,要将骨灰撒在云龙河上。顾明和袁芳遵从了他的意愿。
曾思敏以弟子礼,身后是农学院四百多学生。
没有人说话,现场一片肃穆。
张春和顾明也没有说话,只是看着袁芳和曾思敏把骨灰撒到河里。
这种奇怪的葬礼把镇里的人吓住了,之后,很多人效仿袁定国的做法。也有很多年,没人敢下河洗澡,说河里有着英雄的灵魂。如果不是在南河取水,恐怕镇里没人敢喝自来水。
新民镇的建设没有停,油脂厂也搬出来,分成了油脂厂和日化品厂,主要生产精制食用油以及香皂、防冻霜等护肤品。
在郭华的规划中,大李家湾将维持原有的棉花种植格局。不过百民巷以前的农田有一半又恢复了水稻地。而吴家的农田全部划给了农学院,准备把新民中学从农学院分离出来。随着新入学的学生增多,农学院不可能同时容纳中学和大学的学生。
所有的工厂、政府、学校都没有围墙,连最开始的新民小学的围墙在改建下水道时拆掉后也没有重建。这是建筑科学生的建议,因为这样可以整体设计镇里的绿地。可以给人开放,自由的空间。
郭华对此非常赞同,因为可以节省不少银两。
郭华当上镇长后,张春对她的约束很少,所以她把大李家湾整合成了六个村落,变成了互助农庄,实行集体经济。反正这些佃户自己什么生产资料也没有,全部由财税所提供。佃户们还能相互帮助,也就没人反对。
全民卫生运动,其实是和卫生基金联合做的,清子把日本的一些做法也搬了过来,现阶段能做的是厕所改造以及卫生所进行的卫生宣传。
剩下的应该算得上是妇女解放运动,因为日化厂,纺织厂,印染厂,纺织厂都需要女工,男性在里面多半都是做机修等笨粗的活。
男女同工同酬,镇里的女人们都被鼓动起来,
家里的女人再也不能关在家里,特别留下来的富户家里的女人们,她们多少有些文化,接受能力比别人快,虽然很多人都是小脚,但是为了工作,都把脚放开了,大多数事情也都能干好。工资比你们男人拿钱多。
开始的时候男人们还嘀咕:“女人能干什么。”
结果被丽质听到了,丽质一瞪眼睛。
弄得满街人大笑,笑他们搞不清楚情况,镇里人谁不知道张大人惧内,居然敢当着张夫人的面说女人的坏话?连镇长都是女的。
客商们慢慢回流,靠街面的三十多个门面房都有了雇主,大多是卖日用五金和各种调味品。不过粮食、油脂、食盐这些都是新民商行在运营,因为新民商行的价格比外面低很多,但是需要居民拿着警察局开出的户口本购买,每个月购买的数量也有限制。
新民商行除了卖粮油,还卖沼气炊具和自行车的。自行车还是汉口才有的先进玩意,能买得起的人不多,大多是带了一些家产到新民镇的农户和富户的小媳妇们。
很快每天骑着自行车上班的小媳妇们就成了一道风景线。
刘英来了一次渡口镇,是为了感谢张春对刘家的保护,不过脸色阴沉。一切都与张春的预料差不多,夏口一战,刘英的子弟兵牺牲惨重。
军政府任命张春为安襄郧荆招讨第二标标统,归刘英辖管。
刘英做到了自己的承诺。给了张春一个名头,是一个团的编制,可以招满两千零五人。不过刘英已经和招讨使季雨霖说明,张春听任不听调。临走时告诫张春,季雨霖可能会对张春下手,因为一个标不受控制,这是他不能忍受的。
刘英走后不久,季雨霖就派了一个营过来想收编第二标。顾明没有半点客气,不到半个时辰,这个营的队官、管带全部被射杀,阵地被突破,全营被缴械。
这可是季雨霖最精锐的一只部队,只坚持了不到半个小时。郁闷的是,很多将官死的时候,连敌人的面都没见到。士兵被鬼一样从地上冒出来的士兵吓坏了,连枪都没开就溃散了。
第二标一个伤的人都没有。
季雨霖听到空手被放回来的士兵讲了一遍,知道这个第二标为什么刘英也调不动了。派人来和张春讨要被缴械的武器。张春让他们带了回去。
顾明对这次战斗不太满意,主要是对新兵非常不满意。据说有一窝蜂出去抓俘虏的,结果被老兵们一个一个拍了回去。
于是拖船埠成了一个演习场,每天,战士们除了基础训练以外,就是分成两拨进行对抗演习,拖船埠的房屋被演习弄得破烂不堪。很多都倒塌了。如果不是枪支装了消声器,恐怕新民镇的居民连睡觉都睡不成。
连开始的喊杀声,现在没有了。新战士们也学会了消无声息地进攻,悄无声息的防御。
“喊什么喊,你是怕敌人不知道你在哪里?你死几次了?”老兵们这样训新兵。
顾明皱着的眉头总算舒开,评价是:“多了几百人,战斗力下降了三成。”
因为有了一个团的编制,张霖越如愿以偿地成为了第四连的连长,不过合格的新兵只有七十多人,他们换上迷彩服时,让还是老百姓服装的民兵羡慕得不得了。但是随后的训练也吓了一跳,因为不在是空手奔跑三十公里,而是满装负重奔跑。
也因为如此,张春的这个革命军第二标,只有一个营的第二标,有了八百人。另外还有四十多个学生组成的军事学院的学生兵,被称为教导队。新民农学院的护卫队三十多个人调往了绿湖,这些人都是历次剿匪和战斗中伤残的士兵,不过他们都是老兵,战斗力不弱。
新民农学院已经恢复了成了普通大学的模样。只有梅氏、春丫和从周湖回来的柳慧暗中保护。
张春这次的升职陈中孚事先没有听到半点消息,知道后,连忙从县城赶过来,因为这个职位和他已经比他高一级,现在可不是大清朝的时候,谁手里有枪,谁说话算数。
而且这件事也表明,张春已经脱离了他的控制,这导致陈中孚除了一个县城和还没成型的警察大队,其它地方他都管不了。不管是曹武,还是张春,哪一个翻脸自己都不好受。
张春对陈中孚还是非常客气,说自己还是一个校长,军事上的事情其实是顾明这个营长的事,第二标也只有这一个营,标统不过是个名头而已。
第五十三章 江汉讲学
民国元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黄兴任陆军总长及总参谋长,蔡元培为教育总长。
刘英和季雨霖一起占领新野和唐县,开始北伐。他不愿意让北洋军独大,竭力扩展自己的实力。
季雨霖状告第二标标统不听军令。但是黄兴认为第二标的任务是守卫新民农学院,并把新民农学院报到教育部备案。黄兴和宋教仁准备成立江汉大学,想把新民农学院定为江汉大学农学院。
宋教仁和王麟两个人从武汉跑下来。张春和徐振鹏、王自力夫妇、王仁彬夫妇迎接这两个大人物,不过仅限农学院。
尽管如此,宋教仁还是被农科新奇的教育方法和先进的以及设备所震惊了。
这里的普通学生,完全不弱于留日留美的学生。
“宋校长,我这里很多人都在农村去调查去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