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品。
这种集装箱使用的压缩机与美国GE公司生产的压缩机性能差不多,但是制造工艺,密封件,噪声等都比美国产品要强。美国人不知道的是,这已经是十年前的技术和产品了。
这是能够透露中国实际工业水平的产品,美国人花了大价钱。
美国人看中在港口施工的大型卡车,但是蒋方震说那是军用品,不卖。美国人就说,美国可以为中国提供这种大型卡车。蒋方震乐了,说当然可以,不过在中国行驶的汽车有严格排放标准,对于安全性,耗油等也有严格的要求。中国不允许有私人轿车存在,因为没有为它们修建行驶的道路。不过中国的路桥工程公司,可以考虑从美国进口汽车。
美国人就拿着一个载重汽车行业标准去了美国。当时不是制造标准,而是验收标准。
美国由于严重的经济危机,孤立主义抬头,他们认为美国地大物博,又孤悬海外,完全没有必要和英国法国一起争夺欧洲和亚洲,应该保持中立,与各国都保持良好关系。
这种思想正在影响美国的外交政策。中国异军突起,美国政府一些外交人士认为,虽然武汉政府极度排外,但是可以试试看。所以他们不顾共济会的反对,而采取了这样的试探行为。
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单从纺织工艺来说,中国人不是简单的平面纺织,他们的布料不管多薄,都是极细的纤维或者丝线采用复杂的工艺勾结织成,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中国人为什么采取如此复杂的工艺,真是难以让人理解。不过这种工艺织成布料是多孔和透气的。
中国人的印染工艺也很特别,他们直接在丝线上染色。布料的图案是织成的,而不是染成的。颜色柔和,不容易脱色。
当然这种布料的价格不菲。商人们选择的最便宜,也是最薄的布料。但是预计依旧会成为奢侈品。
而手表和自行车设计新颖,漂亮。在武汉,还有孩子们利用这种自行车进行比赛的广告,非常时髦。连云港也有孩子们在广场骑着自行车玩耍,证明这种自行车有了很好的性能。
他们采用了特殊的铝合金技术,制造精良。至少美国的加工厂还找不出能够达到这种水准的。
联系到武汉政府可以滑翔的高空喷气战机,以及性能优良的火箭弹。
美国人已经意识到,中国最强的就是武汉政府,这不仅是武汉政府占领了大半的国土的问题。装备制造是系统性的,这是全面的先进性。这样一个国家怎么可能永远默默无闻?
————————
从攀枝花的高调宣传后,就没有了张春多少消息。
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这是武汉政府为了转移人们注意力的策略,因为青海省的马步芳被驱逐后,一直没有什么消息传出来,报纸上也是大量宣传彩色电视墙和美国商船访问连云港的消息,再就是一如既往的宣传农业技术和医学技术。
仿佛武汉政府驱逐马步芳是应该的,不值得一谈。连国民党政府这边也不过是多了谴责针对外国人的恐怖行动。
让有心借青海事变发难的蒋介石也有心无力。
第十四章 骑墙的西藏
十月,九世班禅回到了塔尔寺,很快青海藏区,四川甘孜阿坝,西藏的昌都活佛们都纷纷前往塔尔寺。因为他们都在人民革命军的兵锋之下,**和英国人也护不住他们。
随后这些地区宣布接受武汉政府的管理,允许汉人官员和汉人军队进驻。
九世班禅没有提及宗教改革,但是带着一些活佛到兰州周边的学校参观,认为应该向这些地方学习,不然落后就永远要受到英国人的欺压。不融合,就会一直处于战乱之中。
活佛们答应和汉人官员一起协商如何办学,如何设置科目的事情。
敦煌大学、成都大学、西北大学的毕业生们开始赶赴这些地区,第十军以连和团为单位陪同学生们一起开赴藏区。同时这些部队也开始进行高原适应性训练。张自忠从各省抽调了精干的警察,在各县市组成警察大队以维护治安。
毛石山认为青海的政策还是要以教育为先,改革慢一点。汉人与回人、蒙人地区的土地改革先行,藏区后行,留给九世班禅时间,这样有利于减少动荡以及将来接管西藏。
山东,程潜的第三十一独立师正在扩建为第十一军,扩编了第三十二和第三十三师。
青海准备成立高原独立师。以作为第十二军的种子。
十一月楚臣丹增带着西藏驻南京办事处的人员来到了塔尔寺,他是来传达十三世**师徒和解之意。
十三世**其实并非就想独立,而是鉴于中央政府已经不能给西藏帮助,藏兵与英军作战屡战屡败,不得已采取了骑墙主义。现在中央政府虽然暗弱,但是武汉政府已经被公认为为最强悍,对任何外国势力都采取强硬手段的政府。现在四川和青海都落入了武汉政府的手中,十三世**自然又骑墙骑回来了。
而从1928年开始,**发现黄教各寺喇嘛在英国人的影响下,出现了不守清规。吃烟、喝酒、**、赌博或出外谋生等等现象,事态严重,每况愈下,所以开始了整顿。他又想起九世班禅这个徒弟来了。因为九世班禅虽然管辖的寺院少,随从也少,但是却是思想意志最坚定的一群人,班禅也因此成为很多藏人的精神领袖。
班禅带着护卫和一个连的人民革命军跟着楚臣丹增前往拉萨布达拉宫见了**。
这次班禅很明确地讲了要想革除各寺庙喇嘛们的恶习。必须要回归到佛学舍身为大众的真意上来,喇嘛外出谋生不行。但是需要在寺庙周边从事生产以自足,现在的恶习都是在特权之下养出来,以前没有英国人的诱导还好,但是现在就一发不可收拾。而教育中,除了显宗、密宗、医明,时轮,还应增加农艺,百生。一个是教藏民如何进行农业生产,一个是教藏民如何呵护森林草场。百万生灵,度一切生灵于苦厄。
师徒俩还是谈崩了,十三世**认为规矩由来已久,且农艺与百生并非所长,需引进汉学,恐动摇根本。
不过**不反对班禅回到后藏扎什伦布寺以推行改革。
班禅拒绝了,他认为如果**无心改革。也无力抵御英国人的情况下,还不如回到塔尔寺,塔尔寺本身就是一座经学院,是宗喀巴诞生地,他在那里进行改革也名正言顺。
是夜,英国使节和亲英活佛想劫持班禅。结果被护送班禅的人民革命军几乎横扫了半个拉萨城。
这个连队出发前原本就有用来立威的意图,都是抽调的精兵,并不比当初突袭上海的部队差。
**和班禅想阻止时,为时已晚。凡属参加劫持的活佛一个没逃脱,而拉萨的外国人遭到了池鱼之殃。
**大吃一惊,为了防止大规模冲突,只好让班禅返回塔尔寺。
不过当英国人来人找**时。**就变得非常强硬,说这是正常的平叛,正是这些人影响了喇嘛不守清规,吃烟、喝酒、**、赌博的恶习,还谋求劫持班禅。班禅有权平叛。
言下之意是可以让人民革命军入藏。
英国人只好返回印度,寻求解决办法。而噶厦政府已经知道为什么人民革命军在国内有如此大的声誉,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强悍的战斗力,这不是自己能够抵挡的。
当然最关键的是班禅所说的宗教改革只在青海和四川举行,昌都噶厦被**默许进行尝试进行教育改革。暂时还不涉及他们的利益。不过是多设了两个学科而已,而且也不违反教义。
已经低调到了连云市的张春听到了毛石山的汇报,笑着说:“还是尽快把高原独立师建起来吧。没有军事实力,那都是暂时的,说什么也没用。”
吴颖夫妇调回国内,杨启云担任了连云市市长,吴颖担任商务局局长,专门分管外贸。张凤兰夫妇在德国没有回来,吴昊在德国结婚了,娶的一个洋媳妇,在德国定居,同时开了一家华商贸易的公司。表面上看与萨斯贸易公司并没有什么联系。而是和香港的安利洋行关系密切,从事德国和英国之间贸易。
同来的还有林长民。
林长民有很长时间没有见到自己的宝贝女儿了,而梁思成夫妇就在连云市进行市政规划的工作。
连云市是一个全新的城市,不存在古城保护的问题,而且这里将是一个门户,所以这里开始设计高层价值。
梁思成的一些美国同学,还有一些法国,英国设计师也到了这里。都是一些很年轻的小伙子。
建设局的学术厅里,不管是杨启云这个市长,还是建设局下面的年轻工程师,都是一口流利的英国,甚至还有说法语的。这就形成了严重的不对等,因为这些洋人设计师说话,这边的人都听得懂。而这边的人一到了关键的地方就会用中文,这些西方小伙子只能干瞪眼。
争论最大的地方,就是梁思成庞大的交通系统和绿地占地面积。楼宇设计也显得有些奢侈,阳台和露台面积很大,通常会与室内融为一体。漂亮虽然漂亮,但是这些设计师们认为是不经济的。要知道在外国,城市土地是寸土寸金,怎么可能如此浪费。
而且楼宇和楼宇之间的距离非常大,形不成街区。
虽然梁思成用楼下大型的超级市场解决了物资供应问题。设计师们认为这纷乱的超级市场会带来脏乱差的问题。
当然有些事情中方不会对他们说的。就是在武汉,国营的超级市场不仅不乱,还因为各项标准定得非常严格而井然有序。反而是以前的一些小商小贩们经营的零售商店是比较随意的局面。
由于交通体系没有给私人的运输流出空间,绝大多数商品都是从轨道运输系统进行运输,大部分的厂商也都是国营的,执行了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包装,标示。这些商品到了超级市场直接上架。期间成本极低。
而个体商户们现在大多都是销售自己家里或者附近出产的特产。因为他们拥有土地,以及家庭中很多人都有正式工作,所以并不指望这些特产能够赚多少钱了。在这些街区都显得闲散,当然也多了各式各样的文化氛围。
连云市可能就不行了,因为这里港口,船厂、工厂的工人太集中,是职业的工人,让他们像武汉市一样拥有土地,实在有些困难。何况还有大量的渔民。连云市的土地也没有那么多用来分配。所以这里的格局与武汉有很大的不同。
武汉市的高层建筑大多是沿着交通系统进行建设,是分散式的。
而连云市,至少在港口一带是需要靠着港口建设,非常集中。
而张春到这里主要是看连云市的建设怎样与滩涂湿地保护问题相适应的问题。环境所认为港口与湿地保护不应该是矛盾的,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连云市要建设的是大型的深水码头。它的选址和建设应该以此为标准。哪怕投资大一点也是值得的。
连云港深水码头的选址就选在水深,礁石林立的地区。这给码头修建带来了巨大的难度,造船厂也是如此。好处就是,建筑工人们开采山石修筑码头和船坞。
第十五章 日苏战争爆发
英国人的报复还是来了。他们知道在陆地上,在西藏发难,会直接导致各国完全没有影响力的人民革命军入藏,这得不偿失。美国商船到达连云市后,英国人感到了危机。
第一架单翼、全金属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