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爱因斯坦被武汉交通系统的先进感到惊讶。他一眼就认出了在山顶上的建筑上安装的是应该是无线电接收装置。似乎比英国和美国的探测装置还要先进。
不过现场的人都以自己是农业方面的专家而没有回答他的问题。(未完待续。。)
第八十四章 集体力量
新民研究院表面上看不出来什么,但是这里的公共汽车可先进多了,电被广泛使用,可是却没有看见电线杆,沿途的变电站表示他们解决了输变电的问题。沿路都是练爱因斯坦都没见过的工厂,这些工厂没有看见冒出黑烟、也听不到多大的噪声,但是工厂里明显在工作。
“这里是新民研究院的精细机械研究所。再里面是冶炼研究所,有一个小型的煤矿,煤质非常好。”一路上蔡无忌介绍着。
“能下去看看吗?”爱因斯坦有些坐不住了。
“现在不行,我想您感兴趣的应该是我们的物理所,他们在绿湖研究院,那里建在深山的山洞里面,可以避免一些射线的干扰。”
“你们能检测出射线?”
“这方面不是我的专业。不过显然物理所和电子所能。您看到那边的圆形建筑了吗?那是一个天文台,里面有一个大型的望远镜,所以您看,这里工厂虽然多,但是光线被严格控制,晚上,外面其实看不到多少光线。”
“你们的房屋制造非常巧妙。”爱因斯坦点头道。他再次指着远处的雷达问:“那个是?”
蔡无忌笑了:“那我们叫做雷达,是无线电发射装置,它还能扫描天空,发现飞行物,同时也能检测到一定频率的信号。不过对生物是很大的干扰,我们对它进行了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物理所想用射电望远镜,替代探空雷达,想用它检测来自宇宙的各种射电信号。”
爱因斯坦大吃一惊:“你们实现了泰勒的构想?”
张春笑道:“事实上,我们比他更加早想到。这里有很多都是很先进的设备,我并不知道美国和德国的研究进度。”
“单从这一点上来看,你们要先进很多。”爱因斯坦点头道。
“这是当然,我们能够用雷达测距,非常准确,这要感谢您的理论,它加快了我们的研究。”
车开进山洞。
爱因斯坦看到了一座环形设备。这是物理所新建成的。
“这套装置能将质子加速到25MeV左右。他们正在对这个进行改造,将加速器磁场的强度设计成沿半径方向随粒子能量同步增长。能达到什么效果还不知道。”电子所的秦德明和物理所的吴靖曼陪同。蔡无忌他们回新民大学准备欢迎仪式去了。
“这不可能,我知道有人研究快要成功了,你们却在改进。”
“这不奇怪,因为我们很早就用沼气发电,所以对于电磁的研究和运用最早开始。另外,这个地区硅矿非常丰富。所以我们放弃了电子管,而采用了晶体管。因为我们这里资源贫乏。所以我的人就学会了小型化。小型化为我们的设计和研究提供了更多研究空间。您也许发现了,我这里的东西都很小,但是很精致。”吴靖曼撩了一下长发,颇有些骄傲。
爱因斯坦看见电子显微镜就走不动了。他看见显微镜拍摄下的画面居然能够在一个很大的有晶体管组成的墙上放大显示出来。虽然很多人在维护一个房子一样的东西,但是这确实非常惊人。
“你们能够把景象拍摄出来,然后显示,你们怎么做到数据的储存、计算、重现的?”
“这个,有点不好意思,我们没有做到计算。只是简单的存储和重现。研究人员镇想办法实现计算功能,但是您看,需要很多人维护,经常出故障。他们正在研究改进的方法。”秦德明一点都不谦虚。
参观也到此为止。要知道,爱因斯坦是个聪明绝顶的人,就算是这些,他回去后。物理研究也会突飞猛进。爱因斯坦也知道不可能让自己看得更多了。他现在知道这个研究院面积大得惊人。而他只是参观了一个山洞而已。
回到研究院,爱因斯坦在新民研究院物理系讲了三堂课,主要讲相对论,这是他最得意的研究成果,但是却得不到西方的认可,而新民研究院在几年前就给了他一笔奖金。这次来自然是要讲的。除了讲课。他还听取了一些学生的学术论文的演讲,水平高得令他惊讶。
新民研究院似乎没有教室,而只有学术厅。每一栋楼都有一个或者好几个,其它的都是实验室。学术厅所有的研究生都能上台演讲自己的成果,下面的人都能随意提问。原本爱因斯坦以为演讲是校方为他准备好的。但是实际上学校只是在他来的那一天,举行了一个欢迎酒会。
新民大学的外国人不多,但是相对于一个中国的大学来说也不少。至少他见到的只有有一百多位。
新民研究院的研究员对于爱因斯坦的理论也没有任何惊讶或者崇拜。并且基于张春的系统论,认为应该把相互作用是由场(或场的量子)来传递的观念出发,统一地描述和揭示基本相互作用的共同本质和内在联系,都可归结为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即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
这正是爱因斯坦一直想涉及的问题。而新民大学的研究员居然直接在提问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
爱因斯坦就跑去听了一堂关于系统论的学生演讲。才发现,原来系统论和控制论才是新民大学真正的理论基础。在这个理论下,爱因斯坦的研究只是整个系统中的很小的一部分。系统论中包含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以及无所不在的进化论更加让他着迷。
比如新民大学的研究员们认为除了看得见的物资以外,还有暗物质的存在,发现不了是因为我们检测的波段太过狭小。也就是说,我们所看到的事物也只是世界的很小一部分。就算是电子,也不是最小的物质。
让爱因斯坦崩溃的是,在系统理论下,这是一般的自然现象,不值得惊讶。
相对于西方学者来说,西方学者们像个觉得什么都很新奇的孩子。而对于这些中国人来说,他们会对你一笑,说这很正常,我们只要改进检测手段,证明就是了。这些年轻人老成得要命。
爱因斯坦走了,带着万分不舍走的,不过他答应会很快会回来。张春第一次觉得,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自己的研究团队下,真的不算什么。爱因斯坦的才华是了不起的,但是他是单打独斗。自己的这些研究员个人可能没有那么突出,但是团队协作的力量却庞大的。
————————————
孙传芳占据了最富庶的中国大半领土。自然有资格与蒋介石在谈判桌上拉锯。组建政府的谈判进展缓慢。
由于**退出国民党以及宋庆龄的出走,削弱了国民党,但是也让国民党内少了纷争。只是权力斗争并没有停歇。蒋介石利用斥责张春,对抗共产国际代表和苏联大使,在国民党内拥有了一大帮支持者,不过也招致了一大帮反对者。汪精卫和李宗仁认为他有独裁嫌疑。1927年定都南京,蒋介石与孙传芳联合,想联合控制南京政府。汪精卫、李宗仁则联合国民党左派在国民党内部进行反制。3月,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统一党的领导机关决议案》等一系列提高党权、防止个人独裁和军事**的决议,取消了蒋的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军人部长职务。
蒋介石只能一条路走到底,坚持**强化自己的基本势力,彻底收编国民党西山会议派系。
七月,宋庆龄实在看不下去了了,在新民报上发表文章《为抗议违反孙中山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表示与国民党中央政府再无任何关系。蒋介石被迫辞去国民党中央主席的职务。
第八十五章 七五会议
七月五日,**在武汉召开党代会。
与国民党相似,张春,李大钊,陈庆同和毛石山等人的本土派与张国焘等人亲苏的上海派激烈争论始终贯穿着整场会议。而关于中国革命到底是以农民为主的革命,还是以工人阶级为主的革命成为了争论的核心。
一直很少在党的会议上讲话的张春忍不住了。
第一次在总结会上发言。
张春讲了**党的定位问题,他说科学的社会阶层分析表明,在现在的湖北,农民、工人、服务也与商业从业人员、学生、军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说的比例悬殊。在湖北,农民占了半数以上,工人只占一成,学生和知识分子要占据两层。剩下的是军人和商人以及服务业、政府从业人员。而湖北的发展在中国应该算是首屈一指,代表着未来几十年内发展的方向。在中国,一个先进的,有代表性的党,应该是代表绝大多数人利益的政党。否则**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基于这样的推断,**不是工人的党,也不是农民的党。而是代表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各阶层统一战线的党。
张春分析了**与旧党派的区别和建党的宗旨。认为在人类社会中,不管阶层如何。一定是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价值观,先进的生产力的阶层会替代落后的、愚昧的。生产力低下的阶层。这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要坚持的就是发展和研究对人类社会有益的科学技术并加以推广,掌握人类最先进的生产力,推翻和扫除中国落后和愚昧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结构,创造一个与日俱进,繁荣昌盛的中国。而不应在纠结于简单的工人领导还是农民领导。
如果一定要提出一个主导阶层,应该是年轻人,我们的年青一代。我们用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思想观念武装起来的年青一代,他们会在社会各阶层做出自己贡献,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张春解释了革命的定义。认为所谓革命,就是对于一切落后的事物进行革命。革命不只是向落后的统治阶层宣战,更多的是向落后的思想,落后的生活习惯。落后的生产形式。落后的组织形式,落后的人类关系,包括不平等,压迫和剥削等等宣战。中国革命要解决的是整个社会系统性问题。**提倡的革命应该是全方位的革命,而这个革命会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结构组成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永远不会停歇。
会议邀请了宋庆龄、何香凝等国民党左派和冯玉祥这些算是本土中间派的人列席会议。
张春的讲话结束后,全场站起来鼓掌。因为张春回答了对于中国社会革命的基本认识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新民报》更加是全文刊发这篇文章。认为这才是对马克思主义最科学和最标准的解释。
由于这个理论实际上是调和了所有派系的矛盾。所以张国焘等人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但是在苏联,苏共发起批驳张春言论的浪潮。认为张春搞的不是无产阶级革命,而是封建社会改良。张春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论述,弱化了剥削与反剥削的斗争,把自由平等放到了革命的次要位置,是假的**,而不是真实的**。
国民党和军阀控制的报纸不管是出于什么心理,纷纷转载了苏联的反驳文章。
而张春阻止了陈庆同要进行反击的想法,他说:与其和苏共做无聊的争论,还不如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比如他对毛石山的矛盾论就十分欣赏,只是此时毛石山虽然在新民报上发表了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