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终的办法还是尽快解决这个危机,让帝国海军和美日联合舰队该干嘛干嘛去,不要老在望星岛附近转悠。
PS:两百多万字了,平均订阅只有90,我竟然也坚持下来了,很不容易嘛。
现在我计划开一本新书,不过不在起点了,这里盗版实在太严重了。
新书名叫《黑蔷薇传奇》,网站就不说了,免得此书被封杀。
第六百五十五章 釜底抽薪
解决美日联合舰队其实是个非常简单的事,孤悬海外的这两艘军舰其补给完全依靠那支袖珍的补给船队,只需要掐断他们的补给,这两艘军舰要不了三天就得滚蛋。而干这种事,就是伊蒂的拿手好戏,随便什么小花招都可以让他们停在太平洋上好几天。
比如最简单的,破坏补给船的推进器,用不存在的礁石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再不就是用超声波控制深水大鱼撞击螺旋桨;又或者控制一群飞鸟撞击舰桥。反正想整这支补给舰队真是再简单没有了。
但是光让美国佬和日本小鬼子知难而退是没有意义的,他们走了帝国海军还在这里磨蹭,情况还是得不到解决。而且对望星岛威胁最大的还是那艘停在落星湾的防空雷达舰,虽然它是希望依靠落星湾的防空炮台保护自己,但却无意识的造成了伊蒂的困扰。
最后还是得釜底抽薪。
刘锦鹏决定用一个伪装的东西引起他们的注意力,然后让帝国或者美日其中一方得到这个东西,这帮讨厌鬼肯定会为此打一番嘴仗,但在那之前得到东西的一方肯定会急于溜走,另一方也会跟踪一段时间,望星岛就得到解放了。
具体用什么东西呢?
首先,伊蒂推测了雷达屏幕上可能出现的选项,陨石、载人火箭返回舱、坠落的卫星,就这么几种可能性。陨石不太可能,首先就被排除了。第二个被划掉的是返回舱,那么接下来只有卫星了。
有些时候为了掩盖一件物品,就得用更大的一个物品来吸引注意力。
刘锦鹏决心搞个大的。
他让伊蒂扫描了目前在北半球外层空间运行的卫星,注意必须是非帝国的卫星,于是伊蒂列了一个清单,上面除了美国的最多,其次就是欧洲、俄罗斯和日本。然后刘锦鹏希望伊蒂能制造一起意外,让一颗“陨石”或者别的什么东西,撞到那颗被选定的倒霉的卫星上,让它“恰好”落到望星岛附近100海里之内的海域。
伊蒂对于代理舰长阁下的命令。肯定是要执行的。但它考虑到地球对大的陨石都有监控,而想无声无息的击毁卫星,也只能是小陨石了,虽然这种几率其实比买彩票中奖还低。但只要有这种可能性就好。
于是伊蒂费劲心思从月球基地发射了一个小型火箭。他的寿命只能支持他抵达地球外层空间。等他失去动力之后就会变成太空垃圾,不会给人发现问题。这艘火箭抵达目的地之后,就变成了一个守株待兔的刺客。不过它刺杀的是第一个飞过来的倒霉卫星。
当火箭抵达预定位置之后,反冲装置开始起效,于是它就会慢慢停下。虽然它还会继续进行翻滚或者别的什么姿态,不过这影响不大,接着它会开始扫描附近经过的卫星及其国籍,在第一个非帝国卫星经过时,用电磁弹射方式发射弹丸击毁卫星。
这种发射方式很简单,但由于体积因素,所以只有三发备弹,也就是说三发不中,这次行动就失败。发射完三发,但卫星没有按照预定轨道降落在望星岛100海里之内,也算失败。不论是三发射完还是一发就搞定,这枚火箭都会被指令销毁,不留任何痕迹。
幸运的是,仅仅第一发弹丸就击中了那颗倒霉的卫星,而这颗卫星失去动力之后,还顽固的停留在轨道上,伊蒂不得不再用一颗弹丸把它踢下去。卫星经过了数分钟的桑拿浴,沐浴着火光一头栽到望星岛以西97海里处,勉强达成了当初的计划。
卫星的降落引起了大多数有能力监控外层空间的国家的重视,因为他们没有监测到任何奇怪的能量波动,所以得到卫星残骸或者碎片就是当务之急。距离现场最近的两艘帝国护卫舰紧急出动,迅速赶赴现场搜寻残骸。美日联合舰队的两艘舰艇得到消息已经晚了几分钟,而距离上的差距更让他们着急,加上附近的帝国军舰干扰航道,他们整整晚了好几个小时才赶到现场。
而日本政府更是第一时间发出公告,宣布他们的一颗“气象”卫星不明原因的坠毁了,希望帝国政府能够体谅日本国民的感情,把搜寻工作交给日本方面。外交部对此表示,目前还不清楚坠毁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是日本的卫星,帝国政府会考虑将其转交给日本方面,但具体的期限尚不能确定。
这种忽悠连日本人都不信,何况美国佬,于是现场的情况更加混乱,三国军舰都开始加快搜寻工作,而帝国海军由于有补给优势,在场的军舰数量最终达到了七艘。美国佬开始担忧,一旦自己找到了东西,能不能在重重包围之下离开都是问题。
最后还是帝国海军护卫舰青岛号找到了那颗卫星的残骸,并且很快就把东西拉到了甲板上,迅速通知了附近的帝国军舰之后,青岛号开始向关岛返航。威克岛显然不能去了,望星岛是民用港也不行,只能把东西送到关岛,然后看看上面怎么决定。
帝国舰队的指挥官很狡猾的命令护卫舰青岛号和驱逐舰静海号结成双舰编队返航,其他的则继续在这片海域搜索,伪装并麻痹美国佬和日本小鬼子。这个行动给美日联合舰队造成了一点假象,并拖住了他们大约一个多小时,导致他们彻底失去了青岛号的位置。
这次闹剧在两个小时后结束,帝国海军首先撤离,分批前往威克岛或者关岛。而美日舰队则在疑惑不解之后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肯定是被骗了,于是他们也在与后方通信后开始回撤横须贺港。接下来就是外交部门的口水官司了,与军方再无关系。
对于第一次的降落物,几国军方都有猜测,但不约而同的认为那个东西肯定沉到了太平洋海底,所以到底是什么也就无关紧要了。他们的注意力都被第二次降落物吸引过去,接下来的外交和媒体口水大战更是精彩连连,没人再关心那个东西的下落。
事件解决的同时,刘锦鹏已经和叶铃抵达了洪湖市。
他们从江城出发,沿着省道前进,经汉阳到簰洲。长江在这里有一个几型拐弯,虽然不如河套那么大,但这块地方的土地也是相当肥沃的。十多年前的长江流域大洪水期间这里曾经有一次泄洪,造成了一大片堰塞湖,经过这片湖泊就到了新滩。
从新滩继续前进,经过许多相似的景色,田地、丘陵和湖泊,以及左侧若隐若现的长江,他们就抵达了乌林镇。这个镇非常有名,还是因为《三国演义》的缘故,火烧赤壁那场戏里,乌林可是重要场景。乌林镇隔江而望,就是赤壁镇,那边有个赤壁战场古遗迹,就是上次柳媚想看的东西。从乌林往西南开十多公里,就到了洪湖市。
洪湖市以前叫做沔阳,立宪后才改称洪湖。从洪湖到埋葬了叶东来的小港镇还要一段距离,不过从江城出发的时候就是中午过了,加上一路上因为观光需要而开的并不快,所以抵达洪湖时,天色已经擦黑。
刘锦鹏开着彗星,叶铃坐在副驾驶位上,她今天打扮的更嫩了,顶着齐刘海和柔顺的长发,头上还有个猫耳发夹,上身是宽大肥胖的黑白套头衫,下身则是蓝灰色紧身弹力裤,脚上蹬着一双粉红色低跟浅口鞋。套头衫的袖子很长,叶铃可以把手藏在袖子里,然后两手拢在下巴下面,抿着嘴巴扮可爱。
不过再可爱也得吃饭,肚子咕咕叫的时候可爱也没用,叶铃现在就想找家饭店吃点东西,然后再决定是开夜车赶到小港还是就在这里过夜。洪湖市几年前还是县城,所以基础设施比江城要差的太多,市政宾馆也像是个大点的招待所,其他的宾馆酒店都比较一般,最多就是相当于四星级的水平。
吃饭就很多选择了,洪湖市这里最出名的还是当地的特产,莲藕和鱼,鱼米之乡嘛。这次出门刘锦鹏就跟叶铃说好了,两人不求豪华,只要方便舒服就行。所以他们随便找了一家看起来比较干净,客人很多的店,看门口的牌子停车进去吃饭还有优惠。
刘锦鹏和叶铃只有两个人,叶铃本人战斗力比较差,所以只点了荷叶蒸肉、剁椒鱼头、水煮鱼片、田鸡拜寿和一盆腌菜炒饭,刘锦鹏也没打算喝酒,他还得开车呢。荷叶蒸肉顾名思义,剁椒鱼头和水煮鱼片都有点辣,田鸡拜寿则是六只田鸡围绕中间那个酱汁小碗的一道噱头菜,倒是腌菜炒饭很好吃,叶铃都吃了两碗。
吃完饭刘锦鹏看看天色已晚,而且听天气预报似乎晚上还要下雨,干脆就在这边找家旅社住。他这次也是抠门,放着什么市政宾馆、苍龙大酒店之类的不住,却专门找了个七星快捷酒店住下。这种店一般都是背包客或者驴客住的,再不就是小公司的商务人员,不过叶铃也不计较,倒是还乐呵呵的。
PS:新书名叫《黑蔷薇传奇》,估计百度上可能还没来得及收录,哈哈……
第六百五十六章 扫墓
虽然是快捷酒店,但是该有的东西它都有,两张单人床、床头柜、衣帽架、洗手间、空调、电视和电话,让人惊喜的是房间里还有免费WIFI,但那个速度实在是慢的让人头顶冒烟。整理完个人卫生,刘锦鹏给家里打了报平安电话,然后上床关灯睡觉。
叶铃虽然盖着薄被,但是她根本没有睡意,反而跟刘锦鹏开起了夜谈会。她没有其他姑娘那么多的心思,不,应该说她的心思并不少,但却和其他姑娘不在一个纬度上。她饶有兴趣的问起刘锦鹏的计划和打算,这一点与其他姑娘一样,但却只是因为单纯的好奇。
刘锦鹏也谈起他以前当单身驴客时的一些经历,比如他曾经一个人徒步走了七十多公里,途中没有遇到一个人,只能啃干粮喝冷水,到最后连干粮也没了,只好挖野菜吃。幸好这种经历就那么一次,而从此之后,对于各种突发情况,他就能够坦然接受了。
两人说着话,慢慢都有点困意上涌,首先是叶铃不再说话,刘锦鹏说了几句得不到回应,抬头看看对面,她已经半张开嘴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天气开始好转,昨天下了半宿的小雨,地面上还是湿漉漉的,但好在不影响出行。早上在街边吃早点,叶铃吃不惯当地的面食,吃了一口就不吃了,于是又给她买了白粥和咸菜,她不吃的东西刘锦鹏只好消灭掉。
今天要从洪湖市出发前往小港镇,小港镇是洪湖边上的一个小镇。兼有江南小镇的秀丽婉约和北方小镇的粗犷风格。小港镇距离市区并不远,只有十四公里,沿着新修的柏油路要不了多久就到了。
叶东来就埋葬在小港镇东北方的丘陵公墓里,这里是附近能找到的最好的公墓了。叶家在明朝中期就举族从北方迁移到湖广定居,大概是为了逃避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又或者是为了逃避兵役,再不就是为了避免被土匪和官兵反复搜刮。总之,叶家举族迁移到了湖广,用了大约一百年的时间来扩张自己家的田地。
但是到了叶东来的祖父那一辈,从田地里捞食明显开始比不上进厂做工。而且租赁种地的佃户也越来越少。时局逼迫叶家进行变革。叶东来的父亲就是第一批去外国留学的叶家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