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刘老呢!原本辞别了东家之后,他就可以全然不管这铺子里的一应事务,赋闲在家逍遥自在。只是他还不敢放心让文定全权处理这朝奉的大小事务,也跟了过来,再带文定熟悉一段日子,权且当作是教徒弟了。
“老章呀!你这算盘打的可真是精呀!往日人说你长了颗八面莹澈心,我还不大在意,这回真就算是领教到了。”方才坐下来,燕老板便开始揶揄起章传福来。
章传福反讥道:“是什么又让我们燕大老板发出如此感慨呀!行舟兄别是又再惦记我们荷包里那点少的可怜的散碎银子吧!”
同座之人无不轻笑起来。
燕行舟不急不缓的道:“看看、看看,你这客栈开的,不开则已,一开则断了三家的财路。又是货仓,又是客栈,又是酒楼的,你可是雄心不小呀!”
“谈,行舟兄,何来断人财路一说。”章传福辩白道:“这偌大的汉口,客栈不下十数间,酒楼少说也得数十间,至于大大小小的货仓嘛更是不下百间。就是如此,往往还有人抱怨拥挤的很,这么大的场面,谁家也不敢说能独自整个的吃下。老弟我只是开了间小小的客栈,小小的酒楼,再加上间小小的货仓而已,放在哪个行当里都是微不足道的·再说了……”
章传福歇了口气,继续道:“无论哪个行当,若是只此一家,别无他号,这市面也不会热闹起来,各地的商贾也不会慕名前来。老弟我这么一参合进来,将市面搅红火了,岂不是对大家都有利吗?”
如今的汉口,不愁客源,不愁买卖,略显不足的就是地域狭小,年年都在不停的填河造镇,可总就是赶不上商家们发展的脚步。
“是呀!”燕行舟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笑道:“章老弟的这三间买卖,放在哪个行当里都不算顶大的,可是能将这三个联在一起的,满这汉口镇的去访访,除了你这一家之外,就再别无分号了吧!”
这也是让章传福颇为自得的,正是这个出奇制胜的点子,让客栈打开张之后生意就源源不断,大有盖过那些旧客栈的势头。
“不仅是如此。”一位姓苏的老板说道:“竟然还让章老板请到了这么一位出色的大师傅,连醉仙楼的冯老板都开始抱怨,说是章老板抢了他不少的生意,呵呵。”
章传福辩解道:“哪里,哪里,小冯那人就是爱说几句玩笑,他那醉仙楼的生意,何时曾减弱了一分半分。我请的这位康厨师,厨艺嘛倒还过的去,可是与小冯他那纪浮云大师傅比起来,还是显得稚嫩许多。”
说起这小康师傅,年岁不大,也就是二十七八岁的光景,倒还与醉仙楼的纪师傅颇有些渊源。当日章传福盘下这座客栈,后面又加盖了仓库,这些都没什么为难之处,只要出钱便行。就是这厨子不好找,总不能去别家相熟的酒楼挖过来吧!这聘请厨师的差事,最后还是交付给了文定。
文定虽说是当铺里的人,与这客栈没多大干系,可毕竟是东家用熟了的伙计,使起来也比新人来得顺手,所以这源生客栈从筹备到开张,许多事章传福都是让文定来操持。
东家既然将差事委给了他,文定自然也得是想辙,想来想去,也惟有向自己的那位纪世叔求援。
可巧了,当文定求到纪师傅门上时,正好有个师侄也从他处而来,拜托纪师傅给谋个落脚的酒楼,做厨子糊口,两好合一好,便将这个小康师傅介绍给了文定。细说起来,文定与小康师傅也算得上是世交,传授康师傅手艺的那位厨子,不但是纪浮云的同门师弟,也是文定父亲的师弟,有文定在那看着,纪浮云也算是放心了。
这康师傅是个祖籍孝感的厨子,平时也不大与人搭话,也不大上街,没事就喜欢在厨下待着,做出来的菜色简直使人垂涎欲滴。虽然在火侯上还不及纪师傅那么熟练,可人就是喜新厌旧的,汉口的商人们吃惯了纪厨子做出来的菜色,就会不自觉的想换换口味。
如今这店里的生意,有一半都是被康师傅的手艺给吸引来的,东家对他也是十分的满意众人笑话过后,章传福又禁不住的问道:“对了,沈老板呢!最近老没看见他,你们知道他这一向又再忙活些什么呀?”
一位周姓老板反问道:“哪个沈老板呀?”
这圈子里头个个都是老板,光只是通个姓氏,还真不大好认出人来。
“就是丰恒盐行的沈老板嘛!与我们燕老板一向也是亲密的很呀!这客栈开张那会还经常来光顾,怎么最近一段日子总是没瞧见他?别是章某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让他埋怨了不成?”
“咳,章老弟说的是老沈呀!”燕老板)恍)然(网)大悟,接着又颇有些感慨的道:“他如今可是无暇来此与我等消遣咯。”
“如何?难不成他老兄只顾着忙大买卖,都无暇与我们这些老朋友会上一会了?”
“哪里呀!”苏老板为章传福解释道:“章老板还不知道吧!沈老板近些日子遇上麻烦了,正为银子的事忙的焦头烂额呢!”
丰恒盐行的沈老板,在文定随东家第二次踏上汉口当日就曾遇见过。那次还是在醉仙楼,他们几位富甲一方的大老板给东家接风洗尘,还正巧碰上纪世叔,与浙江来的丁三刀丁厨子比试厨艺。
之后的几年里,文定也曾在各种场合遇见过沈老板几回,在文定的印象里,沈老板是那种花钱如流水般的阔绰商人,一个晚上为粉头购置的首饰都不下几百两,就像那些不是他自己的钱似的,他如何还会为钱犯愁?
这件事显然也让东家大惑不解,有些不太相信的道:“不至于吧!老沈是家大业大,一年的盐款下来,可抵得上我们十几年的,怎么会反倒为银子犯起愁呢?”
燕行舟惋惜道:“可不就是因为家大业大,才有眼前这等困境吗?若不是往日里他大手大脚惯了,以他赚下的银子,纵然是全家老小躺着吃喝,几辈子也决计是花不完的。”
文定奇怪的问道:“那,那沈家不是还有每年的买卖进项嘛?”
这几年盐商的阔绰,让文定是大开了一番眼界,可不论他们怎么花,这一年到头还是进的多,出的少。
“这,文定你就是有所不知了。”燕老板娓娓说道:“若是在前几年,不论如何,老沈也从来没为钱犯过愁。然而,近几年的生意是大不如前了,可那一大摊子跟他混饭吃的伙计,还要照旧支领工钱,这上上下下的打点又不能短少分毫,再加上他自己的挥霍无度,可不就变成如今这番田地了吗?”
“老沈的生意大不如前了?这是怎的说起?旁的买卖也就罢了,他那盐行的买卖能坏到哪里去?”
百姓们少点吃,少点穿的,对付对付也就过去了,可若是菜饭里少了盐,不但是浑身乏力,还会得上大脖子病,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卖盐的买卖,自然不会差到哪去,可是老沈的丰恒盐行可就是江河日下了。”
“这都要怪那些山西老妪!”苏老板突然愤慨的道:“不是他们进来胡搅,沈老板哪里会弄的这般狼狈。
近几年,汉口镇涌入了大量来自九州各地的商人,其中来自三晋之地的商人尤为居多。
三晋人喜欢吃面,一日三餐都短少不得,什么剔尖、擦面、拨面、猫儿朵、河捞、拉面、刀削面、拨鱼、揪片、炝锅面、醮面片、拷栳栳、转面、翡翠面、蛋黄面、浇肉面、打卤面、三和面、鸳鸯面等等等等,若细说起来,真是可以让人目瞪口呆。
三晋的商人将生意做往了神州各地,也将三晋这些种类繁多的面食带到了各地。
不知是因为南北饮食习惯的差异,又或是那些山西工匠、商人们平日里的用度较为节俭,让习惯了出手阔绰的商贾们产生了误解,仿佛三晋商人便皆是带有小气的习性。
第二章三晋商人
桌上几位老板与文定也都是长来长往了,是以与他们的交谈,文定自也是不必拘谨。
“有何干系?干系大了。”苏老板言道:“他们一来,不但抢走了沈老板大量的盐引,还多方截走了客源,打击他的买卖,让他如今是苦不堪言。”
“会有这等事?沈老板可是我们荆楚之地最大的盐商,有道是强龙不压地头蛇,怎的就如此一败涂地。”章传福心中泛起疑云阵阵。
这几位之中也就是燕行舟颇为知道内情,既然大伙都说开了,他也不必有所保留,道:“要说沈老板盐行的买卖兴旺,就是因为朝廷二十几年前烦布的折色兑银之法,而如今这窘境也全是因为此法。”
原来,我大明盐政自开国以来,实行的乃是开中之法。之所以实行开中之法,便是因为北方边界上鞑靼人的不断侵扰,所以朝廷不得不常年驻重兵于边塞之上。
驻守重兵自然免不了钱粮的花消,太祖于当地推行的屯田之策虽然亦能补给,可那苦寒之地微薄的产出,对于庞大的驻军而言,不足尚多。然而若是由朝廷出面运粮补给,那花在路上的耗费,比起粮草本身则要大去了数倍不止,是以便有了开中之法。
开中之法,便是开中盐课,例该召商,以备边储之意。商人只要将粮食等军用之物运到边境仓库,当地的官员在确认收到之后,便会向商人们发放贩运食盐的盐引,商人可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去支取白盐,再转到朝廷规定的地域之内销售所得之盐,以获取利润这样一来,既可免去了朝廷的负担,又带活了边塞贸易,更让许多闲置百姓找到了谋生之路。太祖出身民间,越发洞悉民间的疾苦,此计乃正是太祖的上上之策。
利益虽丰,然而一路的辛苦,沿途的寂乏亦不是常人能以忍受。能在此法中获利的,往往都是比邻京都的三晋百姓。
人多地薄的山西境内,百姓们纵使是在大丰之年,也不能由祖上传下的黄土地上挣回全家老小一年的口粮。所以这开中之法一经推广之后,三晋男儿便纷纷辞别父母妻儿,走西口,上边塞,出外谋生。
时晋人曾有言:“计春挟轻资牵车走四方者,十室九空。”其规模之巨,可见一斑。
盐课丰硕的回报,也确实让他们这些满原本是一穷二白的山西汉子赚进了大笔大笔的银子。然而纵使再高明的律法,也必须经由无数凡人之手,方才得以施行。
起先的许多年里,此法倒是得以大力推行,实实乃是起到了富国强民之功效。可过了百年的岁月后,却在层层官吏的私心之下积重难返,最终这原本与朝廷,与边防,与三晋百姓大大有利的开中之法,也不得不加以废除。
随之换来的便是折色兑银之法,运去边塞的米粮不再换成盐引,而是直接兑换为银钱,盐引则由官府出售给各地的盐商。这样一来,盐引一物不再是三晋商人的专属,而他们辛苦运去的米粮,换来的仅仅只是些许的银子罢了,此法一出,让三晋商人损失惨重。
有人失,必然也就会有人得。
如沈老板之类的两淮盐商便在短短的数年中,由原本的次级盐商,摆脱了三晋盐商的控制,由官府手中直接买到了盐引,霎时间风生水起,银子便像流水般装进了他们的口袋此事若是就此终结,也就不过只是此消彼长,时局异而人事改的旧谈。可是顽强的三晋商人却不肯就此罢休,虽然与两淮盐商相比,他们欠缺了地理的优势,可在折中之法推行了百多年后的今日,他们早就不是一贫如洗,只为了糊口而奔波四方的落魄百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