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对土地进行有计划的开发和流转,因此对于外来者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就算传统世族对密云的政策怀有戒心,但是也可以选择去刘虞或者公孙瓒的地界,从方志文以往的战史看,方志文的部队纪律相当的严厉,几乎没有扰民和抢掠的记录,当然,对外族另说。
于是,荀彧也将北上幽州作为一种备选在家族会议中提了出来,但是却被族中的老人一口否决了,这让荀彧也觉得很无奈,甚至觉得这些族老有些过于僵化固执了。
商量来商量去,时间不知不觉的就溜走了,眼看着董卓的部队已经取下阳翟,离颖阴不远了,族人无奈之下,干脆作出了一个各散东西的决定,也算是荀氏族人的一次大规模的开枝散叶,虽然这个决定有些令人伤感,但是从策略上来说,也没有什么不对。
这个结果让荀彧很郁闷,想不到方志文一个外人,居然对荀氏的最终决定一语成谶,这让自诩聪明的荀彧有些不甘,对于整天笑呵呵、幸灾乐祸的跟在自己身边的甄翔,荀彧更是有种想用脚底板亲近他脸颊的冲动。
荀彧的家中并不很富裕,并非世族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家资万贯的,世族只是在某种程度上的互济互助,并非是均贫富,事实上世族内部也存在着争斗,想要在世族中混的好,一个自然是拼爹了,另一个就是要有出息。
荀彧的父亲荀绲胆小,因为害怕当时不可一世的宦官,为荀彧求娶了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由此也能知道荀绲在荀氏的地位如何了。
现在荀彧还在求学阶段,或者说刚刚出来混社会,略有薄名但是没有实权没有地位,至于哥哥虽然在冀州韩馥手下任职,但是也不过是一个掾吏而已,所以荀彧一家在族中享受的待遇也不过是不愁温饱而已。
于是,在荀彧忙着在族中奔走呼号的时候,甄翔凭借着朴实无华的性格,很快就与荀彧的家人拉近了关系。
对于这个自称是荀彧保镖的武将,开始的时候荀彧的家人还是有很大的戒心的,当然,这跟荀彧的交代有关系,但是很快,甄翔那朴实简单的性格就赢得了荀彧家人的接纳,或许,方志文将这个任务交给甄翔本来就是这种打算吧。
其中与甄翔比较对脾气的就是荀彧的三哥荀衍,荀衍为人爽利,最是看不惯蝇营狗苟的事情,因此对族中的事情不大上心,一心读书种地,对于天下大事,荀衍自认不如小弟,如今小弟认为颍川非是善地,想来也是不错的。
于是荀衍也开始琢磨这到底将家搬去哪里,比起年幼就到阳翟求学,之后又到京城游学的弟弟,荀衍对族中的具体事情更加的了解,自然知道族人恐怕不会被弟弟说动举族搬迁。只不过他见到弟弟这么热心积极,也不去打击弟弟的热情,让荀彧自己去瞎忙乎,而他自己则开始收集消息,认真的考虑未来自家的出路。
在聪明的荀衍眼里,甄翔的本性实在是太容易看穿了,而甄翔这个性子确实也容易与荀衍产生共鸣,当明白了甄翔的身份和目的之后,荀衍倒是很认真的向甄翔打听了密云的事情。
荀衍聪明得很,询问的技巧也够用,很快就从甄翔的嘴里大致的得到了密云的情况,再跟自己获得的消息互相印证之下,荀衍倒是更倾向于去密云,而不是去四弟所在的邺城。
原因在于几方面,一方面,密云的安全性似乎更强,虽然密云的气候好像更寒冷,不过这不重要,在密云建城之后,除了开始的时候跟胡族打过一仗之后,密云几乎从来没有遭遇战事,而从密云周围的地形看,二级城市的密云可以说固若金汤,再说现在密云周围也找不到敌手,刘虞与方志文的实力对比差距很大,现在方志文又拿下了渔阳,密云成为了腹地,安全性绝对有保障。
另一方面,密云的政策很适合外来户迁居,密云没有顽固的地方势力打压,一来是密云政策使然,另一个原因则是密云是新兴势力,再加上密云对迁居者有安家措施,这对并不是很富裕的荀衍一家来说,是很重要的。
最重要的一点,方志文能派自己的亲军统领,还是小舅子亲自来给荀彧做护卫,可想而知方志文对荀彧的看重,从甄翔的嘴里,荀衍听到了田丰、崔林等人的事迹,自然明白了方志文对荀彧的想法,有了主上的重视,荀彧在密云很可能会一飞冲天,那么荀家自然也就成了密云的望族,这肯定比在韩馥手下不死不活的荀湛要好。
如果能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的话,会发现韩馥与方志文相比,其实是多有不足的,方志文白手兴家,凭空打造了一个巨大的势力集团,在幽州几无敌手,而韩馥只是一个守成者,何况现在还四面临敌,所以,在荀彧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荀衍已经倒向了密云。
荀衍一倒向密云,荀彧家中的气氛立刻就慢慢的转向了,甄翔在荀彧家中也变得受欢迎了,荀衍的儿子荀绍读书之余整天就跟着甄翔,骑马开弓似乎想要文武兼修。
当荀彧最终失望的得到家族四散东西的决定之后,落寞的回到家中准备与家人商量何去何从之时,才骇然惊觉,家里的亲人已经不知不觉都被甄翔给收买了,荀彧看着甄翔乐呵呵的笑脸,简直有种无地自容的感觉。
被方志文看穿了荀氏的不团结也就罢了,现在又无端端的被自己认为一根筋的甄翔给耍了,荀彧真是郁闷的不行,这个故事教育荀彧,不能小瞧了任何人,否则是会吃亏的,吃大亏的!
于是乎,最近一段时间上窜下跳的荀彧蔫了,不得不顺从于所有家庭成员的最终决定,就连他自己才一岁多的儿子也喜欢甄翔,叫嚷着要跟甄翔去密云,去滑雪橇堆雪人,荀彧只好老实的打包行李,在甄翔的护送下一路南下,由淮南上船,一路东流到海,再换乘了更大的海船,在一支规模相当大的水军舰队的护送下到达唐山港上岸。
之后换上马车,一路上浩浩荡荡的到了密云,果然如同甄翔所说的一样,密云是一个繁华而又充满的活力的地方。
安顿下了家之后,荀衍荀彧两兄弟就开始了各自的考察之行,从西林学宫开始,一直到郑乡学宫,从林西城一直到清河口港,这两兄弟仔仔细细的将密云的根底给翻了一遍,对传言颇多的密云体系也有了一个比较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四月初,在幽州奔波了一圈的两兄弟回到了密云城,得到荀彧两兄弟回家的消息,方志文立刻前来拜访了,现在方志文的地盘又大了,正好就有荀氏兄弟送上门来,本来只是打着荀彧一个人的主意的,没成想还买一送一,捎带了一个荀衍,方志文自然是喜出望外的。
荀衍也是被孔融盛赞的颖阴英才,方志文自然是知道了,这次的拜访,方志文打定了主意要将两兄弟一起征辟,甚至连官职方志文都已经想好了。
看着在一边傻笑的夫君,太史昭蓉也不由得摇头轻笑。
第691章 荀彧的选择
荀彧家的人口不少,所以宅子是几个连续的宅邸连在一起的,看上去有些大家高门的味道,不过,荀氏还是很低调的,门口很朴实,只是将宅门略微加宽了而已,跟周围的那些富户相比,一点也不出彩。
给方志文带路的仆役在前,甄翔紧跟着走第二,方志文和两位夫人跟在最后。
看着甄翔与荀家人热络的样子,方志文不由得觉得的有些好笑,也不知道甄翔这个粗汉是如何赢得荀家的高看的。
按照古老的规矩,甄姜和太史昭蓉被迎进了后宅,由荀彧和荀衍的夫人负责款待,而方志文则被迎进前厅,由荀彧和荀衍作陪。
方志文与荀衍是第一次见面,荀衍个子挺高的,人有些瘦削,眼睛清亮,带着褐色的方巾,身上的直裾也是褐色的,留着一撮漂亮的山羊胡,看人的时候眼神很坚定执着,说话声音中正,笑起来很爽快,方志文对荀衍的爽直性子很喜欢,双方的观感倒是都不错,寒暄了一番之后,大家入座坐定。
方志文笑眯眯的开口:“两位都是英才,我就不说虚的了,听说两位到密云转了一圈,想必对密云的方方面面也有所了解,不知道休若、文若对密云有何看法呢?”
荀彧和荀衍对视了一眼,荀衍示意荀彧来回答,荀彧清了清嗓子正色道:“方大人,密云宜居!这点是不容置疑的,当初大人所言无差。虽然在下年龄不大,见识也不多,但是就我本人的认知,在大汉境内似密云这般繁荣而又充满了活力的城市似乎鲜见,而且,居于密云的居民似乎都很喜欢自己的城池,这点很重要,这说明这个城市有着高度的凝聚力。”
方志文微笑着点头,赞扬的话人人爱听,方志文也不例外,特别是赞扬密云的话方志文更喜欢听,但是这些话听多了就没有新意了,因此,方志文的表现很平淡。
“在下也曾去西林学宫和郑乡学宫拜访名师,由此对密云政体的核心也有所认识,我观大人之意,于大政,大人有意于行契约制度,依法治政,以德化育,因材施用,尤重监督,于民生,则行宽政,低税负少徭役,限制土地流转,鼓励经商务工。”
荀彧几句话就将密云的底细说得明明白白,不愧是政治八阶的牛人,而且从荀彧的语气看,荀彧对密云的政策是持肯定态度的,不管荀彧出身如何,荀彧本人不是那些目光短浅的世族,他知道世族的长存不在于压制新兴世族的崛起,而在于世族自身内部的发展提高上,所以,他更能从全局出发来看待问题,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出身和立场。
这点让方志文非常的满意和惊喜,心里更加确定了要重用荀彧的想法。
另一边,荀衍也在频频的点头,从神情上看,荀衍似乎比荀彧更激进一些,对密云的政策已经不是肯定而是支持,而且是相当的支持,荀衍比荀彧更贴近生活,所以对中下层民众的生活状态更加了解,也知道世族不受控制发展的恶果,对世族的自律和自我完善一直有着担忧,而在密云,荀衍觉得找到了世族继续健康发展的方向,所以,荀衍显得比荀彧更加的热切。
“文若所言精准,密云所走的方向确实如此,密云的政策目标,是一个能健康的上升和下降的相对公平的生存环境,能者上,庸者下,劳者存,惰则亡,在行政体系上更注重事前约法和事后监督追责,在经济上,尽量简化税赋,减少不必要的负担,当然,这仅仅是一个目标,想要实现还有很多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总是一个努力的方向。”
方志文随意的侃侃而谈,像是跟朋友交流,而没有一点居高临下的意思,这让荀氏兄弟的感觉很好。
“那么,在下就有一个问题了,如果大人的施政顺利,周边的安全形势也没有大的变化,将来人口会越来越多,其实在密云现在已经有这个问题了,一些对收入有更高追求的人已经离开密云前往渔阳、乐浪甚至……辽东!”
“呵呵,果然瞒不过文若的眼睛,辽东和玄菟很快就会划入密云一系的管辖之下,这点不久之后就会公开,确实也会有措施鼓励大家向这两个地方迁移。”
荀彧点了点头,一点也不感到奇怪,公孙瓒南下辽东空虚,显然,辽东不是到了方志文手里就是到了刘虞手里,而刘虞与方志文的实力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的。
“那么,在下的问题来了,俗话说,不谋一世者,不足谋一时。大人既然知道随着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必然越来越紧张,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