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女?意义?”我感觉自己的理解力有些跟不上自己的耳朵了。
德罗兰教授停止了手里的搅动,对我解释道:
“神女就是上帝之女,而我们的组织所以存在就是为了保护上帝之女,为此我们不惜杀戮更不惜牺牲自己,所以才称之为上帝武装。”
我越听越是糊涂,可能因为我从小到大一直受的是正统的教育,对西方的宗教,特别是上帝、耶稣的种种信仰问题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所以当德罗兰教授以传教士讲经布道般的言语阐述时,我确实颇费了些功夫才弄明白是怎么回事。
沙漠的夜本是了然无趣,有足够的时间供我们挥霍,所以老教授一番引经据典,讲的格外详细。
根据德罗兰教授的讲述,所谓的上帝武装绝不单单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强力的地下组织。本来这些秘密我必须永远烂在心底的,但随着伊诺儿的离去,这个组织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后来他们的长老团拜访我并从我这里得到真相后,便让所有的成员都隐居起来,所掌握的科技也被封存了,同时组织也不再接受新的成员。他们决定要让这个纵横数个世纪的古老组织从此消散在风中。
当我决定要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之前曾征询过几位长老的意见,他们并不介意,让历史知道他们曾经存在过未尝不是一件幸事,但要求我对其中的某些事和人要略作变通,以免有人垂涎于他们掌握的科技,惹来麻烦。
回过头继续说上帝武装,根据当时与德罗兰教授的交谈,除了答应长老团必须保留的,我进行了一番整理:
上帝武装这个组织最早可以追溯到1900多年前,据说自从耶稣离世之后他就开始存在了,他们的任务就是保护上帝之女,至于他们如何知道伊诺儿是上帝之女那就只有最早的上帝武装成员才会知晓的,而上千年的时间足以让很多秘密被历史的车轮碾为尘埃,其中自然也包括这一条。但唯一不变的是世代相传的对古堡主人也就是伊诺儿的责任。
其实所谓的保护,更准确的讲应该是类似于王、杨两家的追随。不管称谓是上帝之女还是神女,必然具有凡人所不及的能力或称之为神力,所以千百年来,伊诺儿并未遇到什么真正的危 3ǔ。cōm险,而上帝武装也只是帮助处理一下古堡的凡间俗务,不如说防偷防盗。毕竟身为神女,很多人类社会的事情是不屑于做、不方便做的,更不会与什么人为敌,所以上帝武装鲜有用武之地,但仍然执著的以守护古堡和古堡主人为己任,兢兢业业,世世代代。其中不乏像达芬奇那样的天纵奇才,更有权倾天下的帝王将相。
其实,上帝武装的称谓也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变而来的,最早被称为诺斯缇会,由于他们尊崇女圣,守护神女,因此与教廷有些格格不入,他们的组织便一直活跃在暗中,所以几百年之后,他们自称为隐修会。
之后隐修会的身影在历史的长河里曾经两次浮现过。一次是著名的圣殿骑士团,骑士团的首任大团长惠更斯便是隐修会的成员,在他的努力和隐修会暗地支持下,组成了富可敌国、赫赫威名的圣殿骑士团,之后圣殿骑士团中的核心精锐更组成了隐修会的对外组织“圣山教团”,而隐藏在暗中的势力被称为“奥尔姆斯”。
后来,圣殿骑士团背离了它成立的初衷,特别是它传承到最后一任大团长后,彻底沦落到贪财背义、狂妄自大的地步。所以当时的国王菲利普四世得到隐修会长老团的默许后,在教廷的支持下抹除了圣殿骑士团的编制,但隐修会真正的势力“奥尔姆斯”却未曾伤筋动骨,甚至于“圣山教团”中信仰坚定而又未曾同流合污的圣殿骑士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被分散到了葡萄牙和苏格兰国王罗伯特的麾下。
自此之后,隐修会不再涉足世俗的权力争斗,专心于自己的信仰和职责。但一个个意外让隐修会第二次浮出了水面。
事件源于骑士团撤编600多年后的1956年,一位曾隶属于隐修会的老人突然亡故。按照隐修会的规定,成员逝世前就会立下遗嘱,嘱托其家人将自己的遗物统统烧毁,之后还会有隐修会的专门人员负责对其文档的二次清查和销毁工作,凡牵涉到组织的所有文件或记录都会被彻底的清理。
事情恰恰就出在老人唯一的侄子身上,他在烧毁老人遗物的时候,在熊熊的火光里依稀看到一本已经被烧着的笔记上出现了圣殿骑士团的名字,圣骑士的宝藏早已经是妇孺皆知,所以这家伙财迷心窍以为得到了宝贝,急忙把烧得残缺不全的笔记抢救出来,而隐修会的专员开始却并不知道此事。
但毕竟那是一本少了半拉的笔记,这家伙凭借仅有的残余部分加上自己的想象,杜撰了一个冒牌的隐修会,因为他居所附近有一座小山丘,所以便以山为名,取名为某山隐修会。不仅如此,为了发掘笔记的的秘密更为了找到子虚乌有的宝藏,他又联络了三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了探宝四人众。
更甚者他们还特意去政府内政部注了册,自封了会长、副会长以及秘书长甚至还有一个财务主管。这么大张旗鼓的目的据说是为了万一别人找到宝藏,而又有证据证明属于隐修会的时候,他们便可以欺世盗名,坐收渔翁之利,毕竟他们是注了册的!
为了彰显某山隐修会的真实性,他们在残缺笔记的基础上进行了杜撰和再加工,特别是把一些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如牛顿、雨果等都牵扯进来,借以证明隐修会的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终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组织体系和架构。
尽管四个人并不知道隐修会的本来面目,但这一通有鼻子有眼的恶搞却让隐修会的大名喧嚣尘上,引起了无数的猜测,更成为众多神秘主义分子参研的对象,很长一段时间变成虚构和纪实文学爆炒的热点。
最后这个某山隐修会被揭开了本来面目,但同时却让隐修会成为了“恶搞”和“不名誉”的代名词。于是真正的隐修会便有了今天的称谓“上帝武装”---为上帝后裔战斗的力量。
正如德罗兰教授所说的那样,由信仰之力而凝聚成的组织确实比王、杨两家世代传承的感恩之心要更加持久也更有爆发力,延续上千年仍然有像贾克蒙这样的年轻人一代又一代的人追随。
当时我听完德罗兰教授的一番讲述,顿时惊叹不已,怪不得像陈浮那种身份的人对这个组织也用神秘来形容,数千年的底蕴与积累从某种程度上讲,即便是政府也无法与其匹敌。
一想到陈浮、想到古堡中的谈话,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既然上帝武装是古堡守护者,那他们怎么会有组织的参与到考古中来?说他们是专程为了保护我就太抬举我了,因为在我之前,他们就已经在从事科考了,否则也不会发现那枚硬币,还寄给了斯特劳斯教授。
等德罗兰教授花了很长一段时间介绍完他们的组织,我理清了思路之后,便提出了我的质疑:
“教授,我很好奇,你们作为上帝武装的成员怎么会从事不相干的考古工作呢”
“我们虽然忠诚于共同的信仰,但作为一个社会人,都有着自己身份、地位和工作,所以有人从事考古也很正常。但有一点你却理解错了,考古与上帝武装不是不相干,而是关系和责任都十分重大!”德罗兰教授炯炯的目光透过篝火投向远方。
我当时一愣,听意思似乎考古对上帝武装有着特殊的意义,难道老教授这么说是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突出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教授又不像那种浅薄的人。
好在教授做了解释,他说:“我们的组织上千年来在守护神女的同时私下里还进行着另外一项任务,寻找圣杯。”
“圣杯?”我重复了一下教授说得这个词,一下子就明白了,很显然所谓的圣杯肯定是件古物,寻找古物自然是要以考古学家为主了。
教授接口道“不错,根据古老的传承,上帝在离开凡尘时曾留下一个圣杯,此事在很多典籍中都有记载,但圣杯究竟代表什么却众说纷纭,有的说是财富,有的说是知识,也有的说装着救赎之泪,而根据我们的传承记载,圣杯中装着的乃是一卷圣书,末日救赎之书”
“末日救赎?”我突然联想到王汉所说的玛雅历法的终结之日。
“不错,按照《圣经》启示录中记载,万能的主将对堕落地子民予以净化。而根据我们的传承推测,那圣书可能就是救赎之书,赎过往的罪孽,救万民于水火。古堡和神女的存在让我们对古老的传承一直深信不疑,所以无数个世纪以来,我们也一直在暗中寻找圣杯。”德罗兰教授回答说。
我真没想到德罗兰教授竟然引出《圣经》的典故来,让一向不曾细读的我不免有些头大。后来等我真正拜读的时候,发现上面的描述比我想象的要丰富的多。
当时的我环视一眼这夜色中的清冷大漠,感慨万千,没想到自己竟然在埃及遇到了神秘的古堡守护者还意外接触到宗教神秘的冰山一角。
“埃及?”我心里有些犯嘀咕。按道理讲,上帝武装的人不论是守护古堡还是寻找圣杯都不可能千里迢迢的跑到埃及,埃及既不是F国曾经的殖民地,大多数人信奉的也不是基督教而是伊斯兰教。他们怎么会跑到这样八杆子打不着的地方,特别是还为了一个女法老驻扎在了山脚下。
自从知道他们与伊诺儿的关系,我的心态放轻松不少。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想到了就问:
“教授,恕我直言,你们似乎对埃及很感兴趣,而且还不只来过一次。但我感觉埃及似乎跟你所说的两件事情都关联不大,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教授等贾克蒙把咖啡倒到杯中,端起一杯边向我示意边微笑的问我:
“你对《圣经》里的圣贤了解的如何?”
“很少,看过很多圣经故事,但回忆的时候很难记清名字,经常张冠李戴”我也端起杯子,感觉有些不好意思。
“如此说来,你会问这个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实我们并不是对埃及感兴趣,而是对埃及人感兴趣。”德罗兰教授所说完轻呷了一口咖啡。
我立刻就猜到所谓的埃及人应该就是那位女法老了,安营扎寨就是冲她来的。但结合教授问我的问题,似乎这位女法老与《圣经》中的人物还有些瓜葛,这倒是真颇有些意思。
“您说得是女王殿的主人,哈特谢普苏特?莫非她还与圣贤有关系?”我故意迎合教授的话,希望他能继续讲述下去。
“不错,根据《圣经》记载这位埃及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乃是犹太人先知摩西的养母;而摩西更差点成为埃及的法老。”
德罗兰教授一句话说完,便停下来直直的盯着我的眼睛,等着看我表情的风云变幻,当然我也不负众望,把惊讶的神情演绎到了极致。
假如真是如此,摩西成了埃及法老,只怕整个犹太民族历史甚至是世界历史都要改写。
“真有此事?”我赶紧追问;没想到老教授博古通今,讲出一段并不为国人所熟知的典故来,老人回答说
“不错,《圣经》中,犹太先知亚伯拉罕4000年前从伊拉克的两河流域长途跋涉到地中海边的迦南定居,部落因遭旱灾而去埃及避难,在埃及过了400多年安定的农牧生活,逐渐变得人多势众。再结合历史纪录,古埃及那段时期曾被外族统治了150年,希克索人其实就是犹太人。后来阿摩斯法老公元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