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耿精灵好笑地揉了揉参娃的脸,这严肃的表情还真不适合卖萌,不过她很受用,参娃这样子是很少见的,以前可是摆着一副老学究、装深沉的样子呢。
“好啦,知道你委屈,我让小金和夭红侍候一下你这个皇孙。”
小金和夭红同时勾勾嘴角,耸耸肩表示不介意,他们很乐意侍候参娃,这也是尽本份嘛。只是参娃听了猛的摇头,往耿精灵的怀里缩了缩,连连说不要,我有奶娘和丫环侍候就好了。让夭红和小金侍候他,他还消受不起,心脏难心负荷。小金和夭红都是一类妖,邪恶与鬼狠混合的,鬼的狠呢。
见了参娃如此,耿精灵和夭红、小金大笑,参娃真是越来越可爱了。参娃囧了囧,从耿精灵的怀里站了起来,揉了揉脸恢复了他一贯严肃的表情,道:“以后富灵阿和瑚图玲阿还有灵主的衣服我包了,你们两个的自理。”他才不要管夭红和小金的。
既然参娃都这么说了,耿精灵也不介意,撒手让参娃表现。参娃绝对是个贤惠持家的好男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长大了不知道要迷倒多少女子了。
第四百六十一章 阿吉外任(二更)
“姑爸爸,你要好好照顾自己,我会想你的。”阿吉带着奇德里曼云过来向耿精灵告别,眼里带着淡淡的不舍,不过想到以后的路,他的眼神又坚定了些。
“别担心姑爸爸,姑爸爸会好好的。只是你,既然扛下了水军的重任,就要好好去做,大清的未来你功不可没。”耿精灵拍拍阿吉的肩,若阿吉真是把水军给训练出色了,以后大清哪会怕别的国家的侵略了。
其实考了武状元后,阿吉是可以留在京城的,可是阿吉想了一下,和耿精荣、耿精卫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到江浙一带去训练水师。大清的骑射功夫是不错,可若是水上之战还是弱的很,若真发现海上之战,那可不堪设想。自上一次去了广州同戴绎一起见了大清的水军,阿吉心里便有了这个决定了,所以得到胤禛的认可之后,阿吉便让康熙请旨了。
康熙的军事重点并不在海上,而是蒙古、西藏、准葛尔、俄国那一带的边界。于他来讲,海上要打过来并不容易,可陆地上的,就很危险。但康熙也不可能疏忽了水军的训练,做了五十几年的帝王了,康熙看问题也不会目光短浅,有时候还是要防患于未然。
康熙目前也不知道怎么安排阿吉,耿精卫在宫里的表现不错,康熙有心提拔耿精卫做御前侍卫,但阿吉同是耿府的嫡脉,康熙是不可能也把阿吉放到宫里的。所以阿吉的安排,定是不可能入宫的,只能在京城或者外放。现在阿吉请旨了。康熙也就同意了让阿吉到江浙一带协助总督训练水师,也把水军的训练重任交给阿吉。
对于耿府的嫡脉,康熙还是很看重的,不论耿精荣和耿精卫到耿旭吉。都是非常的优秀。同意了阿吉离京外任之后,没多久,耿精卫也被提拔上来成了御前侍卫。
康熙的这一举动。又让朝中一番的猜测,可是康熙还是对十四最好。十四虽然没有太子之位,虽然康熙没有说十四是未来的储君,可行动上就让人猜测是。
送走了阿吉和曼云,耿精灵心里感概不已,男儿终是要展翅高飞的,精卫在她的陪伴下成才了。阿吉也在她的眼皮底下成长了。见到自己的兄弟还有侄子都有好的前途,耿精灵也由衷地为他们高兴,对于阿吉申请外任也是很支持的。大清这么大这么的广阔,没必要都局限于京城这四角之地了,外面的天空也一样的灿烂多姿。
想到精卫现在。耿精灵轻轻叹口气,精卫的性子较为的粗犷豪放,适合外面的世界。他从小就想当个将军,在边疆保家卫国,可现在就为了她,为了胤禛,耐着自己的性子留在宫里。
可以说精卫能被康熙提拔成御前侍卫也下了很大的努力,接近康熙的身边就是伴君如伴虎,但是不接近康熙的身边怎么能拿到第一手的资料呢。何况康熙身边并不只有康熙自己的人。而是什么派系的都有,争斗也不少。
耿精灵曾劝过精卫,让他申请外任,可是他却很固执地留下来。她也知道现在夺嫡的重要时刻,康熙虽然不服老,可是也抵不过岁月的流逝。如今皇宫中后宫、朝里朝外的。哪个不关注着康熙的动静的,而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储君的问题,那可是关系到了他们家族的自身利益的。康熙年迈,众人都想火眼睛睛地看出谁是下一任的帝王,然后努力的抱大腿。
看不出来的,只得捧他们认为最得利的人上位,这是件很冒险的事,需要下很大的赌注。赌赢了,他们就得益了,家族就很有希望。赌输了,就很危险,失败是一个人的事,就怕一个弄不好,家族都跟着遭殃。
嫁给胤禛,耿府都站在胤禛的身后,不管他们是不是支持着胤禛,但外人都会这么认为的,何况他们也只有全力的支持胤禛上位。只有胤禛上位了,对他们才是最有利的,对耿府才保障。如果这一世,康熙真的定十四即位,或者让胤禩反了,耿精灵都不会干看着的。虽然她对皇宫并不感兴趣,可不代表会让十四还有胤禩骑在她的头上去了,而且不管谁上位,耿精灵并不觉得雍王府会好的。
所以不管如何,到了最后一刻,她全力帮着胤禛。不然雍王府、她或者胤禛、耿府甚至弘策、富灵阿、瑚图玲阿他们都不会好到哪去,而且她并不敢保证新帝到时候会不会把富灵阿和瑚图玲阿送到蒙古去。与其到时候被动挨打,那还不如主动出击,就是以后到了后宫里,耿精灵也不怕。
而这一次阿吉外放,耿精卫成了御前侍卫,还是让雍王府的后院起波澜。不管是钮钴録氏还是李氏对于耿精灵都更为的警惕和防备,虽然耿府这边上位了,对雍王府是有利的,可对耿精灵更为有利,却也让她们不安。
正院里,那拉我静静地深思着,并没有让人打扰她。她每天都给自己一些思考的时间来理清一些事情,可是她想了很多了,却也没有想出头绪来,耿府的事情也让她越来越觉得棘手了,她并没有想到耿府成长的这般的快。
虽然李府那里也成长着,钮钴録氏一族也不甘示弱,可那拉氏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很大的压力,而现在耿府虽然人丁少,但在朝中的耿精荣、耿精卫、耿旭吉都得到了康熙的重视还有委于的重任。
陈嬷嬷从这时候进来了,见到那拉氏安静的闭目也知道自己的主子是在想事情了,陈嬷嬷心下叹口气。她很心疼自己的主子,这后院的几个侧福晋都不是省油的灯,让主子压力太大了。
“福晋,别想太多了,伤神。”陈嬷嬷劝道。
“我没事,只是觉得很多的事情都超出了预计的范围了,也许是我太自信了。”那拉氏淡淡地道,虽然弘晖活着,可她的压力却越来越大了。
“福晋是指耿府的事吧,奴婢也不懂,但是耿府再怎么样,也比不上那拉府。老爷可是朝中的一品大员,那拉氏一族的人员在朝中也是举足轻重的,虽然没有其它家族这般的张扬,但也不会有人敢惹了。”对于这一点,陈嬷嬷是最自豪的,那拉氏一族在她心里就是很强大的存在。
那拉氏听了陈嬷嬷这般说,心情微好,是啊,她虽然没有什么兄弟帮衬着,可只要她的阿玛活着,她这边就不会受任何的影响。而且若是胤禛上位,她母仪天下,那拉氏一族也会站在她这边。现在想来,那拉氏一族的凝聚力还是不够,下一次族长之选,那拉氏觉得自己的阿玛有必要去拿下族长这个位置。
费扬古是那拉氏的阿玛,只是为人很低调,这也是康熙看中的一点。而且费扬古对那拉氏的额娘宗世格格爱新觉罗氏的感情还算是专一的,而且爱新觉罗氏也很有手段,并没有给费扬古纳妾,对费扬古的后院也控制的紧。那拉氏一族对此是有很大的意见,只是却拿着爱新觉罗氏没办法,而且费扬古也挺着自己的妻子。
而在费扬古当年跟康熙一起征战准葛尔时,受了重伤,失去了生育的能力,这也让爱新觉罗氏扛住了那拉氏一族的压力。在大清无子便是罪过,如果正室没办法生育儿子,又阻止纳妾的话,那会被夫家所不容,而且夫家也可以以七出之罪休弃的。
那拉氏心里很羡慕着自己的额娘,因为额娘有阿玛这么爱自己的丈夫,而她嫁入皇家后,这样的感情于她来说是奢望的。她没郭络罗氏的勇气,也做不到郭络罗氏那般,更何况,郭络罗氏还不是一样得接受弘旺和张氏的存在。
只是没有子嗣,想要当族长还是行不通的,现在那拉氏一族就是想把子嗣过继到费扬古的名下。那拉氏对于是排斥的,她并不喜欢自己的阿玛和额娘有个养子,她不想自己有个关系不亲的弟弟。而且那拉氏并不敢保证着这个弟弟不是白眼狼,她们三口之家,那拉氏并不喜欢外人的介入。可是没有子嗣,这个族长之位还是很难拿下。
可是就算心里不愿,想到以后弘晖的皇位之争,那拉氏忍了忍,决定从那拉氏一族挑选最优秀最有前途的人过继过来。想了一下,那拉氏让陈嬷嬷准备好纸笔,写了一封家信,细细地看过之后,待笔墨干了才折叠放入信封里装了起来。
“嬷嬷,就麻烦你走一趟,亲手把这封信交给阿玛。”那拉氏把信交给了陈嬷嬷。
“福晋放心吧,老奴一定会把信完好的交到老爷手上的。”陈嬷嬷会意,解下了衣服,把信藏在衣服的袖臂处,向那拉氏福了福身后,便离开了。
耿精灵刚刚好精神力关注着正院的动向,对那拉氏和陈嬷嬷的互动并没有表示什么,看来那拉氏很快有义弟了。
第四百六十二章 建言
那拉府上因着过继问题僵着,李府上也因着前途之事意见不一,与耿府不一样,李府是走文人路线的雍正小老婆。李府从李氏的祖辈开始就都出文人,李府也是世代的书香世家,包括李氏的阿玛还有叔伯甚至自己的兄弟都是文人一派的。
虽然李氏也让自己的兄长和弟弟学武,但李家是重文轻武的,所以学武在李氏并不被待见的。在朝中也是一样,文官对武官也是轻视的,觉得学武之人粗鄙野蛮。
虽然大清是文武并重,满人入关也是靠武力夺取天下,而康熙即位后,虽然也很重武,但康熙更重文。
李家代代出文官,包括李氏的弟弟李文峰现在是十六公主的额附,可也是文官类的。只是李氏却想让自己的兄长和弟弟出京,一是想让李府出一个将军,也为着以后打仗做准备。文官虽然得到康熙的重用,而且前途一片光明,可是真的要打仗了,还是武官出头。
李氏并不是觉得李府都是文官不好,而是觉得既然兄长和弟弟都会武,那就可以做保家卫国一类的事。这以后,还有准葛尔的战争,还有海上之战,李氏都觉得自己的家人有必要去插一脚。
她一直都有考虑的,哪知道李府重文轻武,后面就算了,可是现在见到耿精卫成了康熙的御前侍卫,耿旭吉到江浙一带训练水师去了,李氏觉得这正是她想要做的。
可是,李府并不配合她,在李府。虽然李氏从小受宠,可是关系到前途和李府命运的事,李府并不会听李氏的话。
特别是文人都带着清高,所以李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