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多TXT好书,敬请登录www。。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Chapter_1
毕淑敏环游世界见闻录:蓝色天堂
连续的航海,海如同一本又一本打开的书。深夜,走上甲板,突如其来有一种想跳入海中的冲动。我不恐慌,但是好奇。刚开始以为只是我个人的幻觉,后来问了好些人,居然都有这样的时刻。想啊想,终于明白。我们的生命是来自海洋的,在每一个细胞里,都储存着对于海洋的眷恋和记忆。在某些特定场合,它魔咒一般复活,押解我们的身心如人质…回到远古。黄昏黎明时分,在海中央看海,大海苍天,只有你一人夹在其中,天人合一之感,醍醐灌顶。船是一种特殊的载体,当它蹒跚大海之腹,远离陆地,自身比例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放眼四野,围绕眼帘的都是圆滑到无可挑剔的海平线,凡俗的世界早已悄然遁没。
第1节:自序 天堂的颜色(1)
自序天堂的颜色
我不相信有地狱。
可我确知有天堂。
天堂和地狱好像是一对正反义的词组,按说你相信这一个存在,就不能否定那一个的存在,否定就是自相矛盾。
先来说地狱吧。地狱是一番怎样的景豼?
大文豪但丁在《神曲》中描述的地狱,是一个硕大无朋的漏斗。它从地表到地心口径逐渐缩小,越深表明灵魂的罪恶越重。一路坠落着扑到了地心,便抵达漏斗顶端,那是魔王撒旦的巢穴。若有幸从魔王的尾巴上爬过地心,另一面则是炼狱。炼狱像一座高山,灵魂可在攀爬中洗涤罪恶。山分七层,每上升一层就会消弭一种罪过,攀到山顶便升入天堂。天堂之途也非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一共分为九层。越往上爬你的灵魂就越高尚。如果你翻越了九重天,就进入了真正的天堂。
在东方,佛教的地狱共有无间、大阿鼻、四角、飞刀、火箭、夹山、通枪、铁车、铁床、铁牛、铁衣、千刃、铁驴、烊铜、抱柱、流火、锉首、烧脚、啖眼、铁丸等等类别。中国道教的地狱则分为十八层,并以某人生前所犯罪行的轻重,来决定他下到地狱的哪一层和他受罪时间的长短。每层地狱比之前一层地狱,增苦二十倍加上增时一倍。到了第十八层地狱,苦楚的烈度已无法形容,时间也达到了极致,再无走出地狱之可能了。
在一本讲述旅行和天堂的书籍里,讲述地狱实在是煞风景的事情。但不知地狱之苦,又如何能体察到天堂的温煦呢?
天堂到底是什么样子?我问一些人,天堂里最应该有什么?
有人说,应该一尘不染。有人说,应该没有悲伤。
有人说,应该有黄金砌成的街市和碧玉打造的围墙。
有人说,应该人来人往,想吃什么就有什么,牛奶遍地乐声环绕,安全舒适。
有人说,当然要有天使。就是那些面如满月长着翅膀拎着一口袋羽箭的胖胖婴孩们。然而天堂不是幼儿园,不可能只有未成年人,一定还有如花的少女和如山的男生吧?少女和男子总要长大,总有婚配和新的天使出生,然后夫妻们慢慢变老,成了慈祥和蔼的老人吧?
我想,天堂里一定绿草茵茵,有不老的翠树和长香的花,有鲜活的动物和莺歌燕舞的禽鸟。有丰腴的面点和流淌的蜂蜜。空气毫无疑问是新鲜的,疾病毫无疑问是没有的。华美的建筑反射温润的微芒……
其实,天堂和地狱,骨子里是人世间诸般影像的加剧或是放大,并无特别的不可思议之处。在这种种想象和描述的背后,潜伏着来自心理学上称之为〃行为主义〃流派的淡淡身影。那学说的基础理论是相信以惩罚和奖励,会训练并约束人们的行为,久而久之成了习惯,就能惩恶扬善,达致天下太平。地狱天堂说的理论基础,和这一流派有异曲同工之妙。遗憾的是在现实世界里,地狱的恫吓力量,总流于纸上谈兵的虚妄;天堂的恩赏嘉奖,又有画饼充饥之嫌。亡命之徒连现世的法律都置若罔闻,又哪会忌惮地狱里遥遥无期的惩罚!
第2节:自序 天堂的颜色(2)
所以,我不相信地狱。但是我相信天堂,我所笃信的天堂,它不在天上,只在尘世。
人间本该就是天堂。
2008年,我自费买了一张船票,出发环绕地球一周。那艘名为〃和平号〃的船,5月14日自日本横滨进入太平洋,一路向西,9月4日返回出发港,在蔚蓝大海上昼夜兼程5万多公里,途经了几十个国家,共计114天。由于一些原因,我没能完整地走完这一圈,这个圆画得不够完整。
好在最壮观的景色我已饱览,最险恶的风暴我已穿越,最艰苦的航程我已一寸寸挪过,最苍凉的海天一色我一分分领略……生命中有了这样一次荡涤身心的旅行,当我垂垂老矣行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据说人的一生会电光石火地闪现,浓缩成一部微电影,我势必回忆它,然后浮出若隐若现的欢颜。
如果天堂有颜色,它是什么色泽的呢?红色固然令人兴奋,但每天都是红彤彤艳光四照,好像喧嚣吵闹了些。橙黄?温暖,丰收,诱人食欲,但总觉明黄给人以威权的压力;带着赤色调的橙,又有一种危险即将靠近的绷紧。青绿自然是好的,生机勃勃饱含汁液,给人以成长的期望和生命的韧性。但城市里绿色稀薄,旷野和雨林中,大片绿色遭砍伐和焚烧,雪山、沙漠也没有绿色的踪影,现在的绿色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唔,还有紫色。据说这是一种高贵的颜色,我却正因了它的高贵,而疏离了它。我期盼天堂不要有拒人千里的矜持,而是平易近人的
蔼然。
便只剩下蓝色了。蓝色是这个星球上最广泛最汹涌澎湃的颜色,它博大精深,无处不在。它负载着所有的生命,乾坤挪移生生不息。它酿造着所有的文明,丰功伟业乐此不疲。所幸截止今日,它还没有被人类的贪婪彻底污染,尚保持着宇宙洪荒时的洁净和丰饶。
我把这本书定名叫〃蓝色天堂〃。天堂并不遥远,天堂就在你我指尖。天堂是可以建设,也是可以毁坏的,就看我们如何面对人类的未来。
我把这一路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出来,不一定正确,但都是真情实感。希望你能读它一页或几页,说句玩笑话,那你就赚到了。蹈海翻江这一趟,我用了100多天,你只需用几个小时。我买那张船票,花费了半生的积蓄。你花几十块钱,就可以沿着海路,听素颜的地球在悄声述说。
第3节:前言 海中央(1)
海中央
连续的航海,海如同一本又一本打开的书。深夜,走上甲板,突如其来有一种想跳入海中的冲动。我不恐慌,但是好奇。刚开始以为只是我个人的幻觉,后来问了好些人,居然都有这样的时刻。想啊想,终于明白。我们的生命是来自海洋的,在每一个细胞里,都储存着对于海洋的眷恋和记忆。在某些特定场合,它魔咒一般复活,押解我们的身心如人质…回到远古。
黄昏黎明时分,在海中央看海,大海苍天,只有你一人夹在其中,天人合一之感,醍醐灌顶。船是一种特殊的载体,当它蹒跚大海之腹,远离陆地,自身比例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放眼四野,围绕眼帘的都是圆滑到无可挑剔的海平线,凡俗的世界早已悄然遁没。
所有曾经的烦恼,芜杂的人际关系,不堪回首的悲苦,还有层出不穷的愿望,都像被船桨切断的海草,漂浮而去。只有让人灵魂出窍的蔚蓝色,由于深达几千米的摞叠,化作了近乎黑色的铁幕,襁褓一样包裹着生灵孤寂的肉体和灵魂。
当什么都不存在的时候,有一种关于存在的思维,就会活跃。
夜幕下的海,纯净剔透的黑与蓝,天幕是银光烁烁的星。你只想爬上星辰,将尖锐的星芒直抵掌心,感受那种冰凉的刺痛。任何认为星辰是不可以爬上去的常识,都是谬说。你无比孤独,而且绝望地发现,它是不能战胜的。
人生真是太渺小了,和时间相比,和夜色相比,和海洋相比……哪怕是一朵浪花,也比人更长久。它永不疲倦地涌动着,没有死,也没有生。或者说它们无时无刻不在死亡之中,也无时无刻不在襁褓当中。你不能说一朵浪花死了,就像你不能说一朵浪花是在何处诞生。
必先确立了人生的虚无,然后才能确立人生的意义啊。
你想知道什么是彻头彻尾的虚无吗?你想死心塌地灰心丧气吗?你想就此归去,把人生来一个总结,有一个新的开始吗?你想从此不惧死亼?兴致勃勃地走到人生的终点吗?如果你的回答是:是。那我向你推荐一个地方,可以帮助你解决上述的问题,那就是…海洋深处。当然了,我这个深处,说的不是大海的底层,那不是我们寻常人等去得了的地方。深处,是海的胸膛之上,在渺无人烟的苍茫波涛之内,思索。
是的,波涛之内,而不是波涛之上。有人说:我常常到海边去散步,看到过海的各种表情。比如海上日出,比如海的朝霞晚霞,比如海上的暴风雨,比如海上各式各样的船……的确,这都是海,可都不是我说的海。这是海之表层,不是海之脏腑。
法国17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帕斯卡尔,曾将人定义为:〃无穷大和无穷小之间的一个中项。〃不。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帕斯卡尔,这一次说错了。没有中项。人只是无穷小,海洋是无穷大,风暴是无穷大。
没有任何表情的海,自在博大,放任不羁。你从那里领受生命大道若简的意义。作为一个巨大的偶然,我们降生人间。我们所能具有的唯一能量,就是有目的地向着一个既定的方向前进。这个方向,在哪里呢?
第4节:前言 海中央(2)
在航行上,辽阔水面尽收眼底,澎湃海浪不停肆虐,你无可逃遁地得出一个答案。海洋上,人会变得极其单纯,完全丧失了思索的能力。并不是悲哀,海洋以它的无与伦比的壮阔,已经给出了答案,不必我们这些渺小的生灵再来费劲地思考了。
一朵浪花,要是离开了海洋,片刻之间就会萎缩。时间之短,我相信任何一种陆地上的短命花卉,都会比它开的长久。太阳会晒干它,烈风会吹飞它,鱼会把它吞入腹中,云会把它吸走,雾会把它裹挟而去。雨会把它当作自己阵营遗失的一滴,蚌会把它摩挲成珍珠的雏形。人会把它当作坠落的眼泪,咸而且苦……
一朵浪花,让自己永不枯萎的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汇入一个丰饶的集体中。很多浪花聚集在一起,成就波峰浪谷,托起巨轮,掀起风暴。可以永不止息地歌唱,可以没有开端也没有结尾地走来走去,可以在1000次毁灭后获得1001次重生。
人的生命也是一样的。就其个体来说,多么惨淡啊!连一朵浪花也比不上。浪花们互相紧密连接着,你无法将一朵浪花和另外一朵浪花相分离,它们从本质上密不可分。它们先天的属性,使它们从不孤独。但是,人却不行。人有皮肤,在皮肤之里,是自我的界限,在皮肤之外,是他人和自然的范围。人必须有意识地走出自己的皮肤之外,和同伴找到精神上的依存关系。这种依存,不单单是互相帮助,而是本质上使自己一生不再渺小不再脆弱的唯一法宝。
这种连接,有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名字,叫作关系。关系分为很多种,疏离和密切是最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