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原表面唯唯,心里当然不以为然,一团和气混日子谁不会呢,乱世将临,怎可没有敢为天下先的锐气,如果连董祖常这种人我都要忍让的话那我还能做得了什么事?
王提学又询问了张原的学业,王提学也是治《春秋》的名家,问了张原关于《春秋》的经义,对张原的回答很满意,说道:“好生读书,明年四月我来考你,莫要懈怠。”
张原在南屏山居然草堂求学直至十月二十五,钟太监派去松江买米的两艘官船也回来了,张原便向黄汝亨先生辞行,说了母亲寿诞必须赶回去,黄汝亨道:“汝母寿诞你当然要回去,这是你的孝道,若觉得此间读书还有进益,明年再来。”
张原道:“明年学生与大兄张宗子一起来听先生教诲。”
拜别了寓庸先生,张原又与居然草堂的同学一一道别,邀请同学有暇去山阴作客,黄汝亨门下的诸生对张原印象极佳,张原才华过人,却又毫无骄气,待人热情,从宗翼善之事来看张原也很乐于助人,这样的人值得一交。
次日一早,张原、穆真真、武陵主仆三人乘那两艘运米的织造署官船回山阴,秦民屏带着两个土兵一齐跟去,秦民屏是特意留在这里等着为张原母亲祝寿的,钟太监也送了一份寿礼让张原带回去,钟太监在杭州织造署前后五年,还从没给哪位官员的父母祝过寿,可见张原在他心目中的份量,张原对上了他心思,他是真把张原当作信得过的朋友了——
十月二十七日午后,两艘船四千石米运到山阴县西兴运河码头,在码头雇了二十辆大车、五十个挑夫将米运到县城北边的阳和义仓,阳和义仓分甲、乙二仓,甲仓已于上月底建成,可储粮七千石,在张原去杭州之前,阳和义仓已经募到了近五千石粮,但已借贷一空,现在有钟太监捐助的四千石粮充实其中,阳和义仓算是能维持下去了,希望明年收成好一些,借出去的米粮能够收回,义仓借出去的米粮不计息,只收本,初步估计义仓每年得新增三千两银子才能维持正常运作,因为借出去的米粮肯定会有一部分由于种种原因收不回来,还有两个社副柳秀才和鲁云鹏以及看管义仓的仓丁要支付一定的钱粮,不然的话也不可能长年无偿为义仓做事——
张原一回山阴,先领着秦民屏拜见了母亲,便去西张北院见族叔祖张汝霖,有些事必须向族叔祖禀明,张汝霖对张原在杭州的事基本上都知晓,张原能得焦竑赏识当然是一件大好事,但与董玄宰结怨似不可化解了,张汝霖倒也没责怪张原什么,只是叮嘱张原好好准备明年的道试,这段时间莫再外出,在家闭门读书——
说起义仓之事,张汝霖对张原能向钟太监劝募四千石粮很惊奇,细问经过,喜道:“我原担心你与钟太监交往不利于你日后仕进,但你能引导钟太监做善事,还让焦状元写碑记,将不利影响暗暗化解,颇显手段,这实在让叔祖欣慰。”
张原在北院陪族叔祖用了晚饭,辞出时正遇大兄张岱,张岱脸有病容,时闻微咳,一问才知张岱上月痰疾复发,近日才好了一些,张岱自幼多病,十二岁以前都在外祖母家寄养。
听张原说起焦竑在南屏山讲学之事,张岱大呼可惜,对张原成了状元门生极是羡慕。
张萼听说张原回来了,赶来相见,听张岱和张原说明年要一道去杭州、去南京求学,张萼便道:“你们都去了,我岂不闷死,我也纳个监与你们一起去吧。”
张岱笑道:“纳粟入监易遭人歧视讥讽,三弟不怕吗?”
张萼道:“怕什么,作得两篇歪八股就敢歧视我,我定教训得他服服帖帖。”
第三卷 未游沧海早知名
第一百九十四章 洛阳纸贵
后园临投醪河的三楹木楼已漆过两道桐油,一应日用器物基本置办齐全,小楼朴素,不事雕饰,其中的床、几、桌、椅、屏帏、灯具等器物也都以素朴实用为上,楼前河畔,植有绯桃、白桃、碧桃、绿萼、腊梅,阶前檐下,栽种秋海棠、虞美人、剪红罗、玉簪花、虎耳草,这样一年四季都能看到青枝绿叶和绽放的花朵——
张原从三拱石桥上走过来,看着小楼靠左一楹有灯光,有人影映在窗棂上,便快步走到楼下,大声问:“楼上是谁?”秦民屏并没有住在他家,而是住在十字街酒楼,说是带来的土兵粗蛮,不敢打扰。
一个高挑硕美的身影很快出现在楼廊上,那堕民少女探头下望,应道:“少爷,是婢子在整理房间。”
张原“哦”的一声,在回山阴的船上,张原说要搬到后园小楼来住,这样会客见友也方便,现在他已不是童子,十六岁应当算是成年人了——
“吱呀”一声后园木门开了,兔亭跳出来说:“少爷,太太和大小姐让少爷一回来就去见她们,有话要问少爷呢。”
张原跟着兔亭走过后园,经穿堂至内院见母亲和姐姐,先前匆匆,又有秦民屏在边上,没来得及与母亲和姐姐多说话就去见族叔祖了——
张若曦蹙眉道:“小原,今日都二十七了,你姐夫怎么还没到啊?”
张原上月中旬写信回家说了抓到陈明押解回青浦的事,当时张若曦很高兴,对母亲说小原真有本事,这下子帮了青浦陆氏的大忙了,但直至今日也未见夫君陆韬到来,又开始担心了,陆韬是说好了要来山阴给岳母祝寿的——
张原安慰道:“姐姐不用担心,姐夫估计也就是这两天要到了。”
事情就是这么巧,张原话音刚落,就听到小石头在楼下天井边叫:“太太,大小姐,履纯少爷、履洁少爷的爹爹来了。”
张若曦大喜,一下子站起身来,就听到隔室的履纯、履洁大呼小叫道:“爹爹来了吗,我要见爹爹,我不睡觉。”
“我更不睡,我更要见爹爹。”
已经是戌末时分,天冷就睡得早,周妈和两个婢女已经给小兄弟二人脱了衣服在哄他们睡觉,这时都爬起来了,哪还肯睡,迭声叫着:“爹爹,爹爹。”
张若曦过来让婢女给履纯、履洁穿衣服,她和弟弟张原先下楼去,来到前厅,就见陆韬在院中指挥脚夫将几只大箱子抬至厅堂上,夫妇相见,欣喜自不待言,跟着陆韬来山阴的陆大有、陆大川两个仆人上前向少奶奶和介子少爷见礼,张母吕氏和履纯、履洁也出来了,小兄弟二人半年多没见到爹爹了,欢叫着亲热无比——
翠姑和两个仆妇赶紧为陆韬主仆三人准备晚饭,一阵忙碌之后,前厅安静下来,陆韬随妻子张若曦进到内院,上南楼说话,说是本月十二从青浦启程的,路上半个月,一路都还顺利——
张若曦在灯下仔细端详夫君陆韬气色,见是消瘦了一些,心知这些日子夫君没少操心,问:“陆郎,那陈明的事如何处置了?”
陆韬迟疑了一下,笑道:“没事了,一切都好,这次多亏了介子,我爹爹也甚是感激,托我向介子道谢。”
张母吕氏欢喜道:“那就好,那就好,若曦一直牵挂着呢,自家人谢什么谢。”
又闲谈了一会儿,张母吕氏回房歇息,十月末的天气,尤其是夜里,已经很冷了,上了年纪的人不能久坐。
待母亲走后,张若曦这才问陆韬道:“陆郎,是不是还有麻烦的事?”
陆韬看着妻子张若曦和内弟张原,说了实话:“恶奴陈明是上月十六解送回青浦的,十八日开审,那恶奴挨了几十杖却就是不肯承认偷去了银两和田契,把过错推到我二弟养芳头上,到了二十日,松江知府行文把陈明解送到松江府审问,我和爹爹跟去华亭,吴推官开审了一次,那恶奴到了华亭,想必得了董氏的暗中撺掇,愈发嚣张,在堂上满口说我爹爹和二弟养芳的丑事,大抵捏造,那吴推官就说这样的主仆已恩断义绝,竟要我爹爹让陈明出籍,陈明将一家四口卖身银一百两交还给我陆氏,陈明作为家奴叛主,罚服苦役一年——陈明盗去的三千两银子和两百亩桑林的田契未追还,如何能这样结案,家父当然不肯接受,案子就又拖着了,我挂念着岳母大寿,就先赶来这边,案子最终结果如何,我也不知。”
张若曦恼道:“都抓到了陈明,竟还奈何不了他,华亭董氏一手遮天啊。”
陆韬道:“松江知府黄国鼎是董其昌门生,当然要包庇董氏,这次抓到了陈明,好歹那董氏不敢再来讨要那两百亩桑林了,我爹爹不同意结案,那吴推官也不能擅自判决,爹爹是有举人功名的,岂是任人拿捏的。”
张原一直默不作声,这时开口道:“陈明有董氏撑腰,推官不肯用重刑,他当然不肯招,现在就看此案到底怎么判,依我的估计,很有可能拖上几个月,就把陈明释放了。”
陆韬道:“岂有此理,欺人太甚。”心里却是担心事情真的会如此结局。
张若曦问弟弟:“小原你可有什么好办法?”
张原道:“董氏作恶并不是只此一回,董其昌从三十年前的清贫书生,到现在宅第如云、僮仆上万,这期间他的儿子、他的家奴仗着他的势欺男霸女、侵占民宅作了多少恶?这些最终都要算到他头上,这就是云栖寺莲池大师说的世间最作孽的就是甲科七篇出仕者,无论董其昌如何书画双绝,他都是罪魁祸首,多行不义必自毙,姐姐等着看好了。”
陆韬道:“我听华亭人说董其昌好房中术,其子和家奴时常向贫家小户买来貌美肤白的少女供其采战,戏鸿堂和抱珠阁蓄有幼婢数十,所以董其昌年近六十,身体矫健如少年。”
张若曦微嗔道:“说这些龌龊事做什么!”
张原笑道:“在董其昌看来,这些事根本不算作恶,买来的婢女就是应该由他处置的,这又不犯大明律。”话锋一转,问:“姐夫这次来打算接姐姐回去吗?”
陆韬道:“我母亲挂念着履纯、履洁呢,是要一起接回去。”
张原道:“天气寒冷,路上要半个多月,我怕姐姐和履纯、履洁承受不了颠簸和风寒,而且陈明案未了,陆氏举宅不宁,是不是待明年四、五月间我参加道试后再送姐姐他们回青浦?”
陆韬这一路来也觉得行路辛苦,迟疑了一下,问:“若曦你意下如何?”
张若曦有些犹豫,她想跟陆韬回青浦,又想多陪陪母亲,而且弟弟张原明年道试也是她极关心的事——
张原笑道:“姐姐别犹豫了,就明年再回去吧,这回就让姐夫在这里多陪你一些日子,你换上男装与姐夫去大善寺、龙山、叔祖的砎园游玩一番,散散心。”
陆韬笑了起来,说道:“若曦,那就这样吧,我在这里多待些日子,下月十五后再回去,明年初夏再来接你,那时天暖行路也愉快。”
夜深了,张原要回后园小楼歇息,陆韬跟下楼来,说道:“介子,你上回为杨石香选评的时文集子已经刻印出来了,杨石香让我带了十册送给你,还有他的一封信,知道我是为岳母祝寿,杨石香也备了一份寿礼让我带来。”
张原道:“石香兄真是太客气了,姐夫回青浦时帮我带一封信给他。”
来到前厅,陆韬打开一只箱子,取出那十册书,张原一看,靛蓝封皮,书名是《张介子选评松江时文百二十篇》,“张介子选评”五个字尤其大——
陆韬笑道:“原本书名是‘松江时文百二十篇’,边上有小字‘山阴张介子选评’,听说你打了董祖常,并拜在焦状元门下,杨石香立即改印封皮,把‘张介子选评’五个字放大了数倍,极其醒目了,我离开青浦时据说首印一千五百册就已销售一空,已在连夜加印,不然的话就被别的书社盗印了。”
张原大笑:“打了董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