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念了一段经,便见小福子跑了进来,道:“容妃娘娘来了。”
妙玉忙带了众人迎出去。刚到门口,便见数对太监宫女,有提炉的,有捧盘的,有撑伞的,一大队人马,肃立在门外。容妃的八宝黄金轿辇停在门口,容妃正扶了阿团的手下轿。便知容妃以示尊敬,在门外便下了轿,自己要走着进来。
董墨儿和蔡嬷嬷等人也赶来了,跪在地上迎接,口呼:“奴婢恭迎容妃娘娘!”小福子等人也都伏在地上。
妙玉和三个徒弟合十行礼,上前迎着。
容妃对妙玉微笑,伸手搭在妙玉的手上,一起沿着宽大的甬道往前走。忽地闻到一阵清香,循着香气看过去,却原来一树红梅,如霞似锦,开得特别精神。
容妃点头道:“原来是红梅花开了。我早先听说宁太妃娘娘便是喜欢红梅,说红梅是历经苦寒才显精神的。是以皇上在建这慈恩堂里便将长寿宫的红梅移栽了过来。”
妙玉道:“我俗家姓梅,所以我也极喜欢红梅的。当初在姑苏蟠香寺里便有漫山的红梅,后来到了京城,我还带了老梅树根呢。可这一入宫,却是不能再带进来了,我正有些懊恼呢,谁知这慈恩堂早已有了。”
容妃笑道:“说明你跟这慈恩堂也是有缘呢。既然宁太妃娘娘喜欢这梅花,今儿本宫来许愿,也没有什么好东西供奉,不如就借花献佛,用这梅花供奉了吧。”回头叫阿团,“你带个丫头剪一枝梅花来,插在瓶中,供在太妃娘娘的灵前吧。”
阿团答应一声,便吩咐小宫女去做这件事。如意从殿内画像前取了双耳白玉净瓶。装了水,拿到梅树前。阿团将剪下来的梅枝插在瓶中,先捧到容妃面前。
容妃细细端详了一番,赞道;“这梅花果然好看,更难得的是在这大冬天里还能开得这样娇艳。难怪太妃娘娘喜欢。蕴秀宫里只是牡丹玫瑰海棠什么的,到了冬天就没有花了。以后让他们也在蕴秀宫里种上几株红梅,这样冬天里也有花看。好吧,阿团,你替本宫将这花供到灵前吧。”
别的人也都候在殿前,容妃和阿团及妙玉师徒进了大殿。
妙玉便先取了线香。点着了,递给容妃。容妃接过来,来到宁太妃的画像前。将香插进香炉中,然后退回来,由阿团扶着,跪在蒲团上。
妙玉道:“娘娘有孕,不宜劳动。就不用行完大礼了。就在这里许过愿,便起来吧。后面我领了她们几个多替娘娘念几卷经便好了。”
容妃点点头,双手合十,闭上眼,嘴唇翕动,无声地说着自己的心愿。良久。才又在阿团的搀扶下起身。
容妃望着画像上太妃少年时巧笑嫣然的样子,不禁感慨道:“当初太妃娘娘是何等的美丽绝伦、风华绝代,如今却已飘渺逝去。不知所踪了。本宫这等人,还不知道以后会是怎么样呢。”
妙玉见容妃感慨,却是颓丧之语,忙拦道:“娘娘如今圣眷正隆,又有身孕。怎么能说这等悲观之语呢。娘娘不妨到殿外走走,看一看梅花。散一散心,这样才好。”
容妃点点头,由阿团扶着,移步出了大殿。到了院中,立着看了看天上的太阳,微笑道:“难得今日好天气。这么好的太阳,好久都没看到了。前些日子尽是下雪,阴沉着天,让人心里也怪不舒服的。”
妙玉道:“娘娘站了这些时候,就请到偏殿去坐坐,喝一口茶吧。”
容妃笑道:“早听说你的茶道很精妙,本宫还无缘得见。今日有空,正好尝一尝你的茶。只是这太阳这样好,晒着太阳倒也暖和,到屋里去倒觉冷浸浸的,不如就搬了椅子在这院子里坐了,看着这开得正艳的梅花,倒也是一桩乐事。”
旁边早有人听见了,忙去搬了椅子来,又有小宫女上前放了厚厚的锦褥。妙玉和阿团一起扶了容妃坐了。
吉祥和如意此时也早将妙玉的茶具准备齐全,又摆了一张大方几,将茶具都摆上。董墨儿安排宫女,端了几样精致点心果品,摆在容妃面前的小几上。
红泥炭炉的火正旺,水很快就烧开了。妙玉便在冬日的阳光下,在灿烂的梅花旁,又给容妃表演了一场至美至雅至柔的茶道。
容妃看得赏心悦目,不禁微笑道:“在你这里,喝茶倒不是喝茶了,是赏茶呢。看你这样讲究的泡茶方法,还不知道这茶的味道如何妙不可言呢。”
妙玉将壶里的茶水分注两杯,刚要端起来奉与容妃,却见院外跑进来一个小太监,气喘吁吁地道:“老夫人已经进宫了,已到了二道宫门了,还请娘娘早些回去。”
“呀!”容妃一下子站了起来,“早上皇上还派人来说,母亲要午后才进宫,不想这么快就来了。走吧,先回宫去。不然母亲先到了,倒让她等着。”又对妙玉道:“劳你忙了这半天,却没工夫喝了。改日吧。”
妙玉见容妃有事,不便多留,只得道:“改日定当好生招待娘娘喝茶。”
容妃笑着,由阿团扶着,往外走。妙玉等人也跟着送出去。
到了外面,容妃由阿团和妙玉小心扶着坐上轿辇,又对妙玉叮嘱道:“本宫有事先走了,你可得在灵前替本宫好好念几卷经,让太妃娘娘庇佑本宫平安生下小皇子。”
妙玉答应着。阿团在旁督促着,让抬辇的小太监们同时抬起,走稳。然后容妃的轿辇在众人的前呼后拥中缓缓离去了。
妙玉等人恭立着,送走了容妃一行人。
董墨儿和蔡嬷嬷等人送走容妃,跟妙玉交待几句,便回东院歇着去了。
妙玉自领了三个弟子进殿,重又做起法事来。
院里自有小福子小东子和吉祥如意等人一起收拾了。甄玉垚要帮着一起做,却被如意按着不许动,说别污了那身好看的衣服。
甄玉垚无法,只得在站在殿门外一边听着殿内妙玉等人的宣佛唱经声,一边晒着暖暖的太阳,欣赏着院里那几株娇艳的红梅。在这种情景下,她的心竟有此恍惚,不知不觉坐到旁边的石凳上,双手支在石几上,眼神迷离起来。
(八十九)梅树底下巧遇王爷 蕴秀宫中承蒙恩宠
不知过了多久,甄玉垚突然惊醒了,下巴差一点磕在石几上。原来她不知不觉间打了一个盹。
旁边传来一声轻笑声,甄玉垚这才惊觉到旁边站了一个人。她定睛看去,却见那人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男子,长相清秀,衣着华贵,只是面上有一丝戏谑的神情,眼神狡黠地看着她。
甄玉垚不知道他是谁,但也知道后宫内是不允许有别的男子进来的,心里疑惑,但见他明显有些笑话自己,不禁气恼地道:“你盯着我看什么?人家在这里晒晒太阳、打一打瞌睡不成啊。”
那少年笑道:“我也只是听说这里红梅开得好,便想着偷偷进来折一枝拿回去插在瓶中赏玩,却不料早有人守着呢。可看守的人却在这里打瞌睡,这梅花被人偷完了只怕还不知道呢。”
甄玉垚看一眼四周,只见院内早收拾干净,却没有一个人,想来吉祥如意等人将东西搬到后院去了,人都走了。可大殿里妙玉等人还在诵经。眼前无人,甄玉垚便也不顾忌什么,问那少年道:“你是谁?这个地方岂能是你随便跑来的?”
那少年满不在乎地道:“有什么不能来的?这不就是宁太妃娘娘的小佛堂吗?宁太妃生前可是很喜欢我的,我也喜欢她宫里的红梅,可如今长寿宫里的梅花都移到这里来了,害我折梅还要跑这老远的地方。”
“你认识宁太妃,想来也是懂规矩的,怎么能在这宫里随便跑呢。你究竟是什么人?”
那少年嘻嘻一笑,故作长叹道:“唉,枉我生于天地十几年了,连这宫里的人竟不知道还有我这一个人。不过这宫里,除了皇兄出入自由,然后就只有我了。”
甄玉垚思索了一下,才明白过来,原来这就是淳王爷了。
淳王爷何许人也?这件事也算是宫庭秘事了。
从前甄应嘉在京城为官时,因甄太太是诰命夫人,每年都要进宫请安两三次,跟宫里的一些老太妃常有交谈,也听说了宫里不少事。
甄玉垚早先听母亲提起过,先皇驾崩时,身边一个宫女已经有孕,后来生下一个遗腹子。宫女又因难产大出血一命呜呼了,留下孤零零一个孩子。当时因为给先皇守灵发丧,还有新皇登基等事,宫里忙乱,也没人来照顾这个孩子。幸得宁太妃一句话,让自己的一个小宫女留心照顾着,才不致让这孩子夭折。孩子一直跟着宫女太监们生活,也常得了一些先皇遗下的一些妃子们的照顾,偶尔也能得到宁太妃娘娘的关照,又由太后赐名为欧阳玺。
PS:
甄玉垚刚立下志愿;要献身救父;可如今却邂逅了俊俏的小王爷。以后还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继续关注哦。
89。梅树底下巧遇王爷 蕴秀宫中承蒙恩宠2
十二岁后,才由皇上给了封号,封为淳王爷,辟府另居。因为身份特殊,又是未成年的皇室王爷,所以便时常要进宫给一些老太妃请安,出入自由。皇帝因了宁太妃的嘱托,也并不十分拘束。
“奴婢拜见淳王爷!”甄玉垚蹲身行礼。
欧阳玺笑道:“看来你还有一些见识,还能知道本王爷的存在呢。咦,你自称奴婢,定是个宫女,只是你这一身装束却不大像宫女呢。穿着质地做工这么精致的衣服,不是女官就是皇兄的嫔妃。这倒是怎么回事呢?”
甄玉垚这才想起自己一直穿着一花送给自己的衣服,董墨儿送来的宫女服饰,她还一直没换呢。可是自己的确是宫女,若是这些不合规矩的举动被有心生事的人知道了,自己恐怕会有麻烦。所以她只得道:“奴婢是慈恩堂里主持的妹子,以前在别的宫里当过差,如今被皇上恩准与姐姐同住,在这里当差。原来的衣服破了,借了别人的衣服来穿,还没来得及换下来呢。还请王爷恕罪。”
“不用恕罪。你穿这个很好看!罪从何来?我看,这身衣服也只配穿在你身上,别的人穿上也是白白的糟践了。以后也应得多穿这些好看的衣服,也才配得上你的花容月貌呢。”
甄玉垚还从未听过别的男子的赞美,听了这些,心绪也不禁漾了一漾,低头红了脸。
欧阳玺一见甄玉垚脸带娇羞,低头不胜婉约的样子,心底的那根弦不知不觉被拨动,一时看得出了神,呆呆地站着。半晌,才想起问一句:“你叫什么名字?你姐姐也住在这里吗?她是做什么的?”
甄玉垚低头道:“我姐姐是这里的住持妙玉。虽然她不是我的亲姐姐,但对我很好。没有她。我如今还在浣衣局里受苦呢。”
“你在浣衣局当过差?你这样娇怯怯的身子,如何禁得起那地方的揉搓!该死!是哪一个不长眼不知怜香惜玉的奴才将你发到那一个地方受罪的?”
“王爷不用动气。奴婢的爹爹是钦差金陵体仁院总裁,奴婢当初是入了宫册的秀女,只因家父被人陷害入罪,成了罪臣之女,便降为宫女,只在丹霞宫里当差。后因得罪了淑贵妃,被赏了笞刑,发落到浣衣局。还是妙玉姐姐求了皇上开恩,才被释放出来。准了跟姐姐同住。”
“原来你是甄应嘉甄大人的千金。我就说嘛,一个普通的宫女,怎么会有这样的风度和气派呢。原来是大有来头的人物。甄小姐,你父亲的案子,如今正悬而未决呢,朝中两派也为此事争论不休,有人为你父亲鸣冤叫屈。也有人指责你父亲贪赃枉法,才致黄河决口,祸国殃民,真相如何,其实人人心里都如明镜似的,不过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