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任老却并没有乐观起来,但是他不愿意当着大家的面说出他的猜测,怕打击大家挖掘工作的积极性。但是他在私下里和叶蒙蒙说过,那个圆形的盗洞直径有1。15米,洞口直接开在封土层的顶部,随着洞内的填土一层层往地下清理时 ,发现盗洞的走向逐渐从东北往西南方向斜挖进去,有点儿拐弯,而且洞也越来越小。任老断定,这个盗墓贼的水平相当之高!恐怕还在他本人之上,他十分怀疑这个墓会不会被盗了。
叶蒙蒙安慰他道:“任老,这个墓这么大,而且也仅剩这一个盗洞了,即便被盗了一些东西,还是会有很多文物剩下来的,更何况,他还不一定能挖到墓里面去呢!”对此,叶蒙蒙完全不担心,非常有信息,马王堆里面怎么可能挖不到东西?那后世博物馆里面的那一堆堆文物又是从哪里来的?
任老只能点了点头,但是心情也并不见好,当然了,他怎么可能像叶蒙蒙一样笃定呢?不过他只是一人在心中默默郁闷,并没有将这种情绪透露出来,蔓延开去。
当那个圆形的盗洞挖到四五米深处时,淤土中发现了两枚“开元通宝”铜钱和一盏唐代长沙窑的碟形油灯,这个时候担忧的人不仅任老一个人了,大家都很郁闷,怀疑这个墓在唐代就已经被盗了,大家现在在做的是无用功。
民工们还好一些,毕竟他们是拿钱办事情的,不管墓里面能不能挖出东西来,他们挖一天的土就能拿一天的工钱,对他们而言能不能挖出东西来与他们关系不是很大。
但是那些满腔热情来做义工的学生们就不同啦!他们是怀着考古的热情来帮忙的,他们一心就想自己干的事情能有意义,能帮到国家,或者是能名留青史就更好了!总之他们不是在享受什么过程,他们要的就是一个结果!所以墓里面能不能挖出东西来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在盗洞里面发现了那些东西以后,学生们都有些受打击了,都消沉了起来,而且这种情绪有蔓延的趋势,大家干起活儿来都有点儿有心无力了。
这个时候任老按捺下自己心中的不安,笑着安抚大家,鼓励大家继续挖掘,并且把叶蒙蒙安慰他时说的那些理由告诉了大家,叶蒙蒙等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纷纷对大家鼓励,好不容易又让士气回升了一些。
但是事情并不见好转,在清理到*米深的地方,盗洞还是没有见底,反而在洞壁上发现了烟熏过的痕迹。
任老和工作人员们还是咬咬牙鼓励大家,但是这个时候任老的心里更是没有底了。
一直挖到12米深处时,任老才松了口气,这个盗洞终于见底了!这个盗洞非常非常的悬,几乎到了墓坑东壁内的老土上,只是挖斜了那么一点点,没有挖到墓室。
当任老宣布这一消息的时候,大家都沸腾了!一扫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低气压状态!
这个时候大家的干劲就足了,特别是那些容易被情绪左右的热血青年们,一个是盗洞见底了,墓室没有被盗,一个是发掘工作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马上就要挖到墓室了!这两个原因不断地刺激着大家的神经,大家的挖掘速度不断地加快了。
仿佛就要见到胜利的曙光了!
休息的时候,有民工和学生不住地围着叶老问:“为什么古人盗墓的时候,从上面往下挖了十多米深,却不再往下挖了呢?”
任老这个时候心情倍好,乐呵呵地告诉大家道:“一是这个墓坑掘得太深了,填土夯得很实,盗墓的人不好挖,而是当时盗墓的人技术不高明,把盗洞挖斜了!……”
叶蒙蒙在后面偷偷地笑了,但是不去打扰任老兴高采烈地讲话,她还记得那个时候任老忧心忡忡地对她说过:“可千万不敢小看古人的智慧啊!那个盗墓贼简直聪明至极!在唐代那种条件下都能准确地确定墓坑口,而且一直这么往下挖,连我自己都没有这个水平,我都无法像他那样准确地定位……我真怕这个古墓里面是空的啊!哎,你说,那么聪明的人做什么不好,为什么非得盗墓呢?可惜啊,可惜……”
第13章 来自叶卫东的信
第十三章
快要挖到墓室了,任老很激动,省博物馆的一众工作人员们也很激动,想着快点快点再快点!可是天公不作美,快要过年了,民工们不管怎么说都不愿意再挖了,要回家去过年,学生们也放假了,有的要回老家过年,有的想着假期里好好和朋友们出去玩一玩,放假了,学校也管不到学生什么了。。。。。。
虽然任老和省博物馆的一众人们的积极性有点儿受打击,但是他们也不会强人所难的,毕竟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事情,有钱没钱都要回家去过年的。
于是任老请示了候良主任以后,决定放假一周,省博物馆的人轮流值班,一人一天,守着工地,当然侯主任也派别人来支援,不可能只有一个人守着,但是省博物馆的人不在也不行,否则有个突发状况守着工地的人也不知道要怎么处理。
在任老的调教下,经过这么就的学习和实践,不光叶蒙蒙进步巨大,傅立业、楚玲玲、王达、赵江生、张丽等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们正好七个人,得,正好一人值一天班。
叶蒙蒙有点儿害怕过年,孤独的人最怕的就是节日,平时还不觉得怎么样,可是越是到了节日,到了合家团圆的日子,就越能显示出没有家的人的孤单来。但是她有点儿纳闷,怎么楚玲玲不回家去过年,明明她妈妈已经打了好几次电话来催她回家过年了,可是每次都被她用一个又一个的借口糊弄住了。
排好了值班表,送走了民工和学生们,省博物馆的人们也准备放假了,傅立业排到值第一天的班,然后才能回家过年,他家在东北,离得有点儿远,回家一趟不容易,所以任老准了他过了元宵节再往回赶。王达、赵江生、张丽他们就是本地人,所以也回家过年了,给他们排了最后三天,并让他们提前走一两天,足够他们过年后又赶回来了,但是任老、叶蒙蒙以及楚玲玲谁也没有说要去哪里,就留守省博物馆了。
在冷清的省博物馆大院里,忽然来了一个穿军装的人,对开门的叶蒙蒙敬了个礼,问道:“请问叶卫红同志在吗?”
叶蒙蒙一愣,里面点头说道:“我就是。”
这个时候楚玲玲见到穿军装的人眼睛一亮,立即也跑到门口来,问道:“你是谁?是不是卫东哥让你来的?”
那个穿军装的小伙子看到紧紧盯着他看的楚玲玲,脸有点儿红,说道:“我是帮叶卫东同志来送信给他妹妹叶卫红的。”然后低头拿出了一封厚厚的带着体温的信,敬了个礼转身走了。
可是楚玲玲不依,拉住他的袖子说道:“小伙子,别跑啊!卫东哥说什么了?他过年要来这里吗?有没有我的信?我叫楚玲玲!”
那个小伙子说道:“对不起,我都不知道,我只是负责送信的。”
楚玲玲急了,说道:“怎么可能没有呢!一定是你拿漏了!”
叶蒙蒙见状拉住楚玲玲,说道:“玲玲,说不定哥哥把给你的信也塞在这个信封里面了,让别人送信总是不方便的!”
楚玲玲这个时候才放开那个窘迫的解放军小伙子,欢天喜地地跟着叶卫红看信去了。
一打开信封,叶卫红就看到了夹在信纸里面的一张黑白照片,她定睛一看,叶卫东果然长得一表人才,怪不得能把楚玲玲迷成这样。
楚玲玲立即欣喜地抽走了那张照片,说道:“嘿嘿,这张照片一定是卫东哥寄给我的!我上次就和他要照片了!还给了他一张我的照片呢!”
叶蒙蒙笑了笑,开始看信,信封很厚,可是有很多页都是一些像草稿纸一样的稿子,画了一些奇怪的图形和符号,或者还有地图?标注的文字也很奇怪,有些字叶蒙蒙根本就不认识,有些字分开她是认识的,可是合起来她就不认识了。这样的稿子她数了数,一共有13页。
叶卫东真正给叶蒙蒙写的信只有薄薄的一页纸,稍微安慰了一下妹妹,说自己知道叶卫红的近况,让她好好工作,专心工作,然后对于他自己的情况仅仅提了一下他进了部队之后过得很好,最近要去执行一个秘密任务,不能和叶卫红联系了,他寄来的这些草稿纸让叶卫红留着,以后他会过来拿的。
叶卫红看了信之后一惊,她心中有了一些不好的感觉,总觉得有点不安定。
楚玲玲更是急红了眼,看了那些稿纸很多遍,又看了信很多遍,才气呼呼地说道:“卫东哥真是讨厌死了!一点儿都不想我,一句都没有提到我!”
叶蒙蒙也不知道怎么安慰楚玲玲。本来她以为楚玲玲是叶卫东的小女朋友,但是现在看来是不是楚玲玲对自己的哥哥单相思啊?神女有心,襄王无梦?
很显然叶蒙蒙的安慰是苍白无力的,楚玲玲第二天就坐上了长沙至北京的火车,还带走了叶卫东寄给楚玲玲的那张照片。
叶蒙蒙当然去火车站送她,并且帮她搬行李,还给她买了好多好吃的东西路上吃,可是小姑娘的心情一点儿都没有好转,哭得鼻头红红的,眼睛红红的,鼓着腮帮子和叶蒙蒙赌气,不想和她说话,一个人闷闷不乐地坐上回北京的火车走了。
本来叶蒙蒙还担心她这样的状态在火车上会不会遇到危险,比如小偷什么的,可是看着楚玲玲进了软卧车厢,乘务员对她那个殷勤的样子,她也就不担心了。
叶蒙蒙从火车站出来了以后就回了省博物馆,在馆里和任老做个伴,顺便研究一下叶卫东留给她的那些草稿纸。
第14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
第十四章屋漏偏逢连夜雨
叶蒙蒙每天和任老聊聊天,再研究一下他哥哥给她留下的那些草稿纸,时间很快地就过去了,对于那些本来看起来像天书一样的稿纸,叶蒙蒙现在也有一些眉目了,这应该是一个墓室的室内设计破解图,为什么说是破解图呢?因为有的地方标着实线,已经确定的,还有一些地方标着虚线,还画了好几种虚线的画法,应该是叶卫东的几种猜测,而且按照上面的写法,叶卫东他们应该要暴力破开这个墓室。
因此,叶蒙蒙对自己哥哥所去的工作有了一个猜测,恐怕他们所去的原因也和考古挖掘有关系。
但是其他情形叶蒙蒙一无所知,所以她根本没有办法,只能静静的等待,再按照叶卫东的要求把稿纸保存好。因为不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有多重要,所以叶蒙蒙根本没有和任何人讨论过这些稿纸,当时只有楚玲玲无意中看到过一眼,但是当时的叶蒙蒙都不知道这些是什么东西,更不用说对考古知识了解得还没有她深的楚玲玲了,所以她也不是很担心。
对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和雇佣来的民工来说,假期很短,只不过是短短几天过后,大家便到工地上来开工了,继续开始自己的工作,可是学生们可不一样,他们在放寒假呢!虽然也有三三两两的长沙市里的学生们来帮忙挖土,可是人数比起开学的时候可是差远了!
不过任老和博物馆的人员们对于这个现状也只是心里着急,毕竟人家是义务工作,谁让组织上不拨钱呢?
而且人手紧缺还不是现在工地上的唯一制约因素,随着墓坑约挖约深,最难的问题已经变成了如何将坑里的填土运走。这个年代上,工地里根本没有能力找到升降的机械,只能依靠人工一担一担地从墓坑里挑上来,或者用簸箕提上去,及其费力,所以虽然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