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不能回去。
“大小姐息怒,老奴没那心思。老奴现在老了,有好多事情力不从心,这才懒怠,老奴今后一定尽心尽力地照顾好少爷和小姐,求大小姐开恩,别把老奴一家送回京城去!”邢妈妈见大小姐真的动怒了,就要往下跪,李欣然望了孙妈妈一眼,孙妈妈立即扶起邢妈妈。
李欣然不过是敲打敲打身边的奴才,只能共富贵不能共患难的奴才要她何用?不为主子着想的奴才更加不可留。
邢妈妈是娘亲的陪房管事,衷心不用质疑,只是现在人老了就想过安逸的日子,得过且过,她只需适时敲打,让邢妈妈知道了自己的厉害就达到了目的。
李欣然面色微融,和颜悦色地解释道:“不是我不懂人情,不顾及你的面子,实在是弟弟的事情令我心烦意乱,邢妈妈也别放在心上,你老的好处我们姐弟三人都还记得,将来我们长大了,定会还回邢妈妈的卖身契,还你一家的自由身。”
邢妈妈陡然听到这样的好消息,登时心花怒放,又要跪下谢恩,这次李欣然没有暗示孙妈妈,受了邢妈妈一礼。
对待下人就要恩威并施,李欣然的确也考虑过等到一切事情尘埃落定,就还几个跟着娘亲嫁过来的老人员的自由身,让小一辈的奴婢也看看,只要忠心耿耿地跟着主子就有享受不尽的好处。
又要马儿跑得好,又不给马儿吃草的做法,就连亲兄弟也不会长长久久地跟着你。
收服了邢妈妈,李欣然这才笑咪咪地问道:“几个妈妈帮我参详参详,要不要跟着吴郎中学医?”
李欣然有着两世的能耐,什么绣花、写字、绘画、作诗,抚琴,不说很出色,出入高门大院,她各种才艺也拿得出手,不用再去深究那些虚假的浮名。
能重生不容易,她不想把自己一生的时间全部浪费在这些无用功上。
几个管事妈妈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话才好。
李欣然笑了笑安慰道:“刚刚是我不好,太过严肃,各位妈妈不要放在心上,你们但说无妨,我不会怪罪于你们。”
孙妈妈率先说道:“要说学点儿医术傍身还是有好处的。不说别的将来大小姐嫁了人,在宅门大院中难免不遇到一些阴私事,大小姐有医术能辨别药性,就不怕人来加害你!可是,大小姐一个官家之女,万万没有学贱业的道理,还望小姐三思啊!”孙妈妈自然知道她和定远侯府秦思凡定亲的事情。
邢妈妈为了表衷心,连忙抢着说道:“老奴倒是知道吴郎中医术是实打实的厉害,只要他愿意救的人没有救不活的。老奴听儿子说,一月前,他硬是把一个装进棺材的死人给救活了,不知有多少人想跟他学医呢,可他就是瞧不上一个,说那些人没有灵气!”
李欣然听了邢妈妈的话,对吴郎中更加感兴趣,她坐直了身子,满脸崇拜地问道:“真的吗?他真有这么厉害?”
前世京城倒是出过一个医术高明的吴郎中,不知是否就是这个吴郎中!前世由于自己过于自闭,对外界的一些事情了解得甚少。
只隐约记得那位郎中性情古怪,治病救人全凭自己的喜好。但凡是他看得上眼的人生了病他会不请自来;厌恶的人就是给他座金山银山他也不为所动。
前世吴郎中和安国公府有些来往,不知此吴郎中是否是彼吴郎中呢?如果是,那一切事情就好办了!
哎,如果能回到“如烟阁”里去查找一下吴郎中的生平记录就好了!自从上次进了“如烟阁”她昏迷了几日,后来就再没进去过,她也不知怎样才能进去。
如果“如烟阁”能成为她的私人书房,随时进出,对她将来的人生之路帮扶定会很大。
无论吴郎中是否是前世那个杏林高手,能在短时间内查出弟弟中毒始末,治病本事和传闻也还相符。如果当时娘亲能早日让吴郎中号脉,也不至于孩子胎死腹中而不知,最后枉送了性命。
如果自己懂医术,当初看出了王妈妈的端倪,就会马上去查看,弟弟也不会吃如此大的亏。
第14章 前尘
吴郎中的医术毋庸置疑,李欣然很想跟着吴郎中学医,将来不仅可以自保,还可以傍身。只是,医者在现下是贱业,而自己生在官家,行为受到控制,祖母和父亲多半不会允许自己学医。
她沉吟着望着屋外风中晃动的大树,不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还有两个多月就是祖母六十大寿,前世宋姨娘就是在祖母六十大寿时扶正成为李府的当家主母。
今生,自己虽然困住了宋姨娘,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她不敢赌。
李欣然坐直了身子,狡黠一笑,想到了一个万全的法子。
她吩咐莲心备好笔墨纸砚,提笔给京城的外祖父家写了一封信,然后把信交给宝墨送往驿站。
这封信只需十来天就可以到达京城外祖父家,他定会为娘亲讨个公道,为自己做主。
外祖父王彦智是当朝的安国公,娘亲王静琇是外公的庶长女,下嫁给父亲后不仅没有过上一天安稳的日子,还在婆家处处受气。
李欣然想不通,自己的娘亲,一个安国公的大家闺秀,虽然是庶出,但生她的姨娘左不过是夫人最信任的丫鬟,一生下来就被国公夫人认为嫡女养在身边,在安国公府的地位很高,怎么就嫁给了父亲这个没有地位、没有担当的男人。
后来才知道,娘亲王静琇本和靖国公的嫡次子郑成浩从小就有婚约,可是郑成浩却在即将成婚的那年意外死在妓院里。
靖国公的嫡次子死了,郑夫人很痛心,她想为自己的儿子完成婚礼,然后过继一个孩子,免得儿子这一脉断了香火。
她要求王静琇嫁进国公府,为郑成浩支撑门庭。王静琇当时只有十五岁,就这样嫁进国公府守着郑成浩的牌位生活那就意味着孤独一生。
安国公和王夫人本就对声色犬马、劣迹斑斑的郑成浩恨得牙痒痒,又怎舍得让自己的女儿遭此罪孽?而且郑成浩在妓院猝死,名誉尽毁,让一个清白的女儿为这样的畜生守活寡,安国公又岂能答应?
安国公毫不客气地拒绝了郑夫人的无理要求。于是,郑夫人到处宣扬王静琇克夫,说她克死了自己的儿子。
一年后,有人给王静琇说媒,郑夫人上门大闹了一场,并扬言,王静琇除非嫁给她的儿子,非则只要王静琇议婚,自己就会上门搅和,让她今生嫁不出去。
遭此重创,王静琇心灰意冷,决定待字闺中,永不嫁人。
王夫人想到女儿死了未婚夫,又遭此变故,名誉受损,现下也找不到合适的人家,再没急着给她找婆家,想等几年后,事情慢慢淡化,再给她议亲不迟。
不成想,一等三年,王静琇十九岁了,成了待字闺中的老姑娘,安国公府这才着急。只是和她年龄相当、家世相仿家的子孙都已成家,一时更难找到合适的亲事!
就在安国公府急得火烧眉毛之时,王静琇自己却找到了如意郎君李志勋。
李志勋是王静琇父亲的学生。当时,李志勋在县里过了童生试,到京城参加春闱。经人介绍,拜了当时正在翰林院为皇上编书的王静琇的父亲为师。
王彦智虽然继承了爵位,但是文学造诣很高,于是主动向皇上请缨到翰林院任编修,皇上很器重他。
他为人耿直,不会溜须拍马,因此仕途不是很顺畅,但靠着老安国公挣下的家业,日子过得也还舒适。
李志勋的性格和王彦智颇为相似,都是刚直不阿之人,加上他学识渊博,因此王彦智颇为欣赏他的人品和才学。
为了让李志勋能够顺利地通过考试,王彦智允许他经常出入自己的书房。
一次,王静琇到父亲的书房去看书,无意中和李志勋撞见。李志勋被王静琇优雅高贵的气质所吸引,竟然对她暗生情愫。一来二去二人互为对方吸引,王静琇悄悄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母亲。
王夫人和丈夫说了此事,没想到,王彦智对李志勋印象极好,觉得新县离京城近,十天半月的行程就到了京城,觉得这桩婚姻适合女儿。王夫人经过打探知道李志勋家里情况复杂,怕自己的女儿嫁过去吃苦,对这门婚事有些不乐意。
王静琇却执意要嫁给李志勋,王夫人想到女婿是女儿自己挑选的,女儿的岁数实在不易再耽搁,迫于无奈,答应了他们的婚事。
父亲和娘亲成亲后,外祖父动用关系把父亲安排在新县做县令。新县离京城不远,是个肥差,不要说是新晋的进士,就是在官场多年的官员想在此谋职也要动用关系钻破脑袋,父亲却轻而易举地获得这个美差。
父亲能够娶到娘亲是他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可是,他却不知道珍惜。就在娘亲生产时他却在宋姨娘和李老太太的撺啜下丢下即将待产的妻子,执意到京城去跑官,最终让自己的挚爱难产致死,消香玉陨。
娘亲去世后,他只是一味地沉浸在丧妻的自责中不能自拔,却忽视了自己的责任,忽视了维护爱妻留下的儿女。
宋芙蓉是典型的两面三刀、口甜心苦的女人。她在丈夫面前对王氏生的几个孩子关爱备至,给人的感觉是对待王氏的孩子比对她自己的孩子还好。
的确,在吃穿用度上,她能够对几个孩子做到平等相待,可是在教养上却就忽略了许多做母亲的该做的事情。
娘亲去世时,李欣然才满七岁,脚下还有个五岁的妹妹和两岁的弟弟。每天,她不仅要在失去娘亲的痛苦中煎熬,还要照顾两个弟妹。
白天还好,带着他们玩一玩就过去了,到了晚上弟弟妹妹害怕,嚷着要娘亲,谁也不要,李欣然怎么哄,他们也不睡觉。
孙妈妈看见李欣然小小年纪就要充当娘亲哄着弟妹,于是就让娘亲的丫鬟秋叶去叫姨娘,任凭秋叶把嗓子喊哑,姨娘就是假装听不见。
只要父亲一回来,宋姨娘就假惺惺地去抱着弟弟哄。父亲认为宋姨娘对爱妻留下的孩子上心,就放心地把三个孩子交给了宋姨娘。
等父亲去衙门做事去了,她又恢复了冷冰冰的样子,尤其对自己的弟妹,往往是恶语相向,弄得弟妹一看见她就躲,就哭泣。
娘亲去世后,外祖父家知道了娘亲的死和父亲姨娘有关,对父亲十分失望,本打算在官场上帮父亲一把的想法也搁浅了。
后来,李欣然嫁入侯府后多少知道了一些官场上的事情。父亲十几年没有翟升,只怕还在为自己没能保护好娘亲而继续被外祖父压制吧?
外祖父不但不帮助他扫清各种升迁的障碍,还不断地设置绊脚石,这就是外祖父对父亲背信弃义的惩处!
兵不见血!高!
第15章 往事
李志勋的祖爷爷曾经在京城站稳过脚跟,官至礼部尚书,在勋贵世家中也算有些头脸。可是李家祖坟似乎只冒了一辈青烟,后来逐渐衰退,直至李欣然爷爷这一辈完全败落。
官场上不仅没有半个有官衔的,就连祖上荫封的祖业也因为代代没落典当,彼时,落到李家大房的实业就只剩下一百多亩薄田了,勉强能够维持一家老小生活。
李欣然的爷爷李老太爷中过秀才,为此李老太爷把李家族长之位亲自传到他的手上,希望他能振兴李家门楣,光大李家书香门第。
可是,世事难料,李老太爷多次春闱都名落孙山,到后来李家的子女渐渐大了,嗷嗷待哺,仅靠着李老妇人一女流之辈维持一家的生计已很难支撑。
李老太爷面对成天哀嚎的儿女和失去耐心的李老妇人成天的唧唧歪歪,父母兄弟的冷嘲热讽,最终失去再次春闱的勇气,终于丢下多年的梦想,安安分分地呆在李家坳开馆授课,成了李家坳的私塾先生。
李家大房的日子总算扭转。可是天不遂人愿,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