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话说杨家将 作者:怀夫子-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个王八蛋!魂乱尔家宅不宁,魄咒你绝子断孙!”只骂得众将暗竖母指、心里叫好!骂得潘氏父子脸红心跳、无地自容。潘仁美恼羞成怒,像疯狗般拍案大吼:“速将他绑吊旗杆!万箭射死!”。可怜杨家这员勇冠三军、威震敌胆,连韩昌也奈何不了的青年将军,竟丧在宋军的箭下。临终身上竟带有一百零三箭。众将士无不伤心落泪,暗怨天道不公!
再说杨令公在陈家绝谷,与数百军士得四郎粮草养身。身体逐渐恢复,急等援军来救,哪知七八日没有动静,令公已知出了意外。一日,韩昌料谷中宋军已饿的失去了战斗力,就下令移开谷口乱石,开始向谷中大举攻击,战况空前惨烈。辽军在山顶箭雨的掩护下,以十倍于宋军的兵力,轮番攻击十余欼?激战一天,在体力已经恢复的宋军拼死抵抗下,伤亡了五名千夫长、十三名百夫长,两千番兵,谷口尸横遍地、血流成河。韩昌看到已经饿了十几天的宋军,仍有如此旺盛的体力,莫名惊诧,百思不得其解,下令暂停攻击。
一天拼杀下来,令公身边只余下不足五十名伤残之兵。傍晚辽军暂停攻击后,令公将人全部撤到苏武庙前休息。夜里令公对延昭讲:“救兵迟迟不来,延嗣怕已不在人世,这里已成不了之局,绝难再抗一天。杨家八个儿郎,如今只剩下你一棵独苗,我们杨家不能就此绝后!现在你一人换上辽军服装,趁夜混出去,进京告知你母,辞朝回火塘渡日吧!为父明日遣散军士一人拼死报国算啦!”杨延昭含泪道:“天下鲜有父拼死而子独逃命者!吾必与父亲共进退!”令公叹口气道:“昔日你师祖曾与我谈论儿辈面相,予言延平有一朝帝王相,延德与佛祖有缘,唯你福禄寿俱享,眼看延平正应其说,料不大差。凡事不由人,你既不愿独自逃生,就随父做最后一拼!是生是死,各安天命罢!不过你明日必须换上士兵服装,一有机会就给我出去,不要使为父死不瞑目!天幸留得命在,要继承我灭辽之志。这把金刀乃你祖所传,是前古神兵利器,如有可能不要丢失,”接着又道:“潘招讨使屡害杨家,追根溯源因延嗣打擂而起,日后如查证其无叛国罪行,亦不再害你,就不要与他死缠不休、、、、、、。父子战场夜话,尤如生离死别,听者无不落泪。
次日天明,辽军进入谷内,慢慢向谷底推进。令公对军士道:“吾父子为朝廷将帅,战死无憾,尔等陪死亦于事无补!沟内可隐蔽之地正多,马上分散或可逃得性命者!”众军士齐呼:“誓随令公杀敌!战到最后一人!决不做怕死之辈!”杨令公哈哈大笑道:“那就看谁捞的本钱多!利用地形!各自为战!杀!”带头杀向敌人。一人不要命,十人难抵挡。宋军这五十名拼死而战的将士,还真够番兵头疼一阵。谷内不比平地,可以以多为胜,这里到处都是高低不平的石坑、塌沟、草丛、树障,走路不小心准能摔伤人,打仗就更甭说了。杨令公父子兵利用地势节节阻杀,渐渐退到苏武庙,回顾左右只有五名活着的士兵。令公年老步战,已累得汗流满面,气喘吁吁,延昭道:“此地山道陡窄,儿在此用石头阻敌,父亲可到庙前坐地休息一会再来替我!。”
杨令公走到庙门前,看到门右竖一石碑,甚觉奇怪,进前细看,原来是前朝抗敌战败、屈节投降的李陵之碑。不由莫名惊诧!想那苏武乃是汉朝抗匈奴的英雄,后人建庙祭悼,倒有一说,为降敌者竖碑从何说起?杨令公百思不得其解。其实,当地人把忠、奸并列,颇有深意,意思是:忠臣建庙、享祭千古、永垂不朽!奸人竖碑、彰罪永世、遗臭万代。
这时小山下传来一阵阵喊声:“活捉杨无敌,官职升三级!生擒杨家将,黄金赏万两!杨令公料到再难坚持下去,微微一笑自言自语道:“万岁呀!臣力竭矣!不愿受辱于番狗!”慢慢取下三叉戟帅盔,对碑喊道:“李陵呀,李陵!老夫碰死在你的碑上!不知你泉下感受如何?”一头撞去、、、、、、。
杨延昭见父亲久不来杀敌,心有疑虑,趁敌稍退,令仅存的两名军士守路,急步来到庙前。看到乃父遗体,明白父亲是宁死不辱,含泪抱体入庙,四顾无处可藏,就放于断墙下,奋力推倒残墙遮体。回头去庙前拿金刀时,不想番兵已冲杀到庙前,杨延昭拔剑力杀数人,见续敌蜂拥而至,退到庙后断崖,看崖下云遮雾罩,深不可测,自言自语道:“吾葬身崖下,永伴父亲也是幸事!”言罢纵身一跃、、、、、、
以上乃梆子剧【李陵碑】故事是也!地方社戏【陈家谷】,【胡原谷】剧情大至相似。杨延昭跳崖,死呼!生呼!且看下回“御状告潘贼”。


 

第十九回  御状告潘贼
陈家谷一战历时十八天,辽军死伤大小战将十七人,兵士五千余人。韩昌在潘仁美的配合下,逼死辽国近三十年的头号强敌杨无敌;杨家将中武艺最高强,使韩昌最头疼、辽将最惧怕的将军杨延嗣枉死宋营,杨延昭跳崖无踪影,二千余名杨家军士兵全部战死在谷内。这对于韩昌,乃至辽邦全军来说是个空前的大胜利。萧太后闻奏,当着百官面大呼:“杨继业父子归天,强似歼灭宋二十万大军!自此,中原已成朕囊中之物矣!”韩昌兴奋之余,亲到陈家谷视察,看到沟豁中宋军将士的遗体,感叹地说:“杨继业人称无敌将,我看杨家兵也堪称无敌兵!”随下令道:“这些宋兵是敌人亦是英雄!不要让他们暴尸荒野,收集起来就地掩埋!这样的敌人死后是值得尊重的!”
在苏武庙,韩昌轻易而举找到令公的遗体,奏肖太后同意厚葬于辽东契丹贵族公墓红羊洞。令公的兵器‘金刀’做为国宝收藏内廷。
幽州没了杨家将,就像大厦去了顶梁柱。韩昌认为收复幽州的时机已到,就派韩五给潘仁美送密俼?命他相机撤出幽州,退守三关,看太宗的反应如何。潘仁美与黄龙密谋后,将退出幽州的计划,交韩五带给韩昌。
潘仁美在杨令公被困,杨七郎被射死的当天就向全军宣布:“杨继业、杨延昭已投降番邦!”为防止代州来的杨家军里的同党做乱,把杨家军建制撤销,杨家兵全部插编到招讨军队伍里。为了拉拢人心,把原来的下级军官王世猛、王世勇、郎千、郎万、陈林、柴敢皆提升一级,都参为游击将军。当然,潘仁美也了知道,‘王家五英’是杨家的铁杆弟兄,必须寻机除掉;郎氏兄弟、陈林、柴敢则是刚投入杨家军不久的绿林人物,可以拉拢使用。他不知陈、柴、郎四人原是祁连山一带民间抗辽义士,专以盗取辽军军马为业。一次失手被一队骑兵围困,恰杨延昭去塞外购买军马,路见不平,挺枪相助,杀退辽军救了四人,叙谈之下惺惺相惜、意气相投,随成拜弟,齐呼杨延昭为六哥焉!且夜集手下二十人与杨延昭偷袭辽军养马场,获军马五百匹赶运代州作为投杨家军的见面礼。潘仁美信用他四人,不抵是养虎为患,非瞎眼而何?日后正是栽在他四人手中,这是后话不提。
且说韩昌接潘仁美密信,即率大军到幽州北门城下叫战。潘仁美传令王世猛、王世勇仅带五百军士出战。韩昌扬叉亲战王世猛,世猛在五英中力气最大,手中熟铜棍重八十斤,棍叉相交力重千钧,前三合把韩昌吓得够戗,又战几合已看出王世猛是力大招不精,第七合即把士猛叉死马下。王世勇提双锤拍马冲出,要替拜弟报仇,被躲在旗门里的耶律休哥暗射一箭,中咽喉而亡。韩昌令旗一挥,辽兵辽将冲杀过来,无将指挥的宋兵顶不住退向城内、、、、、、。按说城上守军应该用箭猛射辽军,掩护败军入城,必要时也可丢卒保车,及时关上城门。奇怪的是城上既无人掩护,城门也无人防守,竟任辽军任意追杀败兵,涌入城内、、、、、、潘家父子领近十万大军不做任何抵抗,竟大开南门逃跑,一气跑到三关才收拢队伍。辽军两个千人队跟在后边追了一天一夜,击溃宋军一万五千余人。
宋时所谓三关,是指雄州以南依拒地势、要道而修筑的三个相邻的关口。分别叫‘瓦桥关’、‘益津关’、‘淤口关’并称三关。这三个关口以瓦桥关为中心,其他为羽翼。是宋时较长一段时间的宋、辽国境线,宋派有驻军防守。两国围绕三关,经常发生冲突。韩昌知道,如果辽军攻打或者越过三关,就意味着要大举进攻大宋。现在条件还不成熟,不能轻举妄动,是故,追兵追到三关附近即返回,给潘仁美以充足时间收拾败兵。
潘仁美明白,丢失幽州,没了杨家父子,这两件都不是小事情。如果没有合理的说法,朝廷一旦动疑,派人全面调查搞不好就会翻船。与黄龙商议后,由黄龙起草一份奏章,快马送往京城,奏章内容自然是‘阎王爷的告示——统篇鬼话!’上写道:圣上班师,杨副帅、呼延监军结党与臣掣肘,呼延赞借调粮离营,不知所踪。杨继业误卯傲上、携杨延昭、杨延嗣、与辽国擅自开兵被困投敌。不久,趁其火塘旧部游击将军王世猛、王世勇值守北门之际,引韩昌大军潜入城内。惊闻事变,臣父子奋抗不抵、折兵万余、边打边退至三关,整修关防、训练士卒,阻辽军深入焉!身为主帅,臣有不查之责!待罪守关,等候天责。
潘仁美为了防止呼延赞回营了解真情,派黄龙、潘昭瑞、带领家将,潘明、潘亮及两千精兵,假扮太行山强寇,埋伏相州城北百余里的时家营附近,趁夜伏击呼延赞的运粮车队,烧毁粮草,逼呼延赞无脸回大营。同时,密令给埋伏在相州道上的潘龙、潘虎及家将潘勇、潘霸、相机截杀呼延赞。派郎千、郎万、陈林、柴敢、在通往汴京的各路口、码头、设卼?捕获陈家谷未死之将士。在三关大营规定:凡妄议幽州之战者,同伍皆斩!可以说是做了万全准备。
却说宋太宗回到汴京,休息了三天后设朝对八王道:“朕以为此次幽州作战,杨继业父子功劳卓绝,损伤惨痛!朕欲重重嘉奖杨府,且追封为国捐躯的杨家诸将军,不然愧对杨夫人!”八千岁道:“臣有功、君有赏乃名君之道也!然,杨门大、二、三郎弃尸沙场固已确然,四、五、八郎则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无有下稍,圣上一旦追封朝野皆知,日后间或返回一二岂不成了笑料耶!臣以为再等月余,待幽州局势稳定,下诏令杨继业父子回京当面封赏更佳!”太宗准奏,仅以金银各一提、彩缎一车赐送杨府以示嘉奖。为免杨夫人哭殿,暂不宣众儿郎死节的消息。
潘仁美奏章到京,太宗阅章色变,怒不可竭地下旨:“速将呼延赞、杨继业两家在京人口押入天牢待罪!”百官皆莫名惊诧,不知所以,见万岁震怒,莫敢言者。唯八王出班奏曰:“侄臣敢问叔王何事如此震怒?”太宗将奏章扔给他道:“你自去看过,与大臣廷仪吧!”
待众臣传阅过奏章,八王奏道:“潘太师之本臣以为大有商酌、推敲之处!其一者,事关三家大臣,只有一家奏闻,其他两家何以默默无闻,无动于衷?且左枢密使也没接到军中密报,是否有一面之词之嫌?其二也,呼、杨二臣自归朝以来,忠心耿耿、屡立战功!不仅是先王慧眼所识,更是叔王亲封官职,朝野有目共睹。要冠他们‘逃亡、投敌’重罪似呼还需要人证、物证吧!其三是,呼延赞官居王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