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区人烟稀少,即使收复了对经济也没有多大益处。友方直接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提出来,趁着我军打了大胜仗,敌人又急于要求停战,我们也应该同意签字停战。
金城反击战胜利之后,朝鲜战场上出现了自1951年夏季以来的最好形势,但是与此同时,中央军委也考虑到继续作战有不利之处。从国内形势看,第一个五年计划已开始实行,而其中一些项目从年初准备反登陆作战以来一直处于拖延状态。而从国际形势来看,友方都希望停战,美国的态度也有所转变。综合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中共中央、毛泽东还是最后作出了接受停战的战略决策。
这次夏季反击战役是在长期防御作战胜利与反登陆作战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与敌长期对峙中我军正确执行了“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不断的削弱了敌人,积蓄了力量,阵地空前稳固,部队装备得到改善,交通运输、物资供应也有了保障,部队作战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这些都是我军举行反击战役的胜利基础。正因为有了这个基础,我军才能毫无顾忌地组织与实施这次战役。在战斗中,我军装备虽不如敌人,但政治素质、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却大大超过了敌人,同时发挥了我军夜战、近战的特长以及各兵种的密切协同,所以无论进攻与防徼?均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美国侵略者处于不利状态,挨打状态。如果不和,它的整个战线就要被打破,汉城就可能落入朝鲜人民之手。我们的军队是越战越强!今年夏天,我们已经能够在一小时内打破敌人正面二十一公里的阵地,能够集中发射几十万发炮弹,能够打进去十八公里。如果照这样打下去,再打它两次、三次、四次,敌人的整个战线就会被打破!”
这是毛泽东的声音!!!
对于中朝军队此刻的作战能力,“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后来在其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的第七章中是这样描述的:
“敌人能在任何时候集中足够的人力,在他所希望的地点和时间突破我们的防线。若是敌人准备牺牲其生命获得一个缺口,没有一个防线能够如此坚强而不为他所攻破。”
把准备“消弱”的对手“打得”越来越强大,这是“联合国军”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
让我们把历史的镜头暂时切回到台湾海峡。
眼看着朝鲜停战协定就要签字,龟缩在台湾孤岛的蒋介石也急了。如果朝鲜战争以停战的方式而不是以中共失败的形式收场,这就意味着自己期待借朝鲜战火而重返大陆的梦想变成了肥皂泼?而且这无疑象征着中共新中国的国际威望得到了提高,而台湾当局的国际地位将再次受到严重的冲击与震撼。再说,朝战一旦停火,中共军队这支连美国人都感到头痛的大军移师南下,毛泽东的下一个攻击矛头毫无疑问的将要对准隔海相望的台湾岛,这个前景对于蒋介石来说是绝不美妙的。
于是,7月16日,当朝鲜半岛上的金城战役正在激烈进行之时,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国民党军悍将胡琏指挥一万多人向福建东山岛发起了登陆作战。这也是蒋介石逃台后对大陆最大的一次武装进犯。
第九节“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02
按照早已拟定的预案,福建所有的地方车辆立即就地卸货下客,装载部队急赴东山岛驰援。在叶飞上将的指挥下,仅一天时间,胡琏即损失三千三百七十多人,连苦心训练的伞兵部队首次上阵,也损失殆尽,只好狼狈地窜向海岸登船,其主力在黄昏前从海路逃回金门。
至此,国民党“反攻大陆”的最大一次行动宣告失败,蒋介石破坏朝鲜停战的图谋也随之彻底破产。
当时,苟延残喘于孤岛台湾的国民党军队只有刚从大陆溃逃去的几十万残兵败将,如果在东南沿海采取大规模的进犯,就会给解放军提供一个求之不得的歼敌良机。蒋介石也深知这一点,因而绝不敢轻易冒险 ——对美国人做一做政治上的姿态,小规模的骚扰一下,以象征性的“反攻”刺激人心还可以,但他绝不能大规模进击,把自己的老本都蚀光,那样的话美国人可真要把他扔进太平洋里喂王八去了。
在1953年2月艾森豪威尔提出“放蒋出笼”的政策时,蒋介石像得到了一针强心剂,马上声称这是“美国最合理而光明的举措”。于是他开始加剧台海紧张局势,以拉美国人下水。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美国人在朝鲜战场都打不赢,当然更不敢为了小小的台湾而玩火“反攻大陆”。1953年7月17日,在胡琏攻击东山岛败退的当天,美军驻台顾问团赶忙声明:尽管此项行动在战术上是合理的,但是事前并未经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同意,有违台湾对美国所做的承诺。台湾“行政院长”陈诚只好出面表示“将下不为例”。谁料想刚过了几天,美军第七舰队司令柯拉克在香港发表声明,声称台湾如果决定反攻大陆,无须事前与美国商量,第七舰队将不加阻止。
蒋介石得知后,只能摇头苦笑:凭台湾岛上自己手下那些军队,哪能独自反攻大陆?这不是扯淡嘛!这个美国佬,真他娘的……,唉!人在屋檐下呀……
……
谈谈打打,打打谈谈,艰难的板门店谈判终于走到了尾声:
中朝联军方面代表:停战后,对于中立国和中朝方面的工作人员进入南朝鲜的安全和工作便利,你方能做出保证吗?
“联合国军”代表:我方保证他们的安全和提供工作上的便利。
7月19日,中朝方首席谈判代表南日大将把“联合国军”首席谈判代表威廉﹒哈里逊中将对实施停战问题所做的数项保证公诸于世。
三天后,双方确定了最后的军事分界线。同日,美国国务卿约翰﹒杜勒斯发表正式声明:
大韩民国李承晚总统向美利坚合众国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保证,将不妨害停战协定。
7月24日,双方代表对最后军事分界线再次予以确认。这次校正与6月16日第二次划定的军事分界线相比,向南推进了一百九十二点六平方公里,与1951年11月27日第一次校正的军事分界线相比,中朝军队共向南推进了三百三十二点六平方公里。
为了防止南韩李承晚和台湾岛上的蒋介石等人对双方司令官进行袭击或暗杀,然后嫁祸于另一方,从而破坏停战签字仪式的举行,以重新挑起战争 ——这并不是不可能的 ——双方还颇费了一些脑筋。
经过数次紧张的磋商,7月26日,双方联络官会议就此问题达成了谅解并商定,于7月27日在板门店正式签署停战协定。当天,中朝方代表团对外发布了公告:
朝鲜停战协定已由谈判双方完全达成协议,双方定于7月27日朝鲜时间上午10时,在朝鲜板门店由我方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大将与对方代表团首席代表哈里逊中将先行签字,然后送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元帅、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将军与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上将分别签字。
根据协定,双方所控制下的包括陆、海、空军的一切武装力量与相关人员,将于双方代表团首席代表签字之后十二小时,即1953年7月27日朝鲜时间二十二时起,完全停止一切敌对行为,而停战协定和附件及其临时补充协议的一切其他条款,亦将一律于停战的同时开始生效。一切军事力量、供应和装备将于停战协定生效后七十二小时内从非军事区撤出,并一律不准再进入非军事区一步。
根据协议,停战谈判的签字大厅由中朝方面承建。
这时候,正好有一批我国建筑工人正在为志愿军代表团修建办公地点和宿舍,于是由朝鲜人民军谈判代表李相朝少将和朝鲜人民军代表团秘书长朱然上校负责设计和组织施工,在一夜之间,建起了一座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的宏大的组装式木制大厅,所有材料中有一部分是从中国东北调运过来的。这是一座具有浓郁朝鲜民族风格的飞檐斗拱的大厅,面南背北,宽敞明亮,庄重典雅,大厅正面入口处画着两个巨大的蓝白相间的和平鸽。
1953年7月27日拂晓之前,板门店大雨滂沱。
凌晨时分,雨终于停了,金色的阳光透过那厚厚的云层温柔地抚慰着饱经战火、满目疮痍的朝鲜半岛,她就像一个高高在上的女王,表情复杂地注视着地球上的芸芸众生 ——她那些可怜的子民们。
1953年7月27日,这一天是星期一,它是历时三年多的朝鲜战争历史性的一天。
上午九时,板门店热闹了起来,专程赶来采访这个世界头号新闻的各国记者们一下子来了二百多人,他们三五成群地追着双方的新闻联络官提问,都想淘出来一些内幕情况。
看着这座飞檐斗拱的大厅,“联合国军”代表们半晌无言,许多记者也不由赞叹道:“共产党人办事效率真高,没想到一夜之间能从地下钻出一幢建筑。”
听着这些感叹,美国代表们似乎悟出了战争失败的某些原因。
大厅内东、西两边各摆放了一个长方形的签字长桌,双方的其他所有设施和陈设用品也是一样的,以示平等。西边长桌上耸立着一面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旗。东边长桌上耸立着一面联合国旗。
停战协定及附件的签字文本也是对等的,有朝文、中文、英文共十八本,中朝军队方面的九本用深棕色皮面装帧,“联合国军”方面的九本用印有联合国徽记的蓝色装帧。三种文字均经双方技术人员核定,一字不差。待完成正式签字后,双方各保存一份(朝、中、英文共三本),另一份(朝、中、英文三本)由军事停战委员会保存。
九时三十分,中朝联军方面和“联合国军”方面各自的八名安全军官同时以正步进入大厅,担任警戒。双方安全军官的皮鞋把木地板踩得“咚咚”大响,似乎谁的声音小一些就是谁在气势上认输了。
九时五十分,双方出席签字仪式的观礼代表和工作人员也分别进入大厅就座。
志愿军的观礼代表来自志愿军司令部和前线各军,共约三十人。所有出席的人员都空着手,只有谈判代表团秘书处的冀朝铸和杨冠群各带了一个纸夹,以备万一双方参谋交谈或美方代表发表讲话时,就上前去做记录。这也是历时两年的谈判历程中记录人员的职责。
此时,本书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初曾提到过的美国《芝加哥每日新闻》老牌记者凯斯﹒比奇注意到,双方代表的神情都很严肃且冷漠,没有任何人说话。比奇在他的报道中描述道:“北朝鲜代表佩带金色肩章,穿蓝色的带红条纹的裤子。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中方代表身着灰色制服,未佩带任何饰物,显得非常肃穆。”
第九节“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03
十时整,在一片严肃的气氛中,中朝联军方面首席代表南日大将和“联合国军”方面首席代表哈里逊中将步入了大厅,分别在己方的签字长桌旁坐定。他们没有握手,没有寒暄,既不相互说话,也不点头招呼,甚至也没有看对方一眼。敌意之深,可想而知。记者凯斯﹒比奇回忆说:
“挑选演员的导演再也挑选不出另外一对像他们这样形象迥异的人了。哈里逊短小,长相平平,他本来也许应该是一位浸礼会教士,他的衬衣领敞开着,胸前没有佩带任何勋章。南日则年轻多了,身材高大,表情冷峻,是一位典型的美男子。”
两位首席代表分别在助签人员的协助下,在己方的九本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