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工程兵四个营,坦克二十辆。这样,经过加强后的金城正面二十兵团各军和第24军共拥有八二迫击炮以上的地面火炮1100余门,平均每公里正面达到了火炮44﹒4门,对当面敌军形成了三比一的兵力优势和一点七比一的火力优势。
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地面战场,我军在战役层面上对敌人形成火力优势,这是第一次 ——也是唯一的一次。
志后司令员洪学智派吴先恩副司令组成了志后前方指挥所,进驻二十兵团,在前线实施后勤统一指挥。并调集了十个汽车团的2700多台汽车不分昼夜地向前线赶运了15000多吨作战物资,囤积了70多万发子弹,124吨炸药,7000吨炮弹,光是渡河器材就发放了各式门桥47副,中型橡皮舟、折叠舟36只,苏式浮桥两套,橡皮浮桥200米,苏式浮水衣1240多件,还有大量的苏式通讯器材。
中朝军队的武器装备及后勤保障水平,已经悄悄出现了重大的变化……。
67军和60军按照兵团指示,在战役准备期间,仍与敌人进行了营、连、排级的战术性小争夺战,继续保持进攻势头,以消耗和迷惑敌人。两军在新占领的阵地上与敌人进行了持续一周的反复争夺,击退敌人反扑二百多次,毙、伤、俘敌12000余人,掩护全兵团顺利完成了战役准备,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6月29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马克﹒克拉克上将给金日成首相和彭德怀司令员复信,克拉克在信中做出了服软的姿态,他承认李承晚“释放”战俘“是一个严重的事件”,并保证“联合国军与利害相关的各国政府将尽一切努力以取得大韩民国政府的合作,遇有必要之处,联合国军将尽其所能建立军事上的防御措施,以保证停战条款将被遵守”。同时,克拉克请求中朝方面恢复谈判。
但是,已经晚了 ——利箭已经搭到了弓弦之上,毛泽东的决心已经不可更改!
7月6日,龙门山二十兵团前指召开了作战会议。
第21军军长吴泳湘、54军军长丁盛、60军军长张祖谅、67军军长邱蔚、68军副军长宋玉琳、志愿军炮兵司令员高存信、各军炮兵主任、兵团机关各部门领导、参战各师的师长都参加了会议。
这些部队各自都有其南征北战的光荣历史,他们分别来自一野、三野、四野和华北军区,而杨勇呢,一直是刘邓麾下的二野名将 ——这可不,从一野、二野,到三野、四野,四大野战军可都齐了。
看着会议室里的众将领济济一堂,杨勇不由得豪情万丈 ——他虽然没有带过这些部队,但他们彼此都有耳闻,杨勇就不用说了,解放军中大名鼎鼎的“三杨”(杨得志、杨成武、杨勇),在毛泽东、中央军委那里都挂了号,真是“天下谁人不识君”啊!
会议研讨了当前的战场形势,说明了志司的决心,介绍了兵团的具体部署,研究、分析了战略战术,明确了各军的任务及炮兵支援、后勤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抢在雨季来临之前,会议确定战役发起时间定为7月13日晚。
从中朝方面来看,准备实施的此次战役的主要目的是带有“惩罚性质”的,即教训一下不识趣的李承晚。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朝鲜停战大局已定。就是在金城战役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时,甚至到后来已经打起来的时候,板门店的谈判事实上也没有停止。此时,美国人正在对李承晚又拍又哄,又打又吓,左扭右拐,想尽办法让这个美国人并不喜欢、但又没有别人能代替的老家伙能够听从美国人的指挥。
美国人向李承晚挑明了美国的立场,许诺战后美国帮助南韩重建,并尽力使李承晚明白,“在任何情况下美国都要实行停战”。
对于李承晚来说,就此停战并不是他的愿望,但他也非常清楚,如果失去美国人的帮助,他将一事无成,甚至连他这个傀儡总统的宝座也将失去。
胳膊拧不过大腿。在艾森豪威尔派出的助理国务卿沃尔特﹒罗伯逊和“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软硬兼施下,磨磨矶矶了十多天,李大总统也终于识了趣 ——李承晚再傻,他也看出来了,美国人停战言和的决心已定,自己如果硬挡肯定是挡不住了,否则的话自己也有可能会被他们搞掉的。
7月9日,李承晚以书面形式致函沃尔特﹒罗伯逊,表示,虽然他不能签署停战协定,但也不会阻挠它,“只要根据该协定采取的措施和行动不损害我们民族的生存”,他就将“尽力在通过政治途径和平实现我们民族的统一中全心全意地予以合作……。”
世界舆论终于松了一口气。
在中朝方面谈判代表于6月20日提出休会二十天之后,7月10日,双方代表团会议在板门店复会。
此时,在板门店谈判会场,已得到本国政府训令的美方首席谈判代表威廉﹒哈里逊中将自知事态严重,一改往日那种满不在乎的姿态,二郎腿也不敢翘了,那整天吹着的口哨也不敢吹了,一本正经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面听着中朝方面的首席谈判代表南日大将咄咄逼人的质问,一面字斟句酌、小心翼翼地将其回答写在纸上,然后先将它交给己方其他代表传阅,等他们同意后再照本宣读。双方的一问一答简直就像严厉的父母在训斥做错了事的孩子,令人忍俊不禁:
中朝联军首席代表南日大将(质问):究竟“联合国军”司令部能不能控制南朝鲜政府和军队?
“联合国军”首席代表哈里逊中将(答):由于谈判所取得的成果,你方可以确信联合国军司令部,包括韩军在内,已准备履行停战协定的各项规定。
南日大将(质问):我问的是南朝鲜军队到底受不受“联合国军”司令部的节制?
哈里逊中将(答):是的,韩军属于联合国军司令部。
问:对于已经达成的停战协定的实施,你方能保证南朝鲜政府和军队不进行阻挠和破坏吗?
答:我方保证,韩国将不以任何方式阻挠停战协定条款的实施。
问:如果它进行阻挠和破坏怎么办?
答:(重复刚才的答话)
问:我问的是如果它进行阻挠和破坏怎么办?
答:我向你保证,大韩民国进行任何破坏停战的侵略行为时,联合国军将不予支持。
(声称与自己共同作战的盟友为“侵略”,这在国际关系史和现代战争史中都是罕见的。)
问:你方为什么不能采取行动进行制止?
答:(对方默然无语)
问:如果南朝鲜方面破坏停战,发动进攻,为保证停战协定的执行,朝中方面采取必要行动抵抗进攻时,“联合国军”将持何种态度?
答:联合国军将继续遵守停战协定并承认朝中方面有权采取必要行动抵抗侵略,保障停战。
问:是不是说,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军”仍保持停战状态?
答:是的,联合国军仍保持停战状态。
问:如果南朝鲜在停战后采取进攻行动,“联合国军”是否不再支援南朝鲜?包括武器装备,物资供应在内。
答:我方保证,如果韩国破坏停战,采取进攻行动时,联合国军将不再给予武器装备、物资供应的支援。我方已做过十多个保证了,你们应相信我们的诚意了,希望尽快签字实现停火。
……
历史永远记录下了这一时刻 ——向交战对手做出遵守停战协定的保证,这在美利坚合众国两百年的历史中,在美国进行过的近百场战争中还是第一次。
据参加后期停战谈判的韩军代表崔德新少将回忆,在参与谈判的“联合国军”代表中,唯独他受到了与其他代表不平等的待遇。在每次谈判之前“联合国军”代表团举行的例行“参谋会议”上,其他代表都可以得到一份自上级分发下来的特别材料,唯独不给韩军代表。哈里逊解释说,这是为了保守美国的国家秘密。哈里逊经常单独找其他代表征询意见,研究讨论谈判的相关问题,却唯独撇开韩方,并不找与谈判关系最大的韩方代表征询意见和讨论问题。而当崔德新少将主动找哈里逊表示意见时,哈里逊却对他不予理睬,不屑一顾……。
在得到李承晚愿意“合作”的书面保证后,7月12日,罗伯逊和克拉克遂乘热打铁,与韩国政府签署了相互安全条约,并以保证向韩国提供长期经济援助为代价,得到了李承晚对签署停战协定后不再阻挠的最后认定。随后,美国与韩国联合宣告,他们已就朝鲜停战,不愿遣返战俘的处置和今后的合作达成协议。
此时,在华盛顿白宫,艾森豪威尔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美国人终于能在“体面的基础上”从朝鲜半岛“脱身”了,这件麻烦事儿总算可以结束了!
但是你说结束就结束了吗?你认为结束了,彭德怀并不这样认为,邓华、杨得志并不这样认为,我们不会按照敌人的时间和方式行事 ——中国人是你想怎么糊弄就怎么糊弄的吗?
彭德怀告诉邓华和杨得志说:
“李承晚妄想堵住和平的大门,我们要用实力把它打开!”
此时,杨勇将军二十兵团的五个军和前线其他各配合部队已经全部准备就绪,钢枪已经擦亮,炮群已运动到了待机位置,刀出鞘,弹上膛,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原16军文工团的一位老战士回忆道:
“在战斗的前夕,我们看到团指挥所里没有一个人好好地睡过觉。沙盘上凝聚了多少双熬红的眼睛,指挥员在分析敌情,研究作战方案。根据白天潜伏观察和夜间小分队侦察的情况,充实和修改计划。计算着敌人的阵地上有几条堑壕,几道铁丝网,多少明碉暗堼?在每一平方米的地面上要投入多少炮弹。炮火要急袭几分钟,才能为步兵打开通路,以及炮火怎样延伸才能压制敌人反击的火力……”
1953年7月13日,是一个漫长而又难熬的白天,天空中笼罩着阴暗的浓云,闷热的天气让人昏昏欲睡,好像是一场大雨欲来的前兆。
“嗒、嗒、嗒、嗒”,时针一秒一秒的移动着,面对着桌子上摆着的烙饼和一小碗红烧肉,杨勇没有一丝胃口。他不停地抽着烟,各种思绪像大海的波涛一样在他的脑海中涌上来,又退下去……
此时,杨勇最担心的是从昨天夜里起就埋伏在敌人眼皮子底下的突击部队三千多名指战员,和隐蔽在距敌只有五百米距离的六十多门炮。在二十多个小时内,官兵们伏卧在荆棘丛里或泥水中,忍受着烈日曝晒、饥渴、疲劳困乏和蚊叮虫咬的煎熬 ——现在是潜伏部队最疲劳、最焦急的时候,任何一点由于松懈和疏忽而产生的哪怕是轻微的声响,都可能会暴露目标,进而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牺牲。
难熬的白天终于过去了,时针指向了二十一时,在这一片令人昏昏欲睡的寂静之中,中国军队一千多门火炮突然一齐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怒吼!
朝鲜战争的最后一战,就在这炮群震天的怒吼声中拉开了大幕!
第八节朝鲜战场上的收官之战 ——金城战役(一)鹰 击 01
第八节 朝鲜战场上的收官之战 ——金城战役
(一) 鹰 击
“……在共军的猛攻下,前哨阵地一个接一个被打垮了。”
其余的大部分军官对这个世界的最后印象是几条长长的火舌,像死神的巨口向他们舔噬过来……
杨勇司令员立即转头对参谋人员道:“命令部队,打破常规,白天进攻!”
1953年7月13日晚二十一时,随着中国军队一千一百余门火炮的突然轰鸣,东起北汉江,西至下甘岭,几十里的敌军阵地被滚滚硝烟所笼罩,天空中的乌云被映衬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