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朝鲜半岛鹰与龙的搏击-第2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大林突然离世的时候,正是中苏关系最好的时候。他虽然从中国身上攫取了许多利益,但他毕竟继承了十月革命的一些理想,还是给了中国不少真心援助的,对于这两点,中国人都不会忘记。
3月7日,周恩来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参加了斯大林的葬礼。治丧折腾了半个月。刚刚消停下来,刚参加完斯大林葬礼的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哥特瓦尔德又去世了,结果中、苏、朝方面又忙活了半个月。
由于事发突然,斯大林逝世之前没有指定继承人,苏联最高层因内部政治斗争等原因而需要集中力量解决内部问题(几个月后贝利亚被秘密逮捕并处决便说明其矛盾已经尖锐到了需要流血解决的地步),因此也乐见朝鲜半岛局势稳定,希望在朝鲜早日实现停战。斯大林逝世不久,莫洛托夫在苏共中央内率先提出了一份关于立即在朝鲜停战问题的备忘录。莫洛托夫的提议迅速得到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团的同意。
而此时,朝鲜方面由于战争损失很大,也倾向于早日停战,结束战争(毕竟,我们不能拿我们中国对于战争的承受力来要求朝鲜)。在此形势下,中国自然也不能再单方面坚持遣返全部战俘的原有立场。于是,3月末,中、苏、朝经过协商一致后,相继采取了重大步骤。
3月28日,金日成、彭德怀复函克拉克,同意交换伤病战俘,并指出应将该问题的合理解决引导到全部战俘问题的通盘解决上去,使朝鲜停战得以早日实现,因此建议恢复板门店谈判。两天后,3月30日,中国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就朝鲜停战谈判问题发表了一份声明,正式提出了一个分两步走的新方案:

“谈判双方应保证在停战后立即遣返其所收容的一切坚持遣返的战俘,而将其余的战俘转交中立国,以保证对他们的遣返问题的公正解决。”

周恩来新方案的实质是双方互相退让一步,朝中方面的让步是不再坚持要求遣返全部志愿军战俘和家居南朝鲜的人民军战俘,但是坚持要将不直接遣返的战俘交给中立国,并派人去解释。美方的让步是,不再坚持进行单方面的“甄别”以决定遣返数量,同意将“不愿遣返”的战俘交给中立国,并由朝中方面派人去动员遣返。
周恩来的新方案立刻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一致拥护,为了扣留一万多名中国战俘而多死伤了数万人的美国人再也无法打肿脸皮充胖子硬撑下去了,只好同意以周恩来的建议作为谈判的基础。美国新总统艾森豪威尔也排除了国内好战分子的主战建议,态度转为积极准备接受谋和,他并且对其国务院官员明确的提出:

“不可能取消停战,也不可能重新在朝鲜进行战争。美国人民决不会支持这样的行动。”
(《美国外交文件》1952年至1954年第15卷,第892页。)

艾森豪威尔不但是一个军人,他毕竟还是一个政治家。虽然他在战与和的问题上左右摇摆,但最终还是走向了重启和谈的大门,其主要原因是朝鲜战场形势和国际国内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当然这也与其本人具有丰富的战争经验,能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不无关系。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在其回忆录中曾描述了他与彭德怀的一段谈话:

杜平:“听广播,艾森豪威尔准备竞选总统。他这个军人如果当上总统,朝鲜战争也许会扩大,我们应教育部队有此准备。”
“你说的对,我们应有此准备。”彭总点点头。但略停片刻,他又说:“统帅不一定就好战。他比其他的人更懂得、更了解打一场战争的代价是很大的。战争表面上是打钢铁,实际上是政治、军事、财力、物力、人力各方面实力的较量。就拿一个战役来讲,事先要精确计算物资(弹药、粮食等)消耗数量和人员伤亡数量,还要考虑胜利把握如何,决不会轻易下决心,更不会轻举妄动。因此,艾森豪威尔会不会扩大战争,还说不定。当然,我们做好准备却是完全必要的,有备无患嘛!”

三十多年后,杜平对于与彭德怀的这次谈话依然印象深刻,他在他的回忆录《在志愿军总部》一书中写道:“以往的事实证明,彭总的这个分析是正确的。”
艾森豪威尔忽冷忽热的打摆子终于被毛泽东治好了,摆平了。
3月31日,金日成发表声明,支持周恩来的新建议。次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发表声明,支持金日成、周恩来的声明,并建议联合国中应有中朝两国的合法代表。国际舆论也纷纷表示了欢迎,并期待朝鲜问题能够得到更妥善的解决。五天后,朝鲜停战谈判双方联络组会议开始举行。
4月11日,谈判双方在联络组会议上签订了《遣返病伤被俘人员协定》。4月20日,双方开始在板门店交换伤病战俘,后来称之为“小交换”。中朝方面交给对方战俘684人;“联合国军”方面向中朝方面交还战俘6670人,其中志愿军战俘1030人。
就在和平前景逐渐明朗时,有两个人却逆流而上,跳了出来。一个是李承晚,一个是台湾岛上的蒋介石。
4月9日,停战谈判的联络小组会议刚刚开始举行不久,李承晚就迫不及待地给艾森豪威尔写了一封信,坚决反对恢复和平谈判,他竟然恶狠狠地威胁美国人:

“如果达成一项容许中国人留在朝鲜的和平协议,大韩民国将认为它有理由要求,除了那些愿意参加把敌人驱逐到鸭绿江以北的国家之外,所有盟国都得离开这个国家。”

疯狂的李承晚还赤裸裸地告诉美国人:

“如果美国武装部队要留下来,那么他们就得跟随着前沿阵地的战士,支持他们,并用飞机、远程大炮和在朝鲜半岛周边的舰炮来掩护他们。”

李承晚的意思很明白,你们要么留下来帮助我李承晚打仗,要么趁早从我的国家滚蛋!作为一个老牌政客,李承晚内心里其实非常明白 ——美国人已经在朝鲜半岛付出了巨大的鲜血和物资的代价,难道现在他们会轻易地抛弃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吗?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相比之下,蒋总统倒识趣得多,口气也委婉的多。4月15日,蒋介石也给艾森豪威尔来信,称在板门店谈判中应给共产党限定时间,如在一定时间内达不成协议,就要放手大打云云。
艾森豪威尔明白,老蒋可以不理睬他,可老李却不能不理 ——毕竟是在人家的地盘上打仗啊。
这两位的花花肠子,艾森豪威尔当然看得出来:两个人都在做“一统江山”的美梦,却都想要美利坚合众国出钱、出兵、出物资包打天下,世界上哪有这样的好事呀?况且,难道老子不想打赢吗?但是共产党的军队如此难以对付,能打的赢吗?要不你们上去试试?真是他妈的站着说话不腰疼!
但这些话又不能从他的嘴里说出来。于是,艾森豪威尔喃喃地咒骂着,耐着性子写了一封长俼?抚慰李总统大人,什么“击退共产党人武装进攻的任务已经圆满地完成了”,什么“任务既已完成,如果拒绝在体面的基础上停战,那就不能自圆其说了”等等,并且允诺给予韩国一定的援助。
胡萝卜送完了,然后,艾森豪威尔话锋一转道,“我们将为朝鲜面临的各种问题谋求一种解决办法,但是,如果大韩民国政府的行动得不到美国和联合国的支持,那同样将是一文不值……”
历史的滚滚车轮并不以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1953年4月26日,中断了六个月零十八天之久的朝鲜停战谈判双方代表团会议又在板门店重新启动。
双方的代表都做出了调整,中朝方面,丁国钰、柴成文接替了边章伍、解方,“联合国军”方面,威廉﹒哈里逊陆军少将早已接替了特纳﹒乔伊海军中将。战场上,热战在继续着,子弹在啸叫,炮弹、炸弹在轰鸣;而在谈判桌上,双方代表则继续唇枪舌剑,针锋相对,又是另一番风景。
一轮新的较量又开始了。



第四节飞龙在天(一)聂凤智



 第四节  飞  龙  在  天  

(一)  聂 凤 智 

大家纷纷往后躲:“不坐不坐,我们不坐,我们还想多活几天呢!”
第二天,美军七架B29重型轰炸机就被志愿军炮兵打得粉身碎骨,几十名美军空勤人员魂归蓝天,一命呜呼!

1952年9月,中朝军队空联司来了一位新任司令员—— 三野名将、前27军军长聂凤智。
早在大上海解放以后,聂凤智即出任上海卫戍司令,不久,1949年7月,他又奉命出任刚刚成立的华东军政大学教育长,当时的华东军政大学校长和政委由陈毅将军兼任。
罗荣桓从北京打来电话,要陈毅立即物色一位华东军区空军司令的合适人选,上报中央军委批准。
陈毅的脑海里,一下子跳出了聂凤智的形象。聂凤智能打仗,既善于打顺风仗,也善于打逆风仗。绝顶的聪明,又绝对地好学,好胜,顽强,无论对什么事情都极其认真。在工作接触中,陈毅发现,像聂凤智那样阅读过大量的理论书籍、军事著作和中外文艺作品的工农干部真不多见,他在担任上海卫戍司令时,居然百忙之中抽空把《鲁迅全集》通读了一遍!
陈毅立即向北京推荐了聂凤智。
军令如山倒。1950年8月1日,华东军区空军司令部在南京成立,时年仅三十七岁的聂凤智出任司令员。
当天下午,聂凤智就风风火火地赶到了上海 ——第一天放飞,第二天射击,第三天、第四天组织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各机种的战斗,第五天是各机种参加的“梯层出击,多层掩护”的联合作战……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他就跟随苏联教官学会了空军指挥的全部教程。
之后,聂凤智指挥华东军区空军长期担负大上海的防空任务,并多次击落入侵敌机,为保卫大上海立下了卓著战功。
至1952年夏,志愿军空军入朝作战一年多以来,英勇顽强,机动灵活,取得了在朝鲜空战的实战经验,基本上达到了既打击敌人,又保存自己的战略目的。通过与世界上头号空军强国的较量,志愿军锻炼了技术战术,并且涌现出了许多像王海、张积慧那样的空战英雄。
52年年中,美国远东空军所谓的“空中绞杀战”惨遭失败之后,美军不甘心失败,决定将其空中突击的重点转移到朝鲜北部的重工业设施和城镇上来,仍然幻想通过“从空中施加压力”,来加重谈判桌上的筹码。
美军飞机的活动不断加剧,朝鲜空战形势依然很严峻。
根据朝鲜战场形势,中央军委决定志愿军空军进行轮换作战。1952年夏末,正在南京忙于组建和急训华东空军的聂凤智,接到了中央军委的紧急电报,命令他立即赶赴朝鲜,出任中朝联合空军司令员。
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聂凤智却是个思想非常活跃的人,他的部下称他为“所见过的最聪明的人”。凡是新鲜事物,聂凤智都很感兴趣。解放战争时期打潍县时,他带着九纵几个师长去勘察地形,让大家和他同坐一辆刚缴获的美式吉普车。
大家明白他要干什么,也都知道他没开过车,于是纷纷往后躲:“不坐不坐,我们不坐,我们还想多活几天呢!”结果人家都坐上了后面警卫排的大卡车。
聂凤智很利索地上了车,向司机询问了几句,捣鼓了几下,就让司机坐到一旁,自己握上方向盘,开了起来。一气开出了十几公里,越开兴致越高。结果乐极生悲,一下子把车开进了路边沟里,翻了个底朝天。
后面的战友们赶了上来,一看没伤着人,全都哈哈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