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痰拿帧6绻挥谐收秸幕埃赡苡涝兑膊换岜皇廊怂
在上甘岭村东南约一千米处,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个小山村,名字叫做下甘岭。两村均遭战火破坏,老百姓早已跑光。彭德怀将军曾率志司机关在下甘岭暂驻,并在这里指挥了第四次战役。上甘岭南面两侧有两个小山头,山高林密,地形复杂,一个因其标高为597﹒9米,故志愿军称之为“597﹒9高地”,又因其形如一个指向南方的箭头,所以“联合国军”也称之为“三角形山”。
另一个山头在地图上标高为537﹒7米,是一个两头宽、中间窄的哑铃状的山岭,它的南端被南韩军队控制,而其北端则被我志愿军所控制,志愿军称其北端为“537﹒7高地北山”。因为许多“联合国军”士兵在位于这道山岭上的志愿军狙击手枪口之下毙命,故美国人称之为“狙击兵岭”,而韩国人则按照他们的民族习惯将其称之为“狙击棱线”。
1952年的秋天,为了争夺这两个小山包,中、美、韩三国的十余万大军在这里残酷鏖战,血肉相搏,使上甘岭成为朝鲜战争中巨大的流血之地。上甘岭也因此而闻名世界。
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将军在1952年4月回国之前(3月25日),曾在桧仓志司总部召开了最后一次作战会议,大会众将。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彭德怀做出了让志愿军战略预备队第15军拉上前线,接替第26军平康、金化地区防御的决定。会后,彭德怀留下了15军军长秦基伟单独谈话。
“敌人要动,在哪里动?可能在中线。五圣山是朝鲜中线的门户,如果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二百公里无险可守。”彭德怀边说边从墙壁上的大幅作战地图旁转过脸来,他目光炯炯地盯着站在身边的秦基伟,继续道:“你要记住,谁丢了五圣山,谁就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
秦基伟双脚根一碰,神色凛然:“请彭总放心!有15军在,就有五圣山在!”
这是一代开国英杰彭德怀在朝鲜所部署的最后一战。4月7日,彭德怀启程回国……。
秦基伟,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14年生,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次年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秦基伟先后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斗争、长征、西征、百团大战、邯郸战役、洛阳战役、郑州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广东、广西、进军大西南等著名战役,三爬雪山,两过草地,身经百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员剽悍战将。
3月桧仓作战会议一结束,秦基伟便直奔26军防区,徒步爬上了五圣山。他举起望远镜,极目远望 ——
位于三八线以北约三十公里处的五圣山海拔1061﹒7米,是朝鲜战场中部战线的最高峰,美国人称之为“爸爸山”。五圣山雄伟奇峭,沟深林密,满山红松,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沿着山脚向南延伸,有五个海拔都在448米以上的高地,恰如一个人的手伸开的五指,直指青天。后来著名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便是五指里的中指与无名指。
五圣山西瞰铁原、平康、金化地区,东扼金化经金城通往通川至东海岸的公路,对“联合国军”由金化通平康或金城的交通线构成了极大威胁,是平康平原的天然屏障,也是朝鲜半岛中部的门户。谁控制了五圣山,谁就控制了由铁原、平康、金化组成的所谓“铁三角”地区,也就从极大程度上掌握了中部战线攻守的主动权。因而从军事上讲,这里堪称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志愿军战士们则形象地将五圣山称为“世界和平的大门”。
秦基伟久久地眺望着它,紧拧着双眉,一言不发。
从前线的一个个班、排阵地,到后面的师、团阵地,至4月20日,15军一步步稳健地接手了第26军东起五圣山,西至西方山,正面宽约30公里,纵深约20公里,总面积共约600多平方公里的防区。
15军官兵刚刚接手的阵地,其实就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山老林,只有几条掘开式工事和数百个藏身的猫耳洞。一到下雨天,官兵们有的三五个一群顶着一块防雨布躲在下面避雨,有的疲惫地坐在树根上打盹儿,也有的躲在避风的山崖下,裹着雨衣、雨布横躺竖卧,露宿山野……。
一线阵地上约有5000官兵不能生火做饭,否则便会遭到美军的炮击与空袭。一线阵地的官兵们吃饭,全靠十多公里外的二线部队往上送,将士们十天半月吃不上一顿热饭,见不到一片蔬菜叶。严重的营养不良,使官兵们的体质普遍下降。冬去春来,荒野里的蚊蝇蛇鼠也开始活跃,加上数千人的生活垃圾和粪便难以处理,致使阵地环境污染,疾病蔓延,以致出现了大量的非战斗减员。五六月间,15军发病人数超过了7000人,住院病号4200余人,病死竟达104人!
从没打过长期阵地防御战的15军这才体会到,一旦防御具有长期性质,首要的就是改善阵地环境。
那时候,正是中国军队全线动员,大力构筑坑道工事的时候。志愿军战士们一手拿钢枪,一手拿铁钎,一边与敌人战斗,一边进行战场建设。
在《彭德怀自述》中曾有这样的一段回忆:
“在这时(注:指第五次战役时)毛主席来了一个电报,指示对美军作战的口不能张得太大,必须采取零敲牛皮糖的办法,一点一点的去敲。这个办法很好,但需要有一过渡办法,使阵地稳固起来。站不稳脚跟就无法去敲别人……”
(《彭德怀自述》,彭德怀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2002年1月第一版,第274页。)
这个“过渡办法”就是坑道工事。
工具不足,战士们就自设小铁匠炉,到处捡美军飞机的废弹片锻造。仅第12军就建了四十多个铁匠炉,八个月自己制造了一万六千件工具,还有修理工具七万五千余件。
炸药不足,还是找美军帮忙,美国远东空军到处扔定时炸弹,一枚炸弹少的能掏出几十公斤炸药,多的能掏出七八百公斤炸药来,派上了大用场,废铁还可以用来打造工具。志愿军几乎每支部队都有专门拆卸定时炸弹的高手,像秦基伟15军的副连长庞海鱼、排长刘月荣等都是拆炸弹的高手。
后来,潜伏在朝鲜北方的敌特务报告了这个情况后,美远东空军司令威兰中将气得不行,只好不再扔定时炸弹了。这叫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楞的,楞的还怕不要命的。
那个时候,志愿军一个连队常常一个月就凿秃上千把钢凿,将几百把十字镐磨成像锤子一样的铁块。摊开任何一名战士的手掌,都是一层层厚厚的血茧……
15军防御阵地的前沿和纵深,到处是一片锤、钎的叮当声和岩石爆破声……
对面美7师阵地上的大喇叭里,不时地传来美军请来的播音员小姐嗲劲十足的喊话声:
“中共第15军的弟兄们,你们丢下老婆孩子,大老远的跑到这儿挨冻受饿,图的是什么呢?你们那几支破枪,挡不住‘联合国军’的前进步伐……”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15军党委向全军官兵提出:“我们要向26军学习,他们在困难条件下初步建设了阵地,为我们在平康、金化一线的防御打下了基础。我们要向右翼的12军学习,他们打坑道有经验,派来的顾问对我们帮助很大。我们还要向左翼的38军学习,他们入朝最早,打得最好,是‘万岁军’!”
军长秦基伟更进一步提出:“向38军学习,他们是‘万岁军’,我们15军也要打个‘九千岁’!”
从此后,“打个‘九千岁’”就成为15军全体指战员坚守阵地、战胜强敌的响亮口号。
(三)“摊牌”作战 01
(三) “摊牌”作战
美第9军军长卢本﹒詹金斯少将:“是该和共军摊开牌,大打一场了!”
范佛里特微笑着告诉自己的部下:“总司令已经批准了我们的‘摊牌作战’计划。你可以放手让你的飞机大炮发言了。”
一个正在靠着坑道壁休息的十七岁的小卫生员永远也不会再醒过来了,他就这样被活活震死了……
——朝鲜战场上的“绞肉机”,就这样开始了它那血腥的转动……
位于五圣山南麓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是五圣山的前沿要点,山高坡陡,地形险峻、复杂。两高地之间仅隔着一条山谷,中间是由上甘岭通往下甘岭的小路。这两个高地互为犄角之势,直接楔入了“联合国军”阵地,与敌人阵地相距仅一百米至五百米,对敌人的威胁极大。尤其是537﹒7高地北山,与敌人阵地相距仅为五十米至一百米,用南韩军第2师师长丁一权中将的话来说,“简直就是鼻子碰鼻子”。敌人要想夺取五圣山,就必须首先夺取这两个高地。
美第8集团军司令詹姆斯﹒范佛里特中将一直就想夺取这两个小山包。自从开春以来,他制定了一系列有限进攻计划,什么“大棒”作战啦,“争吵者”作战啦,“还乡”行动呀,“筷子6”作战啦,“筷子16”作战啦等等,但均被他的上司李奇微予以否决或无限期推迟。
早在诺曼底登陆的时候,范佛里特就不喜欢李奇微,他觉得李奇微缺乏锐气。在犹他海滩他与李奇微共同抗击德军时,李奇微只守不攻,一遭遇敌人就掘壕固守。如今作战方案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否决,更加剧了范佛里特对他的反感。
其实,并不是李奇微不想打,而是李奇微比范佛里特更有政治头脑。首先,中国人太狡猾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也是在那里明摆着的。前线战报报来的损失“就连猛将也为之震惊”,还有必要再去试验一下吗?
另外,政治上也不允许,自己背后还有五角大楼和白宫呢!即便是大打,根据前一段时间的经验,对方的抵抗极其顽强,能打得赢吗?何况,北朝鲜人的背后是中国人,而中国人背后还有个庞大的北极熊在虎视眈眈呢!
5月份,李奇微奉命离职,调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司令。李奇微走后,美国本土部队司令官马克﹒克拉克四星上将被杜鲁门任命为“联合国军”总司令,接替了李奇微的职务。
时年五十六岁的克拉克也是将门之后,出身于纽约州麦迪逊﹒巴拉斯克,1917年毕业于西点军校,与李奇微是同班同学,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克拉克作为盟军意大利方面的第5集团军司令官,曾指挥过著名的萨莱诺和安齐奥的登陆作战,在美国军界以善战和稳健著称。
克拉克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后,范佛里特心中的希望之火重新点燃,他很快又拟订了进攻计划游说克拉克,然而新官上任的克拉克却给他兜头泼了一瓢凉水,克拉克这样分析道:
“第一,这有可能给正在进行的停战谈判带来不利影响;第二,该作战的预计损失将超过战果利益,得不偿失;第三,假如敌人转入全面反攻,第8集团军目前没有足够的预备兵力能与之抗衼?第四,就算攻到平康而不再扩大战果,那也仅仅是多占点地盘而已,改变不了现状。”
“我认为歼敌的方法只有一个,即当敌人从阵地出来采取进攻行动时,予以决定性的打击。范,请记住,必须待敌人进攻,我们决不可先敌进攻。”
最后,这个西点军校时的小师弟还这样教训他的老学长:
“既然我们得不到全胜,又何必牺牲人力呢?”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范佛里特顿时没了脾气。
然而,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范佛里特也就不是范佛里特了。10月5日,不屈不挠的范佛里特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