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朝军队的阵地坚固到连猛将也不敢贸然下手的程度了。”
不久,美国人就尝到了这个“蜂巢”的厉害。
第十三节 狙击 !狙击 !01
第十三节 狙击 !狙击 !
有的敌人还跑到两军前沿阵地之间的河沟里脱的赤条条的洗澼?故意拍打着胸毛以显示其彪悍强壮,甚至站成一大排,掏出裤裆里的玩意儿对着中国阵地比看谁尿的远……
换防时,美国大兵哆哆嗦嗦地告诉韩国士兵:“对面那座山是座‘狙击兵岭’,随时都可能没命!”
“联合国军”士兵惶惶不可终日,士气降到了朝鲜战争中的新冰点。
生命是输赢的赌注,杀戮是不变的使命,冷酷的战争造就了冷酷无情的狙击手,而狙击手则让战争变得更加冷酷无情。
——回眸历史我们就可以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狙击发展的第一个巅峰,其典型战例就是巨无霸的苏联和北欧弹丸小国芬兰的“冬之战”。
这是一场实力极为悬殊的战争,与百万苏联红军对阵的是不到十万的芬兰杂牌军。然而,芬兰正规军的全面溃败并不是战争的终结,随之而来的民间游击狂潮震惊了世界。
芬兰气候寒冷,民风强悍,其民间的职业和业余猎手或三五成群,或独自行动,身穿白色的伪装服,脚踏滑雪板在大雪封路的荒郊野外来去自如,在山林雪原中狙杀苏军,在苏联士兵中造成了巨大的恐惧,苏军士兵称他们为“白色死神”。
即使趴在雪地上,苏军士兵也逃不过狙击手那迅速而准确的射击。只要脑袋一探出地面,用不了三十秒,就可能永远离开那战火纷飞的人世。有的胆小鬼士兵不敢抬头,趴在地面上,只顾低着头扫射,结果屁股上就被打出个对穿的窟窿。
也许是由于对“白色死神”的恐惧过于强烈,芬兰狙击手在雪夜中射击篝火旁饥饿而疲惫的苏军士兵时,他们由于极度绝望,竟然对身边猝然毙命的战友视若无睹,静静地等候着属于自己的那一颗子弹。
二战狙击手榜首、芬兰狙击之王、号称“冰原死神”的西蒙﹒海耶(Simo﹒Hayha)成为苏军官兵的一场恶梦,542名苏联官兵死在了他的子弹下,直到1940年3月6日,另一名苏军狙击手的达姆弹打碎了这位狙击王的颚骨,他才带着他的狙击枪退出了战斗,生命虽仍继续,狙击生涯却已走到了终点。
由于Simo﹒Hayha在苏芬战争中的杰出贡献,他被芬兰人民尊敬地称为“民族英雄”。
在这场代价高得可怕的战争中,苏联军队死亡超过二十万人,而芬兰方面死亡仅约两万多人 ——芬兰狙击手的战绩惊世骇俗。
二战中,虽然各国多多少少都承认了狙击的价值,狙击对抗也空前激烈,但二战刚一结束,用鲜血换来的惨痛教训转眼间就被忘了个精光,狙击又被“冷藏”了起来。
只有苏联和英国例外。苏联基于二战中的经验,对狙击非常重视,战后,狙击手已经成为苏联红军正式编制中的一部分,常用其直接支持小部队作战。而英国也维持着狙击手的训练和编制。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发现自己犯下了一个愚蠢的错误 ——由于二战后没有持续发展狙击手及其战术,装备和人员两缺,美军陷入了被动。而中国志愿军狙击手的威力在朝鲜战场上震慑四方,给美军造成了极大压力。
志愿军第40军老战士撰写的回忆录中曾经这样描述道:
“1952年春天后,从分界线往北望,是一片单调的黄褐色,到处是烈火焚过的残灰和焦土,就像到了戈壁滩,鼻子吸两下,还能嗅出刺人鼻孔的TNT炸药味。
而往南瞧,却是草深树茂,郁郁葱葱,一派勃勃生机。”
这也是由双方的武器装备和军事实力所决定的客观现实。
平心而论,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军的军事素质确实不俗。欺负中国军队没有飞机,炮火也有限,“联合国军”的坦克就明目张胆地开到最前沿,你敢打他一枪,他就还你一炮,反应又快又猛。他们的机枪和大炮也对准中国军队的阵地,不时地寻找目标,一发现风吹草动,就来一通狂轰滥炸。
当朝鲜战争进入1952年的时候,整个战场局势已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双方均无大的作战行动。对面的“联合国军”依仗装备优势和强大的炮火,在两军前沿也格外骄狂。他们受不了地堡里的阴冷潮湿,就三五成群地躺在草地上晒太阳,有的还跑到两军前沿阵地之间的河沟里脱的赤条条的洗澡,故意拍打着胸毛以显示其彪悍强壮,甚至站成一大排,掏出裤裆里的玩意儿对着中国阵地比看谁尿的远……
而由于敌人具有强大的炮火优势,志愿军前线许多部队曾有一条“不能随意开枪”的纪律,怕的是杀敌不成,反而遭敌优势炮火报复,招致无谓的损失,徒增伤亡。敌人因此而愈发骄狂起来。
1951年底至1952年初,中国军队开始大挖坑道工事,到了1952年5月,中国军队的坑道工事已经基本建成,为狙击活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在构筑坑道工事的同时,为进一步贯彻“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及“坚守现有战线,大量消耗敌人”的指示,志司指示全军:采取积极手段巩固阵地,不放过有利时机,歼灭运动的和暴露的敌人,以达到不断消耗、削弱敌人,置敌人于被动地位的目的。
有了坑道工事,狙击兵们就不怕敌人的炮火了,战线上顿时枪声四起。据说开这种风气之先河的,是40军355团9连一个出了名的愣头青副连长徐世祯。
在黄鸡山前沿阵地,看到对面的英军士兵在阵地上唱歌跳舞,对着我方阵地撒尿,徐世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他气狠狠地心想:就算是违犯一回纪律,也非治治你个王八蛋不可!
徐世祯拎起一支“水连珠”就悄悄潜入了阵地前沿。
德国生产的毛瑟1898k式步枪,志愿军中俗称为“水连珠”,其口径7﹒92毫米,弹头初速745米/秒,有效射程600米,由五发固定弹仓供弹,枪长1103毫米,枪重3﹒89千克。相对于军中其它武器装备而言,毛瑟步枪射击准确性能较好,因而它成为了志愿军狙击手们最为喜欢的武器。
就是这种普普通通、甚至没有任何光学瞄准设备的步枪,却在朝鲜战场上凭空创造出了一个狙击神话。
徐世祯施展起了“游击战”,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整个儿折腾了一个下午,打死了七个英军士兵。英军毫无戒备,还找不到子弹是从哪里打来的,只好盲目的向中国军队阵地开炮报复。
事情报了上去,营长知道后,又汇报给了团长。团长立即派人下来调查。
徐世祯心里有点发毛了。他硬着头皮等待发落。
嘿!没想到,上级肯定了徐世祯的做法,并要求前沿连队狠狠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1952年1月29日,志愿军总部专门发出了一个指示:对敌人阵地上的单个目标,要组织轻重机枪和步枪予以歼灭,组织特等射手展开狙击作战。其中有一句话非常重要:
“我们坚决反对认为在现代战争中,步枪已经是落伍武器的说法。”
2排副排长陈思广率领本排的神枪手们潜伏歼敌,没几天就打死十几个英军。于是,眼馋的战士们都争先恐后地参加打活靶。后来狙击手们还总结了不少经验:洗澡的,脱下一条裤子再打;拉屎的,蹲下再打;坐汽车的,上坡转弯再打……。
消灭一个,就往罐头盒里放一粒豆子,晚上回到坑道里数豆子,打死五个以上的报功,打死十五个以上的评狙击模范。那时候志愿军统计战果极其严格,打倒之后,敌人至少十五分钟没能爬起来才算击毙,同时要有至少两个战友证明。
没过多久,“联合国军”的士兵们就给打懵了。他们在阵地上只要一露头,就要吃上一颗不知从哪里射来的催命子弹,甚至是一颗忽然怪叫着落下的炮弹!
以前“联合国军”是从不做工事的 ——靠坦克挡着就行了。现在不行了,美国兵、英国兵、韩国兵纷纷咒骂着挖起了工事。挖了工事也不行,总得离开工事吃饭喝水、拉屎撒尿吧?只要一出工事就性命难保!一个月后,“联合国军”的前线士兵们昼间活动全线受制,连吃饭喝水都发生困难,拉屎撒尿都只敢拉在空罐头盒里往工事外面扔。这是当时朝鲜战场上的一大奇观。
一弹一命的狙击手严重地威胁着“联合国军”士兵的生命,“联合国军”士兵们惶惶不可终日,士气降到了朝鲜战争中的新冰点。而对面阵地上的中国士兵们则争先恐后地参加狙击活动立功。
但是据第15军45师135团老兵李承信在他的一篇文章《“狙击兵岭”的狙击手邹习祥》(《血染金达莱 ——朝鲜战场上的贵州各族儿女》,第109页)中回忆,“打响‘冷枪’狙击战第一枪的,是135团1连7班班长贵州籍战士邹习祥。”
第十三节 狙击 !狙击 !02
邹习祥,贵州务川县(今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栗元乡人,1931年出生于一个仡佬族农民家庭。1950年6月参军。1952年4月,15军接受了平康、金化地区的防御任务,135团负责守卫中部战线的最高峰五圣山,1连负责守卫五圣山南麓的上甘岭537﹒7高地北山阵地,而邹习祥所在的7班守卫的就是最前沿的8号阵地。
而537﹒7高地南山是美军的一个加强连据守,美军构筑有大小十多个地堡,配备有直射火炮、重机枪、火箭筒、火焰喷射器等武器。敌人依仗空中优势和炮火优势,步兵武器先进,经常有恃无恐,时不时的进行摔跤比赛、野餐会,在山坡上做裸体日光浴,还搂着韩国女人大跳贴面舞,有时还对着我军阵地大喊大叫,猖狂至极,7班战士们看在眼里,怒在心头。
这天下午,邹习祥提着步枪走出坑道,隐蔽在一个散兵坑里。不久就见三个敌人从地堡里出来,他瞄准第一个一扣扳机,敌人仰面朝天倒了下去。剩下的两个慌忙跑回了地堡。敌人报复的机枪子弹、炮弹随即发疯似的跟着射了过来,但邹习祥早已回到了坑道中。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邹习祥埋伏在一棵树桩后“守株待兔”,只见两个敌人提着筐子、罐子从山后走来——这是给地堡里的敌人送饭的。邹习祥一枪将提筐的家伙撂倒了,吓得提罐子的鬼子连滚带爬地趴在一个土坑内不敢动弹。邹习祥迅速转移到一块石头后隐蔽。敌人的排炮一阵阵的打过来。提罐子的家伙以为没事了,爬起来就往地堡里走,又被邹习祥一枪毙命。
邹习祥的战果鼓舞了战友们,1连广大战士踊跃报名参加狙击作战,537﹒7高地迅速掀起了狙击战的高潮。短短的五天时间,1连就打死打伤敌人二十多名。
敌人被打怕了,不敢露出头来。邹习祥就想出新招来消灭敌人。有一欼?他把帽子用一根树枝顶着立在工事前,敌人发现了目标,又打枪,又打炮,打了好一阵帽子仍然不动。几个胆大的家伙想看个究竟,他们刚一抬头,就被狙击手的子弹击毙。
还有一次,接连下了几天大雨,敌人的地堡被淋塌了,十三个鬼子披着雨衣拿着镐锹挖土。邹习祥立即组织一挺轻机枪、五支步枪冒雨狙击。大家瞄准目标后,邹习祥一声喊“打!”顿时数条火龙向敌人倾泻而去,十一个鬼子当场毙命,只有两人侥幸逃脱。
在一个多月的狙击战中,邹习祥用七十八发子弹击毙了三十九个敌人,成为一名优秀的狙击手。他所总结的“跑步瞄前、上山瞄头、下山瞄脚”的射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