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朝鲜半岛鹰与龙的搏击-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水原机场,一举炸毁了几十架美机!
还有一次,在美国空军强大的空中优势压力下,有人提出应该对南方也进行一次轰炸,予以反击。然而,由于中朝空军的主力战机米格…15歼击机主要是用于空战,航程短,难以深入敌后执行轰炸任务。而如果派轰炸机呢,又需要大批战斗机护航,人民军显然不能因此而造成空中的真空状态。于是就派出了一种名字叫做乌…2的小飞机,单机出发。这种飞机可以说是空战史上的一绝,不但非常小,而且使用活塞式发动机,整个机身竟然是木制的,所以当时美、韩方的原始雷达根本就没有发现它。
这架乌…2于是就钻山沟超低空飞行,一直飞到了汉城。由于上级要求轰炸汉城,但是并没有指明具体目标,所以飞行员就瞄准了所能看到的最高建筑物投下了炸弹。而真的就是这么鬼使神差,这一炸竟然炸的是韩国国防部大楼,吓得汉城通宵停电。虽然损失并不是很大,但是国防部被炸,这在当时还是引起了很大轰动。美韩方面立即检讨了他们的防空体系。
而更富有戏剧性的是,乌…2的驾驶员还是一位年仅十九岁的女飞行员。她在返航之后受到了金日成首相的亲自接见,并且被授予朝鲜英雄称号。
但是在朝鲜战争的空中较量方面,中朝方只能取得战术上的胜利,进而辅助从战略上遏制敌人。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双方的航空综合力量,从总体上来看,中朝方面还是和美军有相当大的差距,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因此朝鲜战场的制空权始终处在美军的控制之下,我军只是打出了一个“米格走廊”。志愿军铁道运输人员有一次想白天走一下,问空军有没有把握掩护,空军说有把握,可以。当天走了,结果美军飞机打过来了,一下子炸了好几列火车,最后白天就不敢再走了。因此“米格走廊”的范围还是很有限的,严格来讲只是从鸭绿江到清川江很小的一块空域,即从新义州——新安州——熙川——楚山的一个椭圆形空域。
新中国航空力量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但即使是处于这样敌强我弱的环境之中,我志愿军空中勇士面对强敌,以大无畏的英雄气魄奋勇作战,在许多方面迫使敌人退却,有效遏制了侵略者的凶焰,并且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我志愿军空军击落敌人飞机的数量比我军被击落的数量还多出九十九架,作为一个组建时间仅为几个月的新军,无论怎么说这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辉煌的战绩。
志愿军空军将士们所付出的英勇牺牲和他们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必将永垂于共和国的青史之中!
继空4师、空3师之后,志愿军空军第24师、第6师、第8、第10、第2、第15、第17、第12、第18、第14、第16师也相继冲上了朝鲜战场,在实战之中搏击云天,乘风成长…… 



第八节 反“绞 杀 战”08


(五)  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桥梁白天被炸毁,铁道兵们晚上修好后立即通车!第二天敌我双方再各自重复一遍昨天的动作…… 
当肉体上的疲劳,精神上的重压,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往往会觉得死比苦还好接受…… 
在仅有一千多公里的朝鲜铁道线上,美国人竟投下了十万吨炸弹,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的纪录。
“然而共产党仍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了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铁路线上反“绞杀战”的斗争就更为复杂。
在公路运输线抢修抢运的同时,铁道兵部队也积极抢修桥梁、铁路,保持了运输的不中断,并在1951年8月底,保证了部分线路通车。至1951年8月31日为止,志后在特大洪水和敌机轰炸的艰难条件下,向前线抢运了作战物资一千一百二十四车皮,共计三万四千吨,初步改善了前线的粮弹供应。
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朝军队后方运输线的危急状况,尤其是铁路运输。
美国远东空军在制定“绞杀战”计划时就很清楚,中朝军队的主要作战物资无论是来自中国还是苏联,都只能通过跨越中朝两国边境的铁路线进入朝鲜。据当时美军情报部门分析,在沙里院以南的战区内,中朝军队共有六十个战斗师,每个师每天至少需要四十吨补给品才能维持有限的战斗,因此每天要运送到沙里院以南的物资就达两千四百吨,而这些补给品只能是通过铁路和公路运输。如果公路运输,以每辆卡车载重两吨计算,运送一天所需物资就需要一千二百辆卡车,而汽车从鸭绿江开往前线往返一般需要十天,为保险按五天计,也需要六千辆卡车,油料、卡车等物都需要向苏联购买,将成为一项大的开支;如果用铁路运输,火车每个车皮载重量达二十吨,每天只需要一百二十个车皮就能完成这个任务,而且能够在朝鲜境内就地解决燃煤的问题。相比之下,铁路运输当然要划算得多。于是,美国远东空军作出了这样的判断:

“北朝鲜的铁路运输系统对于共军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

基于这个判断,除用第5航空队的轻型轰炸机攻击公路运输系统外,“绞杀战”的主要目标是朝鲜的铁路运输系统。远东空军计划用九十天的时间摧毁朝鲜北部的铁路运输系统,以“尽可能做到使其铁路运输陷于完全停顿的地步。”
1951年8月中旬,在“联合国军”发起夏季攻势的同时,远东空军对中朝军队后方交通线轰炸破坏的第一阶段作战也全面展开,其轰炸重点为满浦线(满浦至顺川)的价川至顺川段,京义线(汉城至新义州)的定州至宣川段、黄州至黑桥段。
美国远东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每个战斗轰炸机大队一般每天均以三十二架至六十四架的大编队出动两次,对铁路路基和桥梁反复轰炸,并阻止中朝铁道兵部队修复。至8月底为止,朝鲜北方的铁路桥梁被炸毁达一百六十五座欼?线路被炸坏达四百五十九处次。美军飞机很凶悍,其飞行员技术也好,经常超低空飞行,白天钻山沟,夜晚找灯光。还常常擦着山沟用火箭弹攻击铁路隧道。在同年秋季,美军航空兵平均每天出动约900架次,其中只有90架次直接用于支援其前线地面部队的作战,其余大部分都用来攻击中朝军队的后方供应线。
在朝鲜北部千里铁道线上,志愿军后勤官兵在被洪水冲垮、敌机炸断的西清川江桥、东大同江桥和东沸流江桥桥头,集中了一千多台汽车反复倒运、接运、漕运了两千车皮的物资,保证了道路和桥梁虽断,但运输却不间断,这就是抗美援朝战争史上有名的“倒三江” ——“倒三江”在志愿军后勤部门最困难的时期起到了保障部队后勤供应的关键作用。
同时,英勇的志愿军铁道兵冒着洪水和敌机的轰炸,拼命地抢修铁路。敌人白天刚刚将桥梁炸毁,铁道兵们晚上修好后立即通车!第二天敌我双方再各自重复一遍昨天的动作…… 
志愿军后勤部队各部门密切配合,顽强奋战,采用机智灵活的各种办法与敌顽强斗争,成功地挫败了敌人的企图。敌人一看轰炸收效不大,其目的无法得逞,便于9月份变换手法,改为集中力量重点轰炸新安州、西浦、价川之间铁路的“三角地区”。
“三角地区”是整个朝鲜北方铁路和公路运输的咽喉,南北走向的京义线、满浦线,东西走向的平元线、价新线都在此连结、交叉。
敌人平均日出动飞机增加到五批一百余架欼?并逐步地压缩范围,死死咬住铁路运输的咽喉不放。轰炸时间由定时改为不定时,轰炸次数也由每天两三次增至五六次,轰炸机群也由每天出动二十至三十架增至五十至六十架。敌人的企图是在一小段或一个点上咬住,反复连续轰炸,使我无法修复,从而达到彻底中断我交通的目的。
“三角地区”的几段铁路仅长七十七点五公里,为朝鲜北部铁路总长的百分之五点四。据统讼?“三角地区”在此期间遭受破坏达两千六百多处次,占朝鲜北部全部铁路被破坏处次的百分之四十五以上。四个月中,敌机在这一地区投弹三万八千一百八十多枚,平均每两米即中弹一枚,其中有不少是定时炸弹。
这种轰炸逐日、逐周的加剧。据统计,9月份,美空军出动飞机3027架次,10月份增加到4128架次,11月份陡增到8343架次。
如何粉碎敌人对“三角地区”的封锁,成为了志后的中心课题。
机智灵活、富于创造性的志愿军铁道兵官兵们勇敢地接受了挑战。
铁道兵第1师第1团9连在百岭川血战七十六个日日夜夜,英勇抗击了二十六次大轰炸,全连伤亡九十九人,仅剩下四十人仍然坚持按时完成了抢修任务。
铁路军管局有一台机车在行进时被敌机发现追打扫射,车身中弹三百多处,有一条毛巾上竟有八个枪眼,但机车仍然顽强地开到了目的地。
解放战争时就闻名全国的“登高英雄”、铁道兵第1师1团1连副连长杨连第先后转战清川江、沸流江铁路桥工地,首创了白天利用敌机轰炸间隙抢修的范例。他后来在抢修时因定时炸弹爆炸,不幸中弹牺牲。
杨连第荣立特等功,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成为铁道兵部队的一面旗帜。
外号“拆弹大王”的志愿军特等功臣郭金生,他先后拆除过美军飞机投掷的四十多种六百零三枚定时炸弹,并从中起出了27吨炸药!
成千上万的铁道兵英雄奋战在千里运输线上…… 
9月2日,中央军委决定将东北军区防空司令部所属的四个高炮团和六个高炮营划归志后直接指挥,以增加防空力量。9月下旬,又陆续抽调了数支高炮部队。还从国内调来一个雷达连和五个探照灯连,配合高射炮兵作战。
12月初,在“三角地区”及其附近的高炮部队已达三个高炮师、四个高炮团、二十三个高炮营、一个高机团和一个探照灯团。高炮第62师在12月份一天的战斗中,即击落敌机四架,击伤四架;高炮第63师在12月份一天的战斗中,击落敌机五架,击伤八架。仅在12月一个月,高射炮兵就击落敌机三十八架,击伤六十八架。志愿军防空火力的增强,狠狠地打击了敌机的嚣张气焰。
我军的防空力量加强后,铁道兵便分成昼夜两班轮流替换,二十四小时不停地抢修,在空军和高炮部队的配合下,曾一度打开了“三角地区”的封锁,通了车。
极限的劳作,极限的疲倦,极限的寒冷,极差的伙食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铁道兵经历的正是这样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超越死亡的苦,也正是这种苦,造就了铁道兵战士纯真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完成了世人难以完成的伟业。志愿军铁道兵第6师老兵姚克明在他的回忆文章中曾这样写道:

“还没入朝参战的时候,曾在贵州军区大礼堂听志愿军归国报告团的报告说:志愿军在朝鲜作战,艰苦程度不亚于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有时还要超过长征。当时,我有点将信将疑。但当我随同志愿军铁道兵第6师18团2营8连,于1952年11月赴朝参加修建从龟城至德川间的横向铁路和由价川至殷山间的京义铁路纵向辅线后,我完全相信了这种说法。”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排副排长赵泽云,一天早晨放完排炮之后,在防空洞里吃饭,他吃着吃着就打瞌睡了。不一会儿,左手握着的馒头掉了,再一会儿,右手捏着的筷子也掉了……”
“许多战士都愿上前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