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原有机场,并新建了东豆川里、永平、麟蹄等十八处前沿机场,增辟了原州、群山、水原、方鱼津、浦项等十四处海、空军运输补给基地。美军及其他“联合国军”部队亦补充、轮换了十九万余人,同时还扩建了三个韩军师,并为韩军培训军官与增编炮兵部队。为了便于统一指挥,英28旅、29旅和加拿大25旅等英联邦国家军队于7月28日合编为英联邦第1师。
至此,“联合国军”第一线兵力为十四个师又两个团,二线兵力为四个师又一个旅又一个空降团。全军总兵力为六十九万人,计有火炮三千五百六十门,坦克一千一百三十辆,飞机一千六百七十架,舰艇二百七十艘。
1951年8月17日,联司向全军下达了战役预备命令。
在来凤庄,军政全才的名将邓华虽然身在谈判会场,但他仍然时刻关注着前线的情况。邓华直接跑到前线了解敌情,他在望远镜里看到美军正在修筑水泥工事。
8月18日,在经过深思熟虑后,邓华毅然上书中央军委,首先提出了“就地停战,以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建议。邓华认为:“现地停战我方并不吃亏,因临津江以西,三八线以南面积虽较小,但人口、财富俱较多,战略上敌阵地离元山较近,登陆易,但我阵地离汉城更近,亦易抚敌侧背”。
事实也确实如此,“联合国军”在三八线以北占的地区虽较多(共四千九百平方公里),但大都是人烟稀少、土地贫瘠的山区,遭受战争破坏严重,而中朝军队在三八线以南占领的地区虽少(共二千五百平方公里),但却是平原,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特别是据有开城这个盛产高丽参的朝鲜古都,在经济上则更为有利。如照此方案实行,我们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都不吃亏,并且同样可以说是以三八线为基础的方案,反正是各说各的,这样说那样说,实际上只是个说法问题罢了。
邓华遂建议,停止第六次战役。与其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来发起大规模的新攻势,还不如把力量花在巩固现有阵地上,这样可以让“联合国军”在不断徒劳的进攻中消耗自己远较中朝方面更为稀有的有生力量。出于高度的政治责任心,邓华还建议,对中朝方的战略方针进行重大调整,以适应新的形势,重新把握主动权。
现在的自然条件也对中朝军队发起进攻战役不利。7月,朝鲜北部出现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洪水所到之处,堤防溃决,房倒屋塌,人畜伤亼?物资被冲走,装备被毁坏,其水势之猛、之急,持续时间之长,危害范围之广,为朝鲜近四十年来所罕见。后方几乎所有的公路路面全被冲坏,路基被冲塌,二百零五座公路桥梁全部被冲垮,无一幸免。不少的铁路桥梁都是修好了又被冲毁,冲毁了又再修好,如此反复多次,比被敌机轰炸还要麻烦。
在志愿军后勤的主要物资集散地三登,仓库、医院和高炮阵地全部变成了一片泽国,大量的库存物资被冲走,有些待避的汽车也被冲走。保卫三登的高炮营所有高炮均被冲走,被逼上高压线的指战员们未能及时疏散,被淹死一百六十七人。
而前线部队储存的粮弹只够维持一个月,前方少数部队已发生断粮现豼?只能以野菜充饥。
进入8月份后,“联合国军”又发起了所谓“空中绞杀战”,出动其空中力量的80%,投入了几乎所有的战斗轰炸机和战略轰炸机,企图在三个月内全部摧毁朝鲜北部的铁路系统。在此紧要关头,原来寄予厚望的苏联空军又不愿前出,只肯掩护鸭绿江至清川江这一段后方交通线,而志愿军空军部队又因准备不充分,要迟至11月份才能投入战斗,致使前方交通线仍处于无空军掩护的状况,运输困难依然无法解决。
周恩来、聂荣臻等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的有关人员也认为,若再以原有的运动战方式发动攻势,还会像第五次战役那样推来推去,对于机动能力远不如对方的中朝方来说反而不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战略格局和双方态势问题。在反复权衡利弊后,8月19日,周恩来代表中央军委致电彭德怀,对第六次战役提出了具体的参考意见:
“……首先,朝鲜雨季8月底才能结束,清川江、大同江、新成川、富城几座桥梁尚未修通,清川江以北堆积的粮车最快恐需至8月底才能倒装完毕,因之,连续作战一个月的粮食在9月份得不到完全保证。弹药从现在前方储量计算可供一个月作战消耗。但雨水浸蚀的程度不知检查结果如何,有些仓库距离前线较远,尚不能供应及时。且战役发起后,不论胜利大小,均有使战役继续发展可能,我们粮弹储备只有一个月,而后方运输又未修畅,设敌人窥破此点,我将陷入被动。次之,从战术上看,在9月份谈判中,敌人向我进攻的可能是较小的,因此,我军出击必须攻坚,因作战正面不宽,敌人纵深较强,其彼此策应亦便……即使我在战役开始时,歼敌一部,突入后迂回渗透、扩张战果及推进阵地则需经过反复激战,时间拖长的可能极大,结果对谈判可能起不利作用。现在我们握有重兵在手,空军、炮兵逐步加强,敌人在谈判中对此不能不有所顾虑。设若战而不胜,反易暴露我弱点。如谈判在分界线及非军事区问题上,在9月份尚有妥协可能,亦以不发起战役为能掌握主动。”
8月21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认为邓华的意见值得考虑,并要求联司考虑将9月份战役计划改为加紧准备而不发动,尽可能做战术性的反击。8月22日,李克农、邓华、解方、乔冠华对停战谈判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后,认为现地停战对中朝方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并无不利,遂致电毛泽东、金日成、彭德怀:
“为了解除对方一味拖延的借口,造成对我方不能再拖的政治形势,而有利于问题的迅速解决,可否考虑不必等对方明确表示放弃现有方案,我则提出就地停战稍加调整的方案。”
经过缜密的思考和分析,8月26日,邓华再次向毛泽东和彭德怀提议不再举行第六次战役,他认为:
“当前敌人已有强大纵深的坚固设防,而又是现代化的立体防御,是不可小视的。如我以现有力量和装备进行攻击,则其结果有三:一为攻破了敌阵,部分歼灭了敌人;二为攻破了敌阵,赶走了敌人;三为未攻破敌阵,而被迫撤离战斗。不管哪一种结果,伤亡和消耗均会很大,尤其是后者对我是很不利的。相反地,如敌离开他的坚固阵地,大举向我进攻,我以现有力量装备是可以将其打垮,而求得部分歼灭的,代价也不会很大。”
第六次战役虽然最终没有发动,但是,其准备工作依然给敌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它使敌人认识到我军的潜在强大力量。敌人百般的阻挠、拖延停战谈判,但却不敢使谈判破裂,他们想对我方施加军事压力,迫我屈服,也只能实施局部进攻,而不敢实施全面进攻。
毛泽东、彭德怀都对邓华的建议予以了高度重视和肯定。但毛泽东和彭德怀的心中都存在着疑虑:中国军队建军以来就一直处于极恶劣的环境之中,一向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靠高明的运动战来制敌于死命。而现在如果按照邓华的建议实行,就必须要准备打中国军队从未经历过的长期阵地战,那么问题就来了,在美军世界第一流的强大火力下,装备低劣的中国军队能否守得住呢?
另外因“联合国军”趁洪水之际,率先向中朝方面发起了夏季局部攻势,中朝方当然不能在敌人的压力下表现屈服,故而“就地停战”牌也就暂时没有打出。
但是,中朝军队很快就在实战中给了领袖和元帅一个令人满意的答卷。
第五节 “血染岭”
第五节 “血染岭”
雨水灌满了人民军阵地上的野战工事,惨烈的战斗中,一条条壕沟中都是殷红色的血水。
双方士兵反复激战拉锯,每争夺一次,山坡上就扔下一大片被雨水泡得惨白的尸体……
记者惊恐地看到,双方士兵的鲜血将山头染成了朦胧的血红色,记者不由自主地喊出了声:“Blody ridge !”意即“血染的山岭”。
1951年8月18日,“联合国军”的夏季攻势全面展开,其主要突击方向是中北汉江以东至东海岸朝鲜人民军防守正面约八十公里的阵地。其直接战役目的是拉平登大里、五味里至芦田坪地段战线,改善防御态势,遏制中朝军队随时可能发起的战役反击。
扼守这段防线的是朝鲜人民军前线总指挥金雄中将指挥的第2、第3和第5军团。
金雄,中文名王信虎,是参加过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战士,抗日战争期间曾在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22团任参谋长,当时的第三师参谋长洪学智、第八旅政委吴信泉都曾是他的上级。进军东北后,金雄曾任著名的李红光支队的支队长,参加过解放东北的历次大战,经历过众多严酷的战争考验,其战略战术素养深受讲求实效、灵活机动的中国军队的影响,非常重视发挥步兵火器和轻便火炮的作用。
此时,朝鲜中部降下了四十年来罕见的暴雨,雨水灌满了人民军阵地上的野战工事。在大愚山和白石山之间的“亥安盆地”东侧,南韩首都师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反复攻击,人民军战士白天全身浸泡在污水中坚持战斗,夜间则不断地进行反冲击。惨烈的战斗中,一条条壕沟中都是殷红色的血水。
经过反复攻击,南韩首都师终于进到了人民军主阵地965高地。双方在砸得眼睛都睁不开的暴雨中死命地搏杀,血战三天三夜后,双方弹药均已耗尽,于是士兵们就在山头上用石头肉搏。8月24日夜晚,一个名叫李明植的人民军排长舍身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保证了部队反击的成功。李明植成为人民军中的著名英雄,他在人民军战史上的地位和黄继光在中国军队战史上的地位是相同的。
几天的血战之后,南韩首都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仅占领了几个小山头,就再也无力进攻了。
同时,南韩第11师对位置重要的884高地发起了猛烈进攻。884高地距海岸只有十六公里,处于美国海军舰队大、中口径舰炮的射程之内。美海军“威斯康辛”号、“新泽西”号战列舰上的406毫米巨炮对韩军进行了火力支援。406毫米巨弹每枚重达一吨半,其威力可想而知。韩军也表现出罕有的顽强,在强大的火力支援下,一波一波不顾死活地往上冲,人民军的阵地被夷为平地,南韩军终于夺取了山头。消息传出,范弗里特和南韩军总参谋长李钟赞中将都发来了祝贺电。
当夜人民军即发起了反击,又夺回了山头。第二天南韩军在美军舰炮的火力支援下又夺回了884高地。21日晚,天降大暴雨,人民军趁着雨幕冲上山头,再次将南韩军打了下去。双方士兵反复激战拉锯,每争夺一次,山坡上就扔下一大片被雨水泡得惨白的尸体,士兵们的鲜血染红了山岭。日本人在战史中描述道:
“就这样三次夺取八八四高地,又三次被夺回去了,军队首脑高兴到发贺电的程度,这个主要据点到底也没能坚守得住。”
战后,甚至连韩国军队自己都在问:“在那几个小山包上流那么多血,值得吗?”
在人民军防御阵地的西段,从7月26日起,美2师就在克拉克﹒L﹒拉夫纳少将的指挥下,以空降第187团配合,每天用团以上规模